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六大最值得去的地方

欧洲杯02
宜宾六大最值得去的地方
导读:一、三江汇流 岷江上的桥曾经在 *** 云南境内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流经宜宾之后,就改称长江了!我们有蛮多的三江汇流处,虎跳峡的金沙江怒吼千年,然流经宜宾却温顺无比,在西双版纳看到的澜沧江也是温良恭俭让的模样,这让走完川藏滇藏线的孩子手足无措莫名感动

一、三江汇流

岷江上的桥

曾经在 *** 云南境内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流经宜宾之后,就改称长江了!我们有蛮多的三江汇流处,虎跳峡的金沙江怒吼千年,然流经宜宾却温顺无比,在西双版纳看到的澜沧江也是温良恭俭让的模样,这让走完川藏滇藏线的孩子手足无措莫名感动,原来再暴怒的汉子在晚年也是慈祥和蔼的,马上要汇流改名或者要注入海洋了,桀骜不驯只是往事一碟。

二、宜宾长江大桥

在酒店房间拍的 万里长江之一桥,直接写在桥上,霸气!

建议选择住宿正对着大桥的全季酒店的套房,虽然该酒店陈旧,停车还要另外收费,但胜在景色宜人,地处 美食 街,背面估计是宜宾的高档住宅区,街区环境洋气优美,茶馆咖啡馆众多,全季的统一装修和服务水准加上高档住宅区的氛围,让人忘却了这是长江边的一个尽力掩饰农业 社会 痕迹的城市,虽然有机场有五粮液,但地处云贵川腹地的宜宾依然一不小心露出它的乡村特色。 之一桥夜景可人,建议住全季吃楼下的 美食 街,晚上在桥下散步。

三、这一不小心,把第三条最值得去的地方也写掉了,好吧,自行百度该街区,并大众点评好吃的店,牛肉特别好吃,谁家店门放置小凳子排队的就首选吧,打包一份卤牛肉回酒店,在酒店对面的地下农贸市场找个靠谱的卖酒的档口,另拷半斤白酒,口感不比五粮液差,酒都嘛,起点高,寻常巷陌的白酒都喝得!

四、文艺青年肯定首先冲去李庄,尤其是看过南渡北归那套书的,对抗战时期梁林以及史语所无比的敬仰。已经专程写过李庄,不赘言。

著名的李庄白肉,必须是土猪肉才能批的那么薄,肥肉部分那么厚

川红一杯江边发思古之幽情

从宜宾去李庄的路上沿着江边和山边,景色非常美,这一路奔向抗战桃花源的感觉无比美好。

李庄梁林故居附近的稻田

旋罗殿

每个同济人都应该打卡之地,战乱年代文脉的保存弥足珍贵。

五、龙华古镇 也专程撰文,不赘言,看图。

太偏僻了,估计不是自驾游很难到达。

六、五粮液博物馆要去吗?李委员长的故居要去吗?如果集邮式 旅游 爱好者,那就去吧……

如果体力允许,我愿意在岷江的源头徜徉,徒步或者找个村落感受一下边城的气息,哪怕是辣椒的三地不同吃法,蘸水,辣椒酱和油辣子,或者找这位美丽的川红茶**喝杯她亲手泡的红茶,荡涤好我的肠胃然后继续在 美食 街奋战。

这是宜宾川红茶叶的销售**姐

宜宾五粮液酒厂现存明代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简称酒窖),分布在该厂城区车间“顺字组”和“东风组”内。 “顺字组”工场,在宜宾市长春街70号,是原“利川永”糟坊旧址。现有窖27口,按西南——东北走向分左、中、右三行排列,其作列(西北面)顺数第789三窖为明代酒窖,窖号21、22、23。据查此三窖原为“利川永”的前身,创自明初的“温德丰”糟坊。其原型呈斗形,与明末清初的“张万和”、“叶德盛”糟坊所开的长方形窖有异。结合历代祖传的口碑资料及“杂粮酒”(1909年更名为五粮液)秘方的嫡传情况考证,这三口窖的年代上限当不晚于明初。

五粮液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秦汉古道的“酱”、唐时的“重碧酒”、宋朝的“荔枝绿”、“姚子雪曲”、明代的“杂粮酒”,直到1909年正式得名,3000年的历史酿造出神州神酒的芬芳。据国家文物部门鉴定,企业现存最古老的窖址为明初窖池,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近年来,企业不断研制开发了五粮春、五粮神、五酿醇、五湖液、京酒、干一杯、火爆、东方龙、圣酒、岁岁乐、四海春、宜寿液、亚洲液、川酒王、鹰王威士忌、亚洲伏特加等不同档次、不同口味、不同包装、不同规格的系列产品,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明代酒窖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第二中学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是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母校。创办于前清宣统三年(公元一九一一年)。创办人赵清熙(字秋潭),系进步开明的爱国知识分子。学校始名为宜宾女子师范学堂。一九二三年更名为宜宾女子中学。此后分别更名为宜宾县立女子初级中学,宜宾县初级中学女生部,宜宾县立女子中学,一九五二年十二月更名为四川省宜宾第二种学校,一九五九年改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

  学校位于万里长江之一城——宜宾市女学街30号。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花草宜人。学校占地289亩,校舍总面积为28403平方米。一座庄严肃穆的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汉白玉塑像矗立在环境优雅的校园中。

  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学生近3000余人,教职员工186人,其中高级教师34人,中级教师75人,占专任教师的70%,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学校师资力量强,有一支师德高、业务精、作风硬的教师队伍。学校有省特级教师及后备人选各一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后备人员一名,省中小学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两名。全体教师同心协力,团结和谐,使教育教学质量的巩固和提高有了充分的保证。一九九八年以来获国家、省、是、区级荣誉称号及各级各类奖励的教师就达319人次。近六年来,教师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和经验交流文章246篇。

  宜宾市二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历史悠久的学校。她在辛亥革命的风雨中诞生,在反帝反封建的烈火中成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壮大,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突飞猛进。学校在九十年的办学历程中,遍植桃李,广育英华,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培养了大批仁人志士、杰出英才。校友中闻名中外的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一超,字淑宁)烈士、建国后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省监委常委的甘棠同志、一九五○年三月在征粮剿匪中壮烈牺牲的张义书烈士、两次获“李政道物理奖”,现任美国JDSU公司技术总监郑宇、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毛萌、美国德州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员李春、美国威仕伯公司远东市场经理郭黎晓、任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洪建、中国银行总行教育部副总经理、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罗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更有在各条战线上脚踏实地,默默无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定幸福,辛勤工作并作出巨大贡献的众多学子。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励233项,其中80年代至今248项。学校是宜宾市和翠屏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初中教育委员会会员学校,四川省排球协会团体会员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省自制教具先进集体,省之一届、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先进学校,四川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区两级校风示范校,市、区两级文明单位,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勤工俭学先进集体,市、区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市国防教育、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市、区两级先进党组织,区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区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区家教先进单位,区儿童工作先进单位,区“十佳团组织”,区“二五”、“三五”普法先进集体,连续两届区文明行业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单位等。

  学校始终如一的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六个一”工程,即办好一个赵一曼艺术团;编写一篇乡土教材《赵一曼的英雄事迹》;建立一个以赵一曼塑像为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景点;开设一见赵一曼陈列室;设立一笔赵一曼奖励基金;确定一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共建单位。学校长期坚持开展以“弘扬一曼精神”为主线的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使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成为宜宾市二中的办学特色之一。学校坚持以“一曼精神”治校,以“一曼精神”治学。锐意进取,坚持改革,坚持民主办学。严格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管理,加强教研、教改工作。一九九五年秋,学校制定并实施了“4711—课时+教法”改革方案,大力开展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一九九五年至今,历届学生参加全省初中毕业(升学)会考,各科平均分、人平总分、优生率、合格率、上省重点高中录取线人数等均居全市之一。学校长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培养。历届学生在科技、文艺、体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近五年,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各类竞赛共有654人次获奖(其中获国家级奖78人次)。学校获得第二届中国中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团体奖,省“97中国香港”班、团队活动录像比赛一等奖,省首届“川惠杯”中小学省文艺调演二等奖,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班级哥咏录像比赛中学组一等奖。学校以校风好,师资强,管理严,质量高而蜚声全市。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宜二中人在“廉洁、高效、团结、务实”的学校领导班子带领下,正以“改革求生存,改革促发展”为精神动力,团结一心,脚踏实地,满怀信心,向着“校园优美,校风优良、质量优秀,特色突出”的川南名校的目标而努力奋进。昨天,宜二中人用辛勤的汗滴,浇得桃红李白遍地香,创下了骄人的业绩;今天,宜二中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奋力拼搏,谱写了新世纪的之一篇章。我们深信,宜宾市二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宜宾市三中教师名单如下:

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4名):蒋 红、陈永红、何舰、罗小君。

中学特级教师(9名):蒋红、陈永红、洪 义、李冬明、彭刚、徐红梅、何舰、李冬明、黄建军。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名):庞超(2007年)、郑鹏宾(2010年)、陈永红(2014年)。

四川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7名):黄建军、杨明昭、徐红梅、潘峻、欧建兵、鲁宁玉、孔令虹。

2013年10月学校官网发布的数据,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90名,中学特级教师9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名,中学高级教师148名,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4名,四川省优秀教师、师德标兵7名,省级骨干教师及培养人选70名,宜宾市拔尖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41名,省市级课改专家20人。

教师成绩

2015年12月20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组织的全国中学团委书记技能大赛上,该校党委办主任、团委书记吴燕老师夺得全国二等奖。

2015年,在宜宾市化学说课暨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该校程晓蓉老师获说课、赛课双料一等奖。

2015年,该校徐红梅、郭巧、魏晓静、罗曼林、李媛、唐茜、熊莉英、秦敏老师在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第四届(2015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电视大赛四川赛区“奇速英语·戴氏杯”总决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14年,该校谢静、王向平老师获宜宾市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一等奖。

学校简介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是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建于1926年春,始称宜宾县立初级中学校,1942年设高中部,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1959年被省 *** 批准为完全中学,定名为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中学校。

高考成绩 2015年高考成绩:宜宾市三中理科1同学文考取得655分,获宜宾市理科之一名。该校理科1同学获得北京大学自主招生20分加分。该校重本上线528人,本科上线2018人。首届市创班重本上线率达100%;其中文科平均分583分,超过重本线40分;理科平均分583分,超过重本55分。该校24名运动员提前被重庆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大学录取。

2014年高考成绩:1同学(应届)以升学成绩671分居全市理科之一。文科上重本线106人,居全市之一。文科上二本线521人,居全市之一。文科本科上线763人,居全市之一。文理科本科上线总数2026人,居全市之一。1同学以化学单科96分的成绩进入四川省高考单科成绩万分之一。1同学以生物单科875分的成绩进入四川省高考单科成绩万分之一。参加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有43人(全市68人)通过,获得加分资格。新高2011级国际C班已有10人被奥克兰理工大学、梅西大学、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等学校录取。

2013年高考成绩:1同学(应届)以文考成绩677分升学成绩697分夺全市理科状元。 1同学(应届)以文考成绩632分升学成绩642分夺全市文科状元。 理科全市前十名,该校占5名。 文科全市前十名,该校占8名。 文考上重本线406人,文考上三本线2064人。 全市仅有6人进入全省单科排名前万分之一(相当于进入全省前50名);该校占5人。重本上线增长156人,增长率达624%,重本上线率和上线人数均居全市之一;三本上线增长224人,增长率为1217%。高考成绩600分以上112人(未计算加分),其中文科19人,理科 93人。往届生参考460人,上线401人,上线率872%。 参加重点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有30(全市46人)通过,获得加分资格。 首届国际A班高考文考上线率达77%; 新高2010级通过国际C班出国留学人数13人。 1同学因专业成绩优秀被北京体育大学提前录取。

2012年高考成绩:2012年本科上线总人数1964人,其中重本上线人数311人。 2012年应届本科上线1355人,其中重本上线人数260人。1同学以607分的升学成绩夺全市高考文科状元; 理科生有4人升学总分进入全市前十名。 文科生有5人升学总分进入全市前十名;艺体生双上线总数为124人;上线人数、增长比率均居全市同类学校之一。 补习生上线人数为609人,上线比率8351%。国际C班1学生考入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1同学被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和新西兰澳克兰理工大学两所大学录取,1同学考入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 技能竞赛 2015年,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举办的之一届中华学子青春国学荟比赛中,该校2014级28班学生徐庚源夺四川省之一名。2014级1班学生刘璇华获得四川省第三名。

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第四届(2015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电视大赛四川赛区总决赛中,蒋韵、吴夏嫣然、张心睿三位同学获特等奖,李铭睿、廖安然、钟晓、周睿四位同学获一等奖。

2015年,该校男篮夺2014年-2015年“阿迪达斯”中国高中男子篮球比赛四川赛区冠军。

2015年,在四川省散打锦标赛中,该校散打队获得2枚银牌、2枚铜牌、1个第五名。

2015年,该校合唱团以《跳起我的霍拉舞》《山在虚无缥缈间》荣获2015年四川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

2014年,该校高二年级16班学生王晨曦,在四川省参加中央电视台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电视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获高中组全国一等奖及加拿大阳光国际学院价值3万元的游学项目。

2011年,学生参加2011年全国青少年英语能力竞赛获全国团队一等奖。 2015年12月20日,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组织的全国中学团委书记技能大赛上,该校党委办主任、团委书记吴燕老师夺得全国二等奖。

2015年,在宜宾市化学说课暨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该校程晓蓉老师获说课、赛课双料一等奖。

2015年,该校徐红梅、郭巧、魏晓静、罗曼林、李媛、唐茜、熊莉英、秦敏老师在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第四届(2015年)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电视大赛四川赛区“奇速英语·戴氏杯”总决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2014年,该校谢静、王向平老师获宜宾市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一等奖。 主要活动 宜宾市三中每年均开展各项活动,例如纪念129歌咏比赛 ,迎新年文艺汇演 ,师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 等。 社团活动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数据显示,学校有羽茗社、金色阳光志愿者协会、墨本文学社、浪淘沙地理兴趣小组、宜三中小记者站等社团。

是兴文县吧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结合部,历史悠久,农业发达,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经济快速发展。全县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43公里,县城距宜宾市、泸州市均为105公里。全县辖8镇7乡(其中5个苗族乡,2006年乡镇调整前为11镇10乡),322个行政村和21个社区(含居委会),2082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39万人。县内多民族杂居,以汉族为主,有苗、回、藏、满等17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同胞45万人,占总人口的11%。县城中城镇,城区人口5万人,面积4平方公里。 风土人情——婚俗  苗族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喜爱唱歌跳舞,常常配以芦笙、牛角号吹奏与牛皮鼓打击乐伴奏,男男女女在一起载歌载舞。苗族音乐舞蹈多姿多彩、风格独特,乐音分为歌乐曲和器乐曲。曲式变化多样,常是口传心授,摹拟提高,在不同场合、歌词与风格各异。歌乐曲分叙礼仪、情歌三类。器乐曲有芦笙、竹箫、口弦、唢呐等乐曲。 苗家爱饮酒,故而以酒为较多,酒令歌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韵味高雅,曲调委婉。可谓饮酒,唱歌,即兴起舞,歌助酒兴,以酒壮歌,用歌来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在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 酒令歌一般有二人对唱、有分组唱。唱前都要把双方的洒杯斟满酒,用以表达敬意,唱完歌后方能饮之,然后又由唱歌的人一一斟满酒,又开始往下唱:“一杯酒来清又清,后山阳雀来报春,声声催得早播谷,声声叫得谷清清”,“二杯酒来亮晶晶,种地犁田要勤耕,勤锄薅勤看水,秋收五谷围薄囤”,“三度新春”。这些酒歌朴实无华,真真实实地道出了苗家的风姿神韵。 恋爱 苗族青年男女相爱到婚嫁,多是自由结合,就是男女青年在“友方”(游方坐月)活动中,身着华服盛装,欢歌漫舞,融乐相对,以歌为媒舞为红线,自由恋爱,达到彼此相悦而缔婚,后经双方父母、舅舅同意,结为夫妻。二是媒妁撮合,父母抉择,重三媒六证彩礼装奁,从请媒、男女双方相认、相恋、相爱到结婚,多遵循父母意志。三是上门求亲,即每年春节期间或秋收之后,求婚男子邀伴郎携一歌手,背上土酒、食物、芦笙,一路走村串户,直到得偶缔婚方归。 苗家男女选择配偶,一般不太注重经济条件,也不择郎才女貌。他们有特殊的标准,女方特别看重男方小伙子的技艺,一要会对歌,开口能唱几十首情歌。二要会吹芦笙。三要善舞,如果三样条件都具备,又比较拔萃者,十村八寨的姑娘问都要问上门、追上门来缔婚。男方则要求女方会纺织,会挑花、会剌绣、会唱歌。若姑娘会弹口弦、吹木叶,那可是门当户对了。这样的姑娘会成为小伙子们心中的偶象。 提亲 上述择偶缔婚方式,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婚是最为普遍。这种缔婚,一般由男方请媒人携带彩礼到女方家提亲,女方通过媒人进一步了解男方品行、家庭,同意则收纳彩礼。时隔一段后又去二次、三次彩礼,谓之“三回九转”缔婚初成。 定亲 第二阶段为“插伞”,男女双方协商正式缔婚的礼仪。选择吉日,至吉日这天,男方备上酒肉,聘歌郎两人同赴女家“插伞”。到女家男方唱带花歌,女方亦请歌郎接待,用对歌的形式讲明男方必备的彩礼。双方讲妥彩礼方告结束,然后男方择定完婚日期,送达女方。 成婚 到了婚期,男家要给女家一头四牙六齿的牯牛,另送两吊四百钱,作为奶米钱,报达父母养育之恩,并带上议定的彩礼前往迎亲。迎亲一般由新郎、伴郎、长辈、正媒、芦笙手、背送彩礼的人组成,徒步到女家。两家歌郎对唱“酒歌”,然后两家主婚,以对歌形式举行俗仪。男方要唱:一是提亲歌,其内容是讲这门婚事的由来。二是请客歌,问及家中长辈、亲朋好友到场没有。三唱安桌歌,讲述男方向女粗借桌子缘由,歌词内容风趣。四是摆礼歌,放好彩礼一一数出名目。如“一头大象少算鼻(猪)”“二角弯弯朝屋头(牛)”,充满和睦、喜悦的气氛。五是交礼歌,按彩礼单子一样样送交给女方,歌词大意是男方有山、有水、有田、有土、有牛、有猪窝、家大业大,吃穿不愁,嫁过去不会挨饿受穷。六是摆酒歌,以古歌、酒歌为主,多以寨中长辈或歌手对唱,场面十分热闹,喜气洋洋,逗得众人发笑,婚礼达到 *** 。 女方则不同,出嫁要唱哭嫁歌,安慰爹妈多保重,怀念父母养育之恩,表达女儿不原离开父母之情。如唱“父母养育二十零,如令分别泪淋淋,出嫁那有爹妈好,女儿明天就转回门”。女方送亲的人必须是单数。发亲时男方正媒唱“辞别歌”,歌毕上路。迎亲的人走前,送亲的人走后。送亲队伍中必须有一对叔伯长辈的结发夫妻作正送亲人,同时有几个、多者十几个能歌善舞的男女青年陪送,不坐轿、不骑马,女主领头,亲娘跟后,尾随3—5人,衣着花团锦,睛雨均撑红伞罩头。不管男方住地近远,行至途中新娘和主要送亲的人,一要拨一根早已准备好的甜苦竹和折一支桐树醚作嫁奁,伴随亲娘亲郎数日,二要吃一顿由女方准备的午饭,祭神,并唱“午饭歌”。这项俗信苗语称“洛朗宠”又称“打鬼亲”(辞别为之送亲的先辈之灵),仪毕继续进发。临近男方家前选一僻静处,让新娘换上更加鲜艳美丽的新衣。到达新郎家时,迎送亲的人群,均由东方进入新郎家,这与苗族先祖迁徙来自东方,后辈办喜事不能忘记祖宗。进门时男家要摆设香案于门外,作打煞气仪式,祭谢护送的鬼神。新娘入门由迎亲的人领着绕堂屋火炉转三圈(象征兴旺红火)后,入别一间屋休息。入夜时还要举行抽鸡舌取老名 (寿名)的俗仪。深夜设新娘宴,只请送亲的女宾和男家的女长辈入席,表示女性至尊。当晚新娘与送亲女伴同宿,不与新郎同房,否则示为不礼。晨,送亲者告别男家,唱交待歌,大意是:“姑娘长身不长心,虽有十八幼无知,公婆叔嫂严管教,若有差错多费心”。结婚的全过程完毕。 回门 半月后,新娘家派人接回新娘,住上月余,再送回新郎家长住。至此童子结发,通常礼仪落幕。苗族青年男女结婚后,双方感情是比较牢固,也比较传统,从一而终的观念较强。苗族历来恪行一夫一妻制建国前也少有纳妾现象。婚后,如女方不育或育女未育男者,男方在原配同意下,可别娶后妻,但妾的地位同原配一样不受岐视。解放后,苗族的婚俗有所变化,但不少苗族婚俗不同程度地习行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