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欧洲杯03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导读: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战役背景1941年-1942年的冬季,对于在苏德战场上的数百万德军士兵来说,这不是一个友善的冬季,没有德国本土算不上寒冷的天气,也没有在雪堆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的新天鹅堡;有的只是蒙古人一般狂飙突进的寒风和无数喊着“乌拉”

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战役背景

1941年-1942年的冬季,对于在苏德战场上的数百万德军士兵来说,这不是一个友善的冬季,没有德国本土算不上寒冷的天气,也没有在雪堆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的新天鹅堡;有的只是蒙古人一般狂飙突进的寒风和无数喊着“乌拉”冲锋过来的苏联士兵。

冬天是属于苏联人的,苏军利用冬季,对德军进行了全面反击,北起当年波兰-立陶宛联邦大破条顿骑士团的楚德湖(强行关联)东侧的伊尔门湖,向南经过迭米扬斯克、勒热夫、卡卢加、叶列茨、伊久姆,直到亚速海海滨,德国国防军士兵遭受了开战以来最严酷的挑战,而在伊久姆,哈尔科夫一带,苏军的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进攻战役,在哈尔科夫南部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并且哈尔科夫东侧的苏军第38集团军渡过北顿涅茨河,形成了一个桥头堡;很显然,苏军下一步的目标便是南北夹击,解放这座乌克兰东部的重镇!

战役准备

虽然苏军有着解放哈尔科夫的雄心壮志,但是现实却很残酷,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并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完成这一任务,没兵力怎么办,向大本营忽悠呗,本着这一精神,西南方面军三位一把手:铁木辛哥,巴格拉米扬和赫鲁晓夫便向斯大林忽悠当面的德军如何如何弱,苏军的胜算如何如何大,斯大林也被忽悠住了,于是批准了反攻。

苏军的计划很简单,从北顿涅茨河上的桥头堡和巴尔文科沃突出部进行钳形攻势,解放哈尔科夫,但是苏军没有想到,或者说选择性无视的是,德军也瞄上了这个对哈尔科夫威胁甚大的突出部,作为德军夏季进攻的之一步,铲平这个突出部不仅可以改善南方集团军群的态势,也可以为夏季进攻提供一个跳板,于是OKH(陆军总司令部)向南方集团军群下达了关于发起改善哈尔科夫附近德军态势的三个行动指令。

而之一个行动指令代号“腓特烈”,目标便是这个突出部。具体计划交给在突出部南北两侧的克莱斯特的之一装甲集团军和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总共有第3、23、14、16四个装甲师,这四个装甲师将在接下来的战役里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此时的德军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而且一线的步兵师即将面对苏军大量坦克的进攻,能否守住阵地,成为了一个未知数,保卢斯早就发现对面苏军不寻常的调动情况,但博克认为不足为虑,后来的事实证明保卢斯是正确的。

战役开始

1942年5月11日,苏军发动进攻,喀秋莎的呼啸声,苏军士兵的乌拉声,像巨浪一般狠狠地砸向德军的阵地,德军大多数部队毫无准备,就算有准备,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也不得不后撤,苏军很快在突出部北侧和哈尔科夫东面取得了进展,但是进展并不是特别顺利,不过铁木辛哥还是乐观的认为,苏军将会赢得胜利,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天内,苏军进展缓慢,特别是在保卢斯将第3、23装甲师投入到战线北段后,苏军在两个德军装甲师的进攻下很快就被打回去了。

和保卢斯的果断投入装甲师相比,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取得重大突破,急需预备队扩大战果时,铁木辛哥却愚蠢的遵循原定计划,拒绝将两个苏军新锐的坦克军,坦克第21、23军投入战场,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苏军曾经废除过坦克军这个编制,装甲部队的更大编制是坦克旅,一个坦克旅编制为46辆坦克,一个坦克军下辖3个坦克旅,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是苏军新组建的坦克军的的首秀,但事实证明,苏军缺乏经验的指挥官还无法驾驭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当铁木辛哥终于想将这两支部队投入战场时,却发现南面克莱斯特的之一装甲集团军已经发起了腓特烈行动,并且兵力超乎苏军的想象,苏军本以为靠着突出部南面的第9和第57集团军就能解决问题,但作战经验丰富的德军给苏军上了一课。

克莱斯特的之一装甲集团军在5月17日发动了进攻,第14和第16装甲师一路上轻松粉碎了苏军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的抵抗,虽然在合围西面的第57集团军过程中由于第57集团军西面的德军第11军的罗马尼亚军队进攻不力,但是到了5月22日,这些部队统统被包围进去了,包括苏军第6集团军,第57集团军和博布金集团军级集群。而北面的保卢斯已经彻底稳定战线,将第3和第23装甲师投入到对包围圈内的苏军进攻当中,德军的步兵师也步步紧逼,到了5月27日,包围圈内的苏军已经全部被消灭。

战役后果

毫无疑问,对德军来讲,这是一场大胜,苏联西南方面军被打垮,苏军总共损失了27万人,700辆以上的坦克,将近2000门火炮和4000门迫击炮。相比之下,轴心国的损失将近3万人,损失坦克108辆,属于可接受范围。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提到:斯大林问道:“德国人说他们俘虏了我们几千名士兵,这是胡说吧。”赫鲁晓夫答到“不,斯大林同志,这不是胡说,确切的说,德国人公布的这个数字相当准确,我们在那里的军队就有那么多,甚至还要更多一些,应该说,有一部分牺牲了,德国人说的那一部分,确实是被俘了。”据说斯大林同志敲了赫鲁晓夫一脑门子烟灰,考虑到赫鲁晓夫同志是个秃顶,斯大林的愤怒可想而知。

铁木辛哥和巴格拉米扬也上演了一出甩锅大戏,将责任全部推给了克莱斯特进攻当面的南方面军的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和第9集团军,但是马利诺夫斯基也不是好惹的,他也向斯大林告状,事实是,南方面军的预备队早就被调去参加西南方面军的进攻,所以阻挡不住德军的进攻是很正常的。斯大林也不糊涂,他清楚地记着战前是哪三位卖力的催促他搞一个大新闻。总之,失败的责任毫无疑问要由这三位大忽悠来承担。

而苏联总参谋部在1951的总结中更是充满时代气息又十分滑稽的指责“英美背叛性的拖延开辟第二战场,导致德国法西斯将大量部队从西线调往东线,从而在南线发起进攻,重新夺回他们在上一个冬季战役中失去的主动权。”然而正是由于苏军愚蠢的指挥,加上部队的经验不足,才导致了这次失败,不过在几个月后,德军也即将承受一场更大的失败而一年之后,面对另一个更大的突出部,苏联人没有选择主动进攻,而是防守反击最终彻底打断了东线德军的脊柱。

斯大林任命他为“更高苏维埃”(1946)成员之一,苏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1952);韩战结束后,莫斯科解散“苏联远东军队司令部”,但是马利诺夫斯基仍继续是这个防区里的决策人员。

1953年斯大林死去之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他迅速提拔马利诺夫斯基,让其成为苏联陆军总司令并取代朱可夫成为苏联国防部常务副部长。他也被选为苏联***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借此确认了其在苏联权力中枢的地位。1957年10月,对朱可夫的政治野心愈发担心的赫鲁晓夫让马利诺夫斯基取代前者担任国防部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在这个职位上工作到去世,获得了很高的声誉,被誉为最杰出的国防部长。

马利诺夫斯基尽管是赫鲁晓夫的私人朋友,但他却在军事事务上保留着自己的独立的立场。他和其他几位苏联军方的高层确信未来的战争取决于运载核弹头的导弹。为此,他们主张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在发展导弹武器并大量减少常规武器的投入。马利诺夫斯基支持裁减战略核弹头,但是他认为核弹头是阻止战争的有利的威慑而非战争的主要武器。发展了广域军事基础的概念的他鲜明指出随着战争本质的变化,决定性因素仍然是常规部队现代军事科学的技能与征服和控制敌方领土的能力。苏联军事政策在那个时代在赫鲁晓夫和马林诺夫斯基斯基的观点中折衷。马利诺夫斯基在与美国的核对峙中将苏联军队建设成世界上全能最有力的武装力量并让常规武装力量得以实现现代化。

赫鲁晓夫挑衅美国的古巴导弹危机,几乎把世界带到核子战争危险边缘,他也因为意见相左开始疏离马利诺夫斯基。危机过后,马林诺夫茨基在军方新闻媒体为军队公然要求赫鲁晓夫在苏联战略政策上,应该给军方更多发言权并明确承诺资源上照护军方;军方对赫鲁晓夫的不满鼓舞了***内反赫鲁晓夫势力,于1964年10月政变导致解除赫鲁晓夫总书记权位;新苏联总书记承诺马利诺夫斯基要求给予军方更多发言权并尊重军方专业战略布置,特别是遵照马利诺夫斯基“平衡发展核武与传统武器作战”的国防理念。

在1964年11月7日的苏联 *** 举行的纪念十月革命招待会上,马利诺夫斯基曾当着中国代表团成员贺龙元帅面前提出推翻 *** 的言论,当即引起贺龙以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的 *** ,并导致中苏关系一度紧张,最后苏共中央被迫向 *** 中央道歉。

马利诺夫斯基于1967年逝世后苏联 *** 为他举办一场风光国葬,葬在有巨大贡献苏联英雄才准葬的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苏联 *** 还在苏维埃陆军学院(莫斯科坦克部队陆军学院)给他安置一个名位:苏联领导,并以他名字给一个保卫莫斯科的精英坦克师命名为“马利诺夫斯基坦克师”,苏联后来崩溃瓦解了,可是马利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历史上扮演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尊崇地位则难以改变。

远东战役,苏军迅速击溃关东军主力

至于后来的远东战役,苏军轻而易举地消灭了日本关东军,为自身的大纵深进攻圆满划上了句号。

此时日军关东军总部设在长春,下辖3个方面军、1个独立军等,以及伪军等,总兵力120余万人,装备火炮5000、坦克近千、飞机1000余架,部署如下

第1方面军:司令部在牡丹江,主力位于延吉和牡丹江地区

第3方面军:为关东军预备队,主力集中于沈阳、长春,司令部设在沈阳

独立第4军:司令部设在齐齐哈尔,部队配置在孙吴、爱辉、海拉尔、满洲里等筑垒地域地区

第17方面军:司令部首尔,部队在朝鲜境内,编成中的驻扎在济州岛的第58军为关东军战略预备队

航空兵为第2、3航空军

日军在中苏、中蒙边境建筑了17个筑垒地域,8个面对滨海地区、5个面对黑龙江北岸、2个面对后贝加尔、2个面对蒙古,而在虎头至图们江口段以及中部的锦州、四平、长春都建筑了绵亘的纵深防御。

1945年8月8日苏军T-34-85坦克和汽车翻越大兴安岭

由于当时战区方向高度分散,苏军认为必须要采取宽正面、大纵深进攻,而各集团军协同作战在战役末期才可能实现。

后贝加尔方面军:担负从西面向长春、沈阳方向主要突击任务,战役纵深800千米,需要克服草原、无水沙漠并翻越大兴安岭和通过两大平原。该方面军装备坦克和自行火炮2416辆,占总数的43%

远东第1方面军:担负向吉林、延吉和朝鲜方向突击,进攻地形复杂,且面对日军大量筑垒工事。方面军装备火炮10670余门占总数40%左右,装备坦克和自行火炮1860辆占总数33%,战役过程中坦克部队多用于直接支援步兵作战。集团军炮兵与方面军直属炮兵主要用于攻克日军筑垒地域

远东第2方面军:担任从北面向哈尔滨与齐齐哈尔总方向上的辅助突击任务,并且担任保卫远东苏军总部和通往苏军纵深交通线任务,装备飞机1300架和高炮1280门(占总数一半)。

满洲进攻战役

8月9日,苏军全线发起进攻。

后贝加尔方面军快速兵团当天前进120-150千米,步兵前进50千米。到了8月11日,中路主要突击集团前进180-360千米,越过沙漠和大兴安岭。到了14日,左翼突破日军在满洲里等地筑垒地域抵抗,主力逼近博客图;右翼越过沙漠,占领化德,逼近多伦;中路占领突泉,进入东北平原。至此6天该方面军前进500千米

远东第1方面军以若干个加强营迂回日军筑垒地域,随后主力开始进攻,先后攻占密山、林口等地,在牡丹江遭遇日军顽强抵抗。左翼则在海军协同下,在朝鲜东部登陆,占领了雄基。至此6天前进170千米。

远东第2方面军在阿穆尔河区舰队协同下,沿松花江南下,攻占同江、富锦,逼近佳木斯。左翼攻占饶河、宝清,右翼强渡黑龙江在8月14日封锁了孙吴筑垒地域。至此6天前进120千米。

1945年8月9日水鱼雷航空兵第4团的伊尔-4鱼雷机

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但关东军未停止抵抗。苏军各部于是继续发展进攻势头。

后贝加尔方面军中路逼近长春、沈阳,左翼占领齐齐哈尔,右翼占领承德、赤峰。

远东第1方面军16日攻占牡丹江,继续向吉林、哈尔滨方向进攻,20日占领敦化,左翼则到达朝鲜罗津和罗南地区。

远东第2方面军攻占了佳木斯、伊兰,继续向其余地区挺进。

1945年8月9日浅水重炮舰远东共青团员号护送人员登陆

为了尽快接受日军投降并配合地面部队进攻,苏军从8月18日起,先后对哈尔滨、沈阳、长春、吉林、大连等城市实施空降,地面部队则在20-24日陆续进入上述城市。8月30日,关东军被解除全部武装,9月2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战役胜利结束。

此次作战,苏军结合在苏德战场的作战经验,尤其重视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作用,用在主要方向上实施突击并在纵深迅猛穿插。

例如后贝加尔方面军将当时远东苏军唯一的坦克集团军-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装备坦克和自行火炮1019辆)投入到了主要方向。方面军除了将1个坦克师、1个坦克旅留作预备队外,其余坦克部队都用于之一梯队。

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在200千米宽大正面从行进间越过国界脱离主力单独作战,前进速度每昼夜平均82千米,10多天前出了800多千米。由于之一梯队的高速前进,加速了整个方面军的前进速度,为方面军其他部队创造了顺利进攻的条件。

1945年8月22日苏军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后卫部队的Т-34-85坦克在辽东湾

至于炮兵的使用,也与以往不同。由于战区条件不一样,此次战役苏军在大部分方向都没有进行火力准备与进攻中的火力支援,重炮部队只用于攻克敌军之一线坚固筑垒工事,发展进攻则主要使用师团属炮兵与反坦克歼击炮兵,炮兵指挥则通常在师范围进行。

航空兵在此次战役中,由于对日宣战前基本没有进行相应侦查工作以及对战区纵深过远等特点,投入大量比例用于侦察,在每个歼击机航空兵团都建立了额外的侦察小队,并动用轰炸航空兵师为坦克部队空运物资。在对日军筑垒地域攻击时,航空兵的轰炸机、强击机都以此集中上百架次,在破坏阶段、冲击准备阶段、冲击时有效破坏了日军筑垒地域工事,并在整个战术纵深掩护了步兵与坦克部队。

应该说,苏军二战进攻战役影响极其深远。战后苏军对其不断进行发展和完善,建设了一支以战略进攻为主要任务的全球最庞大的坦克机械化部队。二战时的快速集群也逐步演化了20世纪80年代的战役机动集群,成为了一支让整个西方心惊胆战的力量。随着冷战的结束,这支力量也四分五裂,雄风不再了。值得庆幸的是,二战时的大规模装甲机动战役没有重演,但愿它永远只存在于战争**和军事杂志中!

1945年8月梅利茨科夫、马利诺夫斯基和华西列夫斯基在大连

二战时期苏联有一位狙神,他叫什么?

叫瓦西里·扎伊采夫。

瓦西里·扎伊采夫上尉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陆军的一位著名狙击手,他因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于11月10日至12月17日之间共击毙了225名德意志国防军和其他轴心国的士兵与军官而一战成名。在二战期间共击毙德军400名。由他培训的狙击手共毙敌约一万名。战后他被提升为陆军少将。同时也是美国拍摄的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兵临城下》的男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原型。

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是苏联英雄、海军少将。年轻时曾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她那天真纯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眼睛中透露出世人少有的坚毅。谁都很难想象,正是这样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竟然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在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战役中,一共击毙了309名德军,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狙击神话。她也是在射杀人数超过300人的25名著名狙击手中的惟一一名女性。

二战时期苏联有一位狙击手叫什么名字

瓦西里-扎西采夫,苏联著名狙击手,在**兵临城下里有其故事。其以打死德国狙击学院校长而闻名,歼敌400余人,后来不幸踩到地雷,虽然性命得以储存,但是被伤到眼睛,所以以后再也做不了狙击手,否则歼敌绝不仅有400人。你说的可能是他

前苏联二战时期的军帽叫什么?

布琼尼式军帽 也有船型帽

二战时期苏联的女狙击手?

苏联二战时期出名的女狙击手有:

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娅

阿塔莫诺娃

祖布辛克

维诺格拉多娃

布罗索娃

马林齐娜等

以下照抄自环球网,详细内容为:

今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德国《报》最近发表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具有传奇色彩的12名苏联女狙击手微笑着面对镜头。这张照片拍摄于1945年,他们是二战中的苏联的更佳女狙击手。在1941到1945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她们共击毙775名德军士兵。

1941年6月,纳粹德国突然对苏联发动进攻。许多苏联年轻女性响应莫斯科号召,自愿投入战争。专家估计,二战期间共有约80万女性参加苏联红军。当她们离开家时,大多数还是未婚女子。至1943年,她们中的2000多人已成为出色的狙击手。有些人战前曾在苏联各地的许多航空俱乐部及射击俱乐部参加过训练,掌握射击技术。再经过培训,加入狙击手队伍后可谓如鱼得水。

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当时刚刚从一所射击学校毕业:“当听到战争的讯息后,我们都感到愤怒。年轻人都非常爱国,渴望捍卫自己的祖国,将侵略者阻挡于国门之外。”不久,洛伯科夫斯卡娅的家人接到噩耗:她的父亲,机 *** 阿列克谢·洛伯科夫斯基在俄罗斯西南部城市沃罗涅日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失去亲人的痛苦造成了对敌人的仇恨。仇恨激励我决心参军,但这也不是那么容易。”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娅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1942年10月,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她被送到莫斯科附近新成立的女子狙击学校学习,成为300名参加培训的年轻女孩之一。培训结束后,她与其他49名女孩被分配到加里宁前线。在狙击学校学到的观测、射击等技术被证明是非常有用的。她和小分队大胆突袭到敌人后方。之一个月,洛伯科夫斯卡娅就打死6名德军士兵和军官。至1945年5月,她一共歼灭89名敌人。苏联战时报纸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娅具有敏锐的眼光和稳健的双手。她的枪法从不会错发。数十名纳粹已被这位无畏狙击手**送往地狱。”与尼娜·洛伯科夫斯卡同样列入这张黑白照片的其他11名女子狙击手也个个战功显赫:阿塔莫诺娃杀敌89人,祖布辛克和维诺格拉多娃各83人,布罗索娃80人,马林齐娜79人,其他人各歼敌20到70人。在苏联女狙击手队伍中,最著名的当属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她于1916年7月出生在乌克兰白采尔科维的一个小村庄。青少年时期,她常参加一家射击俱乐部的活动,很快成为一名神 *** 。战争爆发时,24岁的帕夫里琴科正在基辅大学研读历史。她随即报名参军,加入苏联红军第25步兵师,红军军官本来想让帕夫里琴科担任战地护士,但她明确拒绝,终于成为2000名女狙击手中的一员。

1941年8月,第25步兵师奉命保卫在巴亚耶夫卡附近的高地。在附近的一个村落,帕夫里琴科取得最初的战果,她使用一支带瞄准镜的莫辛-那甘762毫米狙击步枪,击毙两名敌军。此后两个半月,她随军在敖德萨作战,期间击毙187个德军。德军攻占敖德萨之后,苏军撤往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帕夫里琴科在此战斗了八个月。到1942年5月,她累计击毙257名德军士兵。次月,她被迫击炮击伤。最终,帕夫里琴科在二战中毙敌人数为309名,其中包括36名敌军狙击手。这个数字不但震惊了苏军,甚至连德国人都知道她的名字,试图用高官厚禄收买柳德米拉。发现收买不成后,德军又百般恐吓,称要把她“撕成309块碎片”。1942年下半年,苏联 安排帕夫里琴科访问加拿大和美国,宣传其战争事迹。在白宫,她得到罗斯福的接见,成为美国总统接见的之一名苏联公民。回到苏联后,她继续为红军培养和训练狙击手,直至战争结束。

1976年,苏联以她为主题发行了纪念邮票。女性特有的耐心以及细致、精确射击、隐蔽能力,让这些女狙击手获得显著战绩。记载显示,2000名苏联女狙击手一共歼灭12万名德军。纳粹德国更是将苏联女狙击手视为“洪水猛兽”,在宣传里将她们描述为“拥有美貌,但都有一颗冷酷的心,躲在暗处,一枪一枪射杀德军士兵”。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女狙击手都能在残酷的卫国战争里幸存下来,2000名女狙击手里,仅有500人在战后生还。尼娜·佩特洛娃是一名狙击学校的教师,战争期间,她志愿加入步兵团当了一名狙击手,当时她已48岁。在波兰等地,她带领小分队,杀敌数十人。她还亲自培训了500多名狙击手,被称为“尼娜妈妈”。士兵们钦佩她的毅力和勇气,她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在苏军中参战。1945年5月,尼娜被敌军杀害。

“好姐妹”纳塔利娅·科维索娃和玛丽·波丽凡诺瓦,是同一个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战争爆发后,她俩也参加训练,并最终成为528步兵团的士兵。自1942年1月开始,两个女孩在北西线的战斗里共杀死约300敌军。1942年8月,俩人与敌人同归于尽

二战时期苏联的间谍机构叫什么

克格勃(KGB),全名好像是即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是1954年3月13成立的! 克格勃前身为“契卡,1917年12月成立,是全俄肃反特别委员会的俄文简称,二战期间应该就是这个名字,其实也就是后来的克格勃

二战时期苏联有哪些方面军?

苏联在二战期间,方面军的编成是不固定的。苏联的方面军与西方国家的集团军群更大的区别是编有隶属于方面军的战术空军。

1、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时,苏军总兵力只有537万人。这时的方面军基本由苏联的各大军区组建而成,一个军区的军队组建一个方面军。

苏军编制:西方方面军,负责抵抗中央集团军群

西北方面军,负责抵抗北方集团军群

西南方面军,负责抵抗南方集团军群

开战一个月到两个月内,又组建如下方面军:

北方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和芬兰方向的防务

预备队方面军,负责加强莫斯科西方方向的防务

开战大约三个月内,又组建如下方面军:

北方方面军撤消,划分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

布良斯克方面军,负责加强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防务

以上在战争初期,苏联共组建了七个方面军(不包括远东地区的三个军区部队),另有少数由大本营直接掌握的独立集团军。

如:西南方面军:1941年6月22日由原基辅特别军区组建,1942年7月12日撤消;1942年10月22日重新组建。1943年10月20日改名为乌克兰第3方面军。

曾编入该方面军的部队有第21、第63、第6、第12、第46、第57、第62集团军,第5、第3坦克集团军和空军第17、第2集团军。

驻守在乌克兰的是苏联西南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一部及南方方面军的右翼部队,统帅是西南方向总司令布琼尼元帅。共有86个师一百多万人,其中包括30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共有各类坦克5000多辆。

西方面军(卫国战争时期): 苏德战争时期西部战略方向上的苏军战役战略军团。1941年6月22日由西方特别军区(见白俄罗斯军区)改编而成,最初辖有第3、第4、第10和第13集团军。尔后陆续编入第5、第11、第16、第19、第20、第21、第22、第28、第29、第30、第31、第32、第33、第39、第43、第50、第61、第68、突击第1集团军,近卫第10、11集团军,坦克第3、第4集团军,空军第1、第4集团军。

2、由于战争持续,卫国战争前期的巨大牺牲,苏联军队的数量大量减少,1941年10月-1942年4月‘台风’行动和苏军反击期间,苏联新建了以下方面军:

加里宁方面军,负责莫斯科西北方向的防御

南方方面军,负责罗斯托夫附近的防御

沃耳霍夫方面军,负责列宁格勒南方的反击

克里木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负责克里木的防御

1942年夏季到1943年夏季

苏联新建了如下方面军:

沃罗涅日方面军,负责顿河中上游的防御

北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北部的防御

外高加索方面军,负责高加索南部的防御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负责伏尔加河下游的防御

东南方面军,负责斯大林格勒及以南地区的防御

期间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顿河方面军,东南方面军改名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中央方面军,负责对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

预备队方面军被撤消

克里木方面军被全歼

以上共计十五个方面军,及大本营直接掌握的独立集团军。

如:在1943年著名的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时,参战的两个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将军,弗罗兹尼方面军——司令员戈利科夫将军。两个方面军总兵力共约60万人。

3、1944年至1945年战争结束期间,苏军的实力逐渐恢复,1945年初,仅在苏德战场上,苏联军队(包括约34万人的波﹑罗﹑保﹑捷的军队和法国空军团)总兵力670万人(西线除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外编为8个方面军),拥有1073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21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这时苏军的编成内有卡累利阿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之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1、2、3方面军,乌克兰第1、2、3、4方面军,以及超过60个师的大本营预备队。

为在远东对日本关东军作战,组建了远东之一、第二方面军。

如:1)、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1个近卫集团军、6个集团军、1个突击集团军、2个近卫坦克集团军和1个空军集团军。

乌克兰第1方面军:2个近卫集团军、3个集团军、2个近卫坦克集团军、1个空军集团军和波兰第2集团军。

上述两个方面军在战争结束时兵力都达到一百万人以上。

2)、柏林会战时,苏军调集3个方面军(乌克兰之一方面军、白俄罗斯之一、第二方面军)的强大兵力,共计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约250万人,42000门火炮和迫击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卫国战争期间,苏军的方面军同期最多达到16个(历时4年的战争期间,苏联的方面军的数量与组成发生过很大的变化)。个方面军的编成差别也较大,少则3至4个、多则8至9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至3个坦克集团军,1至2个空军集团军,数个坦克军、机械化军、骑兵军,数十个兵种(如炮兵、装甲坦克兵、工程兵、航空兵、防空兵、通讯兵和步兵等)、专业兵兵团(部队),在沿海地区作战的方面军还配备海军舰队或空降兵。兵力少则10至20万人,多则上百万人。

方面军名称 组建时间 撤销时间

远东方面军 1940年7月 1945年8月5日

西方方面军 1941年6月22日 1944年4月24日

西南方面军 1941年6月22日 1942年7月12日

西北方面军 1941年6月22日 1943年11月20日

北方方面军 1941年6月24日 1941年8月23日

南方方面军 1941年6月25日 1942年7月28日

后备方面军 1941年7月14日 1941年7月25日

莫扎伊斯克防线方面军 1941年7月18日 1941年7月30日

中央方面军 1941年7月24日 1941年8月25日

预备队方面军 1941年7月30日 1941年10月10日

布良斯克方面军 1941年8月16日 1941年11月10日

列宁格勒方面军 1941年8月23日 1945年7月24日

卡累利阿方面军 1941年8月23日 1944年11月15日

外高加索方面军 1941年8月23日 1941年12月30日

外贝加尔方面军 1941年9月15日 1945年9月10日

莫斯科预备队方面军 1941年10月9日 1941年10月12日

加里宁方面军 1941年10月17日 1943年10月20日

莫斯科防区方面军 1941年12月2日 1943年10月15日

沃尔霍夫方面军 1941年12月17日 1942年4月23日

布良斯克方面军(第二次组建) 1941年12月24日 1943年3月12日

高加索方面军 1941年12月30日 1942年1月28日

克里木方面军 1942年1月28日 1942年5月19日

外高加索方面军(第二次组建) 1942年5月15日 1945年8月25日

北高加索方面军 1942年5月20日 1942年9月1日

沃尔霍夫方面军(第二次组建) 1942年6月9日 1944年2月15日

沃罗涅日方面军 1942年7月7日 1943年10月20日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 1942年7月12日 1942年9月28日

东南方面军 1942年8月7日 1942年9月28日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二次组建) 1942年9月28日 1943年1月1日

顿河方面军 1942年9月28日 1943年2月15日

西南方面军(第二次组建) 1942年10月22日 1943年10月20日

南方方面军(第二次组建) 1943年1月1日 1943年10月20日

北高加索方面军(第二次组建) 1943年1月24日 1943年11月20日

中央方面军(第二次组建) 1943年2月15日 1943年10月20日

预备队方面军(第二次组建) 1943年3月12日 1943年3月23日

库尔斯克方面军 1943年3月23日 1943年3月27日

奥廖尔方面军 1943年3月27日 1943年3月28日

布良斯克方面军(第三次组建) 1943年3月28日 1943年10月10日

预备队方面军(第三次组建) 1943年4月10日 1943年4月15日

草原方面军 1943年7月10日 1943年10月20日

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 1943年10月10日 1943年10月20日

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2月24日

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4月1日

白俄罗斯方面军 1943年10月20日 1944年2月17日

乌克兰第1方面军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6月10日

乌克兰第2方面军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6月10日

乌克兰第3方面军 1943年10月20日 1945年6月15日

乌克兰第4方面军 1943年10月20日 1944年5月16日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 1944年2月17日 1944年4月5日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 1944年2月17日 1944年4月5日

白俄罗斯方面军(第二次组建) 1944年4月5日 1944年4月16日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4年4月16日 1944年6月10日

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 1944年4月21日 1944年10月16日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第二次组建)1944年4月24日 1945年6月10日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 1944年4月24日 1945年8月15日

乌克兰第4方面军(第二次组建) 1944年8月6日 1945年7月9日

滨海军队丛集 1945年4月20日 1945年8月5日

远东第1方面军 1945年8月5日 1945年9月10日

远东第2方面军 1945年8月5日 1945年9月10日

二战时期前苏联有哪些名将

有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库塔霍夫、伏罗希洛夫等人。

苏联:伏罗希洛夫元帅,朱可夫大将,罗科索夫斯基大将,科涅夫元帅,瓦图京大将,铁木辛哥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作者: greatwarii

苏军发动德布勒森进攻战的目的,就是占领一个向布达佩斯发起进攻的基地。

德军的南方集群的司令是 弗里斯纳大将。

他来到南方集群前,在北方前线作战。在纳尔瓦战役里,他把优势苏军拖住了。但在南方集团军群,他干到1944年12月22日,就被解职回家了。战后被逮捕判刑,很快就放了。是一个不“出彩’将军。但他接手南方集团军群时,他根本就没有力量保卫匈牙利。这时如果苏军(也就是罗马尼亚胜利后的9月)立刻进攻,那么可能布达佩斯围城战要轻松一些。但为什么马利诺夫斯基不打?

这要从苏军的战术思想和实际情况来分析了。

苏军的将领有一个特点,就是扎实,稳妥,按步就班。如同他的大学教材,非常有逻辑,全面,把你的基础打的很牢固。我本人是喜欢的。他的音乐我也喜欢,忧伤而浪漫,非常动人心魄。但缺少了灵动和创新。在军事上,就是强调稳扎稳打。如朱可夫,科涅夫,包括现在的马利诺夫斯基。

而德军更具冒险性。古德里安就敢于在没有完全封闭明斯克,基辅的情况下,就冲向下一个目标。而苏军在战争初期,一旦发现自己后方出现德国坦克,本身就乱了阵脚,而不能镇静的寻找德军的薄弱点突出包围。我对基辅战役不能突围,一直想找原因。损失不该那样大。到了1944年,苏军已经不再怕被包围了。我认为这是他的巨大进步。

在这种战术思想指导下,马利诺夫斯基就把步伐停下来,补充装备,人员,调整布属。

另一方面,由于苏军在国外作战,距后方愈远,苏联和罗马尼亚的道路不好,物资前送很慢。更延长了准备期。

最后一原因是:第3乌克兰方面军要解放保家利亚和南斯拉夫,第2乌克兰方面军少了左翼的保护。同时他还要整顿罗马尼亚,使之被控制在苏联之下,把罗马尼亚军队改造为罗共控制的军队,并和苏军一起进攻匈牙利。这些,都要时间。

德布勒森战役开始于1944年10月6日,结束于10月28日。双方都宣称自己胜利了。

苏军认为占领了30%的匈牙利土地,夺取的匈牙利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并以其为进攻布达佩斯的出发点。

德军认为,在德布勒森的阻击,争取了时间,使希特勒可以把他答应的生力军投入匈牙利,为保卫布达佩斯作准备。

因而,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役。

现在,谈一下战役进程。为了使朋友们不失去兴致,我把乌克兰第3和第4方面军的辅助攻击略去。主要把苏德两军在战斗中的“变更布属”来重点谈一下。看一看两军统帅是如何制敌的。

10月6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发动了德布勒森战役,这个战役的目的是冲出喀尔巴阡山脉,占领匈牙利平原上的之一个通道重镇,为进攻布达佩斯建立一个立脚点。

同时马利诺夫斯基还想切断德军通往匈牙利内地的退路,将他们歼灭在匈牙利东部。这比让他们据守在布达佩斯,对苏军来说好的多。

在战役开始前,马利诺夫斯基手中有第7近卫集团军,第40、27和53集团军共4个步兵集团军。和一个大约有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此外他还组建了2个骑兵-机械化基群:即格尔什科夫集群(第五近卫骑兵军和第18坦克军)和普利耶夫集群(第二和第四近卫骑兵军,第7近卫机械化军),另外罗马尼亚之一和第四集团军也归他指挥。总兵力86万(?)左右。他的钢铁矛头是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主力的突击兵力是两个集群。

面对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是弗里斯纳将军的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包括皮科将军第6集团军和沃勒(Wohler)将军的第8集团军,以及第二和第三匈牙利集团军。总兵力24万人。

此战役中,主力是皮科的第6集团军。第6集团军是第二次重建了。命运极背。在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后,他是德国最强大的军团。希特勒称它可以攻下天堂。但在斯大林格勒,他被全歼。

在战役开始前,德军力量极弱。在整个匈牙利德军只有一个装甲师,第23装甲师。这根本挡不住苏军的进攻。但是,希特勒决定大力加强匈牙利德军的实力。之一批援军是强大的第三装甲军,这个军包括第1,13、24装甲师和“统帅堂(Feldherrnhalle,FH)装甲掷弹兵师。而令苏军头疼的装备着虎王重型坦克的第503重装甲营也在来的路上。所以弗里斯纳将军实际上是在为时间而战。

苏军的攻势从阿拉德发起。当步兵在暴风雨般的炮火支持下,打开了德军防线上的缺口后,马利诺夫斯基立刻命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和普利耶夫集群冲入缺口。普利耶夫集群在3天中前进了100公里,直指布达佩斯。而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则直冲德布勒森。但这时德国人的抵抗变得越来越坚强。由于喀尔巴阡山脉下的复杂地形,使得苏军步兵被远远抛在坦克部队后面。这就形成了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在没有步兵支援的情况下,强攻德军严密防守的德布勒森地区的局面。于是,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被阻止在奥拉迪亚市,他是德布勒森外围城市。没有步兵助攻,苏军坦克不断被击毁,代价重大。

在这种形势下,马利诺夫斯基只能命令普利耶夫集群停止进攻,转而东进以协助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攻势,而这样使得原来苏军两路的进攻集中在了一路。在普利耶夫集群的协助下,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经过苦战,终于在10月20日攻克了德布勒森,为了这个胜利,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付出了惨重代价。该集团军还能运作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数量下降到了180辆!马利诺夫斯基被迫将其撤到后方整补。

虽然苏军攻克了德布勒森,但其包围德军的企图却没能实现,现在德军开始缓慢而有秩序地向布达佩斯方向退去。参考我的地图。

兰色是开战时的双方接触线。苏军有三个主攻方向。最左方的兰红虚线是苏军的46集团军进攻路线。他属于乌克兰第3方面军。最右方的兰红虚线是乌克兰第2和第4方面军的进攻路线,德军阻击后退,直到红色的最终线。中间的红兰虚线,是重点,是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进攻,目标德布勒森。黑色圆点是德布勒森。可以看出,苏军是极力要包围歼灭德军的。但德军的防线完整,没有破裂,直到新的防线。很漂亮的防御战。

终战线是红色实线。

马利诺夫斯基决定冒一次险,他将作为预备队的格尔什科夫集群也投入战斗,该集群和普利耶夫集群合并后由普利耶夫指挥,一起奉命不等步兵赶上来,迅速超越后退中的德军,并断其退路。

马利诺夫斯基所不知道的是,当苏德两军在德布勒森地区陷入苦战的时候,弗里斯纳 将军正在不声不响地组织源源不绝抵达的增援部队,到10月20日,他手头已经聚集了第1、23、24装甲师、党卫军第四“警察”装甲掷弹兵师和第503独立重装甲营。当格尔什科夫和普利耶夫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正向前猛插时,弗里斯纳将军用党卫军“警察”师和第503装甲营在正面拖住苏军,以第1和24装甲师由南向北,以德国第八集团军第17步兵军由北向南,于10月22日发动了钳型反击。德军南北两个铁钳,迅速击破了少量担任苏军侧翼掩护任务的罗马尼亚部队,将苏军这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包围了起来。卫国战争初期的势态重演了。

但苏军已不是基辅城下的苏军了。普利耶夫将军和格尔什科夫将军都是十分有经验的军官,他们在之一时间里就发现了危机,立即决定停止攻势,找到德军弱点,集中兵力向后方有序突围。他们的突围是集中兵力,打完炮弹,由各级军官指挥的突围。不是大家分散突围,那其实就是夺路逃命,不是突围。这点上,德军在1943年的舍辅琴科战役中,也是令人称赞的。非常有序。集群司令走在最后。当发现他的尸体后,苏军以 *** 军礼下葬他。德军在到达最后一条河时,被打乱的集群,军官自动出来组织渡河,把伤员背上,不放弃战友。

有两个因素帮助了苏军的突围企图。首先匈牙利北部地区道路状况极差,这使得苏军步兵在进攻时很难跟上其坦克部队,同时也使得德国步兵部队无法及时到位,而德国之一和第24装甲师合起来大概有100辆坦克,并且这两个师都有些部队还来不及赶到战场,这使得德军无法严密地封锁所有苏军突围的道路。

其二,被围的两个苏军骑兵-机械化集群,有苏联空军的掩护。现在苏联空军已经占有了制空权。

在毁掉所有无法带走的重装备后,他们成功地突出包围,于10月27日抵达苏军防线。至此苏军的德布勒斯攻击战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苏军的损失高达84010人(阵亡和失踪19713人,受伤64297人),这已经超过了苏军在罗马尼亚战役中,两个方面军损失的总和。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损失了约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损失坦克数量至少也在150辆以上。这个损失使得第六近卫坦克集团军将退出战斗几乎达两个月之久,那两个骑兵机械化集群在几个星期中也无法参战,如此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使得苏军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只能以手头半数的坦克部队参加战斗。当在后方整补的那50%坦克部队恢复战斗力时,在战场上的那50%的坦克部队却不得不因战损而退出战斗,这是个恶性循环。

在德布勒森战役结束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立刻开始计划下一步对布达佩斯的攻势,虽然在德布勒森战役后期他的部队损失很大,但他对即将到来的布达佩斯战役仍很乐观,毕竟他的步兵元气未伤,而且苏联更高统帅部还拨给他两个机械化军(第二和第四近卫机械化军),凭着这些兵力,他觉得有信心迅速攻克布达佩斯,但这个攻势将比预计得要来得早。

集团军(2)坦克(7)布达佩斯(2)

小马利诺夫斯基开始显露头角是在1914年之一次世界大战:才15岁的他到俄罗斯帝国军队内打杂,稍长接受军事训练后派到“东战场”(西欧观点)对德军作战且立战功;即便他还只是个基层小兵,被派到进行著名“壕沟战”连队负责机枪射击;在1915年因坚守岗位击退来袭德军得到军队奖赏,也是他往后漫长军事生涯之一面奖励俄罗斯帝国圣乔治十字勋章第四级,并且晋升下士排长,没多久,他中弹重伤,在医院躺了几个月才康复,1916年他返回部队,这次被远派到法国战场担任“西战场”担任“俄罗斯参战远征军”一员,17岁马利诺夫斯基下士被派到接近Brion港口、激烈争夺战战区作战并晋升中士,在此次作战中他左臂因此负伤近伤残,也因此得到法国 *** 颁发奖章;这时俄罗斯十月革命爆发,法国不得已遣返俄军回国,少数被法国 *** 视为精兵猛将的俄国军人被慰留在著名的“法国外籍兵团”助战,马利诺夫斯基因此为法军效命作战直到之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法军嘉勉他再颁赠“Croix de guerre”勋章给他,并晋升为少尉(senior NCO),这时他才19岁。

1919年返回俄罗斯国内且加入红军,在内战时对白军于西伯利亚作战,内战结束后他便继续在军队里任职,于初级军官学校学习,并派任到步兵营少校营长;1926年,他加入苏联***,成为***员是在军队里晋升的必需条件。

1927年,他被派往军队精英摇篮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毕业;1931年被派到俄军第3骑兵团担任上校参谋长7年,他上司团长铁木辛哥是斯大林重用的将军。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马利诺夫斯基以“志愿军”身份到西班牙为西班牙 *** 助战,对抗右翼 *** 的西班牙反 *** 叛将佛朗哥将军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及纳粹德国派出助佛朗哥的 *** 联军;马利诺夫斯基他亲自策划与领导数单位 *** 军部队作战;1938年,他战败回到莫斯科,苏联 *** 颁赠给他顶级“列宁勋章”及“红旗勋章”表彰肯定他在西班牙领导作战;之后被派至“伏龙芝军事学院”担任总教官教授作战课程。

1941年春天他在铁木辛哥担任“苏联国防人民代表”(Sovnarkom)期间,观察到德军不寻常的大军压境部署,他率先向苏联 *** 警告:“德军有犯俄意图”,即早侦知德军将发动全面攻俄的巴巴罗萨作战,为强化苏联红军国防抵抗德军蠢动,他紧急自“伏龙芝军事学院”选派许多优秀军官到之一线部队服役领军备战,这时他又被晋升为少将,并赋予统兵权──新编制俄军第48步兵师于家乡敖德萨防区,一星期后德军大举攻俄,马利诺夫斯基少将与48师调派到俄国与罗马尼亚边界驻防。

德军于1941年侵略苏联以后,在承受德军巨大攻势的红军数个数十万计兵力的军团陷入包围,马利诺夫斯基此时终于被公认是红军少数具有指挥大军团作战能力的将军;他的3个师只是配备部份步兵师,面对作战的是德军闪电战攻势沿着普鲁特(Prut)河布防的战线,依照当时惯例,红军将领一般都躲在自己军队的后方指挥作战;但是马利诺夫斯基可不是如此:他反而会亲临具关键性之一线扇形战场与士兵为伍并且勉励激励他们士气。红军此时无能阻挡在数量及技术上占优势而且作战经验丰富的德军,马利诺夫斯基便领败兵沿着黑海岸边逃跑,德军试图包围消灭马利诺夫斯基军却失败,最后德军终于在Nikolaev成功包围住红军,却被猛烈突围的马利诺夫斯基军再次突破包围转进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驻防。

8月,他被派往溃不成军的红军第6集团军担任参谋长,很快他便升为集团军司令,他成功阻挡德军在前线凌厉攻势,并因此战功升为中将,之后大部队红军撤退到顿巴斯,马利诺夫斯基带领红军第6军、红军第12军加入防御战,再次击退德军离开防区;1941年12月他被上级任命为苏联南方方面军司令员,下辖兵力只有三个残破的红军集团军与两个只有坦克师编制的装甲军(共不到16万兵力),在兵员及装备皆不足的危况下,马林诺夫斯基竟还指挥所部向德军防线深入猛攻。

1942年1月18日马利诺夫斯基在铁木辛哥元帅率领下,展开第二次哈尔可夫战役追击德军,目标迫使德军至少后退100公里,铁木辛哥过度乐观高估红军进攻与可耐受德军重武器攻击能力,导致红军先胜后大败(75000名士兵阵亡,239000名士兵被俘);即使斯大林曾经刚开始不听“总参谋部”劝阻发动哈尔科夫攻击,大力支持这场仿佛早已注定非战败不可的战役,可是当真正战败消息传至时,疑心重的斯大林开始怪罪马利诺夫斯基是不是故意战败(斯大林疑惧马林诺夫斯基在之一次世界大战与法国交往密切)。

1942年7月,红军南方面军奉令退出战斗,改由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接手战场,马利诺夫斯基改调负责机动支援作战(非主力作战)的红军顿河军团(Don Operational Group) (实际上降级为前线后补司令员);斯大林命令马林诺夫斯基全力阻止德军A集团军群朝向罗斯托夫及“顿河”地区进攻,以免战略上具攸关大局的“高加索油田”落入德军控制:德军兵员数量是几乎压倒性多数10倍于红军“顿河”军团,武器机械技术也不输给俄红军,结局可想而知:在9月苏军更高统帅部 (Stavka)命令“红军顿河军团”改编制分散加入其他军团。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红军是用尽全力围困德军,斯大林命令至今仍不放心的马利诺夫斯基率领仓促成军的红军第66集团军开拔前往固守斯大林格勒东北方,同时斯大林还密令斯大林格勒***书记赫鲁晓夫,“紧盯马利诺夫斯基所有一言一行”。

红军第66集团军没有任何作战经验,可是它却是马利诺夫斯基之一次带领人员及武器足编的军队。1942年9月至10月,他领军攻击德军,虽然在光复失土上他战绩平平,可是他始终防止力抗德军自“斯大林格勒”北边他的防区被德军完成包围;逐渐地,德军包围开始无力不支,马利诺夫斯基便决定派兵渗透深入城内与德军在废墟堆里肉搏巷战,10月底,苏军更高统帅部急令马利诺夫斯基担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员,到12月年底,他已经重返城内追击扫荡德军。马利诺夫斯基建立了光复斯大林格勒之一战功:12月22日,马林诺夫斯基部红军已经完成合围德军第6集团军。此时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德国陆军元帅曼施坦因发起了“冬季风暴”行动,命赫尔曼·霍特上将率领第57装甲军的两个装甲师从60公里远的库特尔尼科夫向斯大林格勒进军,曾一度挺进至距斯大林格勒25~30公里,但保卢斯惧希特勒怪罪而没有下令突围,最终无功而还。第六军团败局已定。

马利诺夫斯基后又统领王牌部队近卫第2集团军出城抵抗赫尔曼·霍特部(曼因斯坦回忆录中称其部为“莱茵哈特军团”)历经一番恶战终于阻挡住纳粹装甲军团,且深入破坏德军装甲师“梯形队形”跃进,攻击及充分防备的德军防守,并击败退守至库特尔尼科夫败退集结的德军军团,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颇感自豪的坦克作战之一次大败;轴心国军队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被朱可夫元帅策划、马利诺夫斯基领军包围格毙250,000兵力,俘虏500,000兵力;斯大林令升马利诺夫斯基为上将,并颁赠可奖赏立大战功将军应得苏维埃更高荣誉:一级“苏伏洛夫勋章”给马利诺夫斯基。

1943年2月,马利诺夫斯基再次担任红军南方面军司令员,在不到两星期时间他把德军曼施坦因集团军群赶出罗斯托夫与顿河防线,为红军打通前往乌克兰的道路畅通无一德军;5月,斯大林再晋升他为大将,并改派任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员,令他把盘踞在顿巴斯富庶工业区德军扫荡赶跑;10月中旬起,他发动对德军突袭,目的是突击区域内驻守大部队德军的关键大城扎波罗热并予以占领,这次战役把占据俄罗斯南方德军一一消灭,及围困克里米亚半岛残余德军,切断他们在“东战场”返乡退路。

8月20日红军西南方面军改名为乌克兰第3方面军。

1944年5月,马利诺夫斯基被任命为第2乌克兰方面军司令。8月,马利诺夫斯基同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秘密准备并成功地实施了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著名战役之一。这次战役有着巨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完全解放摩尔达维亚,把罗马尼亚从战争中拖出来并使之倒向盟军。这次战役显示了马利诺夫斯基善于组织围歼敌集团军群的战役的才能。德军对这次战役也十分重视,曾专门召开高级会议研究计划,声称将不惜一切代价保雅西。如果丧失了这一地区,巴尔干的所有国家都将面临陷落的危险。为此,他们在那里布置了重兵集团。与马利诺夫斯基、托尔布欣对峙的是弗里斯纳指挥的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有51个师(旅),90万人,6200多门大炮,500多辆坦克和700多架飞机,力量相当强,平均每9公里1个师,在较重要的雅西、基什尼奥夫等方向达到每7公里1个师。不仅如此,他们还占有有利地形。战役还未开始,马利诺夫斯基等人就与敌人展开了斗智。当时面对德军咄咄逼人的气势,他的部下多次要求教训敌人,并要求更高统帅部加强力量,他也非常想这么做。但作为高级指挥员,马利诺夫斯基知道要从全局、从更高的角度来看问题。为了迷惑德军,使其相信苏军并未特别重视这一作战方向,避免双方投入重兵集团造 成持久战,因此不能加强力量,同时也不能轻易进攻。他的考虑与更高统帅部不谋而合。更高统帅部不仅没有给他增派部队,反而把他的几个师调到大本营预备队中。这一招果然奏效,德军以为苏军无力对其突击给予反击,只是在固守雅西前部的高地,便大胆地将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预备队调往其他作战方向。德军显然已被迷惑住了。马利诺夫斯基在战役的准备过程之中,针对战役的特点,将部队的兵种进行了改编并使之完善,指挥部下寻找令德军猝不及防的新方案,要求部属准确、勇猛、灵活机智地而不是亦步亦趋地组织战役。马利诺夫斯基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军事原则。例如,为打破德军的多层防御,决定不像以往的战役那样以空军的突击为先导,而是运用步兵和空军同时发起攻击。为加强战役的突然性,使德军加深犹疑,削弱其抵抗信心,他在短时间内秘密地进行大量军队的重新部署。为隐藏主攻方向,他让工程兵设置了大面积的平地伪装,布置了上千门大炮模型。为使其更加逼真,还让炮兵摧毁了德军在这一方向上的永久火力点。这些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进攻前10天内,集中了优于敌人的兵力,而德军对此毫无察觉,甚至连在进攻前一天苏军进行的火力侦察,也被当成“不安分的俄国人”的一般偷袭。德国更高统帅部直到最后还认为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3乌克兰方面军只可能进行区域性的进攻。由于计划周密、措施得当,战役进行得很顺利,苏军之一天就突破了30公里,第二天中午攻占了雅西。随后苏军继续向敌纵深突破,包围盘踞在基什尼奥夫的18个师。马利诺夫斯基不失时机地投入第二梯队和预备队,到9月2日,雅西—基什尼奥夫的德军全部被歼。这次战役丰富了苏军实施包围战役的经验。同年,马利诺夫斯基 获得苏联元帅军衔。

1945年5月纳粹德国投降之后,马利诺夫斯基转换至远东中国满州,在那里他领导外贝加尔方面军对日军作战; 1945年8月,他领导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最后一支作战部队攻占中国满州,那原先是一支有60万强悍大军关东军占领的地方;日本关东军一向为各方赞扬的高质素精锐部队,马利诺夫斯基竟能在10天内击溃“关东军”,他是以坦克加数万摩托车步兵以闪电战模式加上古典战术“两重包围”模式交互运用,堪称是红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大战功(不论是在勇猛方面、比例方面,在执行行作战及创新战术,都是),这场大胜仗在激励俄罗斯民族感情起了巨大的鼓舞。马利诺夫斯基将军也因为此胜战荣获苏联至高荣誉奖章——“苏联英雄勋章”。

在第二个十年马利诺夫斯基在苏联远东地区战略部署具决定权而广受各方重视,最初他担任“泛贝加尔湖防区”司令员(1945-1947),冷战时代开始他又被升任命为“苏联远东军队统帅”下辖管三个防区(1947-1953)位尊权重;他训练并补给军事物资给北朝鲜“朝鲜人民军”与中国 *** (1950-1953)对美军作战,这即是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