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什么意义?甲骨文具有怎样的价值?

意甲03
甲骨文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什么意义?甲骨文具有怎样的价值?
导读:甲骨文是最早的具有一定体系和规律的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甲骨文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历史最早的国家档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中国书法史上最成熟的书法是甲骨文。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商代。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

甲骨文是最早的具有一定体系和规律的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甲骨文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历史最早的国家档案,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中国书法史上最成熟的书法是甲骨文。

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商代。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

它们经过几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才被发现。发现地是河南省安阳城西北五里处的一个村子,那里是当年殷商(第二十代国君盘庚)的故都。由于洹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人们以为是龙骨,用来当药材治病。翌年,一个叫王懿荣的商人对这些甲骨发生了兴趣,他赶到河南收集了许多,带回去研究。后来,刘鄂又继续收集,达到五千多块。于是,便有一些学者将其定名为“甲骨文”。

古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 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善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镂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因形生意的字体,距今已有三、四千余年的历史。因为是刻在牛胛骨、鹿头骨、龟甲上的文字,故名甲骨文。亦称“龟甲文”“卜辞”“贞人文”“契文”“殷契”等。主要出自河南安阳殷墟,间有少量与占卜相关或其他类别的记事文字。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它以象形、假借、形声为主要造字 *** 。今天的汉字,仍是以象形字为基础的形符文字,因此甲骨文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从语法上看,甲骨文中有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句子形式、结构也与后代语法基本一致。

朱思叡石丰“创意书法”简评与解析

设计师的字和画家的字,更关注整体平面的构成意识和绘画式的点线面组合关系,比如古干,魏立刚,石丰等人,把书写当书之象,从字意字形语词的涵义及抽象艺术的美学规律中去寻找灵性,赋予书写现代的美学意识,尝试去打破了传统的戒律,更美注自我解读,用陌生化的意识重新感知汉字,尽量与传统书写拉开距离,而是否是书法已不重要,还汉字取象立意的形的本质。

这一本质在古汉字中,比如甲骨文,篆书,金文,中更为明显。这一特质的减退是随字的实用功能开始的,而书写中的情感表达则是文意、环境、心志的意识外显,但字仍是有实用功能的字。作为功能性识读的文字,其书写的规范性已被印刷取代的今天,再去做传统的书法式书写,其意义更多是承继,难有开拓创新。

而现代书法要做的,我觉得应是在部分吸取传统书写精华的基础上,把字从功能下解放出来,将文字的构造规律当做构造本身,借这种构造思维并渗合现当代艺术甚至跨学科设计思路去重新结构书之象,勇于打破笔法笔顺材料组合等,使汉字从句子诗文内独立出来,自成一个审美的单体。

汉字由象而生,在演化中,因音、形、义等需求,逐渐呈符号化外观,但其部首偏旁的单字组合方式及单字相连成词组进而成为语言的组合关系,外形上是个由象到无象的抽象化演变,但他不同于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字母生成方式和音节构成法,它仍保有单个文字的独立性。

汉字独有的结字法简明至横平竖直时,已完全成了空间结构的艺术,美感的唤起正是结字中线条与形式美学基本规律的暗合。西方造型艺术也遵循这种全人类对形式美的共同需求,其造型基石也是空间的、构造的、建筑式的,以文字的平面性空间延伸不同的是引入深度的三维意识,而现代绘画正是在削减深度上获得自由并走至抽象,从某种角度和意义上也可说是向汉字式的空间构造上趋近。

因此我们会看到蒙德里安,克利,纽曼,克兰等的追求,也会看到赵无极早期受到这种反哺后把文字结构进抽象艺术的尝试。现代书法的各种试验性尝试,同样是一种反哺下的创新欲求。但如果我们真正通透了汉字形成的根源性思维过程,我们会发现,这种反哺中与汉字近缘的某些美学思考,其实是绕了一个大圈的出口转内销的过滤后营养。

石丰近期的汉字书写,其触及之处正在于回到象上,对“象”本身展开想象与对撞,不是回到传统的象形上,而是立足形式美规律的现代的“象”上,对已抽象化了的汉字之象进行再抽象,不是从具象中抽象,而是从符号化文字的抽象中去抽象,只要这种探索深入进去,新的汉字书写必然会敞开一个丰富的世界,进而进入一个借字成象的抽象绘画世界。

汉字的独特性无疑具有这种优势资源,它们似乎就是为视觉艺术而存在的,而西方字母式文字却不具备这种特性,它们更象是为计算机技术而存在的,即使徐冰用它们做艺术,也要将其化圆为方,做汉字式重构。

诚然,对于一个非常优秀的艺术家来说,能熟练驾驭多种艺术表现语言和风格已经难能可贵,这就意味着即是一种自我挑战,又要体现出个人的天赋和能力。这一点,石丰的才思敏捷、勤勉多元和创造精神以及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把握,已经使他具备所有的潜质和一切可能。

2020911朱思叡

个人简介石丰,独立艺术家,自由撰稿人,资深设计师。《国际在线》文化访谈者,《时代人物》封面人物,新丝路文化推广奖获得者。

67年生于陕西,现居西安;自幼习画,年少时即有作品发表于杂志和报端。曾从事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相关设计工作,艺术跨界和艺术门类涉猎广泛,现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

秉持魔幻解构主义和几何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和绘画理念,以艺术的方式和角度,揭示人性本质,消解事物表象,解构现实生活,做有灵魂和有信仰的艺术。

《时代人物》是中国之一本与美国《时代》周刊具有天然姻缘的大型时政综合类期刊。坚持以“全球视野、中国高度”为标杆,团结全球学界、文化界、思想精英,深入时代的各个方面,梳理海量信息,用朴实、深刻的表述为您提供更具价值的思想盛宴。

朱思睿,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及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先后就读于云南文山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展览,并发表于各种报刊杂志及入编画册。

艺术创作包括油画、水墨、装置、行为、摄影、诗歌等,至今出版及在《美苑》《江苏画刊》《江湖》(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中国民间诗刊特藏纸本)《滇池》《影响力》《美术大观》《美术视线》《当当代代》《边疆文学》等刊物发表艺术评论、诗歌19万余字,部分油画作品海内外人士收藏。

著有中英文双语《划破膨胀欲望的刀锋一一江海评传》(2014年中国今日美术出版社)《非遗画艺》(撰文)(2016年,云南美术出版社)及诗集《时间的刻度》《一杯月光》(2019年出品)。

附 部分《石丰画语》

石丰画语所有的限制或规条或标准和不自由,都是创造性艺术的枷锁和敌人。

石丰画语艺术表现形态和语言的个性化、独特化、自由化,深刻在人性实质、现实情境、思想厚度和故事哲理;核心在价值观念、问题揭示、意识解构和直达本象;简明在由表及里、视觉创意及心灵震撼!

石丰画语所谓“创意书法”,就是根据字词本义进行创作,或者拓展出其它寓意,又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使书法的表现形式更具有表现力或趣味性等。其次,具体到字形的结构特点,根据总体创意和构想而展开,也要突破原有的字形结构对人的思维控制,使字形的布局与设计更具有个性化或创意性。

石丰画语汉字结构与形态所展示的造字艺术以及蕴含的哲思和智慧,体现出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妙趣横生的抽象画。

石丰画语智力和人的天赋相得益彰,这种特性或基因作为智慧的条件,则体现人们最为珍贵的品质和基础,而源于视野、见识、认知、信仰等综合学养的理解和机制,使得审美与智慧的高度统一,也成为人们更具探拓精神的反思进取和不断创造。

石丰画语相信未来,未来可待!因为只有文明进步才能汇聚共识,凝聚力量,所向披靡,并凯旋而归。

石丰画语做一个有光的人,照亮灵魂,解构蒙昧,救赎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