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精美的文化盛宴(美轮美奂的奥运文化纵览)读后感

奥运会012
奥运精美的文化盛宴(美轮美奂的奥运文化纵览)读后感
导读:  ——奥林匹克运动也是一场文化盛会  一百多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发展走过来的。体育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体育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因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和发展而不断强化。从一定意义上

  ——奥林匹克运动也是一场文化盛会

  一百多年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发展走过来的。体育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体育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因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和发展而不断强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一届奥运会的召开,同时也是一次盛大的文化庆典和辉煌的文化展示,并通过其会标、吉祥物、宣传画等设计,主题曲的创作,开幕式、闭幕式文体表演中的音乐、舞蹈创作,奥运会场馆、比赛设施和运动服装的设计等,以各种形式点燃了文化的火种,传递着文明之光,让全世界的人们从中感受着文化艺术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

  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特征

  顾拜旦说:“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伟大的象征。”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践中,其所主张的人类和谐发展的生活哲学,所倡导的团结、友谊、进步精神,所规定的各项公正平等竞争原则,所形成的各项仪式规范等,皆物化成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文化艺术形式,如奥林匹克会旗、奥林匹克火炬、奥林匹克会标、奥林匹克歌曲、奥林匹克奖牌、奥林匹克吉祥物等。

  (1)奥林匹克文化的象征性

  ①奥林匹克标志。蓝、黄、黑、绿、红互相套接的五环表示着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今天奥林匹克五环已经成为世界和平、民族团结的象征。例如,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上,一面105米长、75米宽的奥运五环大旗在主会场上展开,覆盖了出席开幕式的所有国家运动员,就是这种象征意义的生动体现。

  ②奥林匹克圣火。火表示着生命、热情和蓬勃的朝气,而在古希腊奥林匹亚遗址点燃的圣火,象征着发祥于古希腊的文明之光,仍然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激励着人类追求光明,追求理想,朝着崇高的目标不断进取。圣火的传递,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的传递。

  ③奥运会会标。历届奥运会会标不仅是奥运会举办地点和举办时间的记录,而且还有更多的文化象征与思想含义。例如,汉城奥运会会标,由蓝、红、黄呈旋涡状条纹和象征奥林匹克的五色环组成。三种颜色代表天、地、人“三元一体”的哲学含义;富于动态感的条纹,意指生生不已的体育运动,而旋转向上代表和谐进步;会标中的内向心动态,比喻来自五大洲的选手走在一起参加奥运会;外离心动态,寓意着通过奥林匹克的崇高精神,走向相互了解和世界进步。整个图案富有朝鲜民族色彩。

  ④奥运会会歌。或激昂振奋,或婉转动情,历届奥运会会歌都是一种世界文化大融合的充分展示。几乎每一届奥运会会歌都集中了全球音乐艺术大师的创意和灵感,如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手拉手》,很快风靡世界,有效地起到了宣传奥运文化和弘扬奥运精神的作用。

  ⑤奥运会奖牌。奥运会奖牌的 *** ,随着举办国的轮换交接,呈现出不同文化的鲜明特色。例如,已经公布的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采用的是“金镶玉”的独特设计,象征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⑥奥运会吉祥物。自从1968年第10届冬奥会首次出现吉祥物之后,每届奥运会所推出的各具特色的吉祥物,都是一种民族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巧妙融合,同时也是进行奥运文化传播和教育的过程。

  奥林匹克的这些象征性的标志、图案、物品,已经成为广为流传人人知晓的“国际语言”,并以其独特鲜明的形象将奥林匹克文化印人世界上无数人的心中。

  (2)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性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基于平等尊重、公平竞争的精神,反对一切形式的歧视,强调“体育为人人”、“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普遍性原则。这一原则的贯彻与实施,促进了奥运文化发展的多元性,文化的多元性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更大特色。对此,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何振梁先生的话作了更好的诠释:“从一百年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看,它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是它对多种文化的兼容和尊重。这个明智的政策不仅确定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多文化性,也使它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文化性正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财富和力量所在。”

  (3)奥林匹克文化的观赏性

  展示美与创造美是体育运动中的一种现象,也是奥林匹克文化一贯追求的理想。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体美展示的更高形式,奥林匹克运动意在创造和展示一个美的世界。这里不仅展示着世界之一流的人体美,如人体形态的美、力的美、韵律的美、运动的美等,而且也集中了其他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美。运动员精湛的技术、拼搏进取的精神,能更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向自身体能、生命的极限挑战,在创造一种求得欢乐幸福、身心愉悦的形象的同时,使亿万观众得到了美的欣赏与文化的熏陶。奥林匹克所展示的各类文化艺术形式,如同争奇斗艳的艺术天地,吸引着数亿观众。奥林匹克运动所营造的情感气氛,审美意境,构成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观,使其具有极大的观赏性。这种

  观赏性提高了人的美感修养,在美化观众心灵的同时也美化了社会生活。

  (4)奥林匹克文化的人文性

  人文,是指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构成了现代人文思想与人文理念,并深刻影响着包括体育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古代奥运会即已成为希腊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则是人文思想发展的产物,强调以人为本、人的和谐发展,长期的奥林匹克运动实践积淀了丰厚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奥林匹克文化已经形成为一门学科体系,是人文科学的一部分,它所蕴涵的人文性使其具有普遍的、良好的教育价值。

  (5)奥林匹克文化的艺术性

  在各个民族传统的大众节日庆典中往往缺乏高雅的情趣与艺术的张力。而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中,人们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使这些活动达到极高的审美意境,洋溢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通过奥运会的艺术表现,所有的参与者和观赏者,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加深了自身的美感修养,而人们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欣赏,也就是接受美感的过程。而弘扬奥运文化的目的在于通过美感来提高人的情感修养,增进人的社会道德,实现人格的提高。这

  种美感教育虽然不是纯艺术性的,但却通过艺术表现,提示了人们的修养和情操,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提倡美,以美来熏陶人的精神世界,可以使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得到升华。在这种意义上说,奥林匹克运动也是一种大规模的美育过程,运用艺术美来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风貌,是一个大胆的、有重大意义的尝试。

  奥林匹克文化的思想内涵

  奥运文化尽管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但其基点是反映一种理想,一种精神,这是奥林匹克文化内涵的主要体现。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往往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侧重或提法。

  体育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类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了,它把体育所富有的内涵加以提炼、总结和升华,归纳出“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努力加以实践。奥林匹克运动是人们学习奥林匹克主义及奥林匹克精神的永恒的学校。

  通过举办和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人们的奥林匹克精神已经进一步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体育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根据《奥林匹克 *** 》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践以及文化的性质和概念,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和谐发展、团结友谊、公平竞争、重在参与、奋力拼搏和为国争光。

  (1)和谐发展

  人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体力和智力或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古代奥运会强调人的和谐发展,竞技优胜者不仅技艺高强、体魄健美,而且道德高尚、知识丰富。古希腊人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健康生活的基础,健全的灵魂寓于健全的体魄,注重体魄锻炼与文化素质的结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所有的比赛项目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人与运动工具的合作才得以实现,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奥林匹克的人生哲学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培养人的沃土,是对人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通过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塑造出一种完善的人格。顾拜旦说:“体育是增强民族体质、矫正畸形身躯的最直接的途径。”“体育是培养荣誉心和公正无私精神的理想手段。”顾拜旦的《体育颂》就高度颂扬了体育的作用,鼓励人们积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其目的是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不仅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拥有良好的素质,成为高尚、公正、坚强、聪明、健美的人。

  (2)团结友谊

  奥林匹克运动的更高目标是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手段,把世界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凝聚到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了解和促进友谊,进而为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与更美好的世界作贡献而不仅仅是一项单纯性的体育活动。

  古代奥运会以橄榄枝为更高奖品,象征吉祥、友谊与和平。它制订了神圣休战条约,保证奥运会神圣不可侵犯。古代奥运会对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起了重要作用。现代奥运会继承这一传统,强调国家民族平等,维护人的尊严,倡导多元文化,彼此兼容,和平相处。

  团结友谊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准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反映了人类这一最强烈的愿望,从而使它具有广泛的号召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奥林匹克标志由五个奥林匹克环组成,五环的颜色规定为蓝、黄、黑、绿、红。五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黄、绿环,代表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欢聚一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试图筑起沟通各国人民之间联系的桥梁,是连接各国人民团结的纽带,增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互相了解,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威胁,因而它成为世界和平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公平竞争

  奥林匹克首先是一种体育运动,以竞技体育为主要活动内容。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本质属性。奥林匹克主义倡导的竞争是以公平的道德标准为前提的,强调“体育就是荣誉,但荣誉公正无私”。这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也是实现奥林匹克宗旨的保证。竞技体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鲜明的娱乐性。在比赛中,运动员之间通过剧烈的身体接触和对抗,分出胜负,既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也为观赛者提供了健康的身心娱乐和享受。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之一。人们在竞争中抒发雄心壮志,增长聪明才智。参加这项活动,必须树立起敢争高低的竞争意识,勇于向世界强手和世界先进水平挑战,不断超越自己,超越他人,超越世界更高纪录,这是人类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动力。

  古希腊公平竞争的范围仅指希腊血统的男性公民,占人口一半的妇女和人数上大大超过公民一半的奴隶及异邦人则与此无缘,而现代奥运会则对全世界所有人开放,运动员处于完全平等的条件下,遵守规则,凭借自身的能力,光明磊落地进行比赛。这是真正的公平竞争。这种公平竞争原则表现为在由组织者统一提供的具备同一条件的场地内,在完全平等的比赛规则之下,在裁判者的公平执法尺度下,竞赛者完全凭借自己强健的身体、机敏的头脑、良好的反应能力及控制力去战胜对手,获取胜利。只有在这种公平规则的基础上,体运动才富有独特的魅力,竞赛的胜负才有真正的意义。

  (4)奋力拼搏

  奥林匹克运动始终倡导以奋斗为乐趣、从奋斗中求得幸福的人生态度,始终倡导人们更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向自身体能、生命的极限挑战,“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勇敢竞争、奋斗拼搏是实现生命价值的真谛,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奉行的宗旨理念。因为赛场上的奋斗是人类奋斗的缩影。拼搏的艰辛、竞争的白热化,不仅对场上运动员有直接 *** ,而且对场下众多的观众,尤其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有着更深远的教育意义。奋斗精神体现着人类先进分子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人类社会自强不息、发达昌盛不可缺少的高贵品质。

  ……

把观看感受写下来。

我是一名80后的热血深圳人,海外留学研究生,一个多"彩"多艺,创意无极限的鬼才。曾就职于世界某 *** 巨头公司,随后自主创业打拼。热爱公益事业,曾被授予千禧志愿者称号。爱好广泛,热爱生活,旅游,美食,喜欢运动,舞蹈等。曾任深圳保龄球青年队队长,英国大学生联赛冠军,公开赛青年组双打冠军。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希望能够参加奥运。

直到2012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有幸被甄选为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节目“英国流行音乐及文化史”中最重要的30位专业演出志愿者之一。并获邀参与其后残奥会开闭幕式暨2014契冬季奥运会。曾接受无线, 中央, 深圳, 凤凰,SBS, 黑龙江,BBC及多家媒体采访。

奥运会是个大舞台,除了运动员之外,志愿者是其中重要的角色。志愿者是带着一颗心而去参加的。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只有心胸才是最博大的,才是最真诚的,那是储存大爱、宽容和信任的地方。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够自然地表达出真诚,真情及真意。参与奥运,不但让我认识到主办国家的人文,历史及经济,同时间让我真心地认识到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背景和故事的朋友。

2016夏季奥运和残奥会有超过10万名志愿者申请。在经过严格的审查及面试后,最后脱颖而出,有幸成为9000名国际志愿者之一。同时亦是唯一一位参与过2012英国伦敦夏季奥运及2014俄罗斯索契冬季奥运开闭幕式的国际志愿者。今届我将在奥运和残奥开闭幕式内演出,,并担任游泳及花样或同时负责跳水/单车/乒乓球比赛的翻译,及或负责颁奖典礼的相关工作。

可惜,巴西实在路途遥远,机票食宿也因奥运及衰退的经济变得异常的高昂。由于之前的工作及其他原因,使得我目前实在是无法支付得起这笔费用。现在,我在寻求各方赞助或工作上的协助,以让我能够赚取足够费用,完成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届的奥运。感谢。

2016年奥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相比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中国古代体育竞技强调的是娱乐性、游戏性和仪式性。中国古代体育竞技项目一部分是从生产实践活动和军事战斗技能中转化而来,一部分是具有技击和保健特色的武术、养生活动。随着竞技项目的流传和推广,那些起初用于冷兵器军事力量、技能训练的体育竞技,许多也都演变成了节日庆典的表演项目和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活动。

一蹴而就——蹴鞠

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蹴鞠明星:刘太公、高俅

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早年曾是一位踢球高手,刘邦当了皇帝后,刘太公整天踢不着球十分郁闷。《西京杂记》记载:“高祖窃因左右问,(刘邦父)正以生平所好,皆屠贩少年,斗鸡蹴鞠以为欣,今皆无此,故不乐也。”刘邦于是在首都仿照刘太公的丰邑新建了一座城,并将刘太公的老邻居全都一起迁来,陪刘太公蹴鞠玩耍。

北宋末年,苏轼小史高俅,因善蹴鞠,获宠于宋徽宗,后事枢密都承旨王铣,在《挥麈后录》中有详细记载。高俅却不是凭着善于蹴鞠名留千载,而主要是因为被写进《水浒传》作为主要反派人物广为人知。

体育小百科

蹴鞠:现代足球的起源

足球是当今全球更具吸引力的体育运动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之一大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杯期间的观看人数就高达20亿人次。2004年2月 4日,国际足联正式宣布:“虽然不 少国家认为自己是足球发源地,但历史学家以确切的证据表明,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蹴鞠。”

蹴鞠的源起与军事训练有密切的关系,《黄帝四经》中《十六经·正乱》 记载:“于是出其锵钺,奋其戎兵。黄帝身遇蚩尤,因而擒之。剥其革以为干候,使人射之,多中者赏。断其 发而建之天,曰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

发展到汉代皇室,蹴鞠规模变得很大,有专门的球场,四周还有围墙和看台,较为正规的蹴鞠比赛分为两队,双方各有12名队员参加,以踢进球门之球数的多少决定胜负。到了清代时期,蹴鞠又和溜冰结合在一起,出现了一种“冰上蹴鞠”的活动,玩时双方数十人分位而立,各有统礼,扎一彩球并将其抛起,众人群起而争,边滑边踢球,互相追逐嬉戏。

两两相抵——角抵

广场妙戏斗程材,才得天颜一笑开。角抵罢时还摆宴,卷班出殿戴花回。—南宋,杨万里《角抵》

角抵明星:少室周、牛谈

赵简子是晋国的中军元帅,他的戎右少室周就是一个善于徒手搏斗摔跤的能手。在古代,一辆战车上有3个甲士,中间的甲士是驾车的驭手,左面的执弓箭,右面的执戈矛。在元帅的战车上则只有旗鼓没有弓箭手,戎右就成为保卫将帅安全的武装卫士。平日少室周喜欢寻师访友切磋武艺,提高自己的摔跤技术。听闻晋阳城有一个叫牛谈的人摔跤本领高强,少室周到了晋阳便找到牛谈比赛摔跤,一连几场比赛,都是少室周输,于是便向赵简子推荐,把自己戎右的职位让给了牛谈。

体育小百科

从角抵到相扑再到摔跤

相传在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的一次大 战中,蚩尤部落的人都在头上戴了假 角,“以角抵人,人莫能御。”这种 用头冲撞的作战方式,就是角抵的最 早起源。《国语》记载春秋末年的晋 国已经有了角抵比赛。

至秦汉时期角抵非常盛行,但是当时 的角抵已演变成一种带有一定表演成 分的游戏活动。晋代角抵出现了另一 名称“相扑”。到了唐代,相扑、角 抵两种名称并行,特点回归到赛力性 的竞技,并且大多在军中进行。

宋末元初《文献通考》中记载,角抵作 为宫廷的娱乐活动,是各种表演节目的 压轴戏。摔跤手临上场前,左右军就擂 起大鼓;在急鼓声中,一个个 *** 上身 的壮士绕场而入,寻对扭摔;一交上 手,场外的观众就呐喊助威;分出了胜 负之后,观众欢呼,急鼓三通。

宋代以后,民间相扑盛行于民间。 一类是正式决胜负的比赛,有“打 擂台”的性质,在《水浒传》第七十 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中有所描 写;另一类则是平日在瓦舍等场所里 进行,表演性更甚于竞争性。明代以 后“摔跤”这一名称开始出现,清代 朝廷甚至有专门机构管理一切相关事 宜,名为“善扑营”。

力能扛鼎——举重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秦末,项羽《垓下歌》

举重明星:孔子、孟贲等

夏、商、周的传说中,就有许多以举重物闻名的大力士,如夏桀“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殷纣“能倒曳九牛,扶梁换柱”;有穷氏国君寒浞的儿子“能陆地行舟”。孔子这位“万世师表”也天生神力,在《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列子》中都记载:“孔子之劲,能招(通‘翘’)国门之关”。相传战国时举鼎力士最多的是秦国,秦国用封官的办法招来了许多大力士,乌获、任鄙、孟贲都是能力举千斤的人。因为力大无比乌获当上了将军,任鄙被封为汉中郡太守。秦国的国君武王也是一个大力士,年轻好胜,随秦军东征,到了周朝宗庙里看见许多大鼎,他就和孟贲举鼎比赛。结果因为力量不足,鼎掉下来砸断了膝盖骨,流血过多而死,年仅 23 岁。无辜的孟贲也因此获罪,甚至株连九族。

体育小百科

大力士的必经之路

由于举重的器具的不同,举重也称“翘关”“扛鼎”“拓关”等。

扛鼎即用手举鼎,与现代举重颇为近似。古人崇尚力量,从战国到汉代都以“扛鼎”作为举重训练的 *** 。鼎是古代用青铜铸造的一种炊具,同时也作为古代献祭的重要礼器,更成为国家政权和帝位的象征。

翘关曾是中国古代最为普及的训练力量的活动之一,就是举城门上的大木门栓。晋以后,翘关的举重形式逐渐代替了扛鼎。春秋时诸侯的国都城门一般都有四五丈宽,木头门栓有几百斤重。举重者用一只手握住门栓的一端,然后举起。唐代时武则天就将“翘关”列为唐代武举的科目之一。

唐代以后,举重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到了宋代,出现了用石头制成的各种举重器械,《武林旧事》的记载中就出现了举石球、掇石墩。明、清两代进行武举的力量科目考试时,就用掇石替换了唐代的翘关。

百步穿杨——射箭

百步穿杨箭不移,养由堪教听弘规。身隆业著未知退,勿遣功名一旦隳。—唐末,周昙《春秋战国门苏厉》

箭术明星:养由基

《左传》记载,春秋楚国神箭手养由基,从小练射射术神准。在一次与晋国军队的作战中,他一箭射死了晋国大将魏锜,从而迫使晋军败退,楚国国君因此厚赏了他。当时楚军中还有一个神箭手,他不认为养由基的箭术能超过自己,便提出与养由基举行射箭比赛。一开始两人从百步之外向箭靶射箭,结果不分胜负。这时有人出了个主意,他在距离两位射手百步外的一棵杨树的一片叶子上画上红色,让他们两人比赛用箭射这片叶子。最后只有养由基射中了,“百步穿杨”便由此而来。

体育小百科

箭术:是竞技也是礼仪

射箭行为出现在史前时代,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石镞,说明早四五千年以前弓箭就已出现,在周代箭术被列入教育内容之一,作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是一种竞技游戏,也是一种重要的礼仪。《礼记·内则》说“年十五学射御”,而且还要学习“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战国时期赵灵王提倡“胡服骑射”,把射箭和骑行结合在一起作为军事训练项目。而且射箭运动在古代不仅限于男子,女子也能参与,在乐府诗中就有这样的描写:“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唐代宫廷中的女子也能骑射,杜甫《哀江头》中就有“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的”的描写。可见射箭在当时的贵族阶层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日常娱乐活动。

后来随着清代中后期西方火器的普及,射箭逐渐从军事领域退出,而演变成了纯粹竞技项目。

剑拔弩张——击剑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唐代,李白《古风》

剑术明星:越女

《吴越春秋》就记载了广为人知的越女论剑的故事。越女是生活在深山老林里的无名少女,从小喜欢击剑,全凭个人的悟性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剑术,后来为范蠡所识,邀请她担任军中的剑术教师。越女曾在勾践面前阐述她的击剑理论,提出神形相应、动静互制、长于变化,出奇制胜等观点,得到勾践的赏识和器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曾记,“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

体育小百科

剑:身份的象征

殷商以前的剑,形极为短小,仅有短平茎,而无管筒。古人用此剑插腰,可割可刺,抵御匪寇与野兽。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主要短兵器,士类必有之佩备。

在东汉以后,剑逐渐退出战争武器的行列,更多地转向自卫防身、随身配饰。它的技巧性和防身健体功能,乃至佩戴以示身份的作用都在日益加强,而善于剑术的人也颇受人尊敬。

佩剑、击剑和舞剑之风在元代受到极大的打击,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下诏各路,设立兵器制造局,凡私造私藏兵器者一概处死刑。后来还规定,凡 *** 手执铁尺、手挝及有刃的刀剑。都要立即收缴,禁止民间佩刀剑。于是击剑、舞剑的活动于民间骤然消失。

明清时期,剑术并入武术项目,成为健身的体育活动,剑也成了一种运动器具,而自春秋战国至唐宋时期的击剑与舞剑却渐渐消失。

乘风破浪——竞渡

竞渡仪式:祭祀与祈福

竞渡在中国古代属于全民参与的运动娱乐,并且仅在特定节日期间举行,因此也并没有特别显著的龙舟高手的历史记载。

龙船竞渡在中国不仅具备运动和娱乐因素,更有祈福仪式的含义。多数地区在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于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行船平安。闽南地区则前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此外,竞渡前还会有各种祭祀、纪念仪式举行,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是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祝福竞渡参与者的平安。

体育小百科

竞渡 :纪念性的全民娱乐

关于竞渡的起源有3种说法,一种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传说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命人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有曹娥驾舟去救。后世竞渡遂划龙舟,作救伍员状以此为纪。而在《事物原始·端阳》则称竞渡源于纪念越王勾践。

最广为人知的竞渡,便是五月初五端午时节龙舟纪念屈原。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端午时节龙舟竞渡,众船齐发是为了拯救屈原;在水上击鼓鸣锣,则是为了驱赶欲食屈尸的蛟龙。

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皇,均有临水观看龙舟竞渡的娱乐。《旧唐书》 中记载穆宗 、敬宗均有“观竞渡”之事;《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皇帝于临水殿看金明池内龙舟列队布

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代张择端《金明池夺标图》即描绘此景;明代帝皇在 *** 紫光阁观龙舟;清代则在圆明园的福海举行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