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应如何预防?

奥运会03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应如何预防?
导读:我国目前正在面临一场重大的疾病灾害,那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据最新的报道,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那么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次的病毒究竟有多厉害,应如何预防新冠病毒吧。一、人群密集处极易传播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型冠状病毒的成因

我国目前正在面临一场重大的疾病灾害,那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据最新的报道,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那么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次的病毒究竟有多厉害,应如何预防新冠病毒吧。

一、人群密集处极易传播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新型冠状病毒的成因。众所周知,病毒的首位携带者来自武汉的一个华南海鲜市场。这个市场名为“海鲜市场”却在公开贩卖野生动物,于是携带病毒的动物在这个小小的市场把病毒传给了宰杀它和食用它的人,并随后很快的发生了交叉感染。从2019年12月31日确诊到现在,才短短的一个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已经遍布了中国各地,甚至外国也检查出了感染者。由此可见,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目前以知的病毒传播途径比较常见的是唾液传播和接触传播,现在还增加了“气溶胶”这一传播途径。所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逐渐失去水分,形成飞沫核,飞沫核可以以气溶胶的形式在空气中漂浮、移动,形成远距离传播。如楼道或者路上即便周围空无一人,也能闻到烟味,属于气溶胶传播。所以人群密集处就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高危场所,比如饭店、车站、KTV等娱乐休闲场所,大家一定要远离。

二、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专家开出的药房是“能不出门,就不要出门。出门了一定要戴好口罩”。上文已说了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唾液传播和接触传播。唾液传播这一途径,大家只要通过佩戴口罩,远离人群,不去聚集性场所,不和其他人的飞唾触碰就可以。至于接触传播是指健康的人接触到感染者在诸如手机屏幕、公交车把手等物体上留下的口鼻分泌物则有大概率会被感染。所以大家只要勤洗手,不要用手去摸眼睛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感染。

现在武汉已经封城,这在人类史上是之一次。中国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时刻,病毒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全体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听从国家的指挥就一定可以攻克这个难关。

气溶胶传播“飘忽不定”,不要觉得在户外就是相对安全的,这种想法应该“与时俱进”了!新冠病毒可以以气溶胶的形式悬浮在空中,由此可见,我们在户外也要做好防疫工作!在户外也要戴好口罩,这是基本常识!在户外也不要往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聚集,但凡是聚集,就有会被感染的风险!户外的公共场所,防疫部门也应该每天定时定点的进行消毒,如此这般就可以保障公共场合的健身器械或者休息区域不会有潜在蛰伏新冠病毒的风险!

在一些人流量比较多的公共场所,应该安排防疫工作人员在此处进行防疫宣传,要求大家不要聚集,必要情况下,可以强制将人流进行分流!疫情期间,防疫意识不能松懈,个人防护要做好,要积极配合防疫工作!气溶胶悬浮在空中,也有可能会覆盖在物体和衣服的表面,如此这般,我们应该随身携带消毒喷雾以及免洗型的消毒凝胶!在户外的时候,可以对周身消消毒,对手部消消毒,以防万一!

正确佩戴口罩

以往大家以为只有在室内有被感染的风险,现在我们的意识应该加强了,在户外也有感染的风险,就要在防疫上面有警惕心,把防疫举措落实到实处!口罩在选择上也要注意,要选择防护口罩,不要佩戴一些美观但却没有防护效果的口罩,佩戴这种口罩毫无意义,也没有丝毫的保护作用!

社交距离

很多人以为在户外就不必保持社交距离,为了锻炼往往会聚集在一起!其实这种情况下风险性是非常大的,这种情况下万一有一例潜在感染者,可能会殃及到整个公共场所的人!

气溶胶传播“飘忽不定”,我们在户外公共场所要把防疫放在心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

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请戳→《最新!新冠肺炎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不过,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对病毒传播途径有这样的表述——

“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尚待明确”

这意味着,截至发稿时间,气溶胶这一传播途径尚未获得官方确认。

不过,对于这一新词汇,不少小伙伴表示好奇:“气溶胶”是气体还是胶?它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1、

个头小小如漆似胶能飞会飘

可能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走在楼道里甚至路上,明明周围几十米之内都没有人,但仍然可以闻到烟味。我们闻到的其实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颗粒。

越小的颗粒,空气的粘性作用就越明显。微米级的颗粒在空气中像是芝麻撒在蜂蜜里,沉降速度很慢。1微米的颗粒,在静止空气中沉降时间就达到1小时以上。而环境中又总有风吹草动,于是这些颗粒几乎永远不会沉降,始终停留在空气中。这也是为什么抽烟的人早已经消失不见,烟味还久久不散的原因。

这种在气体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就叫做

气溶胶

。之所以翻译为“胶”,大约就是取颗粒与媒介之间黏黏糊糊、难分难舍之意。

飞沫核尺寸就在亚微米到微米的范围,与烟草燃烧后的颗粒尺度类似。因此,飞沫核在空气中可以悬浮很久,并且在空气湍流的推波助澜下飘向远方。飞沫核中若有冠状病毒,再被人吸入体内,就有可能导致感染。

2、

“粪口传播”的方式可能是气溶胶

2月1日,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在某些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虽然RNA不等同于有活性的病毒,但也使得粪便中存在病毒的情况成为可能,这让“粪口传播”引起关注。

“粪口传播”最可能通过气溶胶和呼吸传播。这是因为与呼吸活动类似,排泄活动也可以产生气溶胶。排泄活动也是牵扯到软物质和复杂流体的力学过程,这些过程甚至可能比较剧烈,因此产生气溶胶是也很自然的。

气溶胶的传播距离之远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一个相关的研究证据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涉及437个马场的马流感传播事件。这些马场间距平均距离约为1公里,最远达13公里。马流感开始时,隔离政策的宣传和执行都很到位,没有马与马的近距离直接接触,但仍发现很多马被感染。原来,感染区域与风向也密切相关:马流感在气溶胶模式在固定风向的作用下可能具备公里级的超长距离的传播能力。

3、

温和的呼吸:防不胜防的危险

与喷嚏、咳嗽、说话相比,病毒携带者的正常呼吸是最温和的活动,但也是最防不胜防的。在呼吸的时候,肺部在做大量、长时间的雾化,并且雾化的颗粒极小。病毒携带者哪怕不咳嗽、不打喷嚏,也可能悄无声息地不间断地释放含病毒的气溶胶。

科学家发展了动物模型来研究病毒在哺乳动物间的传播途径,值得注意的是甲流的几内亚猪模型。感染了甲流的几内亚猪会有发热症状,但是不咳嗽,这就排除了大飞沫传染的可能性。但研究发现,相距三英尺的两个笼子中的几内亚猪仍然可以被感染,这是呼吸导致的气溶胶传染模式的有力证据。

4、

病毒浓度或随距离急剧下降

有学者认为,在气溶胶状态下,一小时后病毒都可能保持感染能力。他们认为呼吸道上皮细胞可能脱落并成为病毒离开人体的载体,为病毒保持活性提供条件。而这一小时内气溶胶凭借风势可以上青云,也可以传播到几公里外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不必太过担心。即使病毒能通过气溶胶进行长距离传播,随着距离的增长,病毒浓度也会急剧下降,会达到远远低于感染剂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