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聂海胜上过几次天?

欧洲杯03
航天英雄聂海胜上过几次天?
导读: 聂海胜几次上太空  聂海胜几次上太空,聂海胜,作为我国之一批航天员,以自己顽强的毅力,攻克了航天员必备的各种脑力及体力测试。以自己出色的航天资质,获得了第三次远赴太空的机会。聂海胜几次上太空。聂海胜几次

聂海胜几次上太空

 聂海胜几次上太空,聂海胜,作为我国之一批航天员,以自己顽强的毅力,攻克了航天员必备的各种脑力及体力测试。以自己出色的航天资质,获得了第三次远赴太空的机会。聂海胜几次上太空。

聂海胜几次上太空1

 聂海胜第1次上太空是在2005年,搭载神舟6号完成太空探索任务。从聂海胜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聂海胜为国家和人民做了非常大的贡献。不仅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而且还在航天探索任务上勇挑重担,让自己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任务。这一次神舟12号载人飞船聂海胜又一次出征,这也就标志着自己第3次代表人民和国家完成对太空任务的探索,因此我对聂海生非常敬佩。

 从聂海生的航天探索之旅,你们可以看出中国航天技术这些年的伟大成就。从神舟1号第1次升入太空,到知道今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空间站和航天技术,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因为中国人能在这短短近20年的时间当中,完成其他国家几十年的发展,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无论是对于人才的培养还是对于技术的革新,这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国人对于航天技术的探索才可以做到的事情。

 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整个国家百废待兴,根本没有任何的基础。但是就凭借着中国人坚强的意志和对于航天技术的探索,所以中国的航天技术才能一次又一次赶超世界,一直发展到今天中国人拥有了自己的航天空间站,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能独立建造自主航天站的国家并不多,靠一个国家完成建造的更是屈指少数。

 总结:中国航天精神代表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一种伟大精神,这不仅标志着中国从技术缺少发展成现在的航天技术强国的转变,代表着无数国人未来改变国家命运,付出的艰辛努力。我们在这一系列荣耀事情的背后,也要明白有无数航天人为了国家梦想,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聂海胜几次上太空2

 57岁的聂海胜第三次出征太空,他曾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永远年轻!致敬!

 网友:永远年轻,越来越帅

 “24年间,3次飞天,平均相隔约8年。我的每一小步,都幸运地走在中国航天的一大步里。这份荣耀,一生自豪!”这是神舟十二号乘组指令长聂海胜的心声。

 2005年10月12日到16日,费俊龙、聂海胜驾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出色完成了各项操作。此时,距他加入航天员大队,过了近8年。

 1998年1月,聂海胜入选我国首批航天员。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聂海胜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那一次,杨利伟首飞成功。不久之后,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提上日程。聂海胜以优异成绩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乘组。

 2013年6月,聂海胜作为指令长带领乘组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一道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轨飞行15天,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医学试验等任务。距上次执行任务,又过了近8年。

 航天员队伍里最年长的聂海胜,为了增强身体素质,各项操作技能训练和体质锻炼从未间断。他在航天生理功能的骨骼代谢、心肺和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始终在优良等级。

 今年6月,聂海胜再次作为指令长和刘伯明、汤洪波一起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这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距上次执行任务,恰好又过了8年。

 聂海胜一直跟其他航天员一样,训练,训练,再训练。飞天之路不是浪漫的散文诗,每一步都倾注着航天员的心血。

 对于空间站,聂海胜充满期待:“一定要把载人航天‘第三步’完成好,把空间站建好。”

聂海胜几次上太空3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总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时候,原本平稳运行的社会状态,总是需要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跨越式推进,才能令其从原地踏步的情况中得到质变,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全新体验。

 众多科技项目在无数有志青年的不懈拼搏中,从无到有、从尝试到成熟,一步步走向巅峰。而他—聂海胜,作为我国之一批航天员,以自己顽强的毅力,攻克了航天员必备的各种脑力及体力测试。不仅在多年前有幸乘坐神舟六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完成相关工作,而且在前几日,再次以自己出色的航天资质,获得了第三次远赴太空的机会。

  家境贫寒,他却始终自强不息

 聂海胜,一个在我们小时候就经常从新闻中听到的名字,那个时候,我们还小,可他却已经是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冲向太空的英雄。因为他,无数小小少年在心中默默许下心愿,发誓自己长大后,也要像聂海胜叔叔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航天员。

 如今,聂海胜的脸上平添几丝沧桑,可他对宇宙太空的热血 *** 却丝毫不见消减,反而带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再次向着太空进发。看着如此般灿烂而耀眼的聂海胜,谁又能想到,他的童年竟是那般的贫瘠与不堪。

 聂海胜出生于19 64年9月,家住湖北省枣阳市杨垱镇。聂海胜的父母就是当地普普通通的庄稼人,一辈子没什么大本事,只求多子多孙并且将其平安养大,便觉得是天大的幸福。

 聂海胜出生之前,家里已经有五个孩子。虽然最后一个男婴的出生,令思想传统的聂海胜父母倍感欣慰,但是今后平添的生活压力,却也让聂海胜的父母倍感吃力。父母每日下田务农、或帮周边大户人家做做苦力活,虽然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但是赚取的钱财却始终微乎其微,只能供全家人勉强度日。

 当村里体面些的人家天天吃大白馒头、偶尔还沾点儿荤腥儿的时候,聂海胜家的餐桌上,却总是千年不变的窝窝头、萝卜干、酱咸菜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在衣着方面,聂海胜作为家里的老幺儿,更是几乎没穿过专门为自己买的新衣服,总是来者不拒的穿着哥哥姐姐们穿不下的旧衣服。

 不过即便如此,聂海胜却从来不会因此而埋怨父母,反而是将自己所积蓄的羡慕,都转化成努力学习、争取出人头地的动力。当家里的哥哥姐姐们都对学习无望,早早辍学打工赚钱时,聂海胜却只顾风雨兼程、始终对学习抱有无限期待。

 为了不打击聂海胜学习的积极性,父母也从来不对其讲述家里的难处,只管尽力而为。有一次,学校收学费,父母实在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就让聂海胜抱着家里养的兔子交给了老师。

 好在聂海胜自己十分争气,没有辜负家人多年来对自己的培育,在高考过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城里的孩子们高考过后,都拿着父母的奖励到处吃喝玩乐,可聂海胜接下来的生活,却完全被赚取学杂费的忙碌所占据。

 他很清楚父母根本掏不出那么多钱供自己上学,于是他就利用自己的暑假时间,到处打零工、帮别人扛木材、装茶叶、干农活,终于在开学之前攒够了自己的学杂费。

  刻苦训练,三次远赴太空

 高中时光匆匆流逝,即将面临毕业的聂海胜,正迷茫在自己今后何去何从的问题中。恰好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前来招生,聂海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不想竟一鼓作气通过了学院的各项体能及知识测试。

 1983年6月,聂海胜入学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启了自己漫长而伟大的航空航天生涯。航天员不像普通大学生一般,只要完成基础的专业知识就可以。作为航天员预备队成员之一,聂海胜及其同学在完成基本的课业任务之余,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专业的体能训练。

 1998年,聂海胜通过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多项科技的严格考验,从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终于有机会成为真正有资格“飞天”的航天员。

 但是当这一消息传到妻子耳朵里时,向来对丈夫航天梦想十分支持的妻子,却突然变了脸。很久以来,妻子都以为,虽然聂海胜经常念叨着飞上太空,但十有八九也就只能做个陆地工作者,倒也不甚担心。可当聂海胜真的通过测验获得飞天资格后,发生于1986年“挑战者”号上的航天事故,开始反复出现在妻子脑海中。加上人类因很少触及而对太空有着莫大的恐惧,妻子表示坚决不愿意让聂海胜真的飞天航行。

 甚至在聂海胜偷偷办理手续、先斩后奏之后,妻子更是坦言“那就离婚好了”。面对妻子对自己的担心和对太空的恐惧,聂海胜只能苦口婆心不断为妻子解释,并且表达自己获得的机会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经过聂海胜数日对妻子的软磨硬泡之后,妻子终于同意聂海胜前去完成航天任务,但是有一点,就是无论如何聂海胜都必须保护好自己。后来每每提到丈夫的航天经历,妻子总是一脸委屈说,自己当初就是上了聂海胜的当,才会让他屡屡抛家舍业的为太空献身,从而自己包揽家中一切事宜。

 2005年,聂海胜以杰出的身心综合素质,代表国家登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了人生中之一次太空飞行任务。

 2013年,经验丰富的聂海胜再次当选航天员,作为神舟十号飞船任务组成员再次远赴太空,完成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艰巨的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当然,精彩并未结束,就在今年6月17日,聂海胜重新以航天员身份,登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开启了自己人生中第三次远赴太空的航天任务。

  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按照常理而言,一名优秀的航天员,一生中能够拥有一次登上太空的机会,就已经是一种无上的荣誉,但是出生平平、资质平平的聂海胜,却在短短数十年里三次奔赴太空。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过人之处呢?

 首先,作为航天员,优秀而健壮的身体素质,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硬性要求。与地球千差万别的太空环境,对于普通人而言根本无法承受,因而在成为正式航天员之前,极其严苛且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则是必不可少的。而聂海胜从入学之初开始,便始终坚持着风雨无阻的相关体能及耐力训练,不仅不会偷奸耍滑,而且还经常一个人私下加练,从而令自己拥有了坚实的体能素质。

 其次,在高强度的身体训练之外,聂海胜对自己的学识水平,也有着极高的要求。从之一次登上太空之后,聂海胜已经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成功归来的他可谓功成名就,完全可以找个虚职悠闲度过自己的后半生。

 但是聂海胜却从来不允许自己松懈,在依旧坚持部队训练的同时,还发奋学习。通过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晚上,一次完成了自己的硕士及博士学位。要知道,在此之前,聂海胜在部队早就已经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家庭,这就意味着他需要每天付出比别人多出十倍的努力,才能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兼顾自己的学习。

 据知情人士透露,聂海胜在中年时期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位时,令自己分身乏术的有限时间和精力,加上中年人不断退化的大脑工作能力,让他在学习英语时十分的吃力。为了不因此而给自己拖后腿,聂海胜就把自己要背的单词都贴满了家里的各个角落,每天不论是刚起床,还是睡觉之前,他都会先看一遍眼前的单词。

 同时,晚上休息时间,聂海胜还不忘虚心的向自己年幼的女儿及妻子请教,让他们为自己纠正英语读音。

 如此种种,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而聂海胜却从不因此而妄自菲薄,反而时刻如年少时一样热血沸腾,因而,远赴太空多达三次,是聂海胜自己不懈努力换来的结果。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正在进行重力再适应。

直播画面截图

相关新闻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平安凯旋营养保障团队已准备好首餐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樊巍特约记者占康郑伟杰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神舟十四号乘组返回任务是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建成后的首次返回任务,也是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后的首次返回,还是在东风着陆场开展的首次冬季夜间返回。

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返回舱搜索、航天员救援任务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在我国已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实验项目协议后,空间应用系统首次参加东风着陆场搜索回收任务,开启了东风着陆场回收国内外客户空间应用载荷的新常态。其次是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和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间隔时间短,短时间相继执行发射段应急搜救任务和返回段搜救回收任务,需要同时做好两艘飞船相继返回的搜救任务准备,开启了东风着陆场执行搜救任务的新常态。此外,此次返回任务中,神舟十四号飞船是在寒冬季节夜间返回,这是着陆场系统时隔17年又一次在夜间执行航天员搜索救援任务,极寒和暗夜给搜救任务带来了很 *** 烦。

资料画面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受东风着陆场复杂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夜间执行搜索救援任务存在着发现目标难、到达着陆现场难,搜救行动风险防控要求高和突发异常情况多的难点。东风着陆场看似平坦的大戈壁,实则有高压输电线、铁丝围网以及高低不平的地面等障碍因素,对直升机夜间降落造成很大威胁。

此外,戈壁地貌以粗沙和石子为主,直升机降落时旋翼卷起的沙尘遮挡飞行员视线,直升机基本是盲降,粗砂和石子容易导致直升机故障,降落过程风险很大。此外,由于直升机飞行的快捷性,航天员搜救任务均以直升机分队为主。夜间靠目视看不到返回舱,必须借助微光、红外光学设备才能发现返回舱。

针对夜间搜索难题,东风着陆场持续技术升级,基于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优选天基、空基、地基弹道测量数据送往搜救直升机,建设了天空地一体化搜索引导体系。并研制了国内首款共口径、长焦距、柱型直升机光电吊舱,调配具有微光、红外功能的小微型光学设备在地面布阵,提升了夜间搜索发现返回舱的能力。

当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顺利返回地球家园后,迅速找到返回舱和航天员是地面搜救人员最关心的事情。《环球时报》记者4日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获悉,神舟十四号飞船返回舱在飞船着陆后,天线 *** 通过开关选择接通朝向地面上方的天线,确保地面的搜救人员可以通过天线 *** 来找到返回舱。为保证地面搜救系统及时搜索到返回地面的返回舱,返回舱上还配有自主标位设备,告诉搜救人员“我在这里”。这套标位设备以发送目标救援组织规定频率和格式的无线电设备为主。

为方便夜间寻找返回舱,飞船返回舱的“肩部”位置装有闪光灯,直升机据此能在夜间发现返回舱。当返回舱溅落在海上时,在波浪翻滚的大海里,直径3m的返回舱难以被发现,为引导飞机和救捞船搜索返回舱,返回舱底部装有海水染色剂。海水染色剂会缓慢释放,将附近水面染成亮绿色,持续时间可达4小时。

直播截图

此次搜索救援任务还面临零下二十多度极寒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按照以最温暖的方式救援航天员的思路,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对医监医保车进行了维护,作为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之一个“临时的家”,医监医保车可在极寒条件下可以为航天员提供温度适宜的医监医保场所,让航天员在着陆现场就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洗上热水澡。

据了解,针对此次任务的低温暗夜环境,中国航天员中心试验队新研制了航天员保暖装置,增加辅助照明措施,优化了医监医保工作流程,还减少了航天员舱外暴露时间,并及时进入载体开展医监医保相关工作。

此外,营养保障团队更是精心准备了航天员返回后的首餐,从航天员个人口味喜好、膳食营养要求、返回着陆生理适应特点等方面,确保神舟十四号乘组吃得香、吃得方便、吃得科学。

延伸阅读

神十四航天员回来啦!“最忙乘组”半年创造多个“首次”

自今年6月5日入驻中国空间站以来,三名航天员在轨任务安排饱满,可以说是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的“最忙乘组”。

神舟十四号任务还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多个“首次”:

一是首次实现两个20吨级的航天器在轨交会对接;

二是首次实现空间站舱段转位;

三是航天员乘组首次进入问天、梦天实验舱,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

四是首次实现货运飞船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创造了世界纪录;

五是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并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

六是首次使用组合机械臂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

七是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迎来货运飞船来访;

神十四到底有多牛?一起来看看。

资料画面

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这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

开启中国人太空“三居室”时代

在轨期间,神舟十四号乘组先后迎来问天、梦天实验舱,配合地面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从单舱组合体飞行逐步建成三舱组合体飞行状态。

首次进驻两个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的两个实验舱段,发射重量均约23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期间,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两个20吨级的航天器交会对接,完成国际首次平面式转位。其中问天实验舱任务是中国空间站之一次在有人状态下进行交会对接。

梦天实验舱

首次在问天实验舱进行太空授课

10月12日,“天宫课堂”在问天实验舱开讲,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作为新晋“太空教师”,介绍和展示了问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并首次展示了空间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操作。陈冬戴上空间站内首个混合现实眼镜,在科学手套箱内对在太空中生长的拟南芥进行样品采集。

10月12日,在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地面主课堂,学生收看“天宫课堂”第三课。新华社

3次出舱创纪录

11月1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蔡旭哲成功出舱的画面。新华社

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乘组分别开展了2次出舱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共完成了3次出舱活动,创造了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的纪录。

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9月初,陈冬、刘洋完成他们的出舱首秀,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出舱活动,问天实验舱气闸舱首次使用,小机械臂首次辅助舱外作业。

出舱活动间隔时间最短。9月17日,乘组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此次任务距离乘组首次出舱仅隔16天,创下中国航天员两次出舱活动间隔时间最短纪录。

空间站“T”字构型下首次出舱。神舟十四号乘组最后一次出舱是中国空间站形成“T”字基本构型后的首次出舱任务,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范围由单舱扩展到三舱。陈冬成为首位登上组合机械臂的航天员;蔡旭哲实现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成为首个到达梦天实验舱舱外的航天员。

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视频画面

两个乘组首次“太空会师”

首次在轨“收快递”。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首次实现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创下人类航天器最快交会对接纪录。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迎来货运飞船。飞船向空间站送去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6个月的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验装置等物资。

首次迎接载人飞船来访。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中国航天员首次在空间站迎来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会师太空”,中国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完成首次在轨交接

12月2日晚,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完成中国载人航天首次在轨交接,神舟十五号乘组指令长费俊龙从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陈冬手中接过中国空间站钥匙。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

在轨交接期间,6名航天员在“太空之家”是如何共同生活、合理分工的呢?一起了解一下↓

在轨生活怎么住空间站基本构型组建完成后,“太空之家”为在太空“出差”的航天员们提供了更宽敞的“三居室”。其中,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原则上分别作为撤离乘组与来访乘组生活、休息的主要场所,两舱的使用也可由两乘组协商后根据需要确定。

怎么吃?两乘组可根据空间大小选择一起进餐或分场所进餐,可分享各自食谱中安排的食品。

如何安排就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两乘组在轨就寝状态,原则上同一乘组在同一舱段,也可由两乘组协商后根据需要确定。

航天员的睡眠区

怎么锻炼?如何解决个人卫生在轨锻炼可根据锻炼项目错时灵活实施;乘组轮换期间,可同时启用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卫生区,原则上乘组根据就寝舱段就近使用。

航天员在轨锻炼

撤离乘组做什么在两乘组正式交接前,值班职责继续由撤离乘组承担,待交接结束后,来访乘组根据值班制度开始轮流值班。

为了迎接来访乘组,撤离乘组要提前进行空间站物品整理和物资清点,为来访乘组准备日常生活物资、睡眠空间和用品等;撤离乘组还要提前进行来访乘组进驻前空间站相关状态设置,确保满足6人的资源消耗需求。

撤离乘组按照乘组飞行计划,完成每日工作,重点进行返回前准备。

开展水样微生物检测

神十四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十四三名航天员报告感觉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新人第1次出舱,对于神舟14号航天员陈冬,刘洋来说,虽然两人都有过太空飞行经验。但执行出舱任务还是第1次,太空出舱航天员暴露在外太空面对的是200℃左右的温差变化和空间辐射真空环境等恶劣条件,而保证生命安全和支持舱外活动的舱外航天服重量非常重,已经达到,上百公斤航天员要在这个人行飞行器中控制好身体状态,并且进行太空行走攀援和精细化的舱外操作,非常困难。这一次的出仓门比平时大了很多,在出舱活动顺利完成之后,这两个航天员准备返回器下,仓前地面支持团队称在神舟14号航天员乘组的,表现非常好,有很强的协作精神,团队精神,然后两个人以地球为背景向摄像头打招呼也保存了这一珍贵的画面。这一个画面才能更好的记录这次行动。这是非常珍贵的照片,能记录如此令人震惊的一刻。他们能够顺利出仓,也体现了我们天空和地面所有人员的协作精神。最令人感动的一个细节就是刘洋的舱外航天服上写着王亚平,叶付光,刘洋的名字,原来三位航天员先后穿了同一套服装,这个细节是非常让我们感动的,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航天员的这种传承关系。他们的成功给我们中国航天事业也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对于我们以后未来的发展都是非常的好的。这次的设计上还使用了小机械手臂,这个是用来辅助出舱活动的。虽然很小,但是他承载了很大的任务,可以让他们的活动更加灵活,运动的精度更高,可以更好的配合出舱任务起到很细心的照顾作用。可以看出我们每一次的太空行动都有所改进,每一次的装备与设备都越来越好,我们收获的也越来越多!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

景海鹏是中国人民 *** 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先后圆满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成就了三巡苍穹的中国奇迹。2023年5月30日,景海鹏担任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指令长。

朱杨柱2020年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3年5月30日,朱杨柱作为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将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

桂海潮,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2023年5月30日,桂海潮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随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出征,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飞行任务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2023年的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个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2023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任务主要目的为:完成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轮换,驻留约5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气闸舱出舱,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任务。

2012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1月1日——中国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文化频道正式开播。

1月3日至13日——中国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吉林省举行。

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1月13日——风云二号07星发射成功。

1月13日至22日——之一届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举行。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11年底中国大陆城镇人口为69079万,农村人口为65656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农村。

1月18日——中国浙江电台民生资讯广播正式开播。

2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

3月7日——2012年亚冠联赛小组赛首轮,广州恒大客场5-1大胜韩国球队全北现代,创造中国球队在与韩国球队历史交锋中的更大比分的胜利。

4月1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4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十二、十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5月12日——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开幕,闭幕时间为8月12日。

5月21日——日环食,中国广西东南部、海南极小一角、广东大部、港澳、江西南部、福建大部、浙江东南角、台湾北部、日本南部、美国西部(美国为5月20日)的部分地区可见。

5月26日——(壬辰年闰四月初六)人类首艘商业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6月5日——人类首艘商业飞船“龙”返回地球。

6月9日——2012年欧洲国家杯足球赛开幕。本届欧洲杯在波兰和乌克兰举行。

6月16日至22日——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在中国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举行。这是山东省首次承办洲际体育赛事,也是中国首次由县级市承办洲际体育赛事。

6月18日——中国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首次交会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进入天宫一号。

6月27日——中国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深度达7062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器新纪录。

7月27日~8月12日——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

8月12日——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闭幕、2012年伦敦奥运会闭幕。

9月9日——2012年伦敦残奥会在伦敦闭幕。

9月28日——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开通。

10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第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11月13日——第九届珠海航展在广东省珠海市开幕。

12月1日——世界上之一条高寒地区的长大高速铁路——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12月26日——世界上里程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12月30日——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6号线、8号线南段、9号线北段及上海地铁13号线一期、9号线南延伸段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