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共经历了多少个皇帝?分别是谁?年号与国都……要比较详细情况的。

中超03
五代十国共经历了多少个皇帝?分别是谁?年号与国都……要比较详细情况的。
导读:五代十国 [编辑] 五代 [编辑] 后梁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梁肃祖 宣元皇帝 朱黯 后梁敬祖 光献皇帝 朱茂琳 后梁宪祖 昭武皇帝 朱信 后梁烈祖 文穆皇帝 朱诚 后梁太祖 圣孝皇帝 朱温 907年—912年 朱友珪(本为郢王)

五代十国

[编辑]

五代

[编辑]

后梁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梁肃祖 宣元皇帝 朱黯

后梁敬祖 光献皇帝 朱茂琳

后梁宪祖 昭武皇帝 朱信

后梁烈祖 文穆皇帝 朱诚

后梁太祖 圣孝皇帝 朱温 907年—912年

朱友珪(本为郢王) 912年—913年

朱友贞 913年—923年

[编辑]

后唐

[编辑]

沙陀(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乙毗咄陆可汗

沙陀金山

辅国

骨咄支

朱邪尽忠

后唐懿祖 昭烈皇帝 朱邪执宜

后唐献祖 文景皇帝 李国昌(朱邪赤心)

后唐太祖 武帝 李克用

[编辑]

后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唐庄宗 闵孝皇帝 李存勗 923年—926年

后唐惠祖 孝恭皇帝 李聿

后唐毅祖 孝质皇帝 李教

后唐烈祖 孝靖皇帝 李琰

后唐德祖 孝成皇帝 李霓

后唐明宗 钦孝皇帝 李嗣源(李亶) 926年—933年

闵皇帝 李从厚 933年—934年

李从珂 934年—937年[7]

注释:

^ 李从珂於后唐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自焚而死,合阳历937年1月11日,

[编辑]

后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晋靖祖 孝安皇帝 石璟

后晋肃祖 孝简皇帝 石彬

后晋睿祖 孝平皇帝 石昱

后晋献祖(宪祖) 孝元皇帝 石绍雍

后晋高祖 德孝皇帝 石敬瑭 936年—942年

出皇帝 石重贵 942年—946年

[编辑]

后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汉文祖 明元皇帝 刘湍

后汉德祖 恭僖皇帝 刘昂

后汉翼祖 昭宪皇帝 刘僎

后汉显祖 章圣皇帝 刘琠事

后汉高祖 肃孝皇帝 刘知远 947年—948年

隐皇帝 刘承佑 948年—950年

刘贇 未即位

[编辑]

后周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周信祖 睿和皇帝 郭璟

后周僖祖 明宪皇帝 郭谌

后周义祖 翼顺皇帝 郭蕴

后周庆祖 章肃皇帝 郭简

后周太祖 武孝皇帝 郭威 951年—954年

后周世宗 孝文皇帝 柴荣(郭荣) 954年—959年

恭皇帝 柴宗训(郭宗训) 959年—960年

[编辑]

十国

[编辑]

吴越

(904年-978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吴越太祖 武肃王 钱镠 904年—932年

吴越世宗 文穆王 钱元瓘 932年—941年

吴越成宗 忠献王 钱弘佐 941年—947年

忠逊王 钱弘倧 947年—948年[8]

忠懿王 钱弘俶 948年—978年

注释:

^ 钱弘倧於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日因政变被废,合阳历948年2月12日,其后钱弘俶始继位。

[编辑]

闽国及闽国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909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王潮[9] 893年[10]—898年[11]

闽太祖 忠懿王

昭武王[12]

昭武孝皇帝[13] 王审知 909年[14]—925年

王延翰 925年—927年[15]

闽太宗

闽惠宗[16] 惠帝

明孝皇帝 王延钧 927年—935年

闽康宗 大弘孝皇帝 王继鹏 935年—939年

闽景宗 大孝皇帝 王延羲 939年—944年

朱文进 944年—945年[17]

恭懿王(封福王)[18] 王延政[19] 945年

[编辑]

(943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恭懿王(封福王) 王延政 943年—945年

[编辑]

清源节度使

[20]

姓名 在位时间

留从效 949年[21]—962年

留绍鎡[22] 962年

张汉思[23] 962年—963年

陈洪进 963年—978年

注释:

^ 王潮只有在去世后为唐 *** 赠为司空,并未称王,也没有任何庙号及谥号,然而王潮才是闽国真正的奠基者。

^ 本年为王潮占领福州,割据福建之始。

^ 王潮於唐乾宁四年(897年)十二月初六去世,合阳历898年1月2日。

^ 王延翰继位时追谥。

^ 王延钧即皇帝位时追谥。

^ 898年即继王潮之位,但在909年始正式为后梁册封为闽王。

^ 王延翰於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初八被杀,合阳历927年1月14日,其后王延钧始继位。

^ 新五代史记载为谥惠帝,庙号太宗;资治通鉴记载为谥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

^ 朱文进於闽国永隆六年(944年)闰十二月二十九日被杀,合阳历945年2月14日。

^ 降南唐后受封。

^ 王延政於945年恢复闽国国号。

^ 清源节度使於964年陈洪进在位时被改为平海节度使。

^ 留从效於949年被任为为清源节度使,但实际上自946年就割据泉、漳二州)

^ 留绍鎡只有被留从效遗命统领军务,实际上从未被任命为清源节度使。

^ 张汉思只有自称清源留后,并未被实任为清源节度使。

[编辑]

南平

[24] (924年-963年,创立者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信王[25] 高季兴 924年[26]—929年[27]

文献王 高从诲 929年—948年

贞懿王 高保融 948年—960年

高保勗[28] 960年—962年

高继冲[29] 962年—963年

注释:

^ 新五代史作南平;宋史、十国春秋作荆南;补九国志以高季兴后来被追封为楚王而称北楚。按高氏家族世袭荆南节度史,被封为南平王,称南平国应较合适。

^ 高季兴去世后为后唐追封为楚王,谥武信,因此应称其为楚武信王。

^ 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封为荆南节度使,之后逐渐割据一方;又关於高季兴受封为南平王,资治通鉴、十国春秋载为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新五代史载为同光三年(925年)。

^ 高季兴於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合阳历929年1月28日,其后高从诲始继位。

^ 高保勗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 高继冲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编辑]

南楚及南楚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南楚

五代十国之楚国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后唐年号)编辑

顺序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无 文肃王 马筠 无

无 庄穆王 马正 无

无 景庄王 马元丰 无

1 武穆王 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废王 马希广 947年5月~950年12月[30]

5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无 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备注:楚国之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注释:

^ 马希广於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马希萼所擒,合阳历951年1月22日,两日后,马希萼登楚王位。

[编辑]

武平节度使

楚国灭亡后的武平节度使 编辑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编辑]

南吴

(904年-937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吴太祖 武皇帝 杨行密 902年—905年

南吴烈宗(烈祖) 景皇帝 杨渥 905年—908年

南吴高祖 宣皇帝 杨隆演(又名杨渭) 908年—920年

睿皇帝 杨溥 920年—937年

[编辑]

南唐

[编辑]

徐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齐太祖 忠武皇帝 徐温

徐知诰(李昪) 937年—939年[31]

[编辑]

南唐

(937年-97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唐定宗 孝静皇帝 李恪

南唐成宗 孝平皇帝 李超

南唐惠宗 孝安皇帝 李志

南唐庆宗 孝德皇帝 李荣

南唐义祖 武皇帝 徐温

南唐烈祖 孝高皇帝 李昪(徐知诰) 937年—943年

南唐元宗(中主) 宣孝皇帝 李璟 943年—961年

南唐后主 李煜 961年—975年

注释:

^ 资治通鉴载937年徐知诰即帝位,即以大唐为国号;而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唐书、十国春秋则以徐知诰原以大齐为国号,是为徐齐,待939年改名李昪,才为了附会唐朝,把国号改为大唐,是为南唐。

[编辑]

南汉

(917年-971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南汉太祖 文帝 刘安仁

南汉代祖 圣武皇帝 刘谦

南汉列祖

(烈祖)(烈宗) 襄帝 刘隐

南汉高祖 天皇大帝 刘岩 乾亨、白龙、大有 917年—941年

殇帝 刘玢 光天 941年—943年

南汉中宗 明孝皇帝 刘晟 应乾、乾和 943年—958年

刘鋹 大宝 958年—971年

[编辑]

北汉

(951年-979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北汉世祖 神武皇帝[32] 刘旻 951年—954年

北汉睿宗 孝和皇帝 刘钧 954年—968年

刘继恩 968年

英武皇帝[33] 刘继元 968年—979年

注释: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编辑]

前蜀

(907年-92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前蜀高祖 明惠皇帝 王建 902年—918年

前蜀后主 圣德皇帝 王衍 918年—925年

[编辑]

后蜀

(934年-96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蜀高祖 明孝皇帝 孟知祥 934年

后蜀后主 睿文皇帝 孟昶 934年—965年

[编辑]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忠敬王[34] 李茂贞(宋文通) 901年[35]—924年

注释:

^ 李茂贞去世前被改封秦王,因此应称秦忠敬王,而非岐忠敬王。

^ 李茂贞於887年割据凤翔,901年被唐 *** 封岐王,907年唐亡后,开岐王府,建立独立性质的岐王国,故上述任何一年,皆可为李茂贞在位始年,今统一以被封王之年为在位之始。

[编辑]

桀燕

[编辑]

卢龙节度使

姓名 在位时间

刘仁恭 897年—907年

刘守光 907年—911年

[编辑]

桀燕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守光 应天 911年—913年

[编辑]

中天八国王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张遇贤 永乐 942年7月—943年10月

成汉

成始祖

(成太宗追崇) 景帝 李特

成太宗 武帝 李雄 302年—334年

哀帝 李班 334年

幽公(废为巩都县公) 李期

334年—338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献帝

(汉中宗追崇) 李骧

汉中宗 昭文皇帝 李寿 338年—343年

李势(封归义侯) 343年—347年

汉赵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汉高祖

(汉高宗) 光文皇帝 刘渊 304年—310年

戾太子 刘和 310年

汉烈宗 昭武皇帝 刘聪 310年—318年

隐皇帝 刘粲 318年

靳准 318年—319年

前赵

景皇帝 刘亮

献皇帝 刘广

懿帝 刘防

宣成皇帝 刘绿

末帝 刘曜 319年—328年

刘熙 328年—329年

后赵

宣帝 石邪

后赵世宗 元帝 石周曷朱

后赵高祖 明帝 石勒 319年—333年

石弘

(被废为海阳王) 333年—334年

后赵太宗 孝帝 石寇觅

后赵太祖 武帝 石虎 334年—349年

石世

349年

石遵

(本为彭城王) 349年

石鉴

(本为义阳王) 349年—350年

石祗

(本为新兴王) 350年—351年

[编辑]

[1]

姓名 在位时间

石鉴 350年

1^ 350年石鉴在位时,后赵国号一度被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石闵改为卫。

[编辑]

前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王

武穆王 张轨 301年—314年

前凉高祖 明王

成烈王

昭王 张寔 314年—320年

前凉太宗 成王 张茂 320年—324年

前凉世祖 文王(忠成公) 张骏 324年—346年

桓王(敬烈公) 张重华 346年—353年

哀公 张耀灵 353年—354年

威王 张祚 354年—355年

敬悼公

冲王 张玄靓 355年—363年

前凉后主 悼公 张天锡 363年—376年

[编辑]

后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景昭王 吕婆楼

后凉太祖 懿武皇帝 吕光 386年—399年

隐王 吕绍 399年

灵帝 吕纂 399年—401年

文帝

(建康公追崇) 吕宝

吕隆(封建康公) 401年—403年

[编辑]

西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景王 李弇

简王 李昶

西凉太祖 武昭王 李暠 400年—417年

李歆 417年—420年

李恂 420年—421年

[编辑]

南凉

[编辑]

河西部

姓名 在位时间

秃发匹孤 210年—231年

秃发寿阗 231年—252年

秃发树机能 252年—271年

秃发务丸 271年—308年

秃发推斤 308年—340年

秃发思复鞬 340年—397年

[编辑]

南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凉烈祖 武王 秃发乌孤 397年—399年

康王 秃发利鹿孤 399年—402年

景王 秃发傉檀 402年—414年

[编辑]

北凉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段业(建康公) 397年—401年

武宣王 沮渠蒙逊 401年—433年

哀王 沮渠牧犍 433年—439年

沮渠无讳[2] 439年—444年

沮渠安周[3] 444年—460年

2^ 、3^ 一般以沮渠牧犍出降为北凉灭亡以及北朝之开始,沮渠无讳及沮渠安周只被视为流亡政权,其政权被称作高昌北凉、北凉高昌、沮渠高昌或前高昌。

[编辑]

前燕

[编辑]

慕容部

姓名 在位时间

慕容焉(莫护跋) 238年—245年

慕容木延 245年—271年

慕容涉归 271年—283年

慕容耐 283年—285年

慕容廆 285年—307年

[编辑]

前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前燕高祖 武宣皇帝

(追尊,在位时称辽东公) 慕容廆 307年—333年

前燕太祖 文明皇帝 慕容皝 333年—348年

前燕烈祖 景昭皇帝 慕容儁 348年—360年

幽皇帝 慕容暐(纬) 360年—370年

[编辑]

后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燕世祖 成武皇帝 慕容垂 384年—396年

慕容详

(本为开封公) 397年—320年

慕容麟

(本为赵王) 397年

兰汗

(本为昌黎王) 398年

后燕烈祖(后燕烈宗) 惠愍皇帝 慕容宝 396年—398年

后燕中宗 昭武皇帝 慕容盛 398年—401年

昭文皇帝 慕容熙 401年—407年

惠懿皇帝 慕容云(高云) 407年—409年

[编辑]

西燕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慕容泓

(本为济北王) 384年

威帝 慕容冲 384年—386年

段随 386年

慕容顗

(又作慕容凯) 386年

慕容瑶

(又作慕容望) 386年

慕容忠 386年

慕容永

(本为河东王) 386年—394年

[编辑]

北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惠懿皇帝 高云(慕容云) 407年—409年

元帝 冯和

宣帝 冯安

北燕太祖 文成皇帝 冯跋 409年—430年

昭成皇帝 冯弘 430年—436年

[编辑]

南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燕世祖(南燕世宗) 献武皇帝 慕容德 398年—405年

穆帝

(慕容超追崇) 慕容纳

慕容超 405年—410年

[编辑]

胡夏

[编辑]

铁弗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刘去卑 260年—272年

元皇帝 刘诰升爰(刘诰汁爰)(刘训兜) 272年—309年

景皇帝 刘乌路孤(刘虎)(刘武) 309年—341年

宣皇帝 刘务桓(刘豹子) 341年—356年

刘阏陋头 356年—358年

刘悉勿祈 358年—359年

夏太祖 桓皇帝 刘卫辰 359年—391年

[编辑]

胡夏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夏世祖 武烈皇帝 赫连勃勃 407年—425年

赫连昌 425年—428年

赫连定 428年—431年

[编辑]

前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惠武皇帝

(前秦高祖追崇) 苻洪

前秦高祖

(初諡世宗) 明帝 苻健 350年—355年

厉王(降封为王) 苻生

355年—357年

文桓皇帝

(前秦世祖追崇) 苻雄

前秦世祖 宣昭皇帝 苻坚 357年—385年

苻宏 未即位

哀平皇帝 苻丕 385年—386年

前秦太宗 高帝 苻登 386年—394年

苻崇 394年

[编辑]

后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秦始祖 景元皇帝 姚弋仲

魏武王 姚襄

后秦太祖 武昭皇帝 姚苌 384年—393年

后秦高祖 文桓皇帝 姚兴 393年—416年

姚泓 416年—417年

[编辑]

西秦

[编辑]

陇西部

姓名 在位时间

乞伏佑邻 265年—年

乞伏结权

乞伏利那

乞伏祁埿

乞伏述延

乞伏傉大寒

乞伏司繁 年—385年

[编辑]

西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西秦烈祖 宣烈王 乞伏国仁 385年—388年

西秦高祖 武元王 乞伏乾归 388年—400年

409年—412年

西秦太祖 文昭王 乞伏炽磐 412年—428年

乞伏暮末 428年—431年

[编辑]

冉魏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元皇帝 冉隆

冉魏烈祖 高皇帝 冉瞻

武悼天王

平帝 冉闵 350年—352年

冉智 352年

[编辑]

北晋

姓名 在位时间

司马顺宰 414年

[编辑]

代国

庙号[4]。 諡号[5] 姓名 年号 领导年代

成皇帝 拓跋毛 前207年-前204年

节皇帝 拓跋贷 前204年-前175年

庄皇帝 拓跋观 前175年-前130年

明皇帝 拓跋楼 前130年-前81年

安皇帝 拓跋越 前81年-前41年

宣皇帝 拓跋推寅 前41年-13年

景皇帝 拓跋利 13年-55年

元皇帝 拓跋俟 55年-105年

和皇帝 拓跋肆 105年-114年

定皇帝 拓跋机 114年-159年

僖皇帝 拓跋盖 159年-180年

威皇帝 拓跋侩 180年-209年

献皇帝 拓跋邻 209年-213年

圣武皇帝 拓跋诘汾 213年-218年

代始祖

(西魏文帝改为太祖) 神元皇帝 拓跋力微 219年-277年

文皇帝 拓跋沙漠汗 277年-年

章皇帝 拓跋悉鹿 年-286年

平皇帝 拓跋绰 286年-293年

思皇帝 拓跋弗 293年

昭皇帝 拓跋禄官 294年-307年

桓皇帝 拓跋猗㐌 295年-305年

穆皇帝 拓跋猗卢 295年-316年

拓跋普根 316年

拓跋某某[6] 316年

代太祖 平文皇帝 拓跋郁律 316年-324年

惠皇帝 拓跋贺傉 324年-325年

炀皇帝 拓跋纥那 325年-329年、335年-337年

烈皇帝 拓跋翳槐 329年-335年、337年-338年

代高祖 昭成皇帝 拓跋什翼犍 建国 338年-376年

4^ 所有庙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珪所追崇的。

5^ 所有諡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珪所追崇的。

6^ 缺名,遗腹子,出生后不久夭折。

[编辑]

西蜀

姓名 在位时间

谯纵 405年—413年

[编辑]

五代十国

[编辑]

五代

[编辑]

后梁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梁肃祖 宣元皇帝 朱黯

后梁敬祖 光献皇帝 朱茂琳

后梁宪祖 昭武皇帝 朱信

后梁烈祖 文穆皇帝 朱诚

后梁太祖 圣孝皇帝 朱温 907年—912年

朱友珪(本为郢王) 912年—913年

朱友贞 913年—923年

[编辑]

后唐

[编辑]

沙陀(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乙毗咄陆可汗

沙陀金山

辅国

骨咄支

朱邪尽忠

后唐懿祖 昭烈皇帝 朱邪执宜

后唐献祖 文景皇帝 李国昌(朱邪赤心)

后唐太祖 武帝 李克用

[编辑]

后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唐庄宗 闵孝皇帝 李存勗 923年—926年

后唐惠祖 孝恭皇帝 李聿

后唐毅祖 孝质皇帝 李教

后唐烈祖 孝靖皇帝 李琰

后唐德祖 孝成皇帝 李霓

后唐明宗 钦孝皇帝 李嗣源(李亶) 926年—933年

闵皇帝 李从厚 933年—934年

李从珂 934年—937年[7]

注释:

^ 李从珂於后唐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自焚而死,合阳历937年1月11日,

[编辑]

后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晋靖祖 孝安皇帝 石璟

后晋肃祖 孝简皇帝 石彬

后晋睿祖 孝平皇帝 石昱

后晋献祖(宪祖) 孝元皇帝 石绍雍

后晋高祖 德孝皇帝 石敬瑭 936年—942年

出皇帝 石重贵 942年—946年

[编辑]

后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汉文祖 明元皇帝 刘湍

后汉德祖 恭僖皇帝 刘昂

后汉翼祖 昭宪皇帝 刘僎

后汉显祖 章圣皇帝 刘琠事

后汉高祖 肃孝皇帝 刘知远 947年—948年

隐皇帝 刘承佑 948年—950年

刘贇 未即位

[编辑]

后周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周信祖 睿和皇帝 郭璟

后周僖祖 明宪皇帝 郭谌

后周义祖 翼顺皇帝 郭蕴

后周庆祖 章肃皇帝 郭简

后周太祖 武孝皇帝 郭威 951年—954年

后周世宗 孝文皇帝 柴荣(郭荣) 954年—959年

恭皇帝 柴宗训(郭宗训) 959年—960年

[编辑]

十国

[编辑]

吴越

(904年-978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吴越太祖 武肃王 钱镠 904年—932年

吴越世宗 文穆王 钱元瓘 932年—941年

吴越成宗 忠献王 钱弘佐 941年—947年

忠逊王 钱弘倧 947年—948年[8]

忠懿王 钱弘俶 948年—978年

注释:

^ 钱弘倧於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日因政变被废,合阳历948年2月12日,其后钱弘俶始继位。

[编辑]

闽国及闽国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909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王潮[9] 893年[10]—898年[11]

闽太祖 忠懿王

昭武王[12]

昭武孝皇帝[13] 王审知 909年[14]—925年

王延翰 925年—927年[15]

闽太宗

闽惠宗[16] 惠帝

明孝皇帝 王延钧 927年—935年

闽康宗 大弘孝皇帝 王继鹏 935年—939年

闽景宗 大孝皇帝 王延羲 939年—944年

朱文进 944年—945年[17]

恭懿王(封福王)[18] 王延政[19] 945年

[编辑]

(943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恭懿王(封福王) 王延政 943年—945年

[编辑]

清源节度使

[20]

姓名 在位时间

留从效 949年[21]—962年

留绍鎡[22] 962年

张汉思[23] 962年—963年

陈洪进 963年—978年

注释:

^ 王潮只有在去世后为唐 *** 赠为司空,并未称王,也没有任何庙号及谥号,然而王潮才是闽国真正的奠基者。

^ 本年为王潮占领福州,割据福建之始。

^ 王潮於唐乾宁四年(897年)十二月初六去世,合阳历898年1月2日。

^ 王延翰继位时追谥。

^ 王延钧即皇帝位时追谥。

^ 898年即继王潮之位,但在909年始正式为后梁册封为闽王。

^ 王延翰於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初八被杀,合阳历927年1月14日,其后王延钧始继位。

^ 新五代史记载为谥惠帝,庙号太宗;资治通鉴记载为谥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

^ 朱文进於闽国永隆六年(944年)闰十二月二十九日被杀,合阳历945年2月14日。

^ 降南唐后受封。

^ 王延政於945年恢复闽国国号。

^ 清源节度使於964年陈洪进在位时被改为平海节度使。

^ 留从效於949年被任为为清源节度使,但实际上自946年就割据泉、漳二州)

^ 留绍鎡只有被留从效遗命统领军务,实际上从未被任命为清源节度使。

^ 张汉思只有自称清源留后,并未被实任为清源节度使。

[编辑]

南平

[24] (924年-963年,创立者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信王[25] 高季兴 924年[26]—929年[27]

文献王 高从诲 929年—948年

贞懿王 高保融 948年—960年

高保勗[28] 960年—962年

高继冲[29] 962年—963年

注释:

^ 新五代史作南平;宋史、十国春秋作荆南;补九国志以高季兴后来被追封为楚王而称北楚。按高氏家族世袭荆南节度史,被封为南平王,称南平国应较合适。

^ 高季兴去世后为后唐追封为楚王,谥武信,因此应称其为楚武信王。

^ 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封为荆南节度使,之后逐渐割据一方;又关於高季兴受封为南平王,资治通鉴、十国春秋载为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新五代史载为同光三年(925年)。

^ 高季兴於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合阳历929年1月28日,其后高从诲始继位。

^ 高保勗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 高继冲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编辑]

南楚及南楚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南楚

五代十国之楚国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后唐年号)编辑

顺序 谥号 姓名 统治时间

无 文肃王 马筠 无

无 庄穆王 马正 无

无 景庄王 马元丰 无

1 武穆王 马殷 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8月~947年5月

4 废王 马希广 947年5月~950年12月[30]

5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12月~951年9月

6 无 马希崇 951年9月~10月

备注:楚国之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注释:

^ 马希广於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马希萼所擒,合阳历951年1月22日,两日后,马希萼登楚王位。

[编辑]

武平节度使

楚国灭亡后的武平节度使 编辑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编辑]

南吴

(904年-937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吴太祖 武皇帝 杨行密 902年—905年

南吴烈宗(烈祖) 景皇帝 杨渥 905年—908年

南吴高祖 宣皇帝 杨隆演(又名杨渭) 908年—920年

睿皇帝 杨溥 920年—937年

[编辑]

南唐

[编辑]

徐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齐太祖 忠武皇帝 徐温

徐知诰(李昪) 937年—939年[31]

[编辑]

南唐

(937年-97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唐定宗 孝静皇帝 李恪

南唐成宗 孝平皇帝 李超

南唐惠宗 孝安皇帝 李志

南唐庆宗 孝德皇帝 李荣

南唐义祖 武皇帝 徐温

南唐烈祖 孝高皇帝 李昪(徐知诰) 937年—943年

南唐元宗(中主) 宣孝皇帝 李璟 943年—961年

南唐后主 李煜 961年—975年

注释:

^ 资治通鉴载937年徐知诰即帝位,即以大唐为国号;而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唐书、十国春秋则以徐知诰原以大齐为国号,是为徐齐,待939年改名李昪,才为了附会唐朝,把国号改为大唐,是为南唐。

[编辑]

南汉

(917年-971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南汉太祖 文帝 刘安仁

南汉代祖 圣武皇帝 刘谦

南汉列祖

(烈祖)(烈宗) 襄帝 刘隐

南汉高祖 天皇大帝 刘岩 乾亨、白龙、大有 917年—941年

殇帝 刘玢 光天 941年—943年

南汉中宗 明孝皇帝 刘晟 应乾、乾和 943年—958年

刘鋹 大宝 958年—971年

[编辑]

北汉

(951年-979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北汉世祖 神武皇帝[32] 刘旻 951年—954年

北汉睿宗 孝和皇帝 刘钧 954年—968年

刘继恩 968年

英武皇帝[33] 刘继元 968年—979年

注释: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编辑]

前蜀

(907年-92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前蜀高祖 明惠皇帝 王建 902年—918年

前蜀后主 圣德皇帝 王衍 918年—925年

[编辑]

后蜀

(934年-96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蜀高祖 明孝皇帝 孟知祥 934年

后蜀后主 睿文皇帝 孟昶 934年—965年

[编辑]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忠敬王[34] 李茂贞(宋文通) 901年[35]—924年

注释:

^ 李茂贞去世前被改封秦王,因此应称秦忠敬王,而非岐忠敬王。

^ 李茂贞於887年割据凤翔,901年被唐 *** 封岐王,907年唐亡后,开岐王府,建立独立性质的岐王国,故上述任何一年,皆可为李茂贞在位始年,今统一以被封王之年为在位之始。

[编辑]

桀燕

[编辑]

卢龙节度使

姓名 在位时间

刘仁恭 897年—907年

刘守光 907年—911年

[编辑]

桀燕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守光 应天 911年—913年

[编辑]

中天八国王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张遇贤 永乐 942年7月—943年10月

 成  成始祖  (成太宗追崇) 景帝 李特  成太宗 武帝 李雄302年—334年  哀帝 李班334年  幽公(废为巩都县公) 李期  334年—338年  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献帝  (汉中宗追崇) 李骧  汉中宗 昭文皇帝 李寿338年—343年  李势(封归义侯) 343年—347年  汉赵  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汉高祖  (汉高宗) 光文皇帝 刘渊304年—310年  戾太子 刘和310年  汉烈宗 昭武皇帝 刘聪310年—318年  隐皇帝 刘粲318年  靳准 318年—319年  前赵  景皇帝 刘亮  献皇帝 刘广  懿帝 刘防  宣成皇帝 刘绿  末帝 刘曜319年—328年  刘熙 328年—329年  后赵  宣帝 石邪  后赵世宗 元帝石周曷朱  后赵高祖 明帝石勒319年—333年  石弘  (被废为海阳王) 333年—334年  后赵太宗 孝帝 石寇觅  后赵太祖 武帝 石虎334年—349年  石世  349年  石遵  (本为彭城王) 349年  石鉴  (本为义阳王) 349年—350年  石祗  (本为新兴王) 350年—351年  [编辑]  卫  [1]  姓名 在位时间  石鉴 350年  1^ 350年石鉴在位时,后赵国号一度被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石闵改为卫。  [编辑]  前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王  武穆王 张轨301年—314年  前凉高祖 明王  成烈王  昭王 张寔314年—320年  前凉太宗 成王 张茂320年—324年  前凉世祖 文王(忠成公) 张骏324年—346年  桓王(敬烈公) 张重华346年—353年  哀公 张耀灵353年—354年  威王 张祚354年—355年  敬悼公  冲王 张玄靓355年—363年  前凉后主 悼公 张天锡363年—376年  [编辑]  后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景昭王 吕婆楼  后凉太祖 懿武皇帝 吕光386年—399年  隐王 吕绍399年  灵帝 吕纂 399年—401年  文帝  (建康公追崇) 吕宝  吕隆(封建康公) 401年—403年  [编辑]  西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景王 李弇  简王 李昶  西凉太祖 武昭王 李暠400年—417年  李歆 417年—420年  李恂 420年—421年  [编辑]  南凉  [编辑]  河西部  姓名 在位时间  秃发匹孤 210年—231年  秃发寿阗 231年—252年  秃发树机能 252年—271年  秃发务丸 271年—308年  秃发推斤 308年—340年  秃发思复鞬 340年—397年  [编辑]  南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凉烈祖 武王 秃发乌孤397年—399年  康王 秃发利鹿孤399年—402年  景王 秃发傉檀402年—414年  [编辑]  北凉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段业(建康公) 397年—401年  武宣王 沮渠蒙逊401年—433年  哀王 沮渠牧犍433年—439年  沮渠无讳[2] 439年—444年  沮渠安周[3] 444年—460年  2^ 、3^ 一般以沮渠牧犍出降为北凉灭亡以及北朝之开始,沮渠无讳及沮渠安周只被视为流亡政权,其政权被称作高昌北凉、北凉高昌、沮渠高昌或前高昌。  [编辑]  前燕  [编辑]  慕容部  姓名 在位时间  慕容焉(莫护跋) 238年—245年  慕容木延 245年—271年  慕容涉归 271年—283年  慕容耐 283年—285年  慕容廆 285年—307年  [编辑]  前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前燕高祖 武宣皇帝  (追尊,在位时称辽东公) 慕容廆307年—333年  前燕太祖 文明皇帝 慕容皝333年—348年  前燕烈祖 景昭皇帝 慕容儁348年—360年  幽皇帝 慕容暐(纬) 360年—370年  [编辑]  后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燕世祖 成武皇帝 慕容垂384年—396年  慕容详  (本为开封公) 397年—320年  慕容麟  (本为赵王) 397年  兰汗  (本为昌黎王) 398年  后燕烈祖(后燕烈宗) 惠愍皇帝 慕容宝396年—398年  后燕中宗 昭武皇帝 慕容盛398年—401年  昭文皇帝 慕容熙401年—407年  惠懿皇帝 慕容云(高云) 407年—409年  [编辑]  西燕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慕容泓  (本为济北王) 384年  威帝 慕容冲384年—386年  段随 386年  慕容顗  (又作慕容凯) 386年  慕容瑶  (又作慕容望) 386年  慕容忠 386年  慕容永  (本为河东王) 386年—394年  [编辑]  北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惠懿皇帝 高云(慕容云) 407年—409年  元帝 冯和  宣帝 冯安  北燕太祖 文成皇帝 冯跋 409年—430年  昭成皇帝 冯弘430年—436年  [编辑]  南燕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燕世祖(南燕世宗) 献武皇帝 慕容德398年—405年  穆帝  (慕容超追崇) 慕容纳  慕容超 405年—410年  [编辑]  胡夏  [编辑]  铁弗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刘去卑 260年—272年  元皇帝 刘诰升爰(刘诰汁爰)(刘训兜) 272年—309年  景皇帝 刘乌路孤(刘虎)(刘武) 309年—341年  宣皇帝 刘务桓(刘豹子) 341年—356年  刘阏陋头 356年—358年  刘悉勿祈 358年—359年  夏太祖 桓皇帝 刘卫辰359年—391年  [编辑]  胡夏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夏世祖 武烈皇帝 赫连勃勃407年—425年  赫连昌 425年—428年  赫连定 428年—431年  [编辑]  前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惠武皇帝  (前秦高祖追崇) 苻洪  前秦高祖  (初諡世宗) 明帝苻健 350年—355年  厉王(降封为王) 苻生  355年—357年  文桓皇帝  (前秦世祖追崇) 苻雄  前秦世祖 宣昭皇帝 苻坚357年—385年  苻宏 未即位  哀平皇帝 苻丕 385年—386年  前秦太宗 高帝苻登 386年—394年  苻崇 394年  [编辑]  后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秦始祖 景元皇帝 姚弋仲  魏武王 姚襄  后秦太祖 武昭皇帝 姚苌384年—393年  后秦高祖 文桓皇帝 姚兴393年—416年  姚泓 416年—417年  [编辑]  西秦  [编辑]  陇西部  姓名 在位时间  乞伏佑邻 265年—年  乞伏结权  乞伏利那  乞伏祁埿  乞伏述延  乞伏傉大寒  乞伏司繁 年—385年  [编辑]  西秦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西秦烈祖 宣烈王 乞伏国仁385年—388年  西秦高祖 武元王 乞伏乾归388年—400年  409年—412年  西秦太祖 文昭王 乞伏炽磐412年—428年  乞伏暮末 428年—431年  [编辑]  冉魏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元皇帝 冉隆  冉魏烈祖 高皇帝 冉瞻  武悼天王  平帝 冉闵350年—352年  冉智 352年  [编辑]  北晋  姓名 在位时间  司马顺宰 414年  [编辑]  代国  庙号[4]。 諡号[5] 姓名 年号领导年代  成皇帝 拓跋毛前207年-前204年  节皇帝 拓跋贷前204年-前175年  庄皇帝 拓跋观 前175年-前130年  明皇帝 拓跋楼前130年-前81年  安皇帝 拓跋越前81年-前41年  宣皇帝 拓跋推寅前41年-13年  景皇帝 拓跋利13年-55年  元皇帝 拓跋俟55年-105年  和皇帝 拓跋肆105年-114年  定皇帝 拓跋机114年-159年  僖皇帝 拓跋盖159年-180年  威皇帝 拓跋侩180年-209年  献皇帝 拓跋邻209年-213年  圣武皇帝 拓跋诘汾213年-218年  代始祖  (西魏文帝改为太祖) 神元皇帝 拓跋力微219年-277年  文皇帝 拓跋沙漠汗277年-年  章皇帝 拓跋悉鹿年-286年  平皇帝 拓跋绰286年-293年  思皇帝 拓跋弗293年  昭皇帝 拓跋禄官294年-307年  桓皇帝 拓跋猗㐌 295年-305年  穆皇帝 拓跋猗卢295年-316年  拓跋普根 316年  拓跋某某[6] 316年  代太祖 平文皇帝 拓跋郁律316年-324年  惠皇帝 拓跋贺傉324年-325年  炀皇帝 拓跋纥那325年-329年、335年-337年  烈皇帝 拓跋翳槐329年-335年、337年-338年  代高祖 昭成皇帝 拓跋什翼犍建国 338年-376年  4^ 所有庙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珪所追崇的。  5^ 所有諡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珪所追崇的。  6^ 缺名,遗腹子,出生后不久夭折。  [编辑]  西蜀  姓名 在位时间  谯纵 405年—413年  [编辑]  五代十国  [编辑]  五代  [编辑]  后梁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梁肃祖 宣元皇帝 朱黯  后梁敬祖 光献皇帝 朱茂琳  后梁宪祖 昭武皇帝 朱信  后梁烈祖 文穆皇帝 朱诚  后梁太祖 圣孝皇帝 朱温907年—912年  朱友珪(本为郢王) 912年—913年  朱友贞 913年—923年  [编辑]  后唐  [编辑]  沙陀(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乙毗咄陆可汗  沙陀金山  辅国  骨咄支  朱邪尽忠  后唐懿祖 昭烈皇帝 朱邪执宜  后唐献祖 文景皇帝 李国昌(朱邪赤心)  后唐太祖 武帝 李克用  [编辑]  后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唐庄宗 闵孝皇帝 李存勗923年—926年  后唐惠祖 孝恭皇帝 李聿  后唐毅祖 孝质皇帝 李教  后唐烈祖 孝靖皇帝 李琰  后唐德祖 孝成皇帝 李霓  后唐明宗 钦孝皇帝 李嗣源(李亶) 926年—933年  闵皇帝 李从厚933年—934年  李从珂 934年—937年[7]  注释:  ^ 李从珂於后唐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自焚而死,合阳历937年1月11日,  [编辑]  后晋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晋靖祖 孝安皇帝 石璟  后晋肃祖 孝简皇帝 石彬  后晋睿祖 孝平皇帝 石昱  后晋献祖(宪祖) 孝元皇帝 石绍雍  后晋高祖 德孝皇帝 石敬瑭936年—942年  出皇帝 石重贵942年—946年  [编辑]  后汉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汉文祖 明元皇帝 刘湍  后汉德祖 恭僖皇帝 刘昂  后汉翼祖 昭宪皇帝 刘僎  后汉显祖 章圣皇帝 刘琠事  后汉高祖 肃孝皇帝 刘知远947年—948年  隐皇帝 刘承佑948年—950年  刘贇 未即位  [编辑]  后周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周信祖 睿和皇帝 郭璟  后周僖祖 明宪皇帝 郭谌  后周义祖 翼顺皇帝 郭蕴  后周庆祖 章肃皇帝 郭简  后周太祖 武孝皇帝 郭威951年—954年  后周世宗 孝文皇帝 柴荣(郭荣) 954年—959年  恭皇帝 柴宗训(郭宗训) 959年—960年  [编辑]  十国  [编辑]  吴越  (904年-978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吴越太祖 武肃王 钱镠904年—932年  吴越世宗 文穆王 钱元瓘932年—941年  吴越成宗 忠献王 钱弘佐941年—947年  忠逊王 钱弘倧 947年—948年[8]  忠懿王 钱弘俶948年—978年  注释:  ^ 钱弘倧於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日因政变被废,合阳历948年2月12日,其后钱弘俶始继位。  [编辑]  闽国及闽国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闽  (909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王潮[9] 893年[10]—898年[11]  闽太祖 忠懿王  昭武王[12]  昭武孝皇帝[13] 王审知909年[14]—925年  王延翰 925年—927年[15]  闽太宗  闽惠宗[16] 惠帝  明孝皇帝 王延钧927年—935年  闽康宗 大弘孝皇帝 王继鹏935年—939年  闽景宗 大孝皇帝 王延羲939年—944年  朱文进 944年—945年[17]  恭懿王(封福王)[18] 王延政[19] 945年  [编辑]  殷  (943年-94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恭懿王(封福王) 王延政943年—945年  [编辑]  清源节度使  [20]  姓名 在位时间  留从效 949年[21]—962年  留绍鎡[22] 962年  张汉思[23] 962年—963年  陈洪进 963年—978年  注释:  ^ 王潮只有在去世后为唐 *** 赠为司空,并未称王,也没有任何庙号及谥号,然而王潮才是闽国真正的奠基者。  ^ 本年为王潮占领福州,割据福建之始。  ^ 王潮於唐乾宁四年(897年)十二月初六去世,合阳历898年1月2日。  ^ 王延翰继位时追谥。  ^ 王延钧即皇帝位时追谥。  ^ 898年即继王潮之位,但在909年始正式为后梁册封为闽王。  ^ 王延翰於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十二月初八被杀,合阳历927年1月14日,其后王延钧始继位。  ^ 新五代史记载为谥惠帝,庙号太宗;资治通鉴记载为谥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  ^ 朱文进於闽国永隆六年(944年)闰十二月二十九日被杀,合阳历945年2月14日。  ^ 降南唐后受封。  ^ 王延政於945年恢复闽国国号。  ^ 清源节度使於964年陈洪进在位时被改为平海节度使。  ^ 留从效於949年被任为为清源节度使,但实际上自946年就割据泉、漳二州)  ^ 留绍鎡只有被留从效遗命统领军务,实际上从未被任命为清源节度使。  ^ 张汉思只有自称清源留后,并未被实任为清源节度使。  [编辑]  南平  [24] (924年-963年,创立者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任命为荆南节度使)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武信王[25] 高季兴924年[26]—929年[27]  文献王 高从诲929年—948年  贞懿王 高保融948年—960年  高保勗[28] 960年—962年  高继冲[29] 962年—963年  注释:  ^ 新五代史作南平;宋史、十国春秋作荆南;补九国志以高季兴后来被追封为楚王而称北楚。按高氏家族世袭荆南节度史,被封为南平王,称南平国应较合适。  ^ 高季兴去世后为后唐追封为楚王,谥武信,因此应称其为楚武信王。  ^ 高季兴实际自907年就被封为荆南节度使,之后逐渐割据一方;又关於高季兴受封为南平王,资治通鉴、十国春秋载为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新五代史载为同光三年(925年)。  ^ 高季兴於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去世,合阳历929年1月28日,其后高从诲始继位。  ^ 高保勗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 高继冲生前未被封王,死后亦仅被赠侍中之位。  [编辑]  南楚及南楚灭亡后的割据势力  [编辑]  南楚  五代十国之楚国君主(907年-951年,沿用后唐年号)编辑  顺序 谥号姓名 统治时间  无 文肃王 马筠 无  无 庄穆王 马正 无  无 景庄王 马元丰 无  1 武穆王马殷897年4月~930年11月  2 衡阳王 马希声930年11月~932年7月  3 文昭王 马希范932年8月~947年5月  4 废王 马希广947年5月~950年12月[30]  5 恭孝王 马希萼950年12月~951年9月  6 无 马希崇951年9月~10月  备注:楚国之建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注释:  ^ 马希广於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十二日被马希萼所擒,合阳历951年1月22日,两日后,马希萼登楚王位。  [编辑]  武平节度使  楚国灭亡后的武平节度使 编辑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言 951年—953年  王逵 953年—956年  周行逢 956年—962年  周保权 962年—963年  [编辑]  南吴  (904年-937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吴太祖 武皇帝 杨行密902年—905年  南吴烈宗(烈祖) 景皇帝 杨渥905年—908年  南吴高祖 宣皇帝 杨隆演(又名杨渭) 908年—920年  睿皇帝 杨溥920年—937年  [编辑]  南唐  [编辑]  徐齐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齐太祖 忠武皇帝 徐温  徐知诰(李昪) 937年—939年[31]  [编辑]  南唐  (937年-97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南唐定宗 孝静皇帝 李恪  南唐成宗 孝平皇帝 李超  南唐惠宗 孝安皇帝 李志  南唐庆宗 孝德皇帝 李荣  南唐义祖 武皇帝 徐温  南唐烈祖 孝高皇帝 李昪(徐知诰) 937年—943年  南唐元宗(中主) 宣孝皇帝 李璟943年—961年  南唐后主 李煜961年—975年  注释:  ^ 资治通鉴载937年徐知诰即帝位,即以大唐为国号;而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唐书、十国春秋则以徐知诰原以大齐为国号,是为徐齐,待939年改名李昪,才为了附会唐朝,把国号改为大唐,是为南唐。  [编辑]  南汉  (917年-971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年号在位时间  南汉太祖 文帝 刘安仁  南汉代祖 圣武皇帝刘谦  南汉列祖  (烈祖)(烈宗) 襄帝 刘隐  南汉高祖 天皇大帝刘岩乾亨、白龙、大有 917年—941年  殇帝 刘玢光天 941年—943年  南汉中宗 明孝皇帝 刘晟应乾、乾和 943年—958年  刘鋹 大宝958年—971年  [编辑]  北汉  (951年-979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北汉世祖 神武皇帝[32] 刘旻951年—954年  北汉睿宗 孝和皇帝 刘钧954年—968年  刘继恩 968年  英武皇帝[33] 刘继元968年—979年  注释: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 为生前被辽帝所封,非死后始谥。  [编辑]  前蜀  (907年-92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前蜀高祖 明惠皇帝 王建 902年—918年  前蜀后主 圣德皇帝 王衍918年—925年  [编辑]  后蜀  (934年-965年)  庙号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后蜀高祖 明孝皇帝 孟知祥934年  后蜀后主 睿文皇帝 孟昶934年—965年  [编辑]  岐  諡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忠敬王[34] 李茂贞(宋文通) 901年[35]—924年  注释:  ^ 李茂贞去世前被改封秦王,因此应称秦忠敬王,而非岐忠敬王。  ^ 李茂贞於887年割据凤翔,901年被唐 *** 封岐王,907年唐亡后,开岐王府,建立独立性质的岐王国,故上述任何一年,皆可为李茂贞在位始年,今统一以被封王之年为在位之始。  [编辑]  桀燕  [编辑]  卢龙节度使  姓名 在位时间  刘仁恭 897年—907年  刘守光 907年—911年  [编辑]  桀燕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守光 应天911年—913年  [编辑]  中天八国王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张遇贤 永乐 942年7月—943年10月

庙号      谥号                         姓名       陵墓         在位时间                     年号

定宗    孝静皇帝                   李恪    -    -    -    

成宗    孝平皇帝                   李超    -    -    -    

惠宗    孝安皇帝                    李志    -    -    -    

庆宗    孝德皇帝                    李荣    -    -    -    

义祖    武皇帝                        徐温    -    -    -    

烈祖    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李昪       永陵      937年-943年          升元937年 - 943年

元宗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李璟     顺陵      943年-961年          保大943年 - 957年    

                                                                                                         中兴958年(二个月)    

                                                                                                       交泰958年(三个月)    

                                                                                         显德958年 - 960年(使用后周纪年)

                                                                                          建隆960年-961年(使用北宋纪年

 吴王                               李煜       安陵  961年-975年   建隆961年 - 963年(使用北宋纪年)

                                                                                        乾德963年 - 968年(使用北宋纪年)

                                                                                        开宝968年 - 976年(使用北宋纪年)

   

国号

公元937年,徐知诰代吴称帝,国号“齐”,都金陵,号江宁府,改年昪元。次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以扬州府为东都,旋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958年,李璟去皇帝尊号,称江南国主。

清陈鳣编撰《续唐书》,本乎明陈霆《唐余纪传》之旨,以为后唐、南唐两朝,上承唐祚,下启宋朝,应当作为五代十国之正统。

历史

唐末藩镇

安史之乱后,唐朝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40到50个藩镇绝大部分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也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而且割据藩镇也曾解除割据。直到唐末黄巢之乱,唐廷十分依赖江南的财富。然而江南地区在黄巢之乱中遭到破坏,严重影响朝廷经济收入,唐朝逐渐走向灭亡。唐朝末出现三个重要的藩镇:沙陀人李国昌(原名朱邪赤心)因平乱有功受封河东节度使,治所为太原;原黄巢部将朱全忠(原名朱温)因平乱有功,受封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今河南开封);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后封歧王)、护国军节度使王重盈与镇国军节度使韩建为首的关中藩镇势力盛大,时常威胁唐廷。黄巢之乱平定后,黄巢降将秦宗权叛变,率军在中原地区四处攻掠,一度攻陷东都(今河南洛阳),乱事波及两淮江南地区,当地群雄纷起抗敌,十国中的吴国与楚国得以建立。秦宗权之乱直到唐昭宗时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

梁(朱全忠)、晋(李克用)与歧(李茂贞)这三派藩镇影响了唐朝后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更成为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的君主。朱全忠与李克用因故不合,双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镇,都斗争不断。朱全忠利用朝中的势力打压李克用,并且趁李克用与李茂贞等人抗衡之际威服河北各藩镇,并吞护国军、淄青军等节度使领地。地盘的扩充使得朱全忠的势力远较李克用大。而关中的李茂贞虽然威胁唐廷,但因李克用与朱全忠的干涉而失败。888年唐昭宗继位后,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争权。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紧急招唤朱全忠入援。而韩全诲强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贞,朱全忠于是率军围困凤翔。隔年,凤翔军粮草耗尽,李茂贞只好杀宦官韩全诲等人,与朱全忠和解。朱全忠趁机掌控朝中大权,还屠杀宦官数百人,派兵控制长安。崔胤后悔不已,有意摆脱朱全忠的威胁,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被朱全忠在长安的眼线所察觉。904年朱全忠杀崔胤,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年8月弑帝,另立昭宗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位,建国后梁,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唐朝亡,中国进入大分裂时期一五代十国。

徐李专权

唐末天下大乱,藩镇割据混战。其中,杨行密掌握的淮南镇是当江南更具实力的藩镇。但在其子杨渥嗣权位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大权达20年之久。其间杨氏虽有立国称王,史称杨吴。但不过是徐氏控制下的傀儡。

公元927年,徐温去世,其养子徐知诰继其位,以大丞相,齐王身份掌握杨吴实权。同年,扶吴主杨溥称帝,但实权仍在徐手中。徐知诰一方面对杨氏旧臣竭力怀柔,“高位重爵,推与宿旧”;另一方面则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大力招徕、奖拔北来士人。

日后南唐政权中著名的北方人士如韩熙载、常梦锡、马仁裕、王彦铸、高越、高远、江文蔚等,都在此时聚集于徐氏身边。其次,江南一带的著名人士如宋齐丘、陈觉、查文徽、冯延巳、冯延鲁、边镐、游简言、何敬涂等,也在此时由徐知诰提拔起来。经过10年苦心经营,徐知诰不仅完全获得了杨氏旧臣的支持,而且触合了北方人与江南人两大势力,所谓“羽翼大成,伸佐弥众”。终于在吴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吴帝杨溥,登上皇位,国号大齐,年号昪元。  “上下顺从,人无异意”,“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次年,徐知诰改姓名为李昪,改金陵府为江宁府,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以金陵为国都,以原来的杨吴都城扬州为东都,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从此,在乱世之中,以继承唐祚、谋求一统天下的南唐走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南唐立国

南唐立国后,烈祖李昪以保境安民为基本国策,休兵罢战,敦睦邻国,与毗邻诸国保持了较为平和的关系。同时结好契丹以牵制中原政权。江南地区于是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社会生产逐渐复苏并迅速发展。同时, *** 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在手工业方面,南唐的纺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茶、造纸、晒盐、造船、金银陶瓷、文具制造等,均有突出成就。不仅产量高,而且工艺精细,涌现出许多名产上品。

烈祖的“息兵安民”国策,造就了江淮地区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南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同时,南唐也是一个艺术的王朝,它在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李昪设太学,兴科举,广建书院、画院。安定、富强的南唐,成为饱经战乱沧桑的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栖身之所。江北士人多流落至此,“儒衣书服盛于南唐”,“文物有元和之风”。“北土士人闻风至者无虚日”。南唐的社会文化之盛,在五代十国甚至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割据政权中都是绝无仅有的。军事方面,李昪坚持自守,为时机成熟攻时中原不受邻国牵制,因而不轻易与邻为衅。

中主时期

升元七年(公元943年),烈祖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公元916~961)即南唐元宗,有保大、中兴、交泰三个年号。这一时期中,南唐与吴越间战祸频起,而吴越国的军事行动往往与中原政权互相呼应。为了对付吴越,保大三年(公元945年),南唐乘闽国内乱之机出兵占据建(今福建建瓯)、汀(今福建长汀)、漳(今属福建)三州,灭亡闽国,俘闽主王延政。形成了对吴越三面包围的形势。而吴越国也乘势出兵与南唐争夺闽国之地,并夺得福州(今属福建)。保大七年,淮北因处于晋、汉朝代交替的混乱之季,李璟见有机可趁,派皇甫晖出海、泗诸州招纳正相互混战的各路豪强武装和因战乱四散的流民。保大九年,马希粤与马希祟兵戎相见,南唐遂借机出师,一举灭马楚,马希崇降。后来,楚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唐军,后刘言被其部下杀死,周行逢  及其子周保权又先后统治湖南,楚地得而复失。

保大十三年(公元955年)至交泰元年(公元958年),北方后周政权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不利局面。寿州一战,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周军势如破竹,遂攻占泗、濠、楚等州,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柴荣自请传位于太子弘冀,请划江为界,南唐尽献江北之地,包括淮南十四州及鄂州在江北的两县。同时,南唐奉周正朔,用其纪年。为避后周锋芒,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府,自此大唐国力大损,不复昔日强盛。

南唐衰落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驾崩,因其长子李弘冀已亡,其六子李煜(初名从嘉,937~978)继位,复都金陵。

后周攻南唐

此时的南唐国内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经济上,自淮南战败后,南唐每年要向中原缴纳高额贡奉。南唐原先地跨长江南北,江南北之间的经济有互补性,如江南乏盐,而江北产盐。而失去淮南后,南唐失去了重要的盐产地,自此要花巨资向中原政权买盐。财政因之日益窘迫,使南唐政权不得不加重赋税,以至怨声载道。南唐辖境之的人民对李后主时期繁重的赋税记忆深刻,直到北宋统一之后许多年,还在提起当年的南唐连鹅生双子、柳树结絮都要课税。南唐后期的政治也日益混乱。随着新主登基,朝廷内部新一轮的党争开始了。当宋军从周围步步紧逼时,南唐仍陷于周而复始的内争中,人心涣散。李煜善文词,工书画,知音律,但不通晓政治,便把国政托付给做太子时的幕僚张洎。

北宋灭唐

北宋灭南汉后,置南唐于三面包国之中。后主李煜为自保,明臣服,暗备战,在遣使向宋请受策封的同时,将兵力署在长江中下游各要点,以防宋军进攻。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赵匡胤以李煜拒命不朝为辞,发兵10余万,三路并进,趋攻南唐:东路以吴越王做为昪州东南面行营招抚制置使,率数万兵自杭州北上策应,并遣宋将丁德裕监其军;中路曹彬与都监潘美率水陆军10万由江陵(今湖北江陵)沿长江东进;西路王明为池、岳江路巡检、战棹都部署,牵制湖口唐军,保障主力东进。后主李煜过于依赖长江天险,坐失利用宋军渡江时反击的机会。十月,宋军顺利渡过长江。采石、秦淮河、皖口三战,南唐屡战屡败,在长江中游的精锐兵力全部丧失。[6] 

开宝八年三月,宋军攻至金陵城下。六月,吴越军队攻陷金陵东面的门户润州。南唐都城金陵陷入合围之中,后主急召外地军队救援金陵。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十月,由江西赶往金陵的朱令赟率领的15万水军在湖口一战中几乎全军覆没。金陵的外援被完全切断,成了一座孤城。而后主仍执意守城到底。围城之中的金陵,粮食乏,士气低落。十一月十二日,北宋曹彬大军开始从三面攻城,南唐五千兵夜袭宋军北寨,未果。二十七日,宋军破城,李煜奉表投降。南唐遂亡。

两年多以后,吴越王钱俶应宋太宗赵光义之邀,朝赴北宋都开封,被迫纳土于宋 ,吴越亡。五代十国的历史终于结束。

疆域

南唐极盛时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拒长淮。相当于今日苏、皖淮

五代后期南唐形势

河以南,赣之全部,闽南和鄂之东部,湘以及粤、桂的背部地区。

之一阶段:保持南吴边域。从南唐升元元年(937)至保大三年(945),这一时期,大体上保持了杨吴的疆域。其北面、西北面与中原政权以淮河至大别山一线为界;西面与楚相隔,长江沿岸有蕲州、黄州和鄂州;南面隔南岭与南汉分界,东南面,早期的南唐隔武夷山与闽国为邻;东面与东北面,在苏州、无锡一带与吴越国相望。

第二阶段:开辟拓展疆域。在经过伐闽之战后,闽国灭亡,领土分属吴越与南唐,今福建境内建、汀、泉、漳诸州归附南唐。南唐虽然在泉州设清源节度使,但由于南唐将领留从效拥兵自立,南唐在该地区的统治名存实亡。

第三阶段:偏安江南一隅。后周显德五年(958),南唐在淮南败于后周,李璟尽献江北土地,南唐疆域以长江为界,只剩下长江以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