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宁和邓亚萍谁厉害

世界杯国际足联赛018
张怡宁和邓亚萍谁厉害
导读:相对来说,张怡宁更厉害。就比较有分量的单打冠军数量来说,邓亚萍拿了2个奥运会女单冠军、3座世乒赛女单冠军、1座世界杯女单冠军、2座全运会女单冠军。总共是8个女单冠军。张怡宁拿了2个奥运会女单冠军、2座世乒赛女单冠军、4座世界杯女单冠军和2座

相对来说,张怡宁更厉害。

就比较有分量的单打冠军数量来说,邓亚萍拿了2个奥运会女单冠军、3座世乒赛女单冠军、1座世界杯女单冠军、2座全运会女单冠军。总共是8个女单冠军。张怡宁拿了2个奥运会女单冠军、2座世乒赛女单冠军、4座世界杯女单冠军和2座全运会女单冠军。总共是10个女单冠军。

邓亚萍身高太矮,护台面积太小,为了能赢,不得不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所以她的强项是前三板得分。张怡宁身高171公分,护台面积很大,这就导致了她不得不提高自己的速度。但是,张怡宁的优势就是相持,在相持中得分。也就是说她总是比别人多准备一板。

张怡宁的运动生涯:

张怡宁6岁时开始打球,1991年进入北京队,1993年进入国家队。2000年,张怡宁在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女团冠军与女单亚军。2001年张怡宁获得第46届世乒赛女团冠军,同年,张怡宁还拿下乒乓球世界杯女单冠军和九运会女团冠军。

2004年,张怡宁在雅典奥运会上与王楠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并夺得女单冠军。2005年,张怡宁夺得第48届世乒赛女单冠军,实现了个人世锦赛、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大满贯。

2006年,德国世乒赛,张怡宁率领中国队第16次捧起考比伦杯。年底,张怡宁世界排名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张怡宁与郭跃、王楠合作夺得女团冠军,随后在女单决赛中击败王楠成功卫冕。四年后再度夺得双料冠军。

1982年,9岁的邓亚萍在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中获得了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83年,邓亚萍离开家来到了郑州市乒乓球队,边读书、边打球。

1986年初,邓亚萍被借调到了河南省队。1986年4月,湖南怀化举办了全国乒协杯比赛。邓亚萍在这次比赛中与队友合作为河南省拿到了团体冠军。同年底,在郑州市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邓亚萍代表河南队夺得团体和个人冠军。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再次获得全国青年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88年11月,邓亚萍正式进入中国乒乓球队。 同年亚洲杯赛,邓亚萍在决赛中战胜了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银牌获得者李惠芬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第40届世乒赛,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成为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

1990年5月23日,邓亚萍与乔红、高军、陈子荷合作,夺得第1届乒乓球世界杯女团冠军。

1991年5月6日,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中,年仅18岁的邓亚萍仅用45分钟就以3-0的战绩将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亚军得主李芬姬淘汰出局,一举夺下世界女子单打冠军的桂冠。同年9月,邓亚萍在日本松本县举行的“萨马兰奇杯”国际乒乓球锦标赛中,再次夺冠。

1992年,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最终拿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单打与女子双打两枚金牌。

1993年,瑞典世乒赛,邓亚萍与乔红、陈子荷、高军一起合作,成功夺得世乒赛女团冠军。

1995年,邓亚萍在世乒赛上夺得女单、女双、女团三项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又一次获得了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这期间,邓亚萍连续8年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邓亚萍几乎统领了各大赛事的单、双打冠军,媒体称这个时期是乒乓球的“邓亚萍时代”。

1997年5月,邓亚萍在曼彻斯特世乒赛上获得乒乓球女团、女双、女单三项冠军后,正式淡出国家队,先后进入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学习英语。

1998年下半年,邓亚萍从英国回来后准备备战曼谷亚运会,由于国家队已经由新人顶上了,邓亚萍在9月正式退役。

我非常赞同。就连陈梦本人也应该赞同这种说法。王曼玉方兴未艾,身怀先进的打法,年青气盛,又有超前的教练培训。陈梦就不然了,年龄过高,恰到颠峰期末,以后不可能再有大的进展了。所以说王曼玉将来的成就会超过陈梦。

王曼玉未来的成就,不会超过陈梦。陈梦基础扎实,技术雄厚,虽然这次世乒赛,WTT世界杯,受到挫折的,但瑕不掩玉,本质特好,不要说功底孙频莎难胜。王曼玉与陈梦交手。陈梦不是输给王曼玉实力。是陈梦自己把自己坑了。连胜两局就得意忘形,第五局又胜。又是认为我的时代真来了,从而翻车倒地,差了那么一口气输了比赛。

还是心理问题要调整。王曼玉在WTT世界杯是技术有露洞。基础不牢靠,出现大露洞。在现在技术条件下人家会一幅一幅找出他失利原因,象对待田野美宇一样对待她的露洞研究对策。对她防守。

马龙说差那一口气,都会日退干里。出现露洞基本无戏。

你要修补篱笆墙,人家在磨精锐长矛大刀进攻砍杀你,使你干疮百孔修补难上加难。加上你登顶世乓赛冠军,你没有透风的墙,人家要都想找薄处挏个大洞。有洞那会不加利用扩大战果。

她不似孙颖荡,百战陈梦有败,终究会越战越强胜利。王曼玉想胜利超过陈梦,非得再脱层一皮才行。竞技 体育 严酷无非,就怕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有可能他都会掉队。朱雨玲当红之时,一去难返。王曼玉如同走入严冬。返回天下己是六月天,万紫干红春满园。朱雨玲可惜,可惜,后来人不会只有朱雨玲。

再说王艺迪,陈幸同蒯曼。也展现强烈出头欲望。王艺迪己经有突破心理障碍的倾向,向高峰发起进攻,虽然不稳定,还是差一口气,功力微显不足,但一旦破了心障,得到冠军,得核心位置。就难下来攻峰容易,守峰难。王艺迪已经打败伊腾,早田希娜,与削刀佐腾瞳横扫平野美宇。就巴黎奥运会周期保持全胜局面的话,只有陈梦王曼玉有一点失利。人家王艺迪,陈幸同就会挤进来不是没有可能,两人外战都没有问题。王艺迪陈幸同进步都是建立在技术全面,长期稳定甚础之上,莎莎神奇,曼玉超越。是青年锐利进攻之果,守险保位未必比陈梦有能力,人家己以知陈梦王曼玉的弱点和露洞。又明白孙颖莎的特点,不会不扬长避短,加以研究克制。不是希望不大,是希望更大能冲进奥运两人之烈中。所以王曼玉已经是前狼后虎危险至极。再有失利,掉队再所难免,国家是培养能够胜任的卓越健儿对基础不牢,对没有把握,会无情逃汰。这里铁律。王曼玉要脱皮补课,赢得新生才好,一旦掉队,不要说超陈梦,只有等再一届了。那时情况更复杂。所以对王曼玉不要想超越能站稳脚跟更好。

赞同!王曼昱基夲功扎实,谦虚,在场上拼劲十足,场下训练刻苦,未来看好她。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陈梦!长江后浪推前浪。只要坚持不懈。明天一定属于一代新人!

陈梦大赛2冠太普通,丁宁3个世乒赛冠军,刘诗雯世界杯五冠王,张怡宁双满贯

很多球迷认为陈梦的大赛成绩很厉害, 可她与之前的冠军球员相比,陈梦确实显得太普通了。 丁宁手里就有3个世乒赛女单冠军,刘诗雯是女乒唯一的世界杯“五冠王”,张怡宁更是史上首位“双满贯”。

1王曼昱超越陈梦是必然,世界杯数量会多于陈梦。 陈梦现在拥有奥运会女单冠军1个、世界杯单打冠军1个。不说王曼昱以后拿到多少大赛冠军, 就是现在王曼昱手里的全运会女单冠军,陈梦是没有的,世乒赛女单冠军,陈梦之后也很难拿到了。 邓亚萍在央视解说中也提到,国内冠军比国际比赛冠军更难拿,全运会女单冠军的分量、夺冠难度远高于陈梦的奥运会冠军。只是奥运会作为大赛来讲,冠军荣誉的级别更高。世乒赛也是三大赛中,公认的夺冠难度更大的一个, 王曼昱的世乒赛女单冠军,也比陈梦的世界杯冠军分量更重。

更何况,陈梦本身没有世界杯的参赛资格,是刘诗雯因伤无法参赛,把名额让给了陈梦, 陈梦这才有了参加世界杯的机会。东京奥运后, 陈梦接连在世乒赛、世界杯都无法闯入决赛, 随着年龄和伤病的增加,她以后大赛夺冠的几率确实不高了。世界杯与总决赛合并之后, 每年举办一次,以王曼昱的能力,拿到这项赛事的冠军不是太困难。

在“鳗鱼”整个职业生涯里,世界杯夺冠也不会是仅仅1次。巴黎奥运会,王曼昱也依然夺冠的可能,即使巴黎未能冲冠成功,下一届奥运王曼昱仍然有机会。王曼昱能够超越陈梦, 主要原因就是她在22岁就开始大赛女单夺冠,而陈梦到了27岁才拿到之一个大赛单打冠军。 因此,对年轻的“鳗鱼”来说,超越陈梦的成绩是大概率事件。

世界杯过早出局,暴露王曼昱技术短板,之后训练会主动加以攻克。

世界杯总决赛负于杜凯琹,并非仅仅是王曼昱疲劳的原因。还是杜凯琹在技术上,抓到了王曼昱的短板,没有让“鳗鱼”打出自己的优势。

1正手短球为漏洞,这一短板普遍存在。 杜凯琹知道王曼昱的全台拧、反手相持非常厉害,她跟“鳗鱼”交手时,主要是从正手短球来突破。当今女子的打法,也是以反手暴拧为主,然而正手短球这个位置,并不很好拧。陈梦在2019年世乒赛负于刘诗雯,也是从正手短球被突破; 世界杯总决赛莎莎打败早田希娜也是靠正手短球,最终拿下了胜利。 传统正手短球的接法,一般是搓、劈、摆,然而这些手法很容易被对方一板爆冲, 因此大部分球员在正手位接发球时,也喜欢直接拧起来,增加攻击性。

由于握拍方式的原因,正手位拿反手来拧,不是拧出界,就是拧得质量不高, 频频抓住正手位这个短板,也让王曼昱在反手位的一些强势得分技术难以施展出来。这个正手短球也不是王曼昱一个人接不好,很多横板球员都是这个环节比较薄弱。发现漏洞、短板并不是坏事,只有这个问题暴露出来,才能去解决它,从而让自己更强大。王曼昱现在的攻防实力,已经是超一流选手。在接下来的大赛上, 她取得单打冠军的几率仍然很高,超越陈梦大赛2冠的成绩,也只是时间问题。

题主的提问牵涉面很广,但意思很明确,就是王曼昱能不能在中国和世界的女子乒乓球称“王”,能统治多久,能取得怎么样的辉煌。

可以肯定的说,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王曼昱在女子乒乓球史上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是绝对的亮点。王曼昱有先天身体素质条件,加上刻苦锻炼和充满对胜利的强烈欲望,必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陈梦功底雄厚技术全面心理素强大,但与年轻一代球员相比,受到活力和伤病制约,失去抗衡霸屏的资本,恐怕是只能退而守其次。

孙颖莎是目前世界上更优秀的乒乓球女子运动员,具有大将之风,发挥始终如一的自然优异,但这恰恰是她的弱点,上升空间受限,有待寻求突破,孙颖莎加油!

而王曼昱则相反,在世界杯上一轮游,说明王曼昱存在巨大的潜力。失败是成功之母,强者更强,前景形势一片大好。

不是已经超过了吗?

我在东京奥运时就说,下届奥运冠军属于王曼昱的。

大有机会[给力]

发展地看曼昱超越陈梦是必然的。年令优势,身体优势,打法优势,心里状态优势都有利。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郑州,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

5岁时,邓亚萍开始打乒乓球,1988年,邓亚萍正式进入国家队。1989年,年仅16岁的邓亚萍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夺得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邓亚萍复制了四年前的奇迹,她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之一个夺得四枚奥运金牌的人。邓亚萍在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她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之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之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邓亚萍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从邓亚萍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把邓亚萍放在他的自行车上,带着邓亚萍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邓亚萍5岁起跟随父亲学打乒乓球,父亲则给她制定了—套不同于常规的训练 *** 。开始,邓亚萍拿的是横拍,由于邓亚萍个子长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宣拍。在两年训练中,邓亚萍练的全是正手攻。这种特殊的训练法,在所有的乒乓球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邓亚萍从小打球就特别认真。在邓亚萍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因为个头矮,省队不要她,这些情况父亲都跟邓亚萍说了,邓亚萍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才行,所以邓亚萍从小就很乖,训练特别能吃苦。

说起我们中国的乒乓球女运动员,你一定会想到张怡宁、王楠还有邓亚萍这三位乒乓球女运动员。这三位运动员毫无疑问是我们国乒历史上更佳的三位乒乓球女运动员,说起来如今这三位运动员都已经退役多年了,回顾她们的运动员生涯,对比王楠,张怡宁和邓亚萍的成绩,谁才是兵乒球届的“大魔王”?

首先我们来看看她们几位的世界冠军数量,这三位运动员的水平都毫无疑问是世界级的水平,每一位运动员都拿到过世界冠军,这里的世界冠军指的是世界杯,世锦赛还有奥运会冠军。王楠综合来看拿到了总共24个世界冠军,是三位女运动员中最多的,其次张怡宁一共19个,邓亚萍18个,但是在含金量最重的奥运会女单金牌上王楠只有一块,而张怡宁和邓亚萍都各有两块。

我们再来看看世界单项冠军谁最早拿到,邓亚萍在15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国家队打球,这一点上她就已经胜出了。邓亚萍在参加世界比赛的时候才十几岁,邓亚萍在19岁的时候就拿到了世界杯的冠军,确实非常的厉害。张怡宁和王楠进入国家队的时候也是非常的早,但是张怡宁在20岁的时候才拿到了世界杯的冠军,王楠则更晚。不得不佩服邓亚萍的天赋确实是非常出众,能够在小小年纪就拿到世界冠军。

几位拿到大满贯的时间也都不同,最早拿到大满贯的球员是邓亚萍,邓亚萍进入乒乓球坛的时间要比其他几位要早,所以自然是最早拿到大满贯。王楠是邓亚萍之后第二位拿到大满贯的乒乓球女单运动员,王楠在邓亚萍1998年退役之后,就开启了自己的统治时代,张怡宁可以说还是半路杀出来的,在2004年的时候王楠败给了李佳薇之后,张怡宁开始她的统治之路,这一段时间也是张怡宁大杀四方的时期,世界上没有哪一位女单运动员能够赢过张怡宁,我们的张怡宁被称作“大魔王”也是有原因的。她在乒坛的统治力实属罕见,确实值得这个称号。

邓亚萍是最早的登上世界之一宝座的乒乓球女运动员,那时候的邓亚萍在奥运会上连续夺取了四枚金牌,也是女单历史上之一位大满贯的得主。邓亚萍一直都是我们励志故事的主角之一,她的身高并没有限制她的威力,邓亚萍的生涯也是鲜有败绩。乒乓球世界杯是1996年才开始举办的,如果这项赛事能够提前几年举办,邓亚萍的成就会比现在更高。

邓亚萍一共为我国获的了4枚奥运会金牌

199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的邓亚萍在1/4决赛中战胜了朝鲜选手俞顺福、随后在半决赛战胜了韩国名将玄静和,最终在决赛中战胜队友乔红夺得单打冠军。在双打比赛中,她和乔红在战胜队友高军/陈子荷后获得冠军,这也是她成为了奥运会首个乒乓球“双料冠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二次参加奥运会的邓亚萍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单打决赛,最终战胜代表中国台北出战的陈静,成功蝉联女单冠军。而在女双比赛中,她和乔红再度联手,在决赛中战胜了队友刘伟/乔云萍,获得女双冠军。这也使邓亚萍再度成为了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双冠王”。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祖籍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下面是我整理的邓亚萍的励志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之一,是排名世界之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在剑桥大学读书的励志故事

 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 *** 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我急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我急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之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邓亚萍在诺丁汉大学读书的励志故事

 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更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就是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比语言更难的是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导师,但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他给我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我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他预约见面、答疑。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我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我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打球的时候,视力两眼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规律。”

 “我的研究课题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阅读了一些对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的研究并不到位。我希望能够从我开始,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我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在工作中便可以尽量避免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以便更好地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在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

 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

 也难怪,她心里真的是着急。邓亚萍刚撂下球拍儿,就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一位年轻的委员,她恨不得赴会时能立马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心底悄悄萌生着愿望早一点进入高级班,明年向Master(硕士学位)进军。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每次出去开会之前,我的老师都会帮助我准备发言材料,纠正我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 *** 。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教我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那样的话,在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当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项之一。作为诺丁汉大学的一名学生,邓亚萍每天的时间表比较紧。“除了上语言系的课,还要上英语系的课。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的励志故事

 “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作了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之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2004年的春节假期,她为了赶写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放弃了与亲人的团聚,买来一堆速冻饺子,每天的水饺餐伴她度过了假日。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 *** ’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我现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三个委员。特别是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是很有名的奥运会冠军,都有自己代表的权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唯一的亚洲委员,因此我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运动员争取权益。”在邓亚萍的努力下,运动员委员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在推举奥委会委员时必须有一名(共8人)亚洲委员的建议。

 而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拼搏、拼搏、再拼搏!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学生,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这就是一份自信!

 人物经历

 运动生涯

 1982年,9岁的邓亚萍在全国业余体校分区赛中获得了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83年,邓亚萍离开家来到了郑州市乒乓球队,边读书、边打球。

 1986年初,邓亚萍被借调到了河南省队。1986年4月,湖南怀化举办了全国乒协杯比赛。邓亚萍在这次比赛中与队友合作为河南省拿到了团体冠军。同年底,在郑州市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邓亚萍代表河南队夺得团体和个人冠军。

 1988年,15岁的邓亚萍再次获得全国青年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88年11月,邓亚萍正式进入中国乒乓球队。同年亚洲杯赛,邓亚萍在决赛中战胜了汉城奥运会女子单打银牌获得者李惠芬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19 89年,第40届世乒赛,邓亚萍和乔红搭档,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成为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

 1990年5月23日,邓亚萍与乔红、高军、陈子荷合作,夺得第1届乒乓球世界杯女团冠军。

 1991年5月6日,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中,年仅18岁的邓亚萍仅用45分钟就以3-0的战绩将李粉姬淘汰出局,一举夺下世界女子单打冠军的桂冠。同年9月,邓亚萍在日本松本县举行的“萨马兰奇杯”国际乒乓球锦标赛中,再次夺冠。

 1992年,邓亚萍作为中国队的绝对主力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最终拿到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单打与女子双打两枚金牌。

 1993年,瑞典世乒赛,邓亚萍与乔红、陈子荷、高军一起合作,成功夺得世乒赛女团冠军。

 1994年,败于小山智丽,获得广岛亚运会银牌。

 1995年,邓亚萍在世乒赛上夺得女单、女双、女团三项冠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邓亚萍又一次获得了女子单、双打两枚金牌。这期间,邓亚萍连续8年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邓亚萍几乎统领了各大赛事的单、双打冠军,媒体称这个时期是乒乓球的“邓亚萍时代”。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创造[获得奥运会女子乒乓球项目金牌最多的运动员]吉尼斯世界纪录。

 1997年5月,邓亚萍在曼彻斯特世乒赛上获得乒乓球女团、女双、女单三项冠军后,正式淡出国家队,先后进入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学习英语。

 1998年下半年,邓亚萍从英国回来后准备备战曼谷亚运会,由于国家队已经由新人顶上了,邓亚萍在9月正式宣布退役。

 1991年5月31日至1999年1月31日,创造[最长时间蝉联世界排名之一的乒乓球运动员(女性)]吉尼斯世界纪录。

 从政经历

 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

 2004年,邓亚萍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调入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担任奥运村部副部长兼奥运村办公室副主任。

 2008年11月17日,邓亚萍升任国家体育总局器材管理中心副主任。

 2009年4月,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月,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即刻搜索总经理。就任后,邓亚萍全面参与人民搜索的日常管理,全方位推动各项工作。

 2015年12月2日,邓亚萍受聘中国政法大学 *** 教授。

 2018年12月25日,邓亚萍当选河南省妇联第十三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下海经商

 2016年6月9日,邓亚萍宣布辞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职务,她将和俞敏洪联手共同打造国内之一家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平台。

 2016年10月29日,经河南省 *** 批准,由省 *** 委托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与邓亚萍团队共同发起的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已在河南省正式成立,这是中国之一个由著名运动员命名的体育产业基金。

 演艺经历

 2020年7月,参加腾讯视频体育竞技节目《超新星运动会》,担任总教练 。12月3日,参演节目《竞然如此第二季》开播 。

 2021年2月8日,特别出演 *** 剧《约定》播出。

 2021年7月9日,参加北京卫视聚焦北京商圈经济的户外纪实真人秀节目《京城十二时辰》,担任“时令官”;11月20日,在播出的《追光吧!》里担任追光见证官 ;12月26日,与55位世界冠军共同唱响由王平久作词,常石磊作曲的歌曲《我们北京见》MV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