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水稻喷施叶面肥能够吸收吗

意甲01
雨天水稻喷施叶面肥能够吸收吗
导读:  雨天水稻喷施叶面肥能够吸收,但由于雨水的冲刷吸收量很小,如果不是必须尽量不要雨天施肥,如果必须,要增加喷施叶面肥浓度,以便于吸收。  喷施叶面肥更佳时机:在水稻秧苗出现僵苗、黄秧、黑根、烂根、红苗、黄稍、矮缩、心腐、叶尖枯时,喷施本品,

  雨天水稻喷施叶面肥能够吸收,但由于雨水的冲刷吸收量很小,如果不是必须尽量不要雨天施肥,如果必须,要增加喷施叶面肥浓度,以便于吸收。

  喷施叶面肥更佳时机:

在水稻秧苗出现僵苗、黄秧、黑根、烂根、红苗、黄稍、矮缩、心腐、叶尖枯时,喷施本品,几分钟内即被秧苗迅速吸收,与作物DNA形成生命链体,激发细胞活力,并在植株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病菌侵入,2-3天可使秧苗恢复生机,叶片转青,加厚、根系发达,秧苗健壮有活力,移栽成活率高,分蘖快,扩杈多,僵苗恶苗少。

在倒4叶时喷施效果最为明显,一般可延长功能期7~10d,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光合作

用,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增加。

如果喷肥时正值抽穗扬花期,应在早上未开花前和下午4时以后喷;如果上在大胎破胸和灌浆期,则在晴天上午11时前或下午4时后喷施。

秧苗病害严重时可加少量的杀菌剂,效果更佳。

  喷施叶面肥的好处:

水稻适期使用叶面肥,可以抗病壮苗。增加千粒重。增产。一般在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喷施,前期主要补充氨基酸,微量元素。后期增加氮磷钾。其中钾多增加。

喷施叶面肥,能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是水稻增产的主要因素。

 可喷叶面肥喷施宝、磷酸二氢钾。

水稻施肥技术

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之一,一般每生产稻谷100公斤需氮16至2公斤(折纯,下同)、磷08至12公斤、钾21至3公斤,氮、磷、钾的需求比例大约为2比1比3。

一、需肥高峰

1、水稻对氮素的吸收量在分蘖旺期和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施用氮肥能提高淀粉含量,而淀粉的产量与水稻籽粒的大小、产量的高低、米质的优劣成正相关。如果抽穗前供氮不足,就会造成籽粒营养减少,灌浆不足,降低稻米品质。

2、水稻对磷的吸收各生长期差异不大,吸收量更大的时期是分蘖至幼穗分化期。磷肥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增强分蘖,增加淀粉合成,促进籽粒充实。水稻对钾的吸收,主要是穗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其次是分蘖至穗分化期。钾是淀粉、纤维素的合成和体内运输时必需的营养,能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抗御病虫害的能力。

3、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水稻茎叶中含有10%至20%的二氧化硅,施用硅肥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和抗倒伏能力,起到增产的作用,并能提高稻米品质;锌肥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干粒重等,降低空秕率,起到增产作用,在石灰性土壤上作用较明显。

二、秧田施肥

水稻育秧有水育秧、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以及两段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形式。

秧田基肥应重施优质有机肥,有机肥料肥效长,养分全,含有大量水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有机肥的黏结性、吸附性和代换量都很高,具有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一般每亩施用500至1000公斤,同时每亩施用尿素3至5公斤、磷酸二铵8至15公斤、氯化钾7至8公斤或亩施复合肥20至30公斤,以达到供肥均匀的目的,促使苗壮苗齐。移栽前4至5天,每亩施用尿素6至7公斤或高氮复合肥8至10公斤作为送嫁肥,以利秧苗移栽后尽快返青,恢复生长。

三、大田基肥

大田基肥也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一般亩施2000至3000公斤。同样不可忽视化肥的施用,水稻前期基本不吸收硝态氮,因此,氮肥以铵态氮为好,一般每亩施用尿素7至8公斤、过磷酸钙30至40公斤氯化钾8至10公斤或亩施复合肥(氮15%、磷15%、钾15%)30至40公斤。

另外每亩增施硅肥6至8公斤、 *** 锌1至15公斤。大田基肥应在插秧前结合耕耙施用,要深施到12至20厘米的土壤中,使铵在少氧的环境中保持稳定,防止流失。

四、追肥分次施

1、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分蘖肥一般分两次施用,之一次在返青后,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至8公斤,配施适量 *** 钙、 *** 锌,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至8公斤,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水稻倒二叶开始出叶,幼穗长约1厘米时是穗形成和籽粒发育的基础时期,应控制无效分蘖。此时可每亩追施尿素8至12公斤或高氮复合肥10至15公斤,确保中期足够的养分转向生殖生长,增加颖花数量,防止颖花退化,促穗大粒重,同时具有养根、健叶、壮秆、防倒伏的作用。群体过小的地块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时期施用。

2、追肥要视水稻长势而定,宜少不宜多。一般每亩喷施02%至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至60公斤。

在缺锌症状出现后,每亩喷施01%至03%的 *** 锌溶液50至60公斤。

对抽穗前叶片褪绿发黄的地块,可亩施尿素3至4公斤或高氮复合肥4至5公斤。

3、施肥当注意事项。一是前期肥足、中期分蘖过多过旺、叶色浓绿、群体受光差、有贪青晚熟趋势的田块,不应追施粒肥。二是盐碱地在施肥前应排水洗盐。施肥前3~4天注意白天灌水、夜晚排水,防止临时性积盐影响肥效发挥。

稻田打完叶面肥3天可以打除草剂。

水稻叶面施肥注意事项

一、注意选择肥料种类:

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 *** 钾及一些可溶性微肥都适合做叶面肥;氨水、碳铵、氯化钾等非水溶性化肥、含挥发性氨的氮肥和含氯离子的肥料一般不适宜做水稻叶面肥料。

把握好施用浓度:不同肥料、水稻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的喷施的量和浓度是不同的。如叶面喷施尿素,每亩用05公斤对水50至100公斤,喷施浓度为1%,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用150克对水75公斤混匀后喷施。微量元素喷施的浓度一般为001至01%。

二、掌握叶面喷施时期:

在水稻全生育过程中都可喷施叶面肥料,但不同时期喷施的浓度不同,在秧田期施用浓度稍低,在移植活棵后和生长衰弱期使用浓度相应提高。

三、掌握叶面喷施 *** :

一般在傍晚或有露水的早晨喷施,喷洒在叶片正面,使肥料液能在叶片表面停留较长时间以便于吸收;喷施肥料时要保持田间有杂汤水或湿润。若在高温天气叶面喷肥,则必须喷一次清水洗叶。

叶面肥作为叶片养分补充,水稻喷施叶面肥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但大多数并不能把叶面肥用出来真正的价值和效果,不是用了不管用,就是用的浪费。

叶面施肥,可使营养物质从叶部直接进入体内,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与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因而比土壤施肥更为迅速有效。因此,常常作为及时治疗作物缺素症的有效措施。在施肥时还可以按作物各生育期以及苗情和土壤的供肥实际状况进行分期喷洒补施,充分发挥叶面肥反应迅速的特点,以保证作物在适宜的肥水条件下,进行正常生长发育,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如图所示

补充根部施肥的不足

当作物出现根部施肥不便时,如在作物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吸肥能力降低;或者当土壤环境对作物生长不利时,如水分过多、干旱、土壤过酸、过碱,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受阻,而作物又需要迅速恢复生长,如果以根施 *** 不能及时满足作物需要时,采取叶面喷施,能迅速补充营养,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具体来说,作物在幼苗期,根部发育不完善,可以通过叶片喷施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来补充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同时可以配一些生长调节剂,促进作物生长。

作物在开花前后,对磷钾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此时叶片补充元素主要以磷钾元素为主,如磷钾源库。同时,花期对硼的需求量比较大,需要辅助喷施硼肥。

果实膨大期对氮和钾的需求量比较大,叶面补充养分主要以氮钾为主,比如硝酸钾。果实上色期对钾的需求量比较大,叶片补充主要以钾肥为主。

作物生长后期,因为根部的退化,使得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此时需要通过叶片补充氮磷钾等各种营养元素。对于一些瓜果类作物,尤其是对钙需求量比较大的作物,从坐果开始就应该有意的通过叶片补充钙元素。

如图所示

迅速补充营养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作物已经表现出某些营养元素缺乏症,由于采用土壤施肥需要一定的时间养分才能被作物吸收,不能及时缓解作物的缺素症状。这时采用叶面施肥,则能使养分迅速通过叶片进入植物体,解决缺素的问题。

比如:当树体长势较弱,叶色发黄,生长缓慢时,则为植株缺氮,应以氮肥为主,配合喷施磷钾肥。当树体长势过旺,叶大嫩绿,节间过长时,为氮素过于丰富,喷肥应以磷钾肥为主。

如图所示

水稻喷施叶面肥

水稻喷施叶面肥,应该喷施水稻专用叶面肥,大部分在水稻喷施的叶面肥都是用在其他作物上的或是通用型的,由于所含养分含量不同,在水稻上并不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还有,水稻后期禁忌使用含氮较高的叶面肥,容易造成贪青、倒伏等现象影响产量。

注意喷施的时间

1时间建议是早上或者下午,应该避开中午,因为中午温度高,水分蒸发快,肥液在叶片停留时间短,浪费大;其次,中午的高温,可能会对果子和叶片造成灼伤。

2注重叶片的背面喷施,因为背面组织排列疏松所以更容易进入到作物体内,而正面角质多,更加难以吸收,同时更容易蒸发。

很多人叶面肥都是一样的,各种含量的都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叶片补充营养的机理已经说了,根部供给不足的时候补充,所以,如果你不按需补充,会造成真正缺乏的补充不上,而不缺乏的补充就成了浪费。在补充叶面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粘着剂,比如洗衣粉或者洗洁精之类的,增加水溶液在作物表面的停留时间,可以提高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率。

最后,单纯的营养元素是不会有什么神奇的效果的,只有在作物缺乏的时候,或者长期的对比当中才可以看出来。而可以很快速的看到效果的产品,一般都含有调节剂。关于调节剂很多人也有一种误区,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认为调节剂激素一文不值,一类是认为调节剂激素就是万能的,这两种认知都存在偏见。

在作物长势过弱的时候,或者生长关键点的时候,还是有必要使用调节剂促进一下生长的,但是光用调节剂促生长如果营养供给不到位,就会造成作物的“肥胖症”生长畸形,或者早衰。营养加调节才是更好的搭配。另外,多年生作物(果树)不建议长期使用调节剂,否则容易缩短树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