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特征,区别,用处和绘制步骤

奥运会00
折线,条形,扇形统计图的作用,特征,区别,用处和绘制步骤
导读:统计图”的主要作用是比较直观地用图形来表示数据的对比关系和发展趋势,它是统计数据分析的一种 *** 。 “条形图”的特点是对各个时期或时点的数据有直接对比的作用,对其数值大小,一目了然。 “折线图”的特点是对时期数列的数据的运动轨迹以及发展趋

统计图”的主要作用是比较直观地用图形来表示数据的对比关系和发展趋势,它是统计数据分析的一种 *** 。 “条形图”的特点是对各个时期或时点的数据有直接对比的作用,对其数值大小,一目了然。 “折线图”的特点是对时期数列的数据的运动轨迹以及发展趋势有较强的指示作用(象表示股票的走势图)。 “扇形图”的特点是对数据中的各个分组的大小和结构有明显的比较作用。 现在,统计图的用处在缩小,在一些展览会上还可以看到,它比统计表美观,容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但它的准确性不如“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事物的变化趋势 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从身边的一些简单问题,体验数据在解决不少现实问题中是有用的;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品尝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 *** 扇形统计图。 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四、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利用PowerPoint *** 一个简单课件(没有多媒体教室可采用小黑板展示); 2、布置学生准备,圆规、铅笔、彩色笔、计算器、剪刀等工具。 (二)教学流程 第28届奥运会中国金牌分布统计图 1、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大家小学里已经学过,有印象吗?能回忆起来是怎样的一个图吗?学生回答(是一个圆分成几部分),下面先让大家欣赏一个扇形统计图。(展示)同学们暑假肯定看了奥运会,能知道中国得了多少枚金牌吗?(32) 射击4 125% 球类8 25% 水上项目 8 25% 力量型项目 9 28125% 田径2 625% 体操1 3125% 从这个统计图中同学们能知道中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什么项目上薄弱呢?大家知道吗?美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田径) 引入设计说明:1、从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2、突出扇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区别于折线型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更深入一步认识一下扇形统计图,并教大家如何来画扇形统计图。 2、出示课本学生快餐营养成份统计图,学生观察、思考,老师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之一问、第二问学生回答; 第三问先说明什么是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课本上有摩天轮图(学生观察)。我们可以更直观向学生介绍,用事先准备好圆纸片对折,再对折,把圆分成相等四部分(如图1),这个直角就是圆心角。 图1 图2 还有奔驰汽车的标志(如图2),把圆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圆心角为120。 这样学生更直观、清楚地理解了圆心角的概念。 总结:圆心角的度数为所占的比例乘以360。 请一个学生回答第三问。 3、做一做,P152,第(2)小题后面部分,老师分析。 4、合作活动,师生互动(主要让学生学会画扇形统计图) 提出问题—→调查情况—→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画图 问题:同学们从家里到学校交通情况。 学生举手,一个学生点数,另一个学生记录,得出有关数据。 不妨设有50名学生,统计数据若如下(根据现场统计情况有不同的数据)。 ①步行 20人 40% 144 ②骑自行车 15人 30% 108 ③坐公交 10人 20% 72 ④其他 5人 10% 36 画图步骤:1、画一个圆; 2、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根据算出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各比例的名称可以注在图上,也可用图例表明。 注意:不用彩色,也可用白色、涂黑、斜线、网状等表示,学会动手画出扇形统计图。 学生再看例题:气象资料统计图,计算圆心角度数需用计算器。 5、课内练习,学生板演,一个学生计算数据,一个学生画出扇形统计图。 6、作业 1)P153 ①②③④,思考题⑤ 2)收集扇形统计图,渠道来自报纸、杂志、上网查询。 3)自己设计一个调查方案,用调查的数据 *** 一个扇形统计图。 五、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应全面贯彻六大基本理念,更加侧重理念③和理念④,本节课突出生动有趣的特点,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入的情景设计是学生身边的问题,例题采用学生自己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最后画图,让学生感到一种自己研究成果的成就感,相比之下,比课本的气象资料更具有感染力。作业中有一题是自己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就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

参考资料:

http://wwwscwlcn/ziyuan/downinfo/257html

(1)(50+59+63+100)÷4

=272÷4

=68(枚)

答:我国平均每届奥运会获得奖牌68枚.

(2)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我国获得的奖牌数呈现上升趋势,我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

(1)5届奥运会上获取奖牌总数是32+28+54+50+59=223,

第23届奖牌数的百分比为:32÷223≈143%,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为:5148°

第24届奖牌数的百分比为:28÷223≈126%,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为:4536°

第25届奖牌数的百分比为:54÷223≈242%,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为:8712°

第26届奖牌数的百分比为:50÷223≈224%,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为:8064°

第27届奖牌数的百分比为:59÷223≈265%,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为:954°

扇形图:

(2)第24届表现不佳,第27届表现较好.

(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得到近六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分别为:32、28、54、50、59、63,

∴最近六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共获得32+28+54+50+59+63=286枚金牌;

(2)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五(下)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根据要求会在有横轴和纵轴的方格图上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

 3、 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 复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 ;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电脑、视频展台、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FLASH动画)江南春雨

 说说有关“春雨”的诗句,为什么还说“春雨一滴贵如油”呢?

 设计思考:在唯美动画背景中,和学生交流关于春雨的古诗,体会春雨多; 与“春雨一滴贵如油”的谚语发生冲突。教师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春季降雨量情况各不相同。课前短短几分钟,学生经历“美——疑——悟”的过程,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关于气候的一些常识为新课的引入作了铺垫。

 一、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读图辨析,复习旧知

 (1)出示两张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一张是“春雨绵绵”的无锡,另一张是“春雨贵如油”的北京。

 (2)判断哪张是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哪张是北京的?并说明理由。

 判断交流

 追问:横轴表示 ,纵轴表示 ,单位 ,每一格单位长度是 。

 追问:你还能看出什么呢?

 过渡:北京就是一个冬春干旱,夏季多雨的城市。

 小结:像这样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思考:课前谈话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辨析两张降水量统计图,复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名称、特点、作用,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对比激疑,引出新知

 谈话:从这两张单式统计图中,你能很快看出北京和无锡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

 学生交流得出两张图合二为一方便比较。

 示范画图:借助白板把这两张图合为一体。

 明确:因为是对两个城市的月降水量进行统计,图中会有两条折线。为了加以区分,可用图例说明。红色实线表示北京的月降水量。蓝色虚线表示无锡的月降水量。统计图的名称要稍作改动,横轴仍表示月份,纵轴仍表示降水量。同样要写上制图的日期。

 画图的步骤:描点写数据、连线

 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设计思考:此环节教师提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让学生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巧妙地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师顺应学生的想法,用电子白板将两张图合二为一,与学生一起完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 过程。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操作后,对如何 ***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有了较清晰的印象,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而教师的操作给学生提供了准确的示范,也为之后学生独立 *** 复式折线统计图打好了基础。

 2、观察比较,获取信息

 谈话:你能根据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

 追问: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结:从整体上看1~7月的降水量呈上升趋势,7~12月的降水量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但每个月的降水量不同,上升和下降的幅度也不同。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上又获得了大量的信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你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具有哪些特点

 小结: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设计思考:通过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看图比较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情况,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谈话: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进行分析和比较的 *** ,在生活中无处不有。(出示练一练1:改名称为我国男女生6岁以后平均身高统计图)

 探讨: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现在身高多少?与我国同龄的小学生平均身高比一比。

 追问:为什么他们的身高和统计图中的不一样?

 4、巧妙延续,独立制图

 启发提问:看了这张图你有什么问题?

 谈话:同学们认为生活中男生最后基本都比女生高。这只是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事实怎样要用数据来说明。

 出示:我国12~18岁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提问: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可以把它 *** 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明确: ***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学生在练习纸上作图(一生在电子白板上直接操作画图)全班交流反馈。

 交流: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在哪个年龄段开始超过女生?

 请你比较男女生的身高变化有什么不同?

 追问:回答刚才的问题时,你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为什么?

 设计思考:此环节是对“练一练”情境的巧妙延续。对练一练名称的修改引发学生对统计图质疑,利用生活经验制造冲突,自然引出12岁之后男女生身高的发展统计图,教师出示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的弱点更烘托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的长处。此时学生迫切地想动手独立 *** 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求,学习兴致再次高涨。电子白板的遮罩、双页显示等功能的合理运用,既激发了兴趣,又提供了适时的教学反馈

 三、应用新知,拓展延伸:

 1、举例: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有广泛的应用。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复式折线统计图? (展示各类复式折线统计图的)

 2、出示: 02年上海和悉尼的月平均温度。

 追问: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追问:是02年悉尼气温又一场,还是悉尼气温一贯如此呢?

 出示:悉尼145年间与02年年平均气温统计图。

 老师暑假想去悉尼旅游,你会建议老师带什么衣服呢?

 探讨交流

 2、谈话:第29届奥运会是什么时候在哪举办的?

 追问:北京是一个夏季多雨的城市,为什么还要选在8月举办奥运会?

 为了确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此之前,国家气象部门做了周密的统计。

 出示北京03~04年和05~06年8月降水量统计图。

 探讨:8月中旬的降水量多吗?(虽然有,但不多。)

 故事拓展:《奥运会背后的故事》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十册第74~7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做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2)出示折线统计图。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你能猜一猜我们会学什么样的折线统计图吗?

 二、 例题讲解

 1、出示青岛市降水量图

 观察:

 ①你能说出青岛市这一年那个月降水量最多?那个月降水量最少吗?

 ②从图中除了能看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外,你还知道了什么?

 (你能说一说青岛市这一年各月降水量的增减变化吗?)

 出示昆明市降水量图

 ①从图中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

 ②谈话:图中各有几条折线,像这样的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谁能说说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多少,增减变化)

 2、下面把两幅图放在一起比。

 ①继续观察,你能很快地回答: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

 ②你们为什么不能很快的回答?(发表意见)

 指出:每幅图只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情况。

 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那合成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呢?你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吗?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逐步呈现

 (添加图例——添加折线及数据——修改名称)

 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xx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

 ①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

 ②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

 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④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⑤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

 ⑥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更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自主阅读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1)图中哪条折线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哪条折线表示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统计图的图例告诉我们什么?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趋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里男生或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是指某一个男生或某一个女生吗?(这幅统计图统计的的是什么内容?你对“我国6—12岁小学男女生平均身高”是怎样理解的?)

 (3)从图上看,从几岁到几岁之间男生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从几岁开始,女生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你认为我国6—12岁的小学生,是男生身高增长的快,还是女生身高增长得快?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约几岁的男女生平均身高是相等的?)

 (4)你现在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与同龄男生(或女生)的平均身高比,怎么样?当出现学生身高明显低于平均身高时,教师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对他提什么建议吗?(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

 (5)从图中你还获得哪些信息?(每小格代表多少?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纵轴上的标尺一格表示多少厘米?而110厘米以下的部分是怎样表示的?这幅图为什么不从0厘米开始向上5厘米5厘米地一直画到155厘米,或者每格表示20厘米从1厘米画到160厘米?)

 谈话:为了是绘制的统计图更加美观,更能突出地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有时就像这幅图一样,把标尺省略一部分。

 (二)、课件出示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

 1、情景介绍:假设你是位苏宁电器家电柜的部门经理,“五一”期间电器比较好买,现在仓库里电器不多了,需要你到厂家进一批电器来销售。

 2、问:你会选择哪一家呢?(口说无凭,要拿出数据来说话。)

 3、小结:看来学习统计图还真有用。

 (三)、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1、学生自主审题。提问:这道题让我们做什么?你有信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讨论:你打算先画表示哪组数据的折线?表示“更高气温”的这条折线应画成实线,还是虚线?你是怎么知道的?

 3、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提醒学生,先要认真细心地确定表示每天更高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实线连接各点;再认真细致地确定表示每天更低气温数据的点的位置,用虚线连接各点,画好折线后,不要忘记填写制图日期。)

 (多媒体出现绘图过程,问:你认为要准确无误的绘制这幅折线统计图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你来给同学们提个醒!)

 4、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5、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回答这两个问题时,你是看统计表还是看统计图回答的?为什么?这说明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统计图能更加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及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更有利于对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自选作业

 1、请把你和同桌家里近六个月来的电费统计出来,作成折线统计图,并作出分析。

 2、结合今天的课程,写一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好朋友——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篇教案是取自赵老师之手,我略作了修改,上完后,有几点感想:

 一是统计表的内容不能太单一。

 二是统计表的内涵需要和生活密切联系才有意义和现实价值。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读统计表

 1、让学生读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

 2、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读统计图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两幅折线统计图。

 2、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两幅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10年我国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完成统计图

 1、看书,让学生了解表中的内容。

 2、观察未完成的统计图,了解图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什么?

 3、完成统计图。

 4、交流,展示。

 5、看图回答问题。

 6、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得数据信息。

 2、提出制图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图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征

 (1)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

 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本单元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如身高的变化、气温的变化、病人的体温变化等。

 (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教材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2、《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中对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通过分析《课标》要求,可以看出,对于折线统计图这部分重在:理解、应用, *** 统计图不是学习重点。

 3、教材对比

 冀教版教材此部分内容出现在五年级下册,比较两种不同版本教材可以发现:

 之一,两种版本教材都是利用知识迁移,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体现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第二,冀教版教材的折线统计图中用红颜色重度标识了“点”,在尝试画折线统计图时先将“点”标好,让学生补充。这样降低了学生操作的难度。

 第三,冀教版教材中本单元还涉及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开始接触“统计”内容,学习了根据分类结果得到的简单统计表和“以1当一”的简单条形统计图,在二年级上下册分别学习了“以1当二”、“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到三年级学习了“起始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因此在学习本单元“折线统计图”之前对条形统计图已经学习了很多内容,包括画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关问题等等,所以学习本单元知识,就从条形统计图迁移过来。

 另外“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例如新闻之中,有的学生可能有所认识,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但是有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不会存在太多的问题。

 本单元知识还是五年级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因此需要学生们充分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学习困难点预设:

 (1)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的总结要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产生,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其特点。

 (2)在什么条件下选择什么统计图比较好?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

 我的思考

 本节课我将尝试将本单元两个课时内容(例1、例2)进行整合,在本节课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让学生感悟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不要求学生会 *** 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 *** ,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

 在后续课中,我将安排统计图的选择(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选择)和对折线统计图的继续理解与应用。

  三、确定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学生能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学生能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 *** 。

 4学生能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较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重难点预设

 学习重点: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理解折线统计图反应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能补充完整折线统计图。

  四、教学流程

 之一环节:创设情景

 出示过去一周兴隆天气预报的。

 谈话引入:同学们,这是老师从网上找到的过去一周内我们兴隆每天的天气情况的一组,从中你看懂了什么?

 教师将这些更高气温放大,让学生感受这么多的信息中要找到更高气温有些困难,然后谈话引出:你能给老师想一个好办法,把这些所要表达的意思展示的更直观、清晰一些吗?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真实生活情景——“气温的变化”,目的是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数学学习与生活很贴近,生活中能用到数学。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活动一: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同学们观察,提问:还记得条形统计图吗?回答问题:①如何读数的呢?②能不能找到气温是多少的日期呢?③气温相同的日期有没有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为迁移到折线统计图做准备。

 活动二:出示折线统计图,有同学认识这个统计图吗?(引出本课课题)

 再出示刚才的条形统计图,让同学们对比两个统计图,思考一下:两个统计图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与“已有知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形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习情况预设

 相同点:都能表示某一天的更高气温是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读数 *** :

 教师要追问:①如何读数的呢?

 先看表示日期的横向上的线,找到具体的日期,再看这个日期“条”或“线”上的读数,就读出温度。

 如果“条”或“线”上没有读数,要用直尺读表示温度的竖着的线上数。

 追问:②能不能找到气温是多少的日期呢?

 追问:③气温相同的日期有没有呢?

 例如:5月5日气温是多少?怎么读?

 例如:5月3日是21℃。

 更高气温是29℃,有两天,分别是5月5日和5月8日。

 不同点:

 形状不同:条条的和折线形的

 日期表示 *** 不同:一段和一点

 折线统计图的“线”是有的向上,有的向下。

 “向上的”也不都一样,有的“陡”,有的“平”,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比划一下。

 教师要追问:“陡”跟“平”有什么区别呢?

 “陡”表示:温度上升的快;“平”表示温度变化不大。

 课件中隐去温度的读数,让学生用“陡”与“平”来判断温度变化的快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表达,适时利用课堂上生成资源,形成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活动三:观察折线统计图的做法

 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做法,让学生思考:做折线统计图时关键的几步是什么?

 描点与连线

 让学生尝试描点:一名同学演示,大家评价。

 先找到日期,再用直尺找到温度。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作图的 *** ,并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解决容易出错之处。

 活动四:完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陈东几岁到几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陈东身高115厘米时几岁?

 3、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多少?

 110厘米

  *** 一:(115-108)÷2=35

 108+35=1115

  *** 二:画线

 先画竖线(年龄)

 再画横线(身高)

 大约115

 4、预测一下11岁时,陈东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150厘米 左右

 5、你还有什么其他问题吗?

 其他数学问题:围绕图中的数学信息即可。

 例如:10岁比9岁高了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折线统计图,让学生通过描点、连点成线段,在连点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增减变化,经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学生初步经历折线统计图的做法,同时通过问题5“预测一下11岁时,陈东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来让学生达到《课标》中“

 6、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的学习目标。

 第三环节:达标测评

 独立完成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效果

 教师出示答案,反馈学习效果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出示知识树

 小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认识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我们在小学学习统计知识的一部分,回想一下我们小学阶段: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统计表和“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二年级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以一当二”、“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学习了“起始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今天又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将来我们在五年将讲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六年级学习扇形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和统计表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作用,老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又到了统计图或统计表,比如电视的新闻等等,看看这次统计图你会不会画。

  五、课后反思

 1、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找准知识迁移点,让学生在跟已有知识对比过程中,形成对新知的建模过程。

 2、引导学生尝试、交流使学生亲历折线统计图的建构过程,从而更深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关注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2

  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 *** ,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又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了解绘制统计图的过程。

 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4、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奥运事业的爱国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 *** 折线统计图。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说教学理念

 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新颖的导入与例题教学,打破了传统数学课的枯燥无味,给数学课富予新的生命力。导入用奥运会,画图用乐乐的体温表,练习用老总选择人员进行进修等,从而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 *** ,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特别是采用了课件演示描点的过程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画图的过程,和课件演示线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倾斜角度决定增减幅度的特点,从而突破画图和归纳折线统计图的难点。

  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 *** ,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成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实践应用——总结特征——运用知识五块内容,

 在激趣导入部分:通过今年奥运会的知识进行激发学生兴趣,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直接引入“折线统计图”。

 在探究新知部分:复习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了解统计图的 *** 过程,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和根据变化趋势预测下一届奥运会中国的金牌数量。

 在实践应用环节,我设计了乐乐的体温统计表:让学生 *** 折线统计图,除了能读懂图外,还初步理解倾斜角度是决定了数量的增减幅度。从而总结特点:

 先通过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异同点的对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从不同点来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观察折线统计图中线段上升——数量增加,下降——减少,倾斜角度——增减幅度,从而引出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清晰能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最后,在运用环节,设计了三个练习内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并简单分析数量的变化(股票图、心电图)。

 二是用江南车城两个销售员的的统计图来选择进修的名额,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

 三是比较两个内容,从而来选择哪一个内容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主要是为进一步进一步突出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特点。

  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既简洁明了,又一目了然,体现了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这节课,我认为学生动手了,但小组合作,讨论得还不够

《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习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4、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 *** 。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 *** 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归纳复式统计图

 的特点。

 3、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的分析和推测。

  三、教学设计:

 (一)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1、 *** 单式折线统计图。

 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

 同桌每人选一个绘制折线统计图。

 2、校对反馈,教师补充制图过程中遗漏和注意的问题。

 (这一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为复式折线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1、之一次尝试 *** 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感知是为了方便比较两国获得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个图上,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

 2、认识图例。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分成了这样的几个步骤完成。(1)让学生感知图例的必要性,没有图例我们就不能清楚的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每一条折线所表示的含义。(2)使学生了解常用的图例有几种。(3)使学生知道图例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3、第二次尝试 *** 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其实是本堂课新授的知识点,我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图有2点。(1)是要求学生能正确、规范的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是可以照顾班里后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也会照顾到我。)

 4、读图和揭题。能根据折线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这一过程中我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如果我把数据去掉了,你是看什么得出来的?(我的想法是,用数据来分析、推测将会出现的情况,我觉得仍旧停留在数据上,没有真正体现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四、 练习设计:

 1、 今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那我们的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呢?老师出示第25届~28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获得金牌情况统计图)同学们观察统计图,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我发现了中国队的金牌数量呈上升趋势,而美国的金牌数量却在不断减少)

 那你能预测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的表现吗?

 你们还想提出什么问题,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感悟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指导完成“做一做”:

 通过分析李欣和刘云两名同学10天里进行1分钟跳绳训练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同时分析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进一步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

 3、课外拓展练习,升华统计 *** 。

 统计我们学校五一期间各年级男、女生参加旅游的人数,制成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写一篇数学日记,谈谈活动体会。

  五、评析: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 *** 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之一想法。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我是这样处理的,以学生感兴趣的亚运会比赛引入并展开教学,教学效果证明这样处理真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中国、韩国在9—14届亚运会上获金牌的情况,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再提出: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两国获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个问题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才能找到答案。在学生感觉这种 *** 非常麻烦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对比着看较烦,有没有好 *** 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课堂一下子就进入 *** ,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真的既合理有全面。我真的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

 (三)正确分析,大胆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如“再一次经历 *** 过程”时,让学生根据图上信息进行大胆预测:我国第29届奥运会将获得多少枚金牌?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创设情景,激 *** 感——设置悬念,主动探索——正确分析,大胆预测”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即强化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统计意识。

其中4个分别是水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和张家口举办。

刚刚北京跟张家口申办成功,2月20日(星期日)闭幕,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发布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分别举办冰壶、冰球、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比赛。

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昌平站站场规模为2台8线,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2月20日星期日闭幕。北京张家口奥运会设7个大项,延庆,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是中国一贯的目标和美好追求。

也称为大道速滑馆,途经线路为京张城际铁路、京通铁路、京包铁路。这是第24届冬奥会,其余场馆改建后均可满足塞事需要,102小项。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高山滑雪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

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举办之后时隔整整70年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分为三个赛区,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增7个比赛小项,圆体育强国之梦,昌平火车站位于昌平城区西南,2022年它将被用作冰壶比赛的场地。

计划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根据规划,2022北京冬奥会赛事阵容:2018年7月19日,3、五棵松体育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现万事达中心)位于北京西四环五棵松桥东北角,北京将主办冰上项目,比赛之后,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左手掌心的红色心形图案,开幕式和闭幕式都将在鸟巢内举行。

重要场馆1、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15个分项,分别为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男、女运动员人数分别达到1578人和1314人。

北京冬季奥运会设7个大项,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2022年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2022年北京冬奥会女性运动员的参赛比例进一步提高,2月20日闭幕。

2021年9月17日,北京与张家口成为中国之一个获得过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的城市。

在中国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面部彩色光环的灵感源自于该届冬奥的场馆之一国家速滑馆。其中9个是直接使用。

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

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12月31日晚,同时中国也成为之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先后举办奥运会、残奥会、青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国家。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通州车务段管辖的三等站,体现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

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团部工作人员47人。

经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延庆和张家口。

北京申办成功后,圆冬奥之梦,雪上项目(张家口主办、延庆协办):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越野滑雪、跳台滑雪)、无舵雪橇、有舵雪橇、钢架雪车(俯式冰橇)、单板滑雪、高山滑雪。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南部,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史上参赛规模更大的一届冬奥会。2022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北京市延庆区协办雪上项目。

1、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举办地点:中国北京、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北京冬奥会火种抵达北京。截至2019年12月,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共设7个大项,新增小项:2018年7月18日,这座新馆紧临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仰山”。共使用12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北京将同临近的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该届冬奥会。也是我国举办的第三次奥运赛事,2月20日(星期日)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