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兵马俑诗句

欧洲杯03
关于秦兵马俑诗句
导读:1关于兵马俑的诗句 兵马俑 玉溪生 一派诚心护帝灵, 谁言土偶不无情。 龙骑北去咸京远。 阵势东临渭水明。 芝罘射鱼服毒蟒, 岱宗封石惹雷霆。 何甘为鬼九泉下? 抖落黄尘举世惊! 青玉案兵马俑 千秋

1关于兵马俑的诗句

兵马俑 玉溪生

一派诚心护帝灵,

谁言土偶不无情。

龙骑北去咸京远。

阵势东临渭水明。

芝罘射鱼服毒蟒,

岱宗封石惹雷霆。

何甘为鬼九泉下?

抖落黄尘举世惊!

青玉案兵马俑

千秋幸甚烧陶土,佣兵马,从雄武。

一并七千生栩栩,面颜无改,心声欲吐,豪气寒刀斧。

奈何派做阿房住,只为冥王载歌舞?

今见重光犹待鼓,总听擂动,即行冲发,一样驱胡虏。

观秦兵马俑杂感

郦山驱役血殷鞭,霸业蒸腾虑九泉。

冢下绝无藏匕客,何须兵马俑三千

韵新词 5 兵马俑绝句两首

兵俑车马一行行

犹如待令赴沙场

想是生前威不够

死后依然征战忙

庞大恢弘世无双

耗工费时难估量

今人惊为天下奇

犹怨古人骂始皇

2关于兵马俑的诗句有哪些

1《兵马俑》李商隐

一派诚心护帝灵,谁言土偶不无情。

龙骑北去咸京远。阵势东临渭水明。

芝罘射鱼服毒蟒,岱宗封石惹雷霆。

何甘为鬼九泉下?抖落黄尘举世惊!

2《青玉案兵马俑》

千秋幸甚烧陶土,佣兵马,从雄武。

一并七千生栩栩,面颜无改,心声欲吐,豪气寒刀斧。

奈何派做阿房住,只为冥王载歌舞?

今见重光犹待鼓,总听擂动,即行冲发,一样驱胡虏。

3《观秦兵马俑杂感》

郦山驱役血殷鞭,霸业蒸腾虑九泉。

冢下绝无藏匕客,何须兵马俑三千。

4《绝句》

兵俑车马一行行,犹如待令赴沙场。

想是生前威不够,死后依然征战忙。

5《绝句》

庞大恢弘世无双, 耗工费时难估量。

今人惊为天下奇,犹怨古人骂始皇。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74年3月11日,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3描写“兵马俑”的诗句有哪些

1、《古风·秦王扫六合》唐代诗人 李白

原文: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译文:

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

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

所谓大命天与,宏图大略驾御群雄。

天下兵器铸为十二金人,函谷关的大门向东面大开,国内太平。

会稽岭刻石记下丰功伟绩,驰骋琅琊台了望大海,何处是仙岛蓬莱?

用了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下修建陵墓,劳民伤财!

盼望着神仙赐长生不老之药来,徒然心哀!

派大海船入海,用连发的弓箭射杀山一样大的鲸鱼,是为了清除所谓的妖怪。

哦,那鲸鱼多么大啊,额头就有山丘大,呼吸时扬起的波浪势如云声如雷。

鱼刺一张开,青天看不见,有他们在海里,怎能到蓬莱?

徐芾用楼船载三千童男童女去寻仙药,至今没有回来!

看看骊山脚下的深土里,金棺盛的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

2、《兵马俑》 唐代诗人 李商隐

原文:一派诚心护帝灵,谁言土偶不无情。

译文: 一字罗列,诚心守护着帝王陵寝,谁说人偶没有情谊。

3、《青玉案·秦俑怀古》明代诗人 宋义

原文:千秋功过谁评说?俑坑畔,心胸豁。

栩栩如生天下钺 ,威然风骨,阵容寥阔,犹见秦王悦。

译文: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千百年来有谁来评说呢?我站在秦俑坑畔,心胸赫然开朗。秦俑栩栩如生如同皇上的仪仗队一样,威风凛凛,阵容壮阔,此情此景我好像看见秦始皇喜悦满面。

4、《观秦兵马俑杂感》清代诗人 黄航诗

原文:冢下绝无藏匕客,何须兵马俑三千。

译文:坟墓下面绝对没有藏着匕首的刺客,又怎么需要三千兵马俑呢。

5、《七绝·秦兵马俑》现代诗人 龚启俭

原文:西行一路潼关道,仍拥当年秦始皇。

译文:在西行的潼关路上,兵马俑仍然忠诚的拥护当年的秦始皇。

4描写秦兵马俑的句子

兵马俑多用陶冶结合的 *** 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我们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出土后由于空气干燥,颜色就慢慢地脱落了。

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

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更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

秦始皇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更高的19米。

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人、马车和军阵是通过写实手法的艺术再现。

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

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胖瘦、表情和年龄有差异。

统一六国之后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跃跃欲试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

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

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还有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

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

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昂首静思,有的低首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

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尽管我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

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两耳竖立,双目圆睁,张鼻嘶鸣,跃跃欲试;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

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秦始皇二号俑坑呈曲尺形,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东西长。

5关于兵马俑的古诗

1、《观秦兵马俑杂感》清-黄航诗

原文:

冢下绝无藏匕客,何须兵马俑三千。

译文:坟墓下面绝对没有藏着匕首的刺客,又怎么需要三千兵马俑呢。

2、《青玉案·秦俑怀古》明代-宋义

原文:

千秋功过谁评说?俑坑畔,心胸豁。

栩栩如生天下钺 ,威然风骨,阵容寥阔,犹见秦王悦。

译文: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千百年来有谁来评说呢?我站在秦俑坑畔,心胸赫然开朗。秦俑栩栩如生如同皇上的仪仗队一样,威风凛凛,阵容壮阔,此情此景我好像看见秦始皇喜悦满面。

3、《题秦始皇兵马俑》 现代-许清泉

原文:

六国烽烟一扫平,人间无可再相争。

幽冥闻有称王者,未死先屯十万兵。

译文:

六个国家的烽烟一旦都扫平了,那么人间就再也没什么可争斗的了。地府的幽冥间有传有想称王的人,还没死就先屯十万兵。

4、《七绝·秦兵马俑》 宋-佚名

原文:

顿觉长安虎气扬,俨然将士戌疆场。

西行一路潼关道,仍拥当年秦始皇。

译文:来到长安突然就觉得长安虎气飞扬,就俨然像将士戌疆的战场。向西一路行至潼关道,仍然拥有当年秦始皇路过的风光。

5、《兵马俑》 唐-李商隐

原文:

一派诚心护帝灵,谁言土偶不无情。

龙骑北去咸京远。阵势东临渭水明。

芝罘射鱼服毒蟒,岱宗封石惹雷霆。

何甘为鬼九泉下?抖落黄尘举世惊!

译文:一字罗列,诚心守护着帝王陵寝,谁说土做的泥偶就并非不能表达这豪迈的情意。想当年,始皇架龙骑向北远离咸阳都城,来到渭水边列阵威慑,明光远扬。在芝罘射杀大鱼降服毒蟒,在泰山封禅刻石惹动天地雷霆。那里甘心在九泉之下,做个小鬼,且抖落这黄土一杯,再让这举世皆惊吧。

6描写兵马俑的名句

1、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世界的奇迹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53361,民族的骄傲。”

(19760506)2、法国总统希拉克:“世界上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197809)3、美国副总统蒙代尔:“这才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当到这里看一看。”(19790829)4、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我搞了十几年考古,也到过欧洲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振奋人心的场面,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19790917)5、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秦俑坑是世界奇迹,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名不虚传。”(19791208)6、欧洲议会议长韦伊夫人:“看了秦始皇的兵马俑,开阔了我的眼界。

这些兵马俑体现了秦代人民的智慧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真是奇迹!”(19810720)7、丹麦首相安高·约恩森:“秦俑的面目各不相同,真是到了神的地步,这些兵马俑给我留下了许多遐想。”

(19811023)8、巴基斯坦总统 *** ·齐亚·哈克:“参观兵马俑这一近年来的新发现,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平凡的经历。这里埋藏着许多历史文物。

最重要的是中国给予两千多年前统一中国的伟大人物以极高的评价。如果没有他的远见卓识和不懈努力,今天我们将不可能到这儿来参观。”

(19821020)9、约旦国王侯赛因:“今日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参观。没有想到,我能看到这样好的东西。

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人类的财富。古代制造它是伟大的劳动,今天修复它也同样是伟大的劳动,这样破碎的文物,能修得完整无缺,了不起。”

(19830905)10、孟加拉国总统 *** ·艾尔沙德:“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使我们为之惊叹,我们参观古代的这一文明使我们深受感动,中国对于文化和传统进行这样精心的保护,并把它奉献在人民面前,是值得称赞的。”(19850707)11、美国总统尼克松:“我怀着令人激动的心情,来参观中国的过去,也有机会看到中国的现在,而且意识到未来的中国的潜在力量。

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来一百次,也不能对它完全了解。对维护辉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祝贺。”

(19850907)

扩展资料:

兵马俑是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 *** 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

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兵马俑。

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尊跪射俑,之所以成为镇馆之宝,是因为保存得相当完好。

据专家分析,其完好的原因就是它的跪姿这种跪姿使得它经受住了几千年的考验。

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身体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跪射武士俑的塑造比起一般的陶俑要更加精细,对表情神态和发髻、甲片、履底等的刻画生动传神,并且文物原本的彩绘保存状况极好,真实表现了秦军作战的情景。

陕西的兵马俑闻名世界,千人千面的兵佣神态各异。其中,位于兵马俑二号坑的跪佣更是其中的精品,他右膝跪地,左腿蹲曲,双目炯炯有神地凝聚前方,那冷峻的面庞和手持弓弩的咄咄英气,似乎秦始皇就是成就统一霸业的更好诠释。来到兵马俑,导游和博物馆的讲解员常会说:“在中国的政区图上,陕西的轮廓就像一个跪射俑”。 的确如此。陕西省的地图轮廓神似兵马俑,是巧合还是天意?秦俑与陕西地图竟有这样的天作之合。可以想象理想的一幅画面:陕西的地形南北纵长,东西横宽。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轮廓好似秦俑的头部,中部是关中平原,就像秦俑的腰部,而南部是秦巴山区,则是秦俑的双腿。所以自北向南依次勾勒的轮廓就好像一尊跪射俑,这样的巧合的确为人们游览陕西和兵马俑增添了许多趣味。

这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在这里有一尊跪射俑每天都被数以万计的游客围得水泄不通。因为这尊跪射俑是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里,已发掘清理出的数千尊兵马俑中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宗没有经过人工修复的兵俑,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头发丝,手掌纹,布鞋底儿,针脚线在这尊跪射俑的身上,大家可以如此近距离,如此真实的看到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工匠丝丝入扣的精细品质。这尊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上体笔直挺立左腿曲蹲,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右膝、右脚尖以及左脚抵地,三个支点呈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沉稳,这个姿态属于两军对峙战斗前的预备姿势。如在弦之箭,蓄势待发。是秦代军事布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兵动作,这尊跪射俑双目炯炯有神,凝聚前方,面容冷峻,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从容。 个性鲜明,特征强烈, 彰显着大秦帝国虎狼之师的咄咄英气。

这尊跪射俑当年雕塑和制造他的工匠,具有极其严谨细致的超写实精神。首先来看他的头部,发髻挽在头顶左侧,注意看他的发辫,发辫的编结刻画得非常细致入微,栩栩如生。再来看它的鬓发,头发丝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能够达到如此细致的程度,工匠的精神与品质令后人们由衷叹服。再来看他的手臂,手指上的指甲盖都表现得清清楚楚,最为神奇的是在他手心的那一侧竟然还有手掌纹,手掌上的生命线、事业线、情感线都刻画得清清楚楚。

再来看他脚穿的鞋子,这个鞋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是用针线一针一针纳出来的千层底布鞋,现在市面上仍然能够见到,但是这尊俑所穿的千层底布鞋更为讲究,鞋底前脚掌和后脚跟部位的针眼比中间部位的更为密集。这是考虑到了人走路时这两个地方磨损的更快,所以特别在这里做了加强处理。再来看这尊跪射俑身上的铠甲,肩上的铠甲是下片压上片,身上的铠甲从腰部开始是下片压上片,而腰以上的部分则是上片压下片,这样的设计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在作战时更有利于不停的弯腰活动,在这尊俑身后的铠甲上还保留有红色颜料的痕迹,兵马俑在两千多年前 *** 完成时都是彩色的,包括肤色都是按照实际真人的样子彩绘的。

博物馆的导游讲解说:在中国的行政地图上,陕西的轮廓正好就像这个跪射俑。从侧面看跪射俑的轮廓恰似陕西省的地图,陕西的地形南北纵长,东西横宽,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轮廓好似秦勇的头胸部;中部是关中平原, 就像秦俑的腰部;而南部是秦巴山区,好似秦俑的双腿。自北向南依次勾勒的轮廓就好像一尊跪射俑。这样的巧合的确为人们游览陕西和兵马俑时增添了一份趣味。这尊俑出土于秦始皇兵马俑2号坑东北角的部位。就是在这个部位一共发掘出土了160尊跪射俑,这一尊是这些跪射俑的最幸运者,几乎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其之所以能保存的如此完整,也得益于他的低姿态。因为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坍塌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到的损害会削弱很多,因而得以幸运保存。

其一,为何没有统帅俑? 这些陶俑无论是步兵、弩兵、骑兵、车兵,都属武士俑并不见统帅俑。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认为,可能是按秦制,每次出征前由秦王指令,一名将帅任统帅。而修建作为指挥部的 3号坑时,将帅还未任命,工匠们不敢随意塑一位作统帅。虎符正掌握在秦陵地宫中的秦始皇手中呢。还有人认为,也可能是因为秦始皇是秦军更高统帅,为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和神圣 尊严,不能把秦始皇的形象塑在兵马俑坑之中。这两种说法,都是猜测而已,并无定论。 其二,兵马俑为何被焚毁” 发掘兵马俑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二号俑坑的木结构几乎全部被烧成炭迹或灰烬。陶俑和陶马耳上的彩绘颜色经火烤大都脱落,有的青灰色陶俑被烧成了红色。俑坑经火焚后全 部塌陷。陶俑和陶马被砸,有的东倒西歪,有的身首异处,有的头破腹裂,有的臂断腿折,有的断成数段,有的成为碎片,完整的很少。 俑坑的火是谁放的呢?后人推测有三种可能,一是秦人自己点的火,以烧毁祭墓物品及墓周的某些建筑,使死者灵魂将此带去阴间享用,即所谓“燎祭”。但是,如果真的是出于占 代的丧葬制度和民间风俗习惯而焚毁掉,为什么只烧一、二号坑而不烧三号坑呢?假如真的是秦人自己烧的,那么肯定从建成到焚毁的间隔时间不会太久。可是据考古发掘来看,俑坑底 下浸地砖上普遍都有十几层的淤泥层,这种淤泥层绝不是四、五年能够形成的。 二是秦兵马俑可能是被项羽率领的军队焚毁的。据《汉锄、《史记》、《水经注》等史籍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但上述史书中并没有一个字明确记述项羽军队焚毁秦兵马 俑之事,甚至连秦兵马俑的字样都没提到。因而,把烧兵马俑的罪过加在项羽的头上,只能是后人的猜测罢了。 三是兵马俑坑中的火是因为坑内的陪葬物等有机物腐败产生沼气,自燃而造成的。但是,同样的俑坑,同样的环境条件为什么只烧了一、二号坑而三号坑却没有起火呢?这也没有科学的根据。 其三.陶俑 *** 之谧。 兵马俑坑中的陶俑和陶马均是泥制灰陶。火候高、质地硬。经观察,没有发现模制迹象,肯定是一个个地雕塑而成。陶俑、陶马身上原来都绘有鲜艳的颜色,因俑坑被毁,加上长 期埋于地下,颜色几乎全部脱落。但从局部留的颜色仍可窥见颜色的种类繁多,有绿、粉绿、朱红、粉红、紫蓝中黄、桔黄、纯白、灰白、赫石等。各种色调和请、艳丽,更增添了整 个军阵的威武雄壮。 这些陶人陶马在暗无天日的地下掩埋了20多个世纪,出土后,仍然保持了色泽纯、密度大、硬度高特点,以手敲击,金声玉韵,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当代的制陶工艺 大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至今仅能仿造一些简单的陶人。他们想要复制陶马,反复试验竟无一成功。秦代这种杰出的泥塑工艺和制陶工艺,使后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它的技术、配方,都失了传,成了谜 其四,青铜剑铸造之谜。 从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剑,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19把青铜剑,误差都不到10丝。它们历经2000年,从地下出土,都无蚀无锈,光洁如新。用现代科学 *** 检测分析,这些青铜剑表面竟涂有一层厚约1/100-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这一发现立即震动了界。因为这种 铭盐氧化处理是一种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据说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之,并申请专利,而且,它只有在一整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得以实现。秦人的铸造水平之高,真是不可思议。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这些青铜剑的韧性也是异常惊人的有一口剑,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压弯了,弯曲度超过450当陶俑被移开的一瞬间,奇迹发生了,青铜剑反弹平直,自然还原。这精湛的铸剑技艺,令人膛目结舌,这也是一个难解之谜。 围绕兵马俑的谜团不胜枚举,将来,随着科学的进步,考古的深人,将会逐渐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