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意甲05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导读:12341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本次工作对调查区及其附近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所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域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如下:1)基本情况。调查区及附近地

12341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本次工作对调查区及其附近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所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区域环境地质问题主要为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如下:

1)基本情况。调查区及附近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区面积为428km2,耕地总面积为22万亩;地表水工程较发达,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共42处;机井数量总计2471眼,其中浅井1331眼,深井1140眼,分布极不均匀,机井主要集中在城区,以深井为主。

2)供水情况。调查区及附近地区,2010年总供水量为1417743万m3,其中地下水总供水量为986907万m3,地表水总供水量为290164万m3,污水处理回用量为140672万m3。总体来看,调查评价区内的供水水源以地下水为主。

3)地下水取水情况。调查区及附近地区,2010年地下水总取水量为986907万m3,其中地下水生活取水量为343982万m3,地下水工业取水量为259442万m3,地下水农业取水量为383483万m3。总体来看,调查评价区内2010年地下水开采以工业和农业为主。

12342 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调查区位于市区地下水多层水位降落漏斗范围内。

(1)地下水漏斗现状

1)第四系浅层水水位下降漏斗。1974年枯水期出现漏斗迹象,随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大,漏斗范围不断扩大。1978~1981年为地下水急剧下降阶段,1982年以后城市和农业开采进入稳定状态,漏斗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据低水位期统计,漏斗区平均面积1986~1990年为32007km2,1991~1995年为30103km2,1996~2000年为28426km2,2001~2005年为346~352km2,2006~2010年为329~334km2。

2010年低水位期漏斗面积3340km2,与2005年同比缩小18km2,漏斗区2010年地下水开采量11611万m3,比2005年减少60万m3。2010年地下水开采模数3476m3/(km2·a),比2005年增加16m3/(km2·a)。

从2005~2010年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漏斗区面积变化较稳定,表明该区遏制开采已初见成效。因此可以认为该漏斗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如保持目前开采水平,今后漏斗发展将会得到遏止。

2)第四系深层水水位下降漏斗。深层水位下降漏斗2010年边缘等水位线-32m,综合计算面积177km2,比2005年扩大9km2,中心水位埋深621m,比2005年增加093m,2010年疏干地下水量1218万m3,比2005年增加128万m3。

3)奥陶系岩溶水水位下降漏斗。1974年开始形成,沿奥陶系灰岩地层走向展布,边界与水文地质单元一致。1978~1981年间水位以每年60m的速度下降。漏斗中心1982年低水位期水位埋深5328m,1982年起控制岩溶水的开采量,2008年以后市区部分企业采用中水,开采量减小。漏斗中心1995年低水位期水位埋深5661m,2000年为5707m。2005年为6035m,2010年为5166m。2010年与2005年同比,水位上升869m,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2)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1986~2010年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及影响面积,在充分考虑 *** 部门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对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进行遏制的条件下,采用灰色理论GB(1,1)模型数列,以2005年为基准年,对2015年及2020年地下水位下降漏斗面积、中心水位埋深进行预测。所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限定深层水水位下降值为至2015年控制在05m/a之内,至2020年控制在03m/a之内,2020年之后水位不再下降。由于对地下水超采进行调控,预测2015年及2020年浅层水漏斗面积分别为359km2、及363km2;中心水位埋深分别为516m及521m。

1234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距离加油站场地最近的水源地为郊区之一水源地,其最近水源井位于加油站西南方向25km,其最近二级保护区界线距加油站西南方向22km。

城区之一水源地位于共有水源井6眼,日开采量1万m3。该水源地开采层为第四系孔隙水、承压水,含水层岩性以砾卵石为主。根据该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一级保护区:以水源井为中心,以300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总面积为16964580m2。二级保护区:以各水源井为中心,以3000m为半径的圆形范围,面积1124km2,该水源地未设置准保护区。

项目场地与丰南之一水源地之间存在区域的地下水开采降落漏斗中心(深层水集中开采区),两者之间没有水力联系,加油站成品油泄漏事件不会对之一水源地产生威胁。

全球淡水资源状况分析 ——兼论中国淡水资源保护法律研究 杨晓玲 摘要:淡水资源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本文主要论述了全球淡水资源目前所面临的危机状况,包括数量上的不断减少和质量上的日益恶化,并详细阐述了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及淡水资源危机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并且对完善我国淡水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做出了一定的探讨。关键字:淡水资源 危机 水体污染 保护 以法治水 一、全球淡水资源状况分析(一)全球淡水资源重要性及其分布概况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包括我们人类。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直到我们人类的诞生,都是源于水的孕育。人类的生命和生存都离不开水,人可以7~10天不吃饭,但却不能在两三天内不喝水。因为人体质量的70%都是水,血液中水的含量高达83%。而且是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正是源于黄河、长江、尼罗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就是很好的佐证。1水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而淡水,是水资源中的一种,是区别于海水资源的概念。它指的是内陆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湖泊、运河和地下水体等,不仅包括属于一国管辖之内的淡水资源,还包括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领土或管辖范围内的淡水水体。人类能够直接使用的,也仅是这些淡水资源。2自然界中水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却很少。地球是一颗蓝色的球体,有708%的面积被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都是咸水,无法直接饮用。而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约65%的淡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二)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 2003年3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了第三届世界水论坛,联合国有关部门发表了《世界水发展报告》。该报告是当今一份观点较全、数据较新的淡水资源现状报告。报告对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排序,人均可用水量排倒数后五位的是:科威特、加沙地带、 *** 联合酋长国、巴哈马和卡特尔;排前五位的是:丹麦的格陵兰、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法属圭亚那、冰岛和圭亚那。我国位居第128位。报告也对12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水质指标排序,最差的五国是:比利时、摩洛哥、印度、约旦和苏丹;更好的前五国是:芬兰、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日本。我国排在第84位。报告指出,亚洲的河流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这些河流的铅污染是发达工业国家的20倍。发达国家出生的孩子对水的消耗量是发展中国家的30~50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曾说:“要减少发展中国家的疾病,拯救生命,任何措施都比不上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报告同时提出了以下一些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些方面的危机:全世界约有11亿人得不到干净的饮用水,每天大约有6000名5岁以下的儿童死于腹泻,每年有超过220万人因为使用污染和不卫生的水而死亡;有815亿人正遭受着营养不良,其中发展中国家有777亿人,转型中国家有2700万人,工业化国家有1100万人;靠内陆淡水生存的24%的哺乳动物和12%的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到19世纪末,已有24~80个鱼种灭绝;世界工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22%,其中高收入国家占59%,每年工业用水,有3~5亿吨的重金属、有毒化合物和其他废弃物沉积到淡水资源中,其中80%的有害物质产生于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家。3(三)、淡水资源危机的体现及其主要原因 淡水资源不足和质量恶化当前正成为仅次于环境变化的第二大全球性问题,自1972年联合国之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水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是水”的警报以来,水资源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 1、淡水资源数量严重不足 根据1997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所做的关于淡水资源综合估计的报告,人类现在直接或间接利用着世界淡水可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全球人均淡水可用量从1950年的17万立方米下降到1995年的7000立方米,并且会继续下降。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约有13亿人缺少饮用水。非洲和中东地区历来缺水,旱灾已成为非洲的主要自然灾害,中东地区为约旦河河水的分配引起的战乱是该地区的不安全因素之一。除中东和非洲外,原本水源充足的南亚、巴西、中美洲也闹起了水荒。东欧、美国、日本也常会感到淡水供应不足,就连地广人稀的加拿大、俄罗斯也受到缺水的威胁。而我国人均淡水量只占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大多数城市供水不足。4有关方面预测再过20~30年,地球上缺水的人口将达28~33亿。淡水资源的数量已呈严重不足之势。导致淡水资源数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们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1)、人口数量的增加。随着全球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的增长,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世界人口每年净增125%,需增加用水量4%,尤其是在一些人口基数比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人口增加而导致的用水量的增加非常明显,到20世纪末新世纪初,人类对水的需求量增加了1倍。(2)、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一方面包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浪费和不珍惜,对节约用水观念的淡漠,以及用水器具效率低下,管网渗漏,城市环境建设不考虑水资源的节约,盲目扩建绿地,不科学的选择人工植被等,5每天被人们举手投足间所浪费的水量是很大的,倘若把从每家用户水龙头里不经意间流掉的水、每个浴室里每天白白浪费的水及其他方式被人们所浪费掉的水积攒汇集起来,其数目肯定是极具震撼力的。还有农村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很多地方目前仍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次数和灌溉用水量比较随意;在某些缺水地区,则不合理的截断拦引河流水道中的水,造成流域水量减少和生态被破坏;没有河水可引的地区会掠夺性的超采地下深层淡水,造成地下水亏空,如美国西部曾因过度采用地下水灌溉农田,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而导致黑风暴,使大片土地荒芜。6 2、淡水资源质量日趋恶化 虽然一方面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但是另一方面人类却在不断的污染、破坏着淡水资源,对其进行不合理的利用。(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对淡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工业的发展,大小企业的数量显著增加,产生的工业垃圾数量也成倍增长。目前在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和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多企业将其产生的工业废水,未经过净化或无害化处理便直接排入河流之中,其中含有大量的酸、碱、汞、氯等有害物质;工业产生的残渣、废旧产品等废弃物,也常被倾倒于河流、湖泊之中。同时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和固体生活垃圾的数目也是惊人的。并且人类的铺张浪费、不知节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导致了更多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产生。这些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和生活污水的未经完全处理,严重的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全球径流量的14%以上。这些污水既有工业废水又有城市生活污水。每天大约有200万吨的废物倾倒于河流、湖泊之中,每升废水会污染近8倍的淡水资源。2000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82亿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2亿吨,大部分未经无害化处理,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或不安全堆埋,严重污染了我国的地表和地下水。7世界其他地方的淡水资源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西欧更大的河流莱茵河已经由于沿岸各国污水的排入,一度曾经成为欧洲更大的下水道;俄罗斯的伏尔加河也几乎接受了全国近一半的污水;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也处在危机之中;8我国的淮河也曾经污染严重。受水污染影响最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因为那里的供水和卫生设施不发达。用污染了的水做饮用水和洗涮,导致伤寒、霍乱、腹泻、蛔虫、血吸虫等疾病的传播。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死亡的儿童中,有80%是死于由水污染导致的疾病。污染严重增强了淡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加重了全球的淡水危机。(2)、农村产生的水体污染严重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的污染、禽畜粪尿的污染和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农村种植作物时使用的大量残留化肥、农药经雨水冲刷等进入河流、湖泊或渗进地下水,对水体造成污染。关于农药,如有机氯等,都是一些有毒化学品,有的还是剧毒、高残留物质,进入河流后,它们极不容易分解,有的会存留十几年,严重污染水体,并且水中生物将这些有毒物质吸入体内以后,会导致水中鱼类等的死亡,或者留存在这些生物的体内,再经由家禽、家畜的食用和饮用而最终传到人体内或者直接由于人的食用而将这些有毒物质吃到肚子里。由于人的肝脏内缺少将这些农药转化而排泄掉的酶,因此这些农药便会留存在人体内,日积月累,造成对人体很大的伤害。9目前世界上好多地区发生的区域性的癌症和儿童的畸形症、恶性肿瘤等好多病症的病因都是这些有毒化合物。而化肥,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元素,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河流的富营养状态,使得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的过量疯长,形成目前较为严重的“赤潮”现象,使淡水资源遭到破坏。农村的畜禽粪尿也是对淡水造成破坏的不容忽视的因素。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禽、蛋等的消费日渐增多,于是导致农村禽畜养殖的数量也较为庞大。10这些禽畜的粪尿常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而且大部分也都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中,于是也成为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现象的重要原因。农村人口,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其数量还是很庞大的,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人口产生的固体废物垃圾,更是随意倾倒堆放,缺少集中处理,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河流、池塘等淡水水体及地下水。可见,目前全球的淡水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四)淡水资源危机所引发的系列问题 当前由于淡水资源数量的不断减少和质量的日渐恶化,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关乎一个国家存亡的重要因素,淡水资源作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自然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基本组成因素,已经不仅是一国的环境和经济问题,而且已经演变为社会和政治问题,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1、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缺水,导致国民生产的很多项目无法正常进行,致使粮食减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在我国,据银行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因缺水影响工农业生产总值200亿元,减产粮食200亿公斤。而且还有很多因为缺水而失去的生命,他们的价值是用金钱无法来衡量的。 2、国家安全问题 水资源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问题。历史上因为争夺水源而引发的战争由来已久。世界上最早争夺水源的战争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南部的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两座古城,为了争夺对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控制权而互相宣战。再过去的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是跨国境的暴力纷争,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因水而签署的水条约共200个。中东地区流血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以色列、巴基斯坦、约旦及叙利亚等国为了抢夺水资源而引起的;海湾地区的不安宁,除了争夺石油资源以外,也有争夺水资源的成分。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等两河流域的国家也因为争夺水资源的分配而长期不和。可见水资源再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价资源,我们要从国家安全和全球和平稳定的角度来高度认识淡水资源的问题。 3、导致相关物种的灭失 受到水短缺和水污染威胁的不仅是我们人类。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更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一。世界一半的湿地在过去的100年遭到破坏。河流的断流,湖泊的干涸,以及人类不合理水利工程的建立等,都会给这些物种带来极大的灾难。在世界淡水鱼类中,有20%受到威胁,濒临灭绝。在北美,淡水动物是面临灭绝危险更大的野生动物群体,其灭绝速度是陆地动物种类的5倍。在《世界水发展报告》中对此也做出了反映。由于淡水资源的危机所带来的相关问题还有很多,无法历数。淡水资源问题必须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关注。 2003年已经被联合国定为国际淡水年,旨在提高各国 *** 及民众对淡水资源重要性以及淡水短缺问题严重性的认识,促进各国在淡水管理与消费领域寻求新的思路,制定新的战略与开发新的技术,提高各国民众参与保护淡水资源的积极性。 200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就是:“水——人类的未来”,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也是:“水——二十亿人死于它(Water——Two m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这些都旨在呼吁全球公民应当在保持和改善世界淡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方面做出较多的努力。二、我国淡水资源保护法律研究我国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大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28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国之一。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4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30;沿海大部分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5米;我国七大水系断流时间延长;湖泊萎缩、咸化、干涸现象严重,平均每年消亡20个天然湖泊;七大重点流域地表水污染普遍,城市河段、城市湖泊污染严重,一些湖泊呈现富营养状态等。11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年缺水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可见对淡水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目前必须要做好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治理工作,根据人口——经济——淡水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实现我国淡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对淡水资源保护的一个手段便是“以法治水”,完备、细致淡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来保护日益缺少的淡水资源。我国水资源方面的现行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简称《水法》(1988年颁布,2002年修订),《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颁布,其96年修订),《水土保持法》(1991年颁布),《取水许可证实施办法》(1993年颁布),《防洪法》(1997年颁布)等法律、法规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配套法规等。尽管这些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淡水资源法律保护方面的主要框架,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淡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还存在一些不完备、不具体、不细致的缺陷。有人曾提议要颁布中国统一的《水法》,编纂成水法典,但从目前来看,这样做的条件还不成熟,而且也没太多必要,我们应当将更多的努力放在进一步修订、完善这些法律法规,使之更加具体、完备,更具有操作性,更能体现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促进循环经济的建设、实施。12本文从一下几个方面浅议我国淡水资源法律保护所应进一步完善或修改的部分内容:(一)明晰产权和交易制度 明确做出关于对淡水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以及可交易性等重要问题的规定。从经济学角度讲,淡水资源作为一种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稀缺资源,必须明确其产权,并且能够使其自由交易,才能够得到公众很好的保护和节约,减少污染和浪费的产生。同时也要建立排污权的交易制度。2001年我国已经在上海、江苏等地进行排污权交易的试点,目前这些试点已经完成污染指标分配、相关法规制订等基础性工作。当然排污权交易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并纳入到国家管理体系中来。13(二)完善饮用水资源保护制度 饮用水是关乎人们生命和健康的最直接的资源。我国饮用水资源的保护虽然在《宪法》、《水污染防治法》、《引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止管理规定》中有所体现,但与饮用水资源的稀缺性、污染的严重性和保护的迫切性相比,还显得十分不足。我国的饮用水保护法律制度多是一些禁止、限制性的规定,鼓励性的规定比较少;我国采用的是保护等级和程度比较低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并且在实际中还未能达到这个标准;还存在很多空白。因此应该增加一些鼓励性的饮用水保护制度,并且应逐步提高饮用水资源水质的适用标准,确定恰当的安全指标等。并且应注重制度的创新,以填补以前的空白,如规定饮用水资源使用调节税,具体做法可以是:(1)对粗放使用、浪费饮用水资源的企业、城镇居民征收饮用水保护费,以促使其节约饮用水。(2) *** 根据不同辖区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制订该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的用水量标准,对超标使用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就其所超耗的部分征收超额累进税。14这样 *** 通过税收的强制性措施既能弥补市场的不足,进一步保护饮用水资源,又能够实现国家的统筹规划、增强区域间的均衡性,有利于改善全国饮用水资源地区间分配不均衡的状况。(三)完善污水防治及重复利用的相关制度 对于污水的治理,是我国目前淡水资源治理最重要、也是目前讨论研究最多的一个方面。因为污染严重加剧了我国淡水资源短缺,并且一旦污染,便需要我们花费几倍、几十倍的代价来弥补,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只污染、不治理”、 “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路子,而要注重从源头上削减污染,遵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从而有效的完善对污水的治理和重复利用。笔者认为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制度方面的设计来实现这一目标: 1、调节资源税,调整水价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地区自来水和其他天然水价格严重偏低,削弱了人们的节水意识,无形中助长了对淡水资源的浪费。我国的水资源必须重新定价。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征收资源税,涉及范围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等。如北京市从2002年开始在自来水价格中征收水资源费,居民用水水价中包括了上缴市财政的水资源费。2004年又计划对水费进行调整,水价平均由每立方米081元调整为137元,增幅70%。15我国应实行差别水价制度,将工业企业用水与居民生活引用水分开,实行两种不同的水价,前者要高于后者。16 2、征收污染税 结合当前我国的税费改革,把“排污费”改征“污染税”,以国家法律的强制力和严肃性来加强约束。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这样就可以直接激励企业改进治污技术,减少其废物的排放,同时 ***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征收标准,可以是对排放不超标的污水征收较轻的税,对排放超标污水从重征税;也可以是仅对排放不超标的污水征税,对超标排放污水的,应令其停产或停止经营,限期整改,同时还要处以罚款,使其产生宁可采取防污措施也不超标排放的效应。当然要确定好税率,尽量采取差别税率,不能过高而导致“过分清洁”、增加成本,也不能太低而起不到效果,并且可以由环保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而代为征收。 3、完善污水的再生重复利用制度 污水的再生及重复利用,是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发展道路,是科学的发展观。国家可以统筹规划,扶植循环经济企业和产业,兴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支持建设循环经济区域或城市,将污水也纳入到市场的物料循环中来,从而实现“变废为宝”,节约资源。比如,那些不含有毒物质的污水或经过一级处理的城市公共用水可以直接用来灌溉农田等。对注重污水再生利用的企业、单位, *** 可以对其进行税收上的减免,以激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同时鼓励企业、单位积极研究治污技术和设备,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 *** 、引进等予以税收鼓励。鼓励污水处理厂及管网设施,对这些环保产业采取制度上的支持和鼓励措施。 4、制订以重点流域为基础的特别性综合法律 我国有七大重点流域,其流程长,流域宽,自古以来是我国经济和文明的集中地。但目前这些流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鉴于这些河流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影响,我国有必要制订专门的以这些流域为基础的特别性法律,将上游、中游、下游,从源头到入海口,都纳入到法律的具体规范中来。有必要先加快黄河法、长江法的制订,以后也要制订其他五大流域的特别综合性法律。总之,由于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恶化,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繁荣、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是制约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面对目前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全世界人民都应当有这种危机观念,都应当珍惜和保护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种珍贵资源,节约用水,防污治水,既是为了我们当代人自身的利益,也能为我们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多留一点空间。否则,我们面临的将是人类的灾难,正如有人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珍惜宝贵的水资源,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参考文献: [1] 方长青。《论水资源及其保护》,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年6月刊 [2] 王曦。《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4月版。第187页 [3] 科司。《世界水资源现状》,科技经济透视。3002年第9期,总第213期 [4] 诸大建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71页 [5] 连进元,赵彦红。《对我国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探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 [6] 周毅。《跨世纪国略,可持续发展》。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89页 [7]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4页 [8] 同[1] [9] 同[6] [10] 上海市贯彻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科技节组织委员会办公室。《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100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116页 [11] 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5页 [12] 文伯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对策》,重庆大学学报。2003年第9卷第5期 [13] 江伟钰。《我国淡水资源持续利用与依法治理的若干思考》,科技与法律。2003年第3期 [14] 袁文卿。《水环境污染的治理政策》,环境保护。2004年2月 [15] 冯之浚主编。《循环经济导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16] 蓝楠。《我国饮用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构想和制度创新》,环境保护。

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对年际变化的影响

由以下公式计算未来石家庄平原农业区地下水位变化动态。

根据水位动态法计算模型:

∑Qst=ΔHμF (7-11)

式中:∑Qst为地下水蓄变量,mm;ΔH为地下水位位移,m;μ为水位变幅带含水层给水度;F为研究区面积,km2。则

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流场演变特征与尺度效应研究

式中各符号意义均同前。

采用近5年(2006~2010年)研究区地下水蓄变量与地下水位变差进行反算(数据引自《河北省石家庄市地质环境监测报告(2006~2010年)》研究区平均给水度。

石家庄平原区地下水流场演变特征与尺度效应研究

结合本章第三节计算得到的现状气候条件及RCP45气候情景在3种灌溉定额下的地下水超采量(表7-2),利用式(7-11)~式(7-13)得到未来50年石家庄平原农业区地下水位年均变化幅度。现状气候条件300mm、240mm和210mm三种灌溉强度定额条件下,地下水位年均下降幅度分别为174m、079m和041m。RCP45气候情景较现状气候条件地下水位的下降幅度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三种灌溉定额条件下分别为158m、067m和033m。

二、对年内变化的影响

从图7-10可以看出,现状气候条件和RCP45气候情景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特征基本相同,但是水位变幅有所差异。

1~3月,在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地下水位持续上升。在现状气候条件下,地下水位上升幅度为016m,RCP45气候情景较现状气候条件地下水位上升幅度有所增大,为035m。

4~6月,在农业开采灌溉的影响下,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在现状气候条件灌溉定额强度为300mm、240mm和210mm情况下,地下水位下降幅度分别为272mm、201mm和175mm。RCP45气候情景较现状气候条件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有所减弱,三种灌溉强度定额分别较现状气候条件减弱017m、013m和010m。

7-12月,在降水入渗补给和开采量减少的双重影响下,地下水位逐渐回升,至9月地下水位恢复到更高水平。在现状气候条件下,采用300mm灌溉强度定额,水位恢复程度为65%;采用240mm灌溉强度定额,水位恢复程度为88%,采用210mm灌溉强度定额,水位恢复程度为101%。在RCP45气候情景下,采用300mm灌溉强度定额,水位恢复程度为52%;采用240mm灌溉强度定额,水位恢复程度为71%,采用210mm灌溉强度定额,水位恢复程度为81%。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降低灌溉强度定额是阻止地下水位下降最有效的措施。在现状气候条件下,灌溉定额降低90mm,地下水位可以完全得到恢复。在RCP45气候情景下,灌溉定额降低90mm,地下水位可恢复81%。

图7-10 不同气候情景下石家庄平原农业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特征

a—现状气候条件;b—RCP45气候情景

7 4 1 2010 年水资源规划及规划模型优化的必要性

黄河水利委员会完成的 《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各灌区 2010 年规划月数据表》 ( 张掖地区水电处提供) ,规划张临高灌区农灌、林草、高新技术的灌溉面积分别为 65 82×104亩、83 69×104亩、64 37×104亩,分别占规划灌溉面积 ( 213 88×104亩) 的 31%、39%、30%,其中渠灌面积 176 16×104亩、井灌面积 37 72×104亩; 农灌、林草、高新技术的灌溉用水量分别为 4 74×108m3、4 61×108m3、2 43×108m3,分别占规划灌溉用水量 ( 11 79×108m3) 的 40%、39%、21%,其中渠灌用水量8 57×108m3,井灌用水量 3 23×108m3。数据表明高新技术可大量节约水资源,高新技术 21%的用水可灌溉 30%的耕地,而传统灌溉方式 40%的用水仅灌溉 31%的耕地,效果是显著的。2010 年规划工业与生活需水量 1 29×108m3,其中工业与城市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张临高三县市,分别为 0 93×108m3、0 13×108m3,农村人畜用水 0 22×108m3。2010 年规划张掖地区工业与生活用水仅占总用水量( 13 08×108m3) 的 10%,农业与生态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 90% ( 表 7 13~表 7 15) 。

黄河水利委员会 2010 年规划张掖地区总用水量为现状用水量 ( 17 23×108m3) 的 76%,即规划实施后每年可节约水资源 4×108m3。但 2010 年规划在不同保证率来水量时,灌区灌溉用水量及正义峡河道分配水量能否满足,如何能更大限度地给予满足,以及对河水入渗、地下水溢出、河道径流有何影响等问题,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能通过水资源规划模型优化得以解决。

7 4 2 规划模型的资料准备

水资源规划仅考虑近期 ( 2010 年) 不同保证率莺落峡来水量的各灌区用水量与正义峡河道下泄量等优化问题,2010 年规划数据与参数主要依据黄河水利委员会 《黑河流域东部子水系各灌区2010 年规划月数据表》 确定。

现状水平年 ( 1999 年) 干支斗渠有效利用系数和井水利用系数已比较高,2000 年和 2001 年渠系利用系数基本稳定、略有下降,考虑到地下水补给量逐年减少的实际情况,干支斗渠有效利用系数不宜再提高,故 2010 年渠井水有效利用系数取现状水平年的值,并依此确定 2010 年的灌溉定额; 2010 年灌溉面积不宜再扩大,应以现状灌溉面积为 *** 值;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首先满足生活与工业用水,故农灌地下水可用水量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减去工业生活需水量,以此值为农灌开采量的 *** 值。

表 7 13 2010 年规划农灌、林草、高新技术灌溉面积和用水量表

注: 农灌指传统灌溉方式,不含高新技术灌溉。

表 7 14 2010 年规划渠、井灌溉面积和用水量表

表 7 15 2010 年规划工业与生活需水量表

表 7 16 水资源规划模型 2010 年规划数据与参数表

水资源规划模型 2010 年规划数据与参数列入表 7 16,规划模型所需灌区两季灌溉比例系数、现状干渠引水量 ( *** 值) 、现状地下水开采量与开采影响系数、现状地下水溢出量、不同保证率的河道来水量和径流量及正义峡分配水量 ( *** 值) 等数据与参数已列于表 7 2~表 7 7。

地下水溢出量目前仍处于衰减态势,根据数值模拟地下水溢出量 10 年衰减率在 4% ~12%之间,平均衰减率为 8%。现状地下水溢出量为 9 15×108m3/ a ( 表 7 7) ,规划年 ( 2010 年) 地下水溢出量按衰减率8%计算为8 42×108m3/ a。规划年各区段溢出量与月溢出量可按表 7 7 中的地下水溢出量乘以 0 92 折算,并以此计算结果作为模型中的地下水溢出量 ( T) 参与水资源规划。

莺落峡到大桥之间河水入渗量按非线性统计关系计算,可将非线性方程分莺落峡—草滩庄—大桥两段直接写入河泉节点水量平衡方程。

7 4 3 规划模型优化结果与分析

将上述表列数据与参数按不同保证率代入水资源规划模型,运行规划模型可给出不同保证率的灌区用水、干渠引水、地下水溢出与河水入渗、河道径流和正义峡下泄等优化结果,并可进行各种来水量的水资源分析研究。

7 4 3 1 人工绿洲 ( 灌区) 用水与干渠引水

2010 年各灌区用水与干渠引水优化结果列入表 7 17、表 7 18,绘制的分析曲线见图 7 14 ~ 图7 17。不同保证率的各灌区用水基本上均能满足,仅保证率 98% 的新华灌区年缺水 0 32×108m3,规划面积由 14 43×104亩减少为 9 12×104亩,减少 37%; 新华灌区缺水的原因是梨园河来水不足,但保证率 98%的西干和甘浚两灌区还有地下水开采潜力 0 385×108m3,可通过增开西干和甘浚两灌区地下水,将调剂出的西总干渠水量配送梨园河灌区,以满足新华灌区的灌溉需水量,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涉及灌区间行政隶属等方面的制约需要协调。可见实现黑河干流统一管理与调配水源 ( 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对灌区用水、节水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图 7 14 2010 年灌区规划地下水开采量与渠道引水量曲线

图 7 15 2010 年不同保证率地下水总开采量与渠道总引水量曲线

表 7 17 2010 年灌区开采量与渠道引水量优化成果表

注: 仅保证率 98%的新华规划面积为 9 12×104亩,其他保证率和所有灌区规划均达到 *** 灌溉面积,开采量与引水量保证率 2%、10%、25%的规划结果与多年平均的规划结果相同。

表 7 18 2010 年干渠引水量优化成果表

注: ZU 为引水 *** 扩大系数 ( ∞为无约束) ; 西总干渠 R10= 0 5,R17= 0 5; 同灌一个灌区或同地引水的干渠合并; 渠道引水量保证率 2%、10%、25%的规划结果同多年平均规划结果。

图 7 16 2010 年干渠 *** 引水量与规划引水量曲线

图 7 17 2010 年不同保证率干渠引水量曲线

中游地区灌区用水大户是张掖灌区,灌溉面积 102 73×104亩,年用水量 ( 5 66~5 74) ×108m3,其中开采地下水 ( 0 52 ~ 0 99) ×108m3,渠道引水 ( 4 67 ~ 5 22) ×108m3,地下水占总用水的比例为 10%~17%,毛灌溉定额为 551~559m3/ 亩; 临泽灌区次之,灌溉面积 68 55×104亩,年用水量 ( 3 49~3 84) ×108m3,其中开采地下水 ( 0 38 ~ 0 72) ×108m3,渠道引水 ( 2 78~ 3 46) ×108m3,地下水占总用水的比例为 25%左右,毛灌溉定额 509 ~ 561m3/ 亩; 高台灌区最小,灌溉面积 40 07×104亩,年用水量 2 31×108m3,其中开采地下水 ( 0 90 ~ 0 91) ×108m3,渠道引水 ( 1 40 ~ 1 41) × 108m3,地 下 水 占 总 用 水 的 比 例 高 达 61%,毛 灌 溉 定 额 576 ~577m3/ 亩。

高台灌区地下水用水比例高是其地处张临灌区下游的结果,张临灌区用水后因剩余河流水量不足迫使高台灌区增开地下水,这与张临高灌区的灌溉现实是吻合的; 尽管这是迫不得已的,但它对降低高台灌区过高的地下水位以减少蒸发消耗和改良盐碱地都是有益的,同时该河段地下水溢出量小,对整个河道溢出量的影响也较小。

各灌区地下水开采量与干渠引水量,保证率 2%、10%、25%的规划结果与多年平均的规划结果相同,平、枯水年 ( 保证率 50%~98%) 的规划结果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出现在西干和甘浚及梨园河灌区,是梨园河平、枯水年来水量小不能满足灌区需水量,通过加大西总干渠引水量进行水量调配的必然结果。模型中引入了 *** 扩大系数,但各干渠引水量基本未超过 *** 值,仅梨园河东、西干渠在多年平均及保证率 50%的引水量超过了 *** 值,这说明规划模型具有优先使用梨园河水的优化策略。不同保证率的灌区用水量基本稳定,模型利用地下水库调节功能,通过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配,实现了水资源的稳定利用。

7 4 3 2 地下水溢出与河道径流

2010 年各河段地下水溢出 ( 负值为河水入渗) 与河道径流优化结果列入表 7 19、表 7 20,绘制的分析曲线见图 7 18~图 7 22。

不同保证率的河水入渗量变化较大,这与河水径流快、径流量变化大有关; 莺落峡来水量的保证率为 2%~98%时,对应莺落峡到大桥河水入渗量为 ( 4 79~4 03) ×108m3/ a,张掖盆地河水总入渗量为 ( 6 09~4 19) ×108m3/ a,河水入渗量均随保证率的提高而降低。不同保证率的地下水溢出量基本稳定,主要与地下水径流速度慢、补排的滞后性及储存量的调节作用等有关; 大桥到正义峡河段地下水溢出量 ( 7 14 ~ 7 53) × 108m3/ a,张掖 盆地地下水 总 溢 出 量 ( 8 15 ~ 8 54) ×108m3/ a。

地下水溢出量在不同河段变化很大,更大溢出段在大桥到塘湾河段,溢出量( 5 71~6 09) ×108m3/ a,占总溢出量的 71%; 最 小 溢 出 段 在 马尾 湖 到 正 义峡 河 段,溢 出 量 为 ( 0 09 ~ 0 10) ×108m3/ a,仅占总溢出量的 1 2%; 地下水累积溢出量从大桥到正义峡沿河道呈现快速增长—慢速增长—极缓慢增长的变化特点。

表 7 19 2010 年河流节点间地下水溢出量优化成果表

表 7 20 2010 年河流节点径流量优化成果表

注: 为已知数据,山丹河与九眼泉源头水量为 0。

图 7 18 2010 年不同保证率地下水溢出量曲线

图 7 19 2010 年地下水区间溢出量沿流程变化曲线

图 7 20 2010 年地下水累积溢出量沿流程变化曲线

图 7 21 2010 年不同保证率河道节点径流量过程线

图 7 22 2010 年各河流节点径流量保证率线

不同保证率的河道径流量沿流程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河段的径流增长率或衰减率有一定的差异。莺落峡—大桥为河道径流快速减少河段,河道径流衰减率随保证率的提高而增大,草滩庄之上主要受渠道引水控制,径流衰减率较大,为 30%~69%; 草滩庄之下主要受河水渗失影响,衰减率相对较小,在 15%~52%之间。大桥—正义峡的河道径流受渠道引水与地下水溢出双重因素控制,因引水量与溢出量在不同河段的差异,使其影响下的河道径流呈现增长与衰减的交替变化规律; 大桥—塘湾河段,地下水溢出量远大于渠道引水量,河道径流呈较快增长变化,特别是大桥—高崖河段增长率高达 32%~282% ( 随保证率的提高而增加) ,高崖—塘湾河段增长率变化在2% ~ 6%之间; 塘湾—正义峡河段,因渠道引水量略大于地下水溢出量,河道径流总体呈慢速减少变化,其中塘湾—芦湾墩河段径流衰减率 1%~8%,芦湾墩—马尾湖河段径流衰减率 ( 或增长率)在零附近变化,马尾湖—正义峡河段径流衰减率为 1%~3%。

不同保证率河道径流沿流程的变化规律的一致性,反映了河道径流对来水量的依赖性; 河道径流量的变化体现的各影响因素强弱的变化,说明通过控制渠道引水可改变河道径流,当然改变河水入渗或地下水溢出同样会影响河道径流。

不同河流节点的径流量与保证率关系曲线的形态基本类同,河流节点径流量随保证率的提高均呈减少的变化特征,但各河流节点的平均减少率都有一定的差异,莺落峡、草滩庄、大桥、高崖、唐湾、芦湾墩、马尾湖、正义峡八个河流节点的减少率分别为 52%、78%、88%、65%、65%、65%、65%、66%。与莺落峡相比,其下游河流节点径流量的减少率有所增大,因不同保证率的河水入渗量与地下水溢出量变化不大,说明高保证率的河道径流受渠道引水影响更大,这是在枯水年份渠道引水时要特别注意的。

7 4 3 3 正义峡河道下泄量

2010 年正义峡河道下泄量等优化结果列入表 7 21、表 7 22,绘制的分析曲线见图 7 23 ~ 图7 25。不同保证率的各期正义峡河道下泄量与其相应 *** 值 ( 即分配水量) 对比,全年所有保证率水平年的下泄量均能满足分配水量,多下泄 ( 0 60~3 73) ×108m3; 春夏灌期 ( A) 在保证率90%水平年的下泄量不能满足分配水量,少下泄 0 12×108m3,其他保证率水平年均能满足分配水量,多下泄 ( 0 10~3 17) ×108m3; 夏冬灌期 ( B) 在保证率 50%水平年的下泄量不能满足分配水量,少下泄 0 81×108m3,其他保证率水平年均能满足分配水量,多下泄 ( 0 22 ~ 2 84) ×108m3;非灌溉期 ( C) 所有保证率水平年的下泄量都不能满足分配水量,少下泄 ( 0 59~1 43) ×108m3。

表 7 21 2010 年正义峡下泄量优化成果表

表 7 22 2010 年不同保证率各期水量优化成果汇总表

正义峡全年下泄量能够满足分配水量,反映了张掖盆地节水规划 ( 即降低灌溉定额) 实施后是有明显效果的。灌溉期 ( A、B) 下泄量基本能满足分配水量,但不同保证率水平年的多下泄水量变化较大,说明莺落峡来水量年内水量变化的随机性对正义峡下泄量的年内分配有显著影响,这在水资源管理和统一调配时是要给予重视的; 可利用地下水库多年调节功能,通过多开或少开地下水消除来水量的随机变化给下泄量带来的影响,从理论上这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是有难度的,涉及来水量的实时预报和下泄量的准确预测及调度等多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非灌溉期( C) 在所有保证率水平年的下泄量都不能满足分配水量,这可能与分水方案该期的分配水量设置“高”有关,因为这时期模型中没有设置干渠引水,河道下泄应为自然下泄; 事实上该期干渠仍有少量引水供平原水库蓄水,河道下泄量还会再少一些。

正义峡全年及灌溉期 ( A、B) 的下泄量总体上随保证率的提高而减少,但保证率 50%水平年的 A、B 两期下泄量出现了 “异常”,这是该水平年 A 期来水量较其他水平年偏高、B 期来水量较其他水平年偏低造成的,同样也说明了来水的年内变化对下泄有显著影响; 不同保证率的非灌溉期 ( C) 下泄量基本稳定,这与该期河道径流基本不受降水及渠道引水影响有关,下泄量基本反映了南部山区地下水泄出及张掖盆地地下水溢出在不同保证率水平年的变化情况。

图 7 23 2010 年不同保证率正义峡下泄量与其 *** 对比曲线

图 7 24 2010 年不同保证率正义峡各期下泄水量曲线

图 7 25 2010 年各期不同保证率水量对比曲线

7 4 4 规划模型优化有关问题的讨论

7 4 4 1 正义峡下泄量约束问题

模型中采用了 “全年与季节 ( A、B、C) 下泄量更大可能同时满足分水方案”的目标函数max = D1+D2,以及 “全年与季节下泄量至少有一个满足分水方案”的约束条件 D1+D2≥1。优化结果是在灌区灌溉需水量基本能够满足的情况下,丰水—枯水年的 0、1 决策变量 D1= 0、D2= 1,即仅能保证全年下泄量满足分水方案,不能保证季节下泄量满足分水方案。

如果采用 “全年与季节下泄量必须同时满足分水方案”的约束条件 D1+D2= 2,则规划模型在丰水—枯水年是无解的,因为 C 期的河道下泄水量无法满足分水方案; 如果进一步解除 C 期的约束 ( 即 C 期下泄量无约束) ,规划模型优化结果必然是 “全年与季节下泄量同时满足分水方案”,而灌区灌溉需水量在保证率 50%、90%水平年不能够全部满足及保证率 98%的新华灌区需水量不能满足,原因是保证率 50%、90%水平年的 A、B 两期莺落峡来水量出现了 “异常”及保证率98%的梨园河来水量不足。这些问题都可通过利用地下水库多年调节功能加以解决。

显然,只要去掉非灌溉期 ( C) 的正义峡下泄量的约束,规划模型优化结果基本上可同时满足灌区灌溉需水量及全年与灌溉期正义峡下泄分配水量。

7 4 4 2 地下水溢出量衰减问题

模型是在现状 ( 1999 年) 地下水溢出量 ( 表 7 7) 的基础上,按 10 年平均衰减率 8%折算溢出量进行 2010 年规划的,2010 年地下水溢出量较现状将减少 0 73×108m3。

1999 年到 2010 年地下水补给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制约很难准确预测,故很难确切把握地下水溢出量变化的发展趋势。如果 1999~2010 年地下水补给量保持现状基本不变,而地下水溢出量仍是要衰减的,根据数值模拟计算 ( 表 4 39) 2010 年地下水溢出量较现状减少 0 35×108m3。事实上,补给量还可能将进一步减少,因此在规划模型中将地下水溢出量减少了 0 73×108m3,尽管不很准确,但毕竟考虑了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带来溢出量衰减的影响。

如果 1999~2010 年地下水补给量有很大的变化,将会对地下水溢出量产生显著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可参见 “补给量对溢出量的影响”( 表 4 37) 。当未来补给量是增大的,无疑会对正义峡下泄量产生有益的影响; 当未来补给量是减小的,其对正义峡下泄量的影响将取决于减小的程度。2010 年规划的正义峡下泄量较分配水量有一定的余地,只要地下水溢出减少量不大,就不会对正义峡年下泄量产生大的影响,但会对年内各季下泄量产生较大影响。

实现水资源规划目标,不仅需要降低干渠 ( 灌区) 引水量,而且需要控制地下水溢出量的衰减,要从根本上控制地下水补给量的持续性减少,这些仍然是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而常抓不懈的工作。

7 4 4 3 地下水库调节作用发挥问题

张掖盆地地下水库容积储存量巨大,含水层每 10m 厚度即储存地下水量 78×108m3( 面积7802km2、给水度 0 1) ,具有很强的多年调节功能; 充分发挥地下水库的调节作用,可更大限度地满足灌区灌溉需水量,也可更大程度地保证正义峡河道下泄水量,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

规划模型计算时长为 1 年,年内划为 3 个时段,规划模型各方案的优化结果,都在该时间尺度内已充分利用了地下水库的调节功能,将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一个整体互为补充、联合调度,使水资源得以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满足了规划的各方面要求,实现了规划预定目标。

受规划模型计算时长的限制,对地下水库的多年调节功能未能得以发挥,也就出现了模型中水资源在个别保证率年、个别时段不能全部满足灌区灌溉需水量或正义峡夏冬灌期 ( B) 分配水量的情况; 这些因莺落峡来水量的随机性变化,使个别保证率年、个别时段出现的来水量 “异常”,都能通过加长规划模型计算时长,利用地下水库多年调节功能得以消减,从而全部满足灌区灌溉需水量或正义峡灌期 ( A、B) 分配水量。

  哈哈,可能是有点把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提起水城威尼斯,不禁令人想起莎翁笔下的威尼斯商人和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这座举世闻名的小城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米兰以东160英里,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然而,绚烂如琉璃、脆弱如蝉翼的威尼斯却在全世界人的目光中以惊人的速度不断下沉。为了挽救城市不被海水淹没,科学家们提出了两种抢救 *** :修建防洪水闸和把海水注入地下,抬高整座威尼斯城。

  不断下沉的“海上明珠” 威尼斯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是由威尼斯泻湖中央的117座岛屿组成的,泻湖最终流入亚得里亚海。威尼斯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52年,当时,人们为了躲避匈奴王阿拉提的入侵而来到泻湖的岛屿上。从此以后,水——这道天然的屏障,保护他们世代在岛上安全地繁衍生息。

  水曾是威尼斯的保护神,现在却成了威尼斯更大的敌人。大陆板块漂移、地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等诸多因素使得整个城市在过去的百年内下沉了23厘米。专家们预计,这种下沉速度还在不断加剧,再下沉23厘米只需要短短50年时间。现在,威尼斯人生活的中心——圣马可广场只高于警戒水位30厘米。每年冬天,这里都要遭受大约60次洪水侵袭,洪灾发生率是100年前的6倍。

  防洪水闸与海水注入地下

  为了阻止这座华美古老的城市彻底沉入水中,威尼斯人在2003年启动了代号为“摩西”的修建防洪水闸的计划。他们将在泻湖入口处修建79座浮动水闸。当水位正常时,300吨重的水闸内充满水,静止在水底。一旦水位超过警戒线1米,就向水闸内注入空气,水被排出,水闸跟着上浮。整个工程预计2011年完工。但是,就阻止威尼斯下沉来说,单靠这项措施远远不够。

  为此,来自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科学家甘博拉蒂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利用石油工业中常使用的技术,把海水注入地下,抬高整座威尼斯城。据《泰晤士报》7月23日报道,甘博拉蒂预计此项工程将在未来十年内每年向地下注入1800万立方米海水,从而将整座城市抬高大约30厘米。

  根据甘博拉蒂的计划,海水将被注入泻湖以下600-800米的砂石层,将这一层增厚40-50米。由于砂石层上下都有不易渗水的粘土层保护,所以海水只会横向流失,这也是为什么甘博拉蒂坚持要连续注水10年之久。

  目前,这一计划已经获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威尼斯当局将在下周拨专款进行此项计划的可行性研究。一位参与讨论的工程师表示,如果这个计划可行,那么“它将在未来的数年里大大减缓海平面上升给威尼斯城带来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