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较优势?

中超01
什么是比较优势
导读: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或一个组织乃至一个人在寻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要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了解自己究竟具有什么优势。所谓要扬长避短,尽可能使自身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上。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对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进行了深入而扎实的

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或一个组织乃至一个人在寻求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要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了解自己究竟具有什么优势。所谓要扬长避短,尽可能使自身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上。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对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进行了深入而扎实的研究,后人又提出了不发达国家应该利用后发优势,尽可能地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更大的发展。而对于先进国家的发展往往采取一种被动地守势,不是创新型地培育自己未来的动态竞争优势。

实际上发展主体不仅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而且要辨证地看待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因为大千世界总是永恒地发展和变化,知识更新率的加快和创新浪潮的冲击,已使发展主体所拥有的任何优势都成为暂时的、有限的和相对的优势。在变革动荡的市场环境下,能否培育出组织和个人未来发展所具有的动态比较优势,就成为重中之重。否则,我们就不能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和竞争优势。传统上,学者们更多地是以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即静态的、机械的和孤立的思维和眼光)关注于前两者的探讨研究,对于后者却缺乏应有的理论上的重视和应用研究,结果在制订国家和区域组织发展战略上,不能实现未来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结果在每一轮的对抗竞争中,常常居于非常被动不利的战略格局。

在一个知识经济为主导、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发展社会新形态条件下,好多国家、地区及其一些组织不能实现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和创新,造成自身在发展优势观念上的落后,最终导致自己落后、挨打的被动态势。因此,为了使一个国家、地区、组织乃至个人赢得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任何发展竞争的主体都必须认识并善于开发出属于自身的动态比较优势。

一、传统优势观及其局限

1、绝对优势理论根源及其现实局限

自由市场经济的信仰者和鼓吹者亚当·斯密,在政治经济学史上,首先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把劣势区分为绝对劣势和相对劣势。根据生产目的和优势原理的结合分析,他认为要实现生产和福利的更大化,必须根据优势进行分工生产,并开展国际贸易,就可以实现人类的福利更大化。斯密认为在一个自由市场竞争的社会里,任何国家、组织都具有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绝对天然优势,比如完美的自然环境发展条件(气候、土壤、矿藏等自然优势),优秀的国民素养(劳动熟练程度和技术)等等,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组织对外经济交往的最基本的条件。开发利用本国、本地区的绝对优势就是指这个国家或地区组织在生产某种产品和提供某种服务上,无论在价格上还是资源配置的其它条件上,都具有其它国家和地区组织没有具备的独到的优势。为此,亚当·斯密提出了自己著名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即“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是比自己制造有利”。

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一些国家对某一种资源的垄断和战略地位优势的独占,因而就具有了其他国家、区域和组织不具有的绝对优势,像南非拥有黄金蕴藏开采的天然优势,中亚国家蕴涵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组织就可以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绝对优势开展经济交往,从而获得发展的各方面的便利条件,因为这些绝对优势是其他国家、地区和组织所没有拥有的独到优势。因而绝对优势就是指某一国家或组织在组织生产或提供某种服务上,具有生产价格、配送和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从而使自身在国际和地区的竞争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这种建立在绝对优势的发展竞争观就要求不同发展竞争主体必须具有别人不具有的绝对优势。而实际情况却是,具有天然和人为的绝对优势的主体是少之又少,依据这种理论的逻辑推断:那些没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区域和组织似乎只能贫穷落后,只能倚赖于他人处于附属的地位,因而这种绝对优势的优势理论对不具有绝对优势的发展竞争主体有其理论上的根本缺陷。比如像日本几乎没有任何绝对优势的国家,却取得了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

2、比较优势理论的根据及其限制

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表明: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组织很难完全具有生产某种物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绝对优势,当某国或某一组织生产一种物品或提供某种服务具有较小的机会成本,那我们就认为该国或该地区组织在生产这种物品或提供这种服务中就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有比较优势。这就是说虽然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组织都可以生产某一产品和提供某种服务,但由于有不同的生产成本而造成机会成本的差异,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将根据自身所拥有的比较优势的原则,来选择生产什么产品和提供什么服务,最后通过双方的经济贸易交往活动,就可以使参加相互交易的双方受益。这就是大卫·李嘉图所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即使效率更低、成本更高的国家和地区也有自己比较优势,因而也可以在经济交往中得到利益),这一原理就比绝对优势理论有了更广的适用范围和更强的说明力和理论的指导性,从而为那些不具有绝对优势的发展竞争主体提供了新的发展优势理论模型。虽然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有更强的理论应用,但其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说明,进行交易双方的经济交换实际上存在着不等价交换的因素,存在着不同发展水平的竞争差异问题,因此,这种发展竞争优势观对落后和不发达的国家、地区组织还是没有从理论上说明,如何突破现有的不利之处,如何实现跨越式的竞争优势。

3、对传统优势理论的评价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社会分工论上而阐述的,李嘉图的理论基础是一种劳动价值论。作为两种理论的产生,实际上都是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产物,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理论实际上也确实反映了在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整个国际社会交换和经济贸易竞争的实情。由于这两种发展竞争优势的思维主要立足于对所在国、所在地区和组织现状的资源、立场来分析所得所失,没有从交易方的弱者老考虑问题,实际上也根本没有从辨证的、动态的和发展的视野,来考虑发展竞争主体各自所拥有优势条件的变化,没有着眼于主体的未来发展战略,没有考虑发展竞争主体未来所将拥有的优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创新因素)的培育。因此传统的优势观有其理论上的致命弱点,因为这两种优势的理论模型基本是一种静态模型。没有从未来发展态势的角度,不考虑科学有效地对发展主体的优势予以创新和合理规划的可能性,没有用动态的、全方位和未来发展的眼光培育组织的动态的竞争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都是基于现有和传统遗留下来的优势,虽然着眼现实,但放弃了关注未来发展竞争优势的维持和培育。因此依据这两种优势理论的逻辑结论就是:穷者应该贫穷,而且也应该永远贫穷,落后只能永远落后,因为你根本缺乏明显的优势,后来者是根本没有办法赶上领头者。

这两种优势理论实际上造成一种假象,发达富裕国家都是因为本身所具有种种优势,落后贫穷只能怨天尤人,这是一种符合发达国家和有竞争力组织的运行原则和利益观,现实的后果就是:落后国家永远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先进国家因为拥有先得的各种优势而永远在前。但现实的事实并非如此,好多后来者居上的国家比比皆是,或者利用先进的制度、利用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采取培育自己动态的竞争比较优势,而获得了富强和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在现代社会日益动荡的变革时代,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优势观念,以一种新的优势理论来寻找自身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以实现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新为源动力的系统、整体、动态发展的优势观念和发展逻辑。

由此可见,传统优势发展竞争观(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是一种静态、孤立的、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虽然交易彼此都可以从中受益,但贫富之间的差距永远不可弥补,永远不可变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是其最明显的表现。似乎一个国家或区域组织只要在某一方面拥有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就可以永远领先于人,而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这根本不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事实。因为发展竞争主体所拥有的绝对优势不可能永远具备,而拥有的比较优势也只具有相对意义。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优势的定义和内涵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在农业经济为特征的社会里,土地被认为是唯一的财富之源,谁拥有广阔的可利用的土地,谁就拥有不可 *** 的财富可能;而在工业经济为特征的时代,资本成为取代土地成为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谁占有资本,谁就可以拥有财富,因为资本具有带来剩余价值的可能;在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时代,创造力和智力成为创新的关键资源,资本土地的意义已经失去昔日的辉煌,谁拥有无限创造力的知识工作者,谁将赢得21世纪的竞争优势。因此,对发展竞争主体所拥有的优势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眼光、新的逻辑去看待发展,而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组织实际上若能根据本身所拥有历史的、现实的特点,建立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制度、运行机制规范,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战略优势,那么该国和该地区的组织就可以逐渐地从落后、不发达、欠竞争力的地位,转变为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上来。引入动态优势的发展竞争观就是要使人们树立一种动态的、全面的、现代的、辨证的思维模式,使发展和竞争的主体增强改变自身落后面貌的信心,着力于找出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从而培育属于自身未来的动态发展比较优势。

二、动态比较优势的内涵及培育 ***

1、动态比较优势的内涵

首先,动态比较优势观就是指发展竞争的主体立足于自身(所在国家或本地区组织)现有的条件和资源状况,着力培育其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优势的观点。提出动态比较优势观点,并非我们完全否定传统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而是对传统优势的否定之否定。立足历史和现实,就是要使这个国家或地区组织在利用本国或本地区组织现有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下,着力于在战略上、组织上和价值观念上实现不断的创新,从而不断开发并培育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比较优势。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观和竞争观就是要力争发挥自身之所长,而又善于将原来的不利条件因素转化为有利的条件,将处于竞争中的被动保守态势转化为主动进攻的战略格局。通过改变并在未来发展竞争的游戏规则,而为自身赢得发展的主动地位和良性循环态势。

在农业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交通很不发达,人们之间交往关系和货物交换关系的局限性,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组织实际上都可以凭借所拥有的天然优势发展自身,因为竞争只是存在于人类同自然界的斗争,相互的影响还不十分明显,绝对优势就有其合理性;在工业经济时代交通的日益普及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组织交流的扩大和相互影响的加深,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组织可以根据分工的专业化原理,实现比较优势的发展竞争原则,从而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当在竞争日益激烈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不同发展主体间的发展竞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的角逐,无论在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配置上都是建立在全球范围内,一个国家、地区组织所拥有的传统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实际上有可能已经让竞争者同时拥有,比如跨国间的投资、生产和销售所利用的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市场范围的优势,这种市场全球化的竞争环境和知识技术创新浪潮的冲击,已经迫使各个国家、地区的组织必须强化自身所拥有的动态比较优势,不断培育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否则,忽视优势观念的转换,忽视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最终只能成为发展竞争胜利者的牺牲品或附庸。

2、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

如何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呢?培育未来发展竞争主体的动态比较优势实际上就是要把握好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及其规律,在制定好本国家和本地区组织发展的战略方针,配置以有效的措施和行动策略,才能把握住未来,赢得主动。可以说:社会未来发展需求---战略组织策略---行动措施----三位一体的动态发展模式构成了发展竞争佼佼者的理论模型。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是培育组织未来动态比较优势的先导和出发点,战略组织策略是基于现状而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的方针框架,行动措施是达到未来动态比较优势的根本保证。只有通过不断分析社会发展要求的趋势和变化的挑战,改变自己的优势观念,通过在制度上、组织上、战略上和人员的创造性开发上,不断创新,才能保障自身未来所拥有的竞争核心优势,从而做到超水平的发展、跨越式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竞争,领导竞争的潮流并确保自身未来的发展活力和繁荣。

若发展竞争主体不能利用本国和本地区组织的现有资源,不能针对所处发展环境的各种条件的限制和约束,不能使各类资源达到更优化的配置,未来就没有发展竞争的动态比较优势。现代文明社会中像新加坡、以色列以及日本,实际上就是善于开发本国、本地区组织人的创造力,甚至利用了其他国家的种种优势而赢得了发展的空间和竞争优势。因为这些国家无论在自然资源、土地面积以及其他发展竞争的相关条件上,根本没有什么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但迫于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这些国家都创造出世界发展史上的人间奇迹。因为这些国家特别强调开发国民的创造性和特有的生存智慧。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转折时刻,总是通过提高国民的竞争力和科技水平,可以避免将自己处于落后被动的地位,从而维护了发展竞争中的动态比较优势,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发达先进国家。比如新加坡 *** 的服务效率和廉正清明度堪称世界一流,从而为促进本国、本地区组织,在全球的竞争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这一点跟其 *** 的领导服务水平是不能分开的, *** 有组织的促进竞争力的提高是其获得动态比较优势的源泉;而以色列这个以犹太人为主要成员的国家在短短的发展史上更是创造了神话,因为以色列的国民无论在读书量还是万人所拥有的科技人员数量上都占据世界之一,因而以色列可以利用其拥有犹太民族在世界的巨大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上的影响力,改变了过去受排斥、受打击,到处流浪的悲惨境地。

作为第二次战败国的日本则利用本民族强烈的生存危机感,加大科技投入,着力于不断开发国民的创新力,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发展战略和得力措施,最终实现了由一个资源严重短缺的弱势国家,变成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些国家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综观世界上一些跨国公司的盛衰史,我们也能发现,只要是那些注重开发组织的动态比较优势的团体,就获得了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也就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权力和自由。

3、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学习实践型的创新

动态优势发展观就是要向自身挑战,要果敢地不断地进行否定之否定,从而实现历史性的超越。学习创新是保持动态优势的保证,将国家变成一个学习化的国度,使社会变成一个创新型的社会,组织变成一个学习型的组织,个人也成为学习型的个人。实际上,这种动态比较优势的主要源泉就是来自于创新,在制度上、战略上、组织、市场上和文化观念上,以及对资源运用的各方面创新,而最为关键的就是有组织的,以创造性地开发人的潜力和价值的更大化实现为基准,没有基于组织人员潜能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个性的充分施展,是不可能赢得动态的比较竞争优势,因为现在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力量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源泉还是来自于人材的创造力开发利用上的竞争,而其它一切措施都围绕这个根本原则来实行。为此,中国要赢得属于21世纪的动态比较优势,就必须使 *** 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向那些愿意接受教育的公民提供必要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开发国民卓越的创造力,只有这样,中华民族21世纪复兴的梦想才能实现。

三、对中国发展战略的思考与结论

制定发展战略首先要根据国情,我们以前对于自身的落后总是埋怨历史、埋怨我们现在的人口众多。说什么底子薄、基础差这些都是事实,但我们更主要地是为了发展和在全球范围内赢得竞争。哭穷固然可以引起别人对你的同情(不如说是一种可怜),但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发展,这才是我们中国的出路。 *** 同志说:“发展就是硬道理”,中国的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发展是我们的唯一出路。对此我们必须对我们的优势观念进行一次大的改变,使我们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使被动转为主动。

1、变人口包袱为人材资源的优势,不永远满足于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

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度,各种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非常有限,实际上能否有效地开发中国人自身蕴藏在的巨大潜力和创造性是中国未来能否振兴的关键,因为素质极差的国民是不可能赢得未来的发展动态优势(现在人口的过多已经成为包袱)。在我们的发展战略上好多知名的学者提出还是要发挥我们的劳动力密集型的比较优势,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中央提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坚持要在重要的高科技领域占有发展竞争的动态的比较优势。要不然,虽然现在我们依然可以利用相对的劳动力比较廉价的比较优势暂时解决一些人员的就业问题,避免了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但若中国将将未来也建立在这种低水平、低层次的比较优势上,建立在发达国家和中国不平等的交易往来上,结果上财富留到发达国家,而发展的代价却由中国人来承担(像耗能严重的污染企业所造成的环境破坏)。

众所周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非常低,若中国不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一些未来占据优势的主导产业,那就使中国永远处于较低的社会生产水平。因此,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变人口压力为人才资源的优势,而中国未来拥有大量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国民是绝对具有动态的比较优势,绝对可以同其他竞争主体去抗衡,否则,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不发达水平只意味着永远的被动、落后和缺乏发展竞争的源泉。

2、先进的制度文明需要在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上得到优势体现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拥有较先进的社会制度,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上,各级 *** 必须要有更大的作为,因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能取得超过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社会主义的实践。为此,改变 *** 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是中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应有之意。民本位没有完全取代官本位,因此破除官本位的封建主义的影响依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应有之意,要做到各级干部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不能让这些公仆成为某一个***的应声虫,而理应是为人民服务的标兵。中国是在初级阶段下建设社会主义和在生产力极不均衡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因而能否向社会提供高效而优质的公共服务,能否动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扶持具有竞争潜力的新兴产业,能否降低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成本,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关键的部门和行业,是中国能否赢得未来发展动态竞争优势的关键。

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优越,就是由于有比资本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条件和能力,要敢于将一些影响市场竞争活力的垄断经济部门进行肢解,对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腐败行为严加惩处,垄断和腐败是社会主义的大敌,是人民大众的公敌,必须坚决予以铲除之,才能赢得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要善于按市场经济的灵魂和逻辑,实现充分竞争的社会繁荣。过去人们过于担心经济领域的市场化造成的危害,现在看来竞争是实现人民福利更大化的有效机制,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只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我们就应大胆实践、勇于探索。要充分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参与精神和创造性,开发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热情和智慧。“发展就是硬道理”,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有赖于在社会全面发展中予以解决。

3、兴国战略的正确并不意味着现实结果效应上的落实

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是中国能否培育出未来动态比较优势的关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影响还在作祟,我们不仅要从法律条款上加强对教育和科技领域的经费投入,而且要从根本上理顺科教体制改革的众多问题,务必使所投入的资金有良好的投入产出比。从现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上,实际上我们所投入的资金有愈来愈下降的趋势,虽然我们由于经济力量的薄弱,现在很难在总量投入上同发达国家相比较,但若我们的科教投入不能在经费占GNP的投入比例上超过发达国家,未来的动态比较优势很难创造和维护。在激发人员的积极性上破除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要使科教工作者成为受人羡慕的劳动者,因为他们代表着更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美国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变的事实,可以看出未来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主要取决于知识工作者的知识生产率。学习已经变成终生的事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现实,强迫各个国家或组织都必须面临 *** 化生存环境的挑战,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造未来发展的动态竞争优势,永葆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

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未来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和主体的不断创新

中国具有其他国家不具有的独特的智慧文化资源优势,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是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民族,若中国仍保持并强化改革开放的势头,中国绝对是一个令人羡慕并受人注目的国度。最后,中国发展所拥有的绝对优势就是潜在的消费人口和广阔的市场优势。若不能开发培育现实的大市场和国民的各方面竞争力,我们的人口市场优势就成为别人产品服务的对象,也成为自己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和阻力。因为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保证未来发展具有同样的优势,因此着力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和发展是发展竞争优势的应有之意。因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仅利润含量较低,而且是产业不发达的权宜之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广泛采用,现在所拥有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淡化,更高层次的竞争浪潮正迎面而来。我们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我们只能奋起直追,实现历史性的跨越。科学技术和管理构成现代社会发展的两翼,发展差距更多地表现在我们管理意识、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差距,我们绝对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重复别人只能处处依赖人,只有实现制度上、观念上和战略上的创新,我们才能突破发达国家对我们设置的限制和障碍,我们才能在未来赢得动态的发展竞争优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 *** 的时代,能否有效开发国民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能否重视知识工作者的成果应用非常关键。为此,要不断弱化官本位等落后思想对人们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压制和影响,改变落后差劲的评估模式,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当人们不在以官职高低评价人们的贡献大小和资源分配之时,那就是中国兴旺发达的标志所在,当人民真正成为社会和自己的主人之时,那就是社会主义世界化的印证。因为人是社会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和财富,没有基于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势开发,就没有未来的动态发展优势。没有实现个性化的管理所达到的管理实现,是不可能获得动态的比较优势,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自由以及个性的创造力是未来优胜的保证。

实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 *** 的主要作用是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赶超战略作为比较优势战略的替代物,是指国家出于某种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可以是军事的、政治的,也可以是经济的)的考虑,不惜付出包括扭曲产品与要素价格、当前的经济效益等一定的代价,运用行政干预,集中各种生产要素,保护和优先发展那些单凭市场力量,即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无法大规模发展的工业部门。

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林毅夫教授从对比发展中国家所走过的不同发展道路及其发展绩效开始构造自己的经济发展理论。对比表明,二战后长期实行"赶超"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无一例外最终都没能实现最初的发展目标,而那些没有选择或较少采取"赶超"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中却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东亚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就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典型代表。

对于这种结果,理论界存在多种解释。林毅夫教授在研究了各种解释后认为在其之前的各种解释都没有能够真正解释造成"赶超"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失败的原因和东亚四小龙成功的原因。他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前者所实行的"赶超"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由于与自己的资源禀赋结构不相符合从而违背了自己的比较优势,后者则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执行了与自己的比较优势相符合的经济发展战略。

简单地说,"赶超"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就是使用国家力量来推动资本相对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资本相对密集型技术的采用以期早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国家的富强。但是,欠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特色是劳动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自生能力的概念告诉我们,在这样的经济中大力推动资本相对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并在生产过程中超前地使用资本相对密集的生产技术必然造成一大批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为了保证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实行"赶超"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必须从各个方面来保护和扶持这些没有自生能力的战略性企业。如果"赶超"或"进口替代"的力度不大,国家还可以使用降低税收或给予补贴的方式来保护这些产业。如果"赶超"或"进口替代"的力度比较大,国家就只好使用扭曲价格机制的方式来扶持战略性产业。这样,"赶超"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的实行就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

首先,由于"赶超"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和经济中大批失去自生能力的企业的出现,国家的资本积累能力被削弱了。这就减慢了国家资本积累的速度。但是,国家经济结构的升级最终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这样,由于资本积累速度减慢,"赶超"国家的经济结构升级速度进而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慢。

其次,由于没有自生能力,那些作为"赶超"战略具体实施者的战略性企业往往处于亏损状态。林毅夫教授称这种企业背负了"战略性"政策性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价格机制被扭曲,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增大,国家无法判断企业的亏损是因为"战略性"政策性负担造成的还是由于企业经理人员缺乏努力造成的。这就使企业经理人员有借口要求国家不断进行扶持。结果,经济中会充满寻租行为。寻租行为的大量蔓延将导致企业经营绩效的进一步下降。

与那些实行"赶超"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相反,东亚四小龙成功的原因则在于他们在其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自觉地推行了与其要素禀赋结构相符合的经济发展战略。由于企业的产业和技术选择都符合自己的要素禀赋结构,企业就具有自生能力。进一步讲,由于多数企业都具有自生能力,经济的资本积累能力比较强,因而能够快速推动要素禀赋结构从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林毅夫教授提出了作为其经济发展理论体系核心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简单地说,所谓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选择符合自己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林毅夫教授详细分析了国家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优点:

之一,由于一个经济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内生地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那么,欠发达国家要想"真正"赶上发达国家首先就必须使其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即通过快速的资本积累早日结束资本相对稀缺的局面。上文的分析已经告诉我们,"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唯一能够保证国家快速地积累资本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如果一个经济实行的是"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它就不需要引进当时世界上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因为这些更先进的技术也是资本最密集的技术,它与欠发达国家的资源禀赋结构并不适合。为了进行技术升级,欠发达国家只需要引进一些比自己现有技术略微先进但在发达国家又不处在前沿的技术。这就使欠发达国家能够比较容易地、低成本地获得新的技术。与之相反,那些推行"赶超"战略的经济则可能需要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这就增加了技术引进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引进的成本。许多时候,推行"赶超"战略的欠发达国家甚至需要重新发明发达国家已经发明的技术。由于R&D往往是非常资本密集的活动,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难以承担其成本。

第三,前文已经指出,"赶超"战略的推行必然在经济中造成一大批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这就成为国家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根源。由于企业缺乏自生能力,它们不仅不能成为国家税收的来源反而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这就有可能造成财政的空虚;在财政空虚的情况下,银行不得不负担起支持战略性企业的重任,这就有可能造成银行贷款的损失和不良贷款的累积;最后,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更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不仅如此,为了建立和维持这些企业,国家还需要不断拿出稀缺的外汇资源来进口昂贵的机器设备和先进技术。这就有可能造成国家经常项目的赤字。财政赤字、银行不良贷款的累积和经常项目赤字三个方面加在一起成为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更大威胁。与之相反,那些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国家则有可能有效的避免上述宏观经济不平衡的出现。

最后,"赶超"战略的推行有可能加剧居民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现象,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实行则有助于保持收入分配上的平等。"赶超"战略以集中资源发展资本密集产业为目标,而使用同样的资本在资本密集型产业所能够创造的就业机会大大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赶超"战略的实行就有可能恶化国家的就业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失业现象严重,那么这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就不可能是平等的。与之相反,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下,欠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行业能够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能够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减轻国家的失业问题。这必然有助于维护收入分配的平等。

三、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 *** 的作用

按照词汇的直接涵义,经济发展战略属于 *** 政策的范畴。所以,研究 *** 在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经济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理解 *** 在一个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经济中的作用可能要比理解 *** 在一个违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经济中的作用困难一些。按照传统的经济理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中,价格机制的作用自然会引导资源向符合国家比较优势的产业流动。这样,一旦 *** 决定实行违背国家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干预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既然价格机制的作用自然会将资源引导到符合国家比较优势的产业中去,那么, *** 在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经济中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实际上,问题的答案已经部分地隐藏在问题本身之中。既然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引导资源向符合国家比较优势的产业中流动的趋势,那么,"当欠发达国家的 *** 选择了遵循比较优势的战略时,它的基本政策应该是为自由、开放和竞争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的运转消除各种可能存在的障碍"c 。这就是说, *** 在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经济中的之一个作用--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建立并维护一个竞争的市场机制。

*** 的这一作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欠发达国家往往是市场机制非常不完善的国家。事实上,欠发达国家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很可能正是长期实行某种违背自己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违背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长期实行还使得欠发达国家经济中存在许多扭曲现象。这些扭曲的存在往往成为 *** 建立市场机制的更大障碍。为了清除这些扭曲的积淀,保证市场机制的顺利运行,欠发达国家的 *** 将面临艰巨的经济改革任务。

除了改革旧的经济体制并建立市场经济机制,国家的另一个作用与市场的失效有关。在这方面, *** 的作用将表现在:(1)通过国家的努力来促进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分享;(2)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协调作用;(3)补偿那些因首先响应 *** 产业政策而失败的企业。

1、信息生产:经济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为了投资新的产业,企业必须对该产业具备充分的了解。这就需要收集和处理有关该产业的信息。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由每个企业分别进行信息收集是无效率的。 *** 的介入则可以降低信息生产的社会成本。

2、协调:成功的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个人选择、企业选择和社会选择之间相互协调。协调的失败必然增加产业升级的社会成本。国家的介入则可能会减少经济不平衡发生的概率,促使产业升级过程顺利进行。

3、补偿:国家的产业政策目标未必总是正确的。如果国家产业政策发生失误,首先响应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就可能发生一些损失。这一损失的信息通常对后来企业的选择是有利的。因此,国家需要对发生损失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补偿。

应该指出,在那些实行背离国家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 *** 也可能会发挥这三个作用。所以,评价 *** 的作用关键还要看它所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的性质。

在目前的基于图结构的多标签图像分类 *** 中,图神经 *** 和超图神经 *** 都是用于学习多标签之间的标签依赖关系的 *** 。那么这两种 *** 在学习标签之间的依赖关系上有什么对比优势?本文尝试简要分析。

首先需要简单介绍图神经 *** 和超图神经 *** 的 *** 结构:

1图神经 ***

对于每个标签类别,首先通过外部知识(通常是通过词向量模型)获取初始的词向量,每个标签类别作为图中的一个结点,结点的初始表示就是对应的标签的词向量。然后,通过公式:

超图神经 *** 与图神经 *** 很不同的一点是他的结构表示。超图的矩阵表示和图不一样,不再是结点和结点的关系,而是边和结点的关系。即每条边有几个结点,或者说当前结点属于哪几条边。而且,超图神经 *** 的卷积过程相比图神经 *** 的复杂:

中超online:探索中国足球联赛的未来之路

中国足球联赛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曲折而漫长的,但随着近年来中国足球的崛起,中超联赛也逐渐成为了足球迷们关注的焦点。然而,想要深入了解中超联赛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方向,除了观看比赛和新闻报道外,还有一种更加全面、深入的方式——中超online。

什么是中超online?

中超online是一款专门为中国足球联赛打造的移动应用,旨在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中超联赛信息,包括比赛直播、新闻资讯、球队数据、赛程表等等。用户可以通过中超online随时随地了解中超联赛的最新动态,同时还可以参与球迷互动,与其他球迷交流互动。

如何使用中超online?

使用中超online非常简单,只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即可:

步骤一:下载中超online

中超online目前支持iOS和Android系统,用户可以在AppStore和GooglePlay中搜索“中超online”进行下载安装。

步骤二:注册账号

下载安装完成后,用户需要注册一个中超online账号,可以使用手机号或者第三方账号进行注册登录。

步骤三:浏览中超联赛信息

登录后,用户可以浏览中超联赛的各种信息,包括比赛直播、新闻资讯、球队数据、赛程表等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筛选浏览,也可以通过搜索功能查找特定信息。

步骤四:参与球迷互动

中超online还提供了丰富的球迷互动功能,用户可以在社区中与其他球迷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体会,还可以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与其他球迷一起感受中超联赛的魅力。

中超online的优势

相比于其他足球应用,中超online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

全面、深入的信息覆盖

中超online提供了全面、深入的中超联赛信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中超联赛的最新动态,包括比赛直播、新闻资讯、球队数据、赛程表等等。

丰富的球迷互动功能

中超online提供了丰富的球迷互动功能,用户可以在社区中与其他球迷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体会,还可以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与其他球迷一起感受中超联赛的魅力。

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中超online拥有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用户体验。无论是界面设计还是功能操作,都非常简洁明了,用户可以轻松上手,享受流畅的使用体验。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它不是哪一个国家的理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都起作用的一个理论,它的理论体系是不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

但是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比如19世纪的时候,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着很强的比较优势,他们占据了大工业革命的成果,但随着他们的经济发展,他们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比较优势丧失,逐渐的被日本、韩国等一些后起之秀取代,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韩国在劳动力成本上又失去了优势,很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的转移到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逐步向东南亚或者非洲地区转移,这些都是比较优势理论发生作用的结果。

我们国家按照这个理论规律在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和产业调整,目的就是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比较优势。

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社会比较里,最直接的就是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满足。用自己的优势与别人劣势比较获得优越感是正常的心理活动,是满足正常的心理需求。我们总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这样的,拿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作比较,会觉得看我自己是多么的厉害啊。自我的心里就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感。

比较优势主体由先天的要素禀赋或后天的学习创新形成较高附加值的相对优势,包括相对竞争优势与相对合作优势。市场主体的比较优势可以带来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合作机会的增加、成本的降低与利润率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靠先天的要素禀赋形成的比较优势将逐步弱化,其作用和地位将逐步递减;

靠后天的学习创新形成较高附加值的比较优势将逐步强化,其作用和地位将逐步递增。在智慧经济时代,靠后天的学习创新形成较高附加值的比较优势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自主创新形成较高附加值的比较优势,并且把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与合作优势,才能后来居上,实现超越式发展。

扩展资料:

总之,正是各生产单位对资源的占有、分配和利用等情况的差别,造成了比较优势的产生。而比较优势的差别直接导致了生产物品的专业化(即所谓“社会分工”)和贸易的产生。这种专业化的结果是,当每个人都能够专门地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生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率,从而整个社会可创造物质财富总量与其整体经济福利便会有所增加。

专业化所带来的总产量增量,就是贸易的好处。那么,贸易的进行,也就由此变得顺理成章。同时,更多可分享的总产量本身,同样促进着专业化决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