奥运会的跳高冠军是谁

奥运会06
奥运会的跳高冠军是谁
导读: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 男子跳高 斯蒂芬·霍尔姆/Stefan Holm/瑞典/236米 女子跳高 叶莲娜·斯列萨连科/Yelena Slesarenko/俄罗斯/206米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 男子跳高 谢尔盖·克留金/Se

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

男子跳高

斯蒂芬·霍尔姆/Stefan Holm/瑞典/236米

女子跳高

叶莲娜·斯列萨连科/Yelena Slesarenko/俄罗斯/206米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

男子跳高

谢尔盖·克留金/Sergey Kliugin/俄罗斯/235米

女子跳高

叶莲娜·叶列西娜/Yelena Yelesina/俄罗斯/201米

1996年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男子跳高

奥斯丁/Charles Austin/美国/239米

女子跳高

科斯塔迪诺娃/Stefka Kostadinova/保加利亚/205米

08奥运会跳高冠军希尔诺夫 俄罗斯 236米男子跳高 奖牌 运动员 国家/地区 成绩 金牌 希尔诺夫 俄罗斯 236米 银牌 马森 英国 234米 铜牌 里巴科夫 俄罗斯 234米 女子跳高 奖牌 运动员 国家/地区 成绩 金牌 海勒鲍特 比利时 205米 银牌 弗拉西奇 克罗地亚 205米 铜牌 奇切罗娃 俄罗斯 203米

俄罗斯选手斯莱萨伦科在雅典奥林匹克主体育场越过了两米零六的横杆,夺得奥运会女子跳高比赛的金牌,并刷新了由保加利亚选手科斯塔迪诺娃在八年前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创造的两米零五的奥运会纪录。南非的克洛特和乌克兰的斯迪皮娜均以两米零二的成绩分获银牌和铜牌。

瑞典选手霍尔姆(STEFANHOLM)以2米36的成绩获得奥运会男子跳高冠军

在跳高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曾依次出现过跨越式、剪式、滚式、潜式(一种俯卧式)、俯卧式、背越试等几种姿势,目前,剪式、滚式、潜式由于技术落后已被淘汰。从竞技和表现运动成绩角度来看,俯卧式和背越式是效果更好的跳高姿势,尤其是背越式,是当今跳高竞技场上更流行的姿势。

跳高运动,在田径运动各个项目中,是技术比较突出的一个项目。1800年,跳高就是苏格兰高地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之一;1864年,在之一次"牛津-剑桥运动会"上之一次出现了"跨越式"跳高的 *** 。1896年的之一届现代奥运会上男子跳高也被设为正式比赛项目;1928年阿姆斯特丹第9届奥运会,女子跳高也被设为正式比赛项目。经过长期的实践,跳高技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不断发展,跳高姿势也经历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的演变过程。

扩展资料:

技术特点

多数专家和教练员认为背越式与俯卧式这两种 *** 都比较先进,主要是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来决定他采用什么姿势合适。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不愿学俯卧式,原因之一是背越式技术比俯卧式简单, 比较容易掌握, 而且各种类型的运动员都可以跳。即使运动员的腿不很长,或者摆动腿的柔韧性较差,只要腿部力量大,有一定的爆发力,便能用"背越式"跳过很高的高度。

美国运动员F雅各布斯身高173米,用背越式跳过232米,超过身高59厘米。但是苏联运动员В亚申科创造234米的室外跳高世界纪录和235米的室内跳高纪录,1976年奥运会冠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女跳高运动员R阿克曼在1977年成为第1个达到2米的女运动员,并获得冠军称号,他们却都是跳俯卧式的。虽然采用俯卧式的运动员越来越少,但是这种姿势所达到的成绩是很高的。

参考资料:

-跳高

背越式跳高的成绩取决于起跳结束时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腾起初速度是由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水平速度大小决定的,腾起垂直速度是获得腾起初速度的主要因素。

如何获得较大的起跳垂直速度是跳高训练的关键,背越式跳高垂直速度获得途径与训练思路密切相关,足跳高训练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一、背越式跳高起跳垂直速度获得途径

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时刻身体重心位置更低,垂直速度值最小;高水平背越式跳高运动员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身体重心变化是一个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的过程,垂直速度是一个不断增大的过程。背越式跳高起跳是从助跑最后—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其中经历了两次支撑、两次摆动、一次短暂腾空的“两步”中完成的,是两条腿共同参与完成的“双动力”起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支撑蹬伸阶段是起跳的开始和发动部分,是起跳的之一动力源,起跳腿支撑蹬伸阶段是起跳的继续和结束部分,是起跳的第二动力源(主动力)。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垂直速度的获得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摆动腿支撑、蹬伸阶段和起跳腿支撑蹬伸阶段。摆动腿支撑、蹬伸阶段是获得起跳垂直速度的起始动力阶段;起跳腿支撑、蹬伸阶段是获得起跳垂直速度的主动力阶段。起始动力是主动力完成的前提和条件,起始动力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主动力阶段垂直速度获得的效果。

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发展趋势要求加快助跑速度,加大起跳速度和幅度,这是因为弧线助跑速度越快身体内倾角度越大,重心相对降得越低,身体由内倾转变为竖直的时间就越短、速度就越快、工作距离就越大,身体重心快速上升的速度和幅度也就越大,有利于垂直速度的累积增大而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这是背越式跳高利用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的更大优越性所在。仅有起跳速度缺少幅度或仅有起跳幅度而缺少速度都不能达到更佳的腾起初速度和起跳效果。背越式跳高在起跳阶段获得垂直速度时既要有起跳的速度又要有起跳的幅度,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

背越式跳高起跳腾起初速度的获得途径是在“双动力”的“两步”起跳过程中通过起跳速度和起跳幅度来获得起跳垂直速度的。背越式弧线助跑起跳垂直速度是通过以下五个途径来获得的:之一,加快助跑起跳速度,加大起跳幅度;第二,保持助跑起跳速度不变,加大起跳幅度;第三,保持起跳幅度不变,加快助跑起跳速度;第四,适当减小起跳幅度(起跳步长),大大提高助跑起跳速度;第五,适当减慢助跑起跳速度(延长起跳时间),大大提高起跳幅度。加快起跳速度,加大起跳幅度是晕佳选择。起跳的速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起跳水平速度,二是起跳的垂直速度,起跳速度是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合速度,起跳水平速度与最后一步步长和起跳时间有关,起跳垂直速度与起跳时间和垂直工作距离有关,起跳速度表现出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加速特征;起跳的幅度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起跳水平幅度(水平工作距离),二是起跳垂直幅度(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幅度是身体重心由更低点到更高点的位移距离。起跳幅度的垂直加速特征是获得腾起初速度的重要条件。

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速度、幅度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不同的技术风格,背越式跳高主要可分为三种技术类型,之一种是“速度一幅度型”(索托马约尔类型),这种类型助跑速度怏、起跳速度快、幅度大,垂直加速距离长、过杆速度快。主要通过快速弧线助跑和快速、大幅度起跳蹬伸、摆动来获得更大的起跳垂直速度使腾起初速度增大。第二种是“速度型”(朱建华类型),这种类型助跑速度快、起跳幅度相对不大、垂直加速度大、过杆速度快。起跳时重心上升速度快,幅度适中,主要通过快速弧线助跑和快速起跳蹬伸、摆动来获得更大的起跳垂直速度使腾起初速度增大。第三种是“幅度型”,这种类型助跑速度适中,幅度较大,起跳水平速度相对较慢,但起跳垂直加速度很大,过杆背弓较大,过杆速度相对较慢,主要利用起跳时大幅度起跳蹬摆配合获得较大垂直加速度而使腾起初速度增大。从背越式跳高技术理论角度分析三种技术类型,这三种形式都可以获得较大的腾起初速度,“速度—幅度型”更优,其次是”速度型”和”幅度型”,三种技术类型的选择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神经肌肉特性、身体素质和技术有关,表现出不同时期的背越式跳高个人技术风格。

二、以速度为中心“速度-幅度”训练思路

训练思路是对运动成绩本质的理解和对训练工作的设计以及对训练过程的监控,背越式跳高训练的核心是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越过更高的高度。背越式跳高训练的思路始终是围绕如何提高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背越式跳高“速度一幅度”训练思路就是在深刻理解背越式跳高技术实质的基础上,把如何获得更大的起跳垂直速度和腾起初速度作为训练工作的重点,合理设计和监控训练过程。背越式跳高“速度—幅度”训练思路是以速度为中心,在不同训练时期,在保证助跑起跳速度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不断加大起跳幅度,使助跑、起跳速度、幅度与个人技术特点有机结合,表现出更佳的起跳效果和个人技术风格以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在背越式跳高多年训练设计安排训练思路中,一定要根据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的技术实质,利用弧线助跑速度提高起跳效果,在不同训练时期始终体现以速度为中心的助跑起跳“速度一幅度”特征,使速度与幅度有机结合。

少年时期训练思路要形成以速度为中心,力求速度与技术全面发展,形成助跑快、起跳快、过杆快的敢跑、敢跳技术风格。提高腾起初速度和成绩的途径主要是在保持一定的起跳幅度下加快起跳速度或适当减小起跳幅度,大大提高起跳速度。少年时期(10~14岁)是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大脑皮质兴奋性和灵活性较高,便于掌握基本技术和形成快跑快跳的技术风格,此阶段要重点抓好快速弧线助跑与快速起跳结合技术。

青年时期训练思路要坚持以速度为中心,力求速度、幅度与技术平衡发展的原则,在形成快跑快跳技术风格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助跑起跳速度下逐渐加大起跳幅度。青年时期(15~18岁)是力量素质发展敏感期,增加力量训练内容,有利于提高起跳速度与幅度,在保证起跳速度的前提下提高起跳幅度,此阶段要重点抓好快速弧线助跑与快速起跳结合技术和能力,尤其是倒数第二步摆动腿“牢固内撑”下的加速蹬摆技术能力和起跳腿快速着地支撑技术和能力。

在成年时期更要突出以速度为中心,使速度、幅度、技术和个人特点相结合,形咸既有速度又有幅度的“速度—幅度”快速起跳技术风格。在不断提高助跑速度、起跳速度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起跳幅度,使起跳速度一幅度与运动员个人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成

年时期(19~25岁)是各身体素质发展的成熟期,此阶段要尽可能大地挖掘运动员的潜力,不断加大助跑速度、起跳速度和起跳幅度,要抓好快速助跑下的起跳腿着地支撑技术和退让(缓冲)、克制(蹬伸)能力;摆动腿的支撑、摆动技术和能力;起跳腿与摆动腿、摆动臂的蹬摆配合协调用力的技术和能力。表现出更佳的个人起跳效果和技术风格,获得更大起跳垂直速度和腾起初速度和合理的腾起角度。

赛中准备活动是指比赛进场前所做的准备活动,通常情况下,它与平时训练课的准备活动没有什么区别,目的都是克服生理,隋性,提高机能状态,预防伤病的发生。一般而言,赛中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有氧热身慢跑、肌肉韧带的牵拉练习、各种形式的加速跑、结合专项的专门性练习。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个别运动员在赛中准备活动时采用了&重力量练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对一些运动员的调查访问,我们认为,在赛中准备活动中引入力量性练习是可行的,特别对短距离跑、跳跃和投掷项目是非常有效的。

力量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但赛中准备活动中的力量练习主要是为了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研究表明,力量性练习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中枢的兴奋性,从而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

(二)激活肌肉

力量性练习可以更好地激活肌肉内的酶,同时对肌肉内的感觉器官(肌梭和腱器官)起到良好的 *** 作用,有利于提高肌肉的机能状态。

(三)克服运动员的“心理惰性”

许多运动员在赛中准备活动时腿软,跑起来有些飘,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这不是状态不好,而是“心理惰性”在作祟。通过力量性练习可以增强肌紧张度,有效地克服“心理惰性”,使运动员感到有力而自信。

(一)时机的选择

田径项目检录的时间一般在比赛前3口~50分钟,力量性练习必须安排在检录前完成。通常的做法是在加速跑后或专门性练习后进行力量练习。这样做的优点有两点,一是力量性练习是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有效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二是力量,,生练习离比赛开始的时间比较适中,既保证了练习效应在比赛中能显现出来,又不会让运动员有急促感和疲劳感。

(二)负荷的控制

根据前面谈到的赛中准备活动中力量练习的作用,我们应把练习的负荷强度控制在60% 80%这个范围内。例如一名运动员半蹲的更好成绩为200公斤,那么赛中准备活动时可选择120-160公斤这个范围内的重量进行练习,强度过大或过小,都不会达到更佳效果。在负荷量的控制上,一般以3~5组,每组4-6次为宜,过多或过少也同样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以上只是一个大体的原则,每一名运动员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三)手段的选用

在手段的选用上,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所选用的力量练习更好与专项结合。例如跳远运动员选用半蹲就比选用全蹲的效果好,再如,铁饼运动员可采用超过器材重量的杠铃片进行专项技术模仿练习;二是所选用的练习必须是运动员所熟悉的练习,平时没有练过或很少练过的练习尽量不选,以便更大限度地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赛中准备活动中的力量性练习不一定适用于每一名运动员,而且也不一定适用于每一场比赛。因此,运动员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现实情况灵活运用。

(二)由于赛中准备活动中的力量性练习是在比赛场地进行的,因此必定会受到场地、器材的制约而难以实施,这就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制定出应对方案,例如没有杠铃时,可以采用“蹲人”等等。

(三)运动员必须在教练员的密切注视下或保护帮助下进行力量练习,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视频楼上给的网站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