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琵行全诗

世界杯国际足联赛04
琶琵行全诗
导读:出自:《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原文:《琵琶行》唐·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

出自:《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原文: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之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之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被贬。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既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赏析: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

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

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

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

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

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

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

“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

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

“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

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

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

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

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 *** 。

才到 *** ,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

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

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

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作者介绍: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山东人民 语文 必修1

之一单元

劝学

师说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琵琶行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荷塘风起

古代诗歌二首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听听那冷雨

再别康桥

石钟山记

单元综合

山东人民 语文 必修2

之一单元

沁园春 长沙

离骚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为了忘却的记念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林黛玉进贾府

鸿门宴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赤壁之战

荷花淀

单元综合

山东人民 语文 必修3

之一单元

报任安书

富有的是精神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敬畏自然

天论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陈情表

我不是个好儿子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都江堰

兰亭集序

单元综合

山东人民 语文 必修4

之一单元

屈原列传

贝多芬百年祭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滕王阁序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祝福

雷雨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张衡传

论无性造人

单元综合

山东人民 语文 必修5

之一单元

孔雀东南飞

长亭送别

罗密芡与朱丽叶

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

黑洞旅行

祖冲之传

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

宋词二首

六国论

阿房宫赋

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

我有一个梦想

单元综合

山东人民 语文 选修

唐诗宋词选读

中国古代小说选读

19世纪欧美经典小说选读

比喻的探究

语言的应用

《史记》选读

《史记》选读

第1章 ***

11 *** 的含义及其表示

12子集、全集、补集

13交集、并集

第2章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21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函数的表示 ***

函数的简单性质

映射的概念

22指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指数函数

23对数函数

对数

对数函数

24幂函数

25函数与方程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2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数学2

第3章 立体几何初步

31空间几何体

棱柱、棱锥和棱台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直观图画法

空间图形的展开图

柱、锥、台、球的体积

3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面的基本性质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第4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41直线与方程

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方程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两条直线的交点

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42圆与方程

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3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数学3

第5章 算法初步

51算法的意义

52流程图

53基本算法语句

54算法案例

第6章 统计

61抽样 ***

62总体分布的估计

63总体特征数的估计

64线性回归方程

第7章 概率

7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72古典概型

73几何概型

74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

数学4

第8章 三角函数

81任意角、弧度

8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8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9章 平面向量

9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92向量的线性运算

93向量的坐标表示

94向量的数量积

95向量的应用

第10章 三角恒等变换

10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102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103几个三角恒等式

数学5

第11章 解三角形

11.1正弦定理

11.2余弦定理

11.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第12章 数列

12.1等差数列

12.2等比数列

12.3数列的进一步认识

第13章 不等式

13.1不等关系

13.2一元二次不等式

1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3.4基本不等式

选修系列1

1-1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

2.2椭圆

2.3双曲线

2.4抛物线

2.5圆锥曲线与方程

第3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导数的概念

3.2导数的运算

3.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3.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第1章 统计案例

1.1假设检验

1.2独立性检验

1.3线性回归分析

1.4聚类分析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公理化思想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第4章 框图

4.1流程图

5.2结构图

选修系列2

2-1

第1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1.2简单的逻辑连接词

1.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圆锥曲线

2.2椭圆

2.3双曲线

2.4抛物线

2.5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2.6曲线与方程

第3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2空间向量的应用

2-2

第1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导数的概念

1.2导数的运算

1.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4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5定积分

第2章 推理与证明

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数学归纳法

2.4公理化思想

第3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6.1数系的扩充

3.2复数的四则运算

3.3复数的几何意义

2-3

第1章 计数原理

1.1两个基本原理

1.2排列

1.3组合

1.4计数应用题

1.5二项式定理

第2章 概率

2.1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2.2超几何分布

2.3独立性

2.4二项分布

2.5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2.6正态分布

第3章 统计案例

3.1假设检验

3.2独立性检验

3.3线性回归分析

4.4聚类分析

之一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 声音的特性

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 声的利用

第二章 光现象

一 光的传播 颜色

二 光的反射

三 平面镜成像

四 光的折射

五 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 透镜

二 生活中的透镜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 眼睛和眼镜

五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 温度计

二 熔化和凝固

三 汽化和液化

四 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 电流和电路

二 串联和并联

三 电流的强弱

四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五 家庭电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欧姆定律

一 电压

二 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三 电阻

四 欧姆定律

五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六 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第七章 电功率

一 电能

二 电功率

三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四 电和热

五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第八章 电与磁

一 磁场

二 电生磁

三 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四 电动机

五 磁生电

第九章 信息的传递

一 现代顺风耳--- ***

二 电磁波的海洋

三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四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人教九年级

第十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 宇宙和微观世界

二 质量

三 密度

四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十一章 运动和力

一 运动的描述

二 运动的快慢

三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四 力

五 牛顿之一定律

六 二力平衡

第十二章 力和机械

一 弹力 弹簧测力计

二 重力

三 摩擦力

四 杠杆

五 其他简单机械

第十三章 压强和压力

一 压强

二 液体的压强

三 大气压强

四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五 浮力

六 浮力的应用

第十四章 功和机械能

一 功

二 机械效率

三 功率

四 动能和势能

五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五章 热和能

一 分子热运动

二 内能

三 比热容

四 热机

五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十六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 能源家族

二 核能

三 太阳能

四 能源革命

五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沪科版八年级(2004年8月修订版)

之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之一节 走进神奇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之一节 动与静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之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 超声与意次声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之一节 光的传播

第二节 光的反射

第三节 光的折射

第四节 光的色散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

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之一节 力

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

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

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

第六章 力与运动

之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之一定律

第二节 力的合成

第三节 力的平衡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之一节 质量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八章 压 强

之一节 压强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九章 机械与人

之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 滑轮的应用

第三节 做功了吗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第五节 提高机械的效率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之一节 走进微观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第三节 探索宇宙

沪科版九年级(2004年8月修订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之一节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 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之一节 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 内燃机

第四节 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之一节 电是什么

第二节 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四节 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 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之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 家庭用电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之一节 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二节 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 测量电功率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之一节 磁是什么

第二节 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 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之一节 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三节 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

之一节 感受信息

第二节 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 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九章材料世界

之一节 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二节 半导体

第三节 探索新材料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之一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 能源与社会

第三节 开发新能源

北师大版八年级

之一章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

一 物质的状态

二 温度的测量

三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

四 汽化和液化

五 升华和凝华

六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第二章 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

一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二 物质的质量及其测量

三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四 新材料及其应用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一 运动的描述

二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

第四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产生

二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三 乐音与噪声

四 超声波

第五章 光现象

一 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

二 光的反射

三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四 光的折射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

一 透镜

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 生活中的透镜

四 眼睛和眼镜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一 力

二 力的测量

三 重力

四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五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六 二力平衡

七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八章 压强和压力

一 压强

二 液体内部的压强

三 连通器

四 大气压强

五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六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七 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目录

目录 页码

人与物理——利用机和能

第九章 机械和功

一、杠杆………………………………………………………2

二、滑轮………………………………………………………6

三、功………………………………………………………10

四、功率……………………………………………………12

五、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14

六、测滑轮组机械效率……………………………………18

第十章 能及其转化

一、机械能……………………………………………………22

二、内能………………………………………………………25

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28

四、热机………………………………………………………30

五、火箭………………………………………………………33

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35

动手动脑——认识和组装电路

第十一章 简单电路

一、认识电路………………………………………………39

二、组装电路………………………………………………44

三、电流……………………………………………………47

四、电压…………………………………………………51

五、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57

六、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62

七、变阻器…………………………………………………67

第十二章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73

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78

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80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83

利用电能——使生活更美好

第十三章 电功和电功率

一、电功和电能……………………………………………87

二、电功率…………………………………………………92

三、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95

四、电流的热效应…………………………………………97

五、家庭电路………………………………………………100

六、安全用电………………………………………………103

第十四章 电磁现象

一、磁现象…………………………………………………109

二、磁场……………………………………………………112

三、电流的磁场……………………………………………115

四、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117

五、电磁铁的应用…………………………………………119

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123

七、直流电动机……………………………………………125

八、电磁感应 发电机…………………………………128

永恒的探索——信息、粒子、宇宙

第十五章 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

一、电磁波…………………………………………………133

二、广播和电视……………………………………………137

三、现代通信技术及发展前景……………………………144

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149

二、浩瀚的宇宙……………………………………………155

三、能源:危机与希望……………………………………160

附录

一、本书中用到的物理量及其单位………………………162

二、 物理名词汉英对照表…………………………………163

苏科版八、九年级物理教材目录(sLjxjL66提供)

之一章 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

12 声音的特征

13 令人厌烦的声音

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二章 物态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22 汽化和液化

23 熔化和凝固

24 升华和凝华

25 水循环

第三章光现象

31光的色彩 颜色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33 光的直线传播

34 平面镜

35 光的反射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41 透镜

42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3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44 望远镜与显微镜

45 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52 速度

53 匀速直线运动

54 世界是运动的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61 物体的质量

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63 物质的密度

64 物质的比热容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71 走进分子世界

72 探索更小的微粒

73 宇宙探密

第八章 力

8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82 重力

83 摩擦力

84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 压强和浮力

91 压强

92 液体的压强

93 气体的压强

94 浮力

第十章 力与运动

101 物体的浮与沉

102 二力平衡

10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111 杠杆

112 滑轮

113 功

114 功率

115 机械效率

11 综合实践活动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22 内能 热量

123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

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132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133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134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第十四章 欧姆定律

141电阻

142变阻器

143 欧姆定律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

151 电能表与电功

152 电功率

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

154 家庭安全用电

第十六章 电磁转换

161 磁体与磁场

162 电流的磁场

16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

164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

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

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

173 现代通信 走进信息时代

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81 能源利用与可 持续发展

182 核能

183 太阳能

184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18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沪科粤教版

八年级物理 (上)

之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2 动手做实验

13 尝试科学探究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23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第三章 光和眼睛

31 光世界巡行

32 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

33 平面镜成像

34 光的折射与透镜

3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6 透镜与影像

第四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

41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42 测量物体的质量

43 探究物质的密度

44 点击新材料

第五章 从粒子到宇宙

51 认识分子

52 “解剖”原子

53 飞出地球

54 宇宙深处

八年级下 (下)

第六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61 从全球变暖谈起

6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63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64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65 升华和凝华

66 水循环和水资源

第七章 简单电路

71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72 探究电路中的电流

73 探究电路中的电压

74 电阻 滑动变阻器

75 探究欧姆定律

76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八章 力和机械

81 力

82 重力

83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84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85 探究滑轮的作用

第九章 运动和力

91 怎样描述运动

9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93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94 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

就找到这么多,希望帮到你

1 琵琶显灵文言文翻译

汤应曾是邳州人,擅长弹奏琵琶,所以人们称他为“汤琵琶”。他自幼爱好音乐,闻声歌声就哭。后来学习唱歌,唱完又哭。崇祯年间,当时李东垣擅长弹奏琵琶,江对峰继续了他的技艺,名声传播京师。江对峰往世以后,唯有陈州蒋隐士继续了他的技艺的妙处。当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队,都学习蒋隐士的技巧,但没有学得很好的,周藩王对此感到十分遗憾。汤应曾前往学习,不到一年就学成了。这件事被周藩王知道了,就召见他,把碧镂牙嵌琵琶赏赐给他,让他穿上宫中锦衣,在宫殿上弹奏《胡笳十八拍》,声音高亢凄清,十分动人。周藩王深为赞赏,每年供给米万斛,以供养他的母亲。汤应曾因此在大梁一带非常著名。

后来,征西王将军招募他到幕府之中,跟随经历嘉峪、张掖、酒泉各地,每逢打猎和阅兵,都让他弹奏塞上的乐曲。有个叫颜骨打的部下,善于作战布阵,他临战的时候,下令汤应曾弹奏壮士的音乐,然后他才上马杀敌。有一天下雪,(汤应曾)到榆关时,在马上闻声觱篥的声音,忽然想念母亲而失声痛哭,于是辞别将军回家往了。

襄王听说汤应曾的名声,派人聘请他。他在楚地住了三年。有一次在洞庭湖上泛船,当时风声大作,波浪涛天,摇船的人惊惶失措,汤应曾端坐于船中弹奏《洞庭秋思》,风涛才稍安定下来。船靠岸时?只见一只老孝猿,眉毛胡须都很白了,从水草丛中跳进船窗中,哀声号叫直至半夜。天亮时,(老猿)忽然抱琵琶跳进水中,不知到哪儿往了。汤应曾从此失往了心爱之物,就惆怅不再弹琵琶了。

后来,汤应曾回家探看母亲,母亲还健在,但是妻子已经往世。母亲告诉他说:“媳妇往世的那天晚上,有猿在窗外啼叫,打开窗户又见不到。媳妇对我说:‘我等待郎君不见来到,只闻声猿叫,是什么原因呢?我将要不在人世了’只是很久没有听过郎君的琵琶声,假如郎君回来,请他为我在石楠树下弹奏一曲。'”汤应曾听了毋亲的话,心情沉痛哀伤到不能承受。晚上他摆设了酒水,在妻子宅兆旁边弹奏琵琶来祭奠她。从此以后,他变得癫狂放纵,天天沉迷于酒色。正值战乱,他背着母亲在军队里卖食品(给士兵)。

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有桃源人见到而同情他,载着他的母亲一同到了桃源。后来不知道他的着落。

轸石王子说:戊子年秋天,我讨食的时候在路上遇见过汤应曾,已不见他往日穿着锦衣的风光了。第二年,又造访汤应曾,他用土锅做饭,拿勺子和筷子侍奉母亲。人们都看不起他,我却对他更肃然起敬。汤应曾仰天长叹:“世上很少知音了,等我母亲往世后,我将到黄河一带往!”我凄凉地答应他给他写传。五年之后,我才能写好(传),唉!世道沦落,命运不好,叹息知音太少的人,难道只有汤应曾吗?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圣琵琶传闻有书生欲游吴地,道

小题1:(1)善于 (2)白色 (3)暗中 (4)因为

小题2:(1)于是就被村里人传说,人们给以教神的礼节仪式祈求得福,很灵验有效。

(2)今天应该有人背着圣琵琶走了,这就是琵琶不见了的原因。

小题3:首先发生在僧院,书生作画时没有人看见;其次是僧人猜测;再次是因讹传讹。根本原因是人们心中的迷信思想。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译文

有个书生想要游玩吴地,路经江西,因为大风阻碍就停泊小舟,闲散行走进入一片树林,寻访一座僧院。僧人已经外出到其他地方去了,僧院的房门外面,有几间小厅廊,临近处有笔和砚台。书生善于画画,于是就拿起笔,在白墙壁上画了一个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没有不同。画完,大风渐静书生乘船出发了。僧人回来,看到了画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于是告诉村里人说:“恐怕这是五台山上降临的仙琵琶。”当时也是戏言,然而这话于是就被村里人传说,人们给以教神的礼节仪式祈求得福,很灵验有效。

书生前往吴地,过了几年,就听人说江西的僧院,有个圣琵琶,灵验有效不止一二次,暗中对此感到怀疑。因此返回江西时,责令船进入停泊船原先的地方,上前拜访圣琵琶。僧人也不在,画的琵琶前,已经挂着幡,供着花,炉里点着香供奉了。书生取来水把它洗完,回去留宿在船上。到第二天,书生又上前拜访。僧人夜里已经回来了,因为失去琵琶的原因,邻近的人大规模地集中起来,正要共同悲哀感叹。书生特意询问,人们都说前头的应验:“今天应该有人背着圣琵琶走了,这就是琵琶不见了的原因。”书生大笑,对他们讲述了他画以及擦洗掉琵琶的由来,从此神灵仙圣也绝迹了。

3 圣琵琶传闻阅读答案 书生因为什么而入林

有个书生想要游玩吴地,道路经过江西,因为大风阻碍就停泊小舟,闲散行走进入树林,经过一个僧院。

僧人已经外出到其他地方去了,僧院的房门外面,有几间小厅廊,临近处有笔和砚台。书生钻研画画,于是就拿起笔,在白墙壁上画了一个琵琶,大小和真的琵琶没有不同。

画完,大风渐静书生乘船出发了。僧人回来,看到了画的地方,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

僧人于是告诉村里人说:“恐怕这是五台山上降临的仙琵琶。”当时也是戏言,然而这话就被村里人传扬谈说,设下礼品供奉,拜求赐福,非常有效。

书生前往吴地,经过一年,就听人说江西的僧院,有个圣琵琶,神仙灵验不止一二次,心中暗地里对此感到怀疑。因此返回江西时,责令船进入停泊船原先的地方,上前拜访圣琵琶。

僧人也不在,画的琵琶前,已经挂着幡,供着花,炉里点着香供奉了。书生取来水把它洗完,回去留宿在船上。

到第二天,书生又上前拜访。僧人夜里已经回来了,因为失去琵琶的原因,邻近的人大规模地集中起来,正要共同悲哀感叹。

书生故意询问,人们都说前头的应验:“如今一定有人违背了圣琵琶的指示,违逆了神灵,所以它就隐没不见了。”书生大笑,对他们讲述了他画以及擦洗掉琵琶的由来,从此神灵仙圣也绝迹了。

4 关于枇杷,琵琶的文言文有哪些

白 居 易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之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空守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庐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 《琵琶行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盆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5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明年秋,送客盆浦口 明年:第二年 B。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原来(是) C。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D。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快弹:畅快地弹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铮铮然有京都声 / 苏子愀然 (选自苏轼的《赤壁赋》) B。 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C。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选自林觉民的《与妻书》) D。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 7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A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B。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选自《诗经·邶风·静女》) C。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

(选自《诗经·卫风·氓》) D。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选自李白的《蜀道难》) 8。 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言文是对《琵琶行》这首诗歌的创作缘由作了简要的说明。

B创作缘由不仅是因为送客时听到了美妙的琵琶声,而且更因为琵琶语触动了诗人情怀。 C诗人被贬江洲一直都很郁闷,不遇之情耿耿于怀,遇到老朋友琵琶女后得以解脱。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被排挤的悲苦心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9翻译(每句2分)(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2)本长安倡女,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3)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参考答案:5C6A7B 8C9、(1)元和十年,我被降职到九江做司马(2)我本是长安歌女,曾向穆、曹二善才学习琵琶,由于年长色衰,就嫁给商人为妻子。 (3)我听到这个人的身世经历,这个晚上自己才感觉有被降职的感觉,因此就写了这篇诗文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6

1、B2、A3、A4、AC5、B 6、(1)但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他仍被逼迫至两京之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在普施寺。

(2)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3)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1、B(欣赏)2、A( A介词,表被动。

B“到”;比。 C相承;转折。

D拿;因为)3、A(例句为定语后置句 A定语后置句 B被动句 C状语后置句 D 判断句 )4、AC(AC为名词作状语 B名词用作动词,礼遇;D 形容词用作名词)5、B (参见第1题,“爱”是欣赏之意)6、(1)但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他仍被逼迫至两京之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在普施寺。(2)假使秦国也能爱护六国的老百姓,就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君王,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3)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译文: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就能撰写诗文。

尤其擅长草书隶书,娴熟音律。岐王非常看重他。

王维将要参加科举考试,岐王对他说:“你的诗清秀拔俗,可抄录几篇,配上琵琶新乐,能谱写一支曲子,我们一起到九公主府第。”王维按照岐王的话去做。

这一天,几个伶人簇拥王维独奏新谱的曲子,九公主问是什么曲名,王维回答说:“这是《郁轮袍》。”王维于是拿出诗卷。

九公主说:“这些都是我经常诵读的(诗作)。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然是你的佳作啊!”于是请王维到上座说:“京城能得到这个读书人作解元,实在荣幸啊!”九公主因此全力推荐王维。

开元十九年王维考取状元,提拔做右拾遗,不久升迁给事中。叛军攻陷长安洛阳,皇帝出逃,王维随从护驾,行程中掉队,被叛军擒获。

他服药假装不能说话,但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他仍被逼迫至两京之一的东都洛阳任原来的职务,并被拘禁在普施寺。叛军在凝碧池设宴,全部召见梨园乐工合奏各种器乐。

王维痛悼赋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在皇帝驻留的地方传诵。

叛乱平定以后,凡是在叛军中任伪职的,朝廷都定了罪,只因皇上知道了王维在凝碧池吟诗所表露出的心迹,他才得以幸免。王维后来又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的诗被列入妙品上上等,他的画的构思也是这样。至于(王维)山水(画)中的平旷深远的意境、云彩的情势、山石的颜色,都是他卓越的天赋才能达到的,并不是(别人)能学来的。

他自己曾作诗道:“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世人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实如此啊。

有一个客人把《按乐图》给王维看,王维说:“这是《霓裳》第三叠最初的节拍。”客人一对照原来的曲子,果真是这样。

晚年,王维诚心信奉佛教,长期吃蔬菜,穿朴素衣服,死了妻子也不再娶,孤独地过了三十年。王维的别墅在蓝田县南面的辋川,亭馆相对。

王维曾经描写那里的景物和奇特的风光,每天与丘为、裴迪、崔兴宗等文人学士游历览胜,写诗,弹琴饮酒,自得其乐。后来上表,请求把自己的住宅变为佛寺。

临终前,写信辞别亲友,停下笔就坐化了。代宗寻求王维的文章,他的弟弟王缙将他的诗文编纂成集共十卷,献给皇上,他的诗文至今流传于世。

7 颜之推教子文言文翻译

颜之推教子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①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②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③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④,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译文齐朝有位士大夫,曾经对我讲:"我有个孩子,已经17岁了,非常通晓公文的书写,我教他讲鲜卑语,弹奏琵琶,他渐渐地也快掌握了,用这些特长去为王公们效劳,没有不宠爱他的,这也是一件紧要的事啊"我当时低着头,未作回答这个人教育孩子的 *** ,真让人诧异啊!假如因干这种职业,就可当上宰相,我也不愿让你们去干注释①书疏:此转文书信函等的书写工作②伏:通"服"③免:同"俯"④业:职业,指服事公卿一事。

《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琵琶行》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行》(并序)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之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并序)全文翻译:

 元和十年,我贬官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一位客人,夜里听见船上有弹琵琶的,听琵琶音调,铮铮然有京城曲调的韵味。问弹琵琶的人,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向穆、曹二位大师学过琵琶,年长色衰,嫁给了一个商人。我命令手下人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弹完后,她面容忧伤。她述说了自己年轻时的欢乐生活,又说如今漂泊沦落,悲愁苦楚,四处飘流。我出京做官二年,心气和平,舒适安逸,受她这番话的触动,这天晚上才感觉到了贬官的滋。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她。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琵琶行》。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送朋友到浔阳江边,枫叶,芦花,在秋风中索索响个没完。

 我和朋友下马登上了即将远行的舟船,举杯饮酒,可叹身旁没有歌妓弄管拨弦。

 酒喝醉了,仍没有乐趣,分别时这样凄惨,只见那初升的月亮沉浸在茫茫的江水里边。

 忽然,江面上传来了阵阵琵琶声响,我听得忘记归返,我的朋友也无心开船。

 我俩探寻琵琶声何处而来,低声问是谁奏弹,琵琶声停了,可是弹者想说却迟迟没有答言。

 我俩急忙把船划过去邀请弹琵琶的相见,斟满了酒,拨亮了灯,重新摆开了酒宴。

 千呼万唤,琵琶女这才羞怯怯走了过来,怀中抱着琵琶,还遮住了她半个脸面。

 她转动旋轴,轻轻地试弹了三两声,还没有成什么曲调,便流露出无限的深情。

 她用掩按抑遏的指法奏出了低沉忧郁的声调,声声哀怨幽思,好象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幸。

 她落落大方,挥洒自如,连续不断地弹奏,仿佛要道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无限苦痛。

 她轻轻地叩弦,慢慢地操弦,娴熟地抹、挑,先弹名曲《霓裳羽衣曲》,再弹舞曲《六幺》。

 大弦嘈嘈,声音沉重舒长如阵阵急雨,小弦切切,声音急促细碎如声声私语。

 嘈嘈切切,是她把大弦小弦交错地拨弹,声音圆转清脆,就象大小珠子落在玉盘。

 音调轻快流畅,象黄莺在花丛中啼叫,忽而变得沉痛遏塞,象冰下滞涩不畅的小泉。

 音调越来越低沉,丝弦好象凝结、断绝,四周冷冷静静,一切声音都暂时停歇。

 琵琶女又涌出了一片隐藏在心内的怨恨幽情,这时候,虽然没有声响,但却胜过了有声。

 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脆雄壮的声响,象银瓶破裂,水浆溅射,象铁骑奔突,刀枪齐鸣。

 曲子完了,用拨子在琵琶槽心猛然一划,四弦齐响,象撕裂丝绸一样尖锐、清厉。

 周围大小船上的人悄然无声,全听得如痴如醉,只有江面上那一轮秋月格外明净、洁白。

 琵琶女满腹心事,欲言又止,将拨子插在弦中,整整衣裳,站起来收敛了脸上激动的表情。

 她说,我本是京城里的一位歌女,家住在长安曲江附近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教坊之一部里就有我的名。

 一曲弹罢,常常使琵琶大师赞赏佩服,打扮起来,总免不了美女的嫉妒。

 王孙公子,争先恐后给我赠送财物礼品,一支曲子,赢得的红绡多得不知其数。

 镶金玉的发篦,常因为唱歌打拍子而敲碎,红色罗裙,常为宴饮调笑泼翻了酒而被沾污。

 一年又一年,时光在欢笑中悄悄流逝,美好的年华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消渡。

 后来,弟弟从了军,姐姐不幸死去,时光流逝,一天天我年老色衰不如当初。

 从此,门前冷落,王孙公子很少来,年老了,无可奈何就嫁作了商人妇。

 商人爱钱如命,哪知夫妻离别之苦,上个月,就到浮梁那个地方买茶去。

 他走了,撇下我孤孤单单守着空船头,只有那明月罩船身,冷冰冰江水伴忧愁。

 深夜里,忽然梦见当年的风流事,梦中哭啼,泪洗脂粉纵横流。

 听她弹琵琶,就使我叹息不已, 听她讲了她的身世,更使我感慨万分。

 我和她同是流落在天涯的异乡人,偶然相逢,便可倾谈心事,又何必早已相识。

 我从去年便离开了长安帝京,降官抱病住在这浔阳古城。

 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欣赏,一年到头我没听到管弦之声。

 我的住宅挨着湓江,地面潮湿,房屋周围芦苇苦竹遍地丛生。

 要问在那里朝朝暮暮听到的是什么?只有那啼血杜鹃的悲啼和猿猴的哀鸣。

 每当春江花朝、秋江月夜的佳晨良宵,我常常取出酒来,自斟自饮杯不停。

 时而也传来了山歌和牧笛的声音,但杂乱而繁碎,难以入耳不堪听。

 今夜听到你弹奏的琵琶乐曲,我如同听了仙乐,耳朵顿时变得亮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再给我弹奏一曲,我为你按照曲调写首歌词《琵琶行》。

 她听了我的话深受感动,站了好久没言语,坐回原处,上紧丝弦,旋律变得更繁急。

 情调凄凉悲伤,与刚才奏过的迥然不同,周围所有的人听后都伤心得捂着脸哭泣。

 若问这中间数谁流下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啊,泪水把青衫全都沾湿。

 拓展:琵琶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掌握序言内容

 2、赏析诗歌,品味诗句中丰富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描写的妙处,分析诗歌双线交织的结构特点,归纳诗歌的主旨;

 2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思一得,诗歌的理解感悟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所以本课堂教学主要还是着重于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诗人出色的音乐描写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才是重点解决的问题。播放琵琶曲,让学生从琵琶声中感受琵琶音乐;播放诗歌朗诵,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播放音图并茂的歌曲让学生模仿写作等方式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理解诗文。

 之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琵琶曲《高山流水》)大家闭上眼睛,聆听这段美妙的琵琶曲。一边听,我一边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大家都有听过: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这便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知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诗人白居易在落魄失意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红颜知己,他被这位知己精湛的琵琶演奏技巧所折服,两人的共同遭遇使得他们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三、解题。《琵琶行(并序)》原作《琵琶引》。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因与“歌”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统称“歌行体”。它的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四、诵读诗歌,并理解文中难懂字词(朗读诗歌时,要求借鉴配乐朗诵,读出全诗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体会诗歌意境)

 五、整体把握。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明确:叙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

 2、把握主要内容:

 这首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主要塑造了两个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前者为主,后者为宾。既表达了对琵琶女晚年沉沦遭遇的同情,表达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3、诗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学生快速默读诗序文和全诗,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

 明确: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之一段对应;第四、五句(“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同诗的第二、三段对应;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对应。

 4、分析结构:这首诗分为四大部分:

 之一部分(开头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写遇到琵琶女的经过:江边送客,正苦于没有音乐的时候,偶然遇到了她。

 第二部分(“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况,详细描写了她的演奏技巧。

 第三部分(“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

 第四部分(“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篇终)写作者的感慨:对琵琶女的同情,并借此抒发了自己迁谪后的郁闷心情。

 六、赏析

 1、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明确:乐妓:早年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现在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2、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明确: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3、请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能否激起诗人如此强烈的情感?

 明确:江南小调是欢快的、流畅的感情,不能表达白居易的心情。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生了共鸣。才激起了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感伤情感。

 第二课时

 一、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

 (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之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

 第二部分是“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长,“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她“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怎不肝肠寸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时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浆滚滚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为何?

 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二、赏析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 *** :

 明确:之一,就是运用比喻(修辞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 *** ;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

 三、分析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明确: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四。分析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五、总结

 正是因为有了相同的境遇,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才写下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

 六、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者的创作 *** 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