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演变的资料 关于汉字演变的资料简介

意甲08
关于汉字演变的资料 关于汉字演变的资料简介
导读:1、汉字演变是研究文字演化的书籍,本书共选取常用汉字500字(加上释文中提到的通用字、假借字等共为660多字),每字依次列举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5种字体(其中有的已简化,另加简化字楷书,共九种字体)。金文的少数字用籀文或

1、汉字演变是研究文字演化的书籍,本书共选取常用汉字500字(加上释文中提到的通用字、假借字等共为660多字),每字依次列举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5种字体(其中有的已简化,另加简化字楷书,共九种字体)。金文的少数字用籀文或战国文字等字体代替。

2、汉字数量

汉字是语素文字,总数非常庞大。汉字总共有多少字?到目前为止,恐怕没人能够答得上来非常精确的数字。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共有3300字,汉代扬雄作《训纂篇》,有5340字,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晋宋以后,文字又日渐增繁。据唐代封演《闻见记·文字篇》所记晋吕忱作《字林》,有12824字,后魏杨承庆作《字统》,有13734字,梁顾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

唐代孙强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马光修《类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1915年欧阳博存等的《中华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诸桥辙次的《大汉和辞典》,收字49964个。1971年张其昀主编的《中文大辞典》,有49888字。

随着时代的推移,字典中所收的字数越来越多。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收字数为54678个。1994年冷玉龙等的《中华字海》,收字数更是惊人,多达85000字。

如果学习和使用汉字真的需要掌握七八万个汉字的音形义的话,那汉字将是世界上没人能够也没人愿意学习和使用的文字了。幸好《中华字海》一类字书里收录的汉字绝大部分是“死字”,也就是历史上存在过而今天的书面语里已经废置不用的字。

有人统计过十三经(《易经》、《尚书》、《左传》、《公羊传》、《论语》、《孟子》等13部典籍),全部字数为589283个字,其中不相同的单字数为6544个字。因此,实际上人们在日常使用的汉字不过六七千而已。

文的字形演变如下图所示:

一、文的释义

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

2、文章。

3、文言。

4、指文科。

二、字源解说

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本义指“文身”,引申为花纹、纹理,后又引申为文字、文饰、文武、天文等。

三、组词

暖文、玺文、套文、语文、文本等。

扩展资料:

一、暖文 [ nuǎn wén ] 

暖文是一种文章,其故事情节不曲折,很平静,比较治愈系,结局通常为大团圆。

二、玺文 [ xǐ wén ] 

专指玉玺或印章上的文字。在中国古代只有历朝的皇帝才能持有。

三、套文 [ tào wén ] 

客套话。

四、语文 [ yǔ wén ] 

1、语言和文字。

2、语言和文学。

3、口语和书面语的理解和表达。

五、文本 [ wén běn ] 

文件的某种本子(多就文字、措辞而言),也指某种文件。

甲骨文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直到1899年才被偶然发现,这个发现为我们解读商朝历史,了解先人们的思想精神、生活习惯提供了纽带。从发现到如今的100多年里,经过几代人前仆后继、孜孜以求,甲骨文的研究已成体系,并获得了长足进展。在已经提取出来的约5000个单字中,可以确认其意义的不到2000字。

目前,这些甲骨骨片很多收藏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该馆曾发出了一则公告,能破译一个甲骨文字,奖励十万元,一时震惊四座。然而仔细分析,才知道这钱真是不好拿,因为甲骨文真的是太难认啦,不少专家学者研究了一段时间后不得不放弃,可以说难倒了一片专家学者!首先,甲骨文上有大量“死”字,也就是无法通过文字的形象,推断其到今天演变而成的通行文字。这些字无法识别的字,可能在几千年的演变中失传了,不再为人们所使用。

其次,一些难以释读的甲骨文字是纯概念性质名词,如人名地名等,人们只能根据上下文联系,推断出词性,但是具体意义无从下手。甚至有一些字连词性都无法推断,简直就是毫无头绪。再者就是容易认得的象形文字已经在民国时候,被那些大家们破译完了。据说释读甲骨文最多的罗振玉先生,曾在短短几十天内就破译了480个字。要知道,时至今日我们能够准确掌握其意义的甲骨文字才不到2000个。

最后,释读出一个字在论证过程上的也是相当繁琐,光论证报告就得引经据典写上好多天,写完论证报告后还要经人推荐,才能层层上报加以评审,评审过程中还要本领域的权威专家一致同意。既然都是权威专家了,哪个人没有两把刷子,也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既定观点,所以要说服每个人,着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10万奖金悬赏识字者大可不必当真,一笑而过就好。但是这项措施让我们重新关注起这些文字,它们凝结着先民们的智慧,讲述我们从何而来,曾经怎样。在甲骨文释读工程遭遇瓶颈时期的今天,这些关心显得非常珍贵和重要。如果我们无法从技术角度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就保持这份关注和好奇,代代相传,薪火不息。其实这份关注和好奇本身也是一种传承和铭记。

汉字字形的发展变化,可以从本质、途径、条件三个方面来分析。

1、汉字字形发展变化的本质,体现在由图画物象到书写符号。由甲骨文字形可以看出,早期汉字字形并不是直接表示汉语,而是直接表示物象而间接表示汉语。因为给汉语创造一套全新的书写符号,在原始时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从创制方面说,需要把汉语的基本单位分析清楚;从使用方面说,一套全新符号的接受和传播并非易事。所以最初的汉字采用的是借用方式,即借用古人异常熟悉的已有的书面符号图画。

2、汉字字形发展变化的途径,是构件形体的义化和声化。义化是构件形体由表示物象向表示词义的演化,随着构件功能由表形转化为表义,其形体突出表现为由象形逐渐符号化,最终发展为不再象形的字体。声化是有些原本表示物象的构件,受字形结构形声化趋势的影响,经重新解释,转化为表音构件。商代字形“彳”是道路的象形,表示来人行走在路上。到小篆时,一方面表示来人的形体不再象形,另一方面“彳”与“止”并为表义符号“辵”,经《说文》重新解释,表来人的“屰”变为声符。

3、汉字字形发展变化的条件,是构形成分的定形、定量和定位、定向。一字多形是古文字的重要特征,有的单字甚至多达十多个形体。这种现象是与字形表示物象的本质相应的,也是这一本质决定的。在字形表示物象的象形阶段,唯一要求是字形能够反映物象,即能通过字形看出物象,物象丰富而字形简单,这为字形的多种选择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