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围棋知识普及:了解应氏杯

奥运会00
少儿围棋知识普及:了解应氏杯
导读: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是由台湾应昌期先生独资举办的一项围棋比赛。由于冠亚军奖金分别高达40万美元和10万美元,被围棋界称为世界棋坛的“奥运会”。 说起应氏杯,就不得不谈台湾实业家应昌期先生与他发明的《应氏棋规》。应昌期先生从

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是由台湾应昌期先生独资举办的一项围棋比赛。由于冠亚军奖金分别高达40万美元和10万美元,被围棋界称为世界棋坛的“奥运会”。

说起应氏杯,就不得不谈台湾实业家应昌期先生与他发明的《应氏棋规》。应昌期先生从小爱下围棋,一生嗜棋如命。1973年起,应昌期先生为了围棋规则的统一,开始了对围棋规则孜孜不倦的研究,并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应氏棋规》。

1987年,日本围棋记者胜本哲洲先生到台湾与应昌期先生探讨《应氏棋规》时建议:宣传《应氏棋规》的办法,就是办一个世界上奖金的职业围棋比赛。

胜本先生举办世界大赛的构想,对应昌期先生启发很大。应昌期先生称胜本哲洲的构想,是一步“妙棋”。应昌期先生在胜本先生构想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于1987年8月17日正式向新闻界郑重宣布:首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将邀请世界的16位棋手参加,从中决出世界冠军,冠军独得40万美金的奖金。

应昌期先生还宣布,此项比赛将每4年固定举办一次,且皆在奥运年举行。他还特别强调:这样的比赛由发明围棋的中国人来举办,其意义非同寻常。

在应氏杯创办之后,富士通杯、东洋证券杯、三星杯、LG杯、春兰杯等世界职业围棋大赛如雨后春笋先后出台,世界棋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围棋泰斗吴清源九段说:“应昌期先生是创办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的之一人。”的确,世界职业围棋赛今天如此繁荣,离不开应昌期先生率先倡议并斥巨资举办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

围棋重在算度,多算往往胜过少算。在对弈过程中,双方要择重要时刻,审形度势,计算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正因为如此,围棋与数学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密切的关系。

   当代的教育体系中,数学是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其本质对于孩子在思维上的训练还是来自升学的压力,家长都不得不将其作为孩子的主要能力来进行培养。特别是在三年级之后,数学的解题模式逐渐由数字转变成思维运转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感觉这种转变带来的负担。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把时间集中在关乎于升学的数学竞技中,很多家长逐渐减少了其他兴趣班的投入,转而全力进攻数学。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全力以赴却见效甚微,家长的焦急和孩子的压力共并增长,带着点无奈。

   兴趣班和数学之间的矛盾对立状态让家长在一开始的选择上就是争论的焦点。建立于围棋和数学之间对于思维的锻炼,学习围棋的孩子会更快地适应数字与计算的联系,所以也就成为了早期教育中独领 *** 的存在。

   此前已经在理论上探究了围棋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的关键作用。而今有更多的实例证明此话并非空谈。

   在下棋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周密的计算来判定在计算地盘的过程中,能够提高稳定性和集中力,同时也能提高个人的情感调节能力围棋的变化是层出不穷的,所谓千年无同局,在提高创造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应用能力早就在围棋的世界中熟悉了各种运算的孩子在面对数学时当然一点不陌生,其思考方式更是走在同龄人之前。

   所以当奥数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中的时候,学习围棋的孩子们并不觉得有压力,越是难的题目他们越是有想解决的冲动。不用家长的督促,他们就会很快的进入到深奥的数字世界中。

“下围棋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非常有效,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我想这些足够让她应付学科类的学习。”一个获得奥数一等奖的孩子母亲如是说,在即将来到的这个暑假,她的孩子还是一样没有安排任何补课,全身心准备围棋进段考试。

   围棋与数学之间紧密的联系,让很多的视线集中在其中。在这之中上海等发达地区走在前头,人们普遍意识到了学习围棋的对孩子们的意义。特别是在上海,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要学习围棋,并且在小升初的时候,围棋还是一个重要的考核项目。浙江、江苏、深圳、北京等发达地区,围棋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率为50%-80%左右。

当然,在接受更好的教育的目的之外,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才是所有家长的愿景。围棋的全部意义也不止体现在数学成绩的提高上,研究表明,长期(2年以上)、系统的围棋训练能显著提高少儿的思维深度和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这意味着孩子能事半功倍地轻松面对未来任何的学习和工作而这也是孩子在一生之中享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如今的围棋,流行于中、日、韩、朝几个国家,起源于中国,具体时间无从考证,大约是在四千多年前,上古帝尧时期,属于传统的“四艺”琴棋书画之一。之所以还会在日、韩、朝等国流行,得益于隋唐时期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先是传入日本,而后流传到欧美各国。

围棋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盘游戏,原因就在于它的变化多端。围棋的棋盘,很多人都见过,纵横各十九条,整个棋盘上也就是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棋盘的盘面上会标有九个小圆点,最中间的称为“天元”,因为围棋中有一句术语“金角银边草肚皮”,“天元”一般不认为是之一个应该落子的地方,毕竟棋盘就是要比较谁占据的地域最多,因此大家都会抢先占据棋子围空效率更高的四个角,其次是四条边,最后才是中腹地带。

不过,有常规,自然就有打破常规的人。总有些人能够在占据中心地带,看似劣势的情况之下,最终取得胜利。如果是这样,只能说明一点,这个胜利者的棋艺水平,绝不是一般高手能够对抗的。

在古代,下棋被称为“对弈”,围棋也是后来产生的各种棋类的鼻祖,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采用了先秦典籍《世本》记载的“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这种说法,将围棋诞生的具体年代定位公元前2356年。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是一种流传很广泛的棋类运动了,而且在《孟子》中出现了历史上之一个有名字记载的专业棋手,弈秋。

秦到东汉初期有过一段时间的沉寂,直到东汉中晚期又再一次兴起。此后,历朝历代都对围棋有一些发展,诸如规则上的变化,棋盘的变更等,还有很多在围棋方面很有名的人物,例如过目不忘,能够将看过的棋局摆出来而不出错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明清时期围棋界的四大家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

围棋作为一项流传了数千年的文化,可以作为比赛,一争高下,显示自己的能力水平,也可以作为一种陶冶性情的闲暇游戏,毕竟流传了这么多年,其中不仅包含着无数的智慧,更是有非常多的益处,作为经典,自然有它成为经典的道理。那么,下围棋会给你带来什么呢?

首先,在礼仪礼节方面的好处。下围棋自有下围棋的规矩,就像很多其他的体育项目一样,这些规矩都是在无数次的实际比赛和很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下来的,遵守这些规矩,才是一个下棋之人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 *** ,这一点对于很多好动的小孩子们来说可能很难,但是坚持下来,他有了这个习惯,便不会轻易产生烦躁的情绪。而且,知礼懂礼守礼,围观者观棋不语,下棋者落子无悔,即便不是下棋,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习惯。

其次,直面胜负。下棋,两个人的无声的比赛,结局自然是有输有赢,哪怕是平局,恐怕很多人心里都会不舒服。但是,输了又怎样,你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从不足点出发,慢慢地改变。赢了又如何,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你永远都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比你更优秀,赢这一局,算不得什么。平局就更不要心怀不满或者侥幸。输与赢,都是一时的结果,如果因为这些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没有太大的必要,纵然消沉一时,也不要沉迷一世。

然后,是人脑各方面的能力。集中注意力,这一点自然不必解释太多,如果总是分心,不能全神贯注,首先会让对手觉得你的不尊重,其次对于自己下棋也是一种干扰,总会有其他东西跳出来打乱思维,还如何安然面对棋盘上的千变万化?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开发出超强的脑容量的。还有记忆能力,就像是王粲一样,能够在棋局之后,一子不差地将整个棋局复原出来,这样的记忆力,只有极少数的人是天生的,大部分依靠的都是后期的培养,而围棋的复盘,可以进行这种神奇的训练。

还有推算能力,心算能力,全盘控制力。围棋需要在眼睛看着棋盘的情况下,心里计算自己的棋子占据了多少空间,既然讲究落子无悔,那么在落子之前,必然要先进行一番推算,如果下在某个位置,对手有什么样的可能,自己能够怎样继续。有句俗语,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就是说在下棋的时候,如果没有对于全盘的把控能力,下完一子之后,下一步不知道怎么做,或者一个不小心计算或者推算出现误差,那么,结局只能是输。

最后,做事情的条理性和灵活力,总结经验。有了大局的把控,还需要一步一步去落实,但是也不是必须按照自己的步骤来,毕竟你还有一个对手,如果对手的某一步打乱了你的计划,你必须要有灵活的变化能力,应对这一个突如其来的状况。最后,不管是输还是赢,都是值得回忆和总结的一盘棋局,赢自有赢的 *** ,输也有输的教训。

棋盘,看似只是小小的一块木盘,每颗棋子能够占据的地方也近在咫尺之间,但就是这么不起眼的一块地方,也是寸土必争,毫厘不让。下棋的时候,需要有争夺的决心,棋局之后,也要豁然旷达。围棋能够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