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有什么可写的话题? 求详细分析

欧洲杯07
2011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有什么可写的话题? 求详细分析
导读: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这道作文题目最重要的是弄清“原点”的内涵,“原点”,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出发的地方,题目中也举了几个例子。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这道作文题目最重要的是弄清“原点”的内涵,“原点”,词典给出的解释是出发的地方,题目中也举了几个例子。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习惯往前看,急着追寻名利、生活,很少回望过去,忘了最初出发的地方。本道题旨在引导学生反思过去,属于写人生态度和生活感悟的范畴。考生在审清题意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采取倒叙的写作手法,写自己经历的某件事,如果回到原点,你会选择怎么做,结果会不会和现在一样,从而抒发自己对“回到原点”的独特感悟。另外,这道作文题其实跟时空有关,如要有所创新,可以尝试“穿越体”的写作模式。但一定要慎用“穿越体”,因为要写一篇精彩绝伦的“穿越文”对学生来说难度还是很大,不好把握。

提起星座分析有科学依据吗,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星座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另外,还有人想问星座有科学依据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星座有科学依据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星座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星座分析有科学依据吗

1、星座分析有科学依据吗:星座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星座代表性格是真的吗。

2、星座分析有科学依据吗:星座有科学依据吗

星座没有科学依据。

王玉民博士介绍,从年前起,随着近代科学出现,特别是在开普勒发现行星运行三大定律、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之后,人们对天体运行的规律有了认知,了解了这些运行规律与人间万物根本扯不上关系。

“也就从那时起,天文学与占星学一步步分道扬镳了,天文学家认为,所谓占星的观念,就跟或祭司剖开一只鸟的,数其中的谷粒预言某人命运的一样,是一些可笑的东西。

所以说,天文学与星占学实际是一对同卵双胞胎,但后来天文学天走向进步,而占星术还是那些东西,现在兄弟二人已经各据一方,构筑起了两个对立的阵营:科学与。”高晓松谈星座的科学性。

黄过88个星座中的13个,因人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蛇是的代表,所以蛇夫座就被排除在“黄道十二星座”之外了,黄道星座名称经过多次变迁,很多与神话有关。

多数是以动物名称命名。黄道十二星座的顺序可以记忆为:白羊金牛道路开,双子巨蟹联翩来。狮子室女光灿烂,天秤天蝎共徘徊。人马摩羯弯弓射,双鱼把头抬,春夏秋冬分四季,十二宫里巧安排。

朱进认为,将黄道十二星座与人的性格命运对号入座,只反映了人们希望找到“精神宇宙运行规律”的愿望,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星座性格是还是科学。

星座观点

按照占星术的观点,黄道十二宫与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最普遍的一种观点是,十二宫平均分配在一年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出生日期都可以归入某一星座。

就像中国传统的以12年为周期的十二属相一样,而每一星座的人都有其特定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就会导致他特定的命运和未来,这构成了占星术的主要内容。

以上内容参考网-科学家眼里的星座

3、星座分析有科学依据吗:星座有科学依据吗?

没有多少,只是抓住了许多人性格的共性来说明不同星座的人的性格特点,自然会让人觉得是在说自己。想想就知道星座,因为同出生的人性格特点会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影响而变得大不相同,星座只能笼统点出他们的一点共同处而已,不同星座的有共同点的。所以星座的科学依据很少。

其实我觉得是有的。关于星座,其实就是对性格的分析。星座性格分析有科学依据吗。

我通过身边每个不同星座的人们的了解和分析,星座的很多方面都是很准确的。

当然,不能麻木的去一律事情全相信星座,尤其是星座运势,那些都是娱乐的。超详细的十二星座解析。

但是不妨去相信下星座上所介绍的性格方面的内容,会让你去了解不同星座的人的不同性格。

星座上的配对也是通过性格来分类的,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完全正确的。科学证明星座是假的。

所以我觉得星座,不一定是科学依据,但是它有一定的信服力。

看到一楼我本来想撤的,既然2楼人不错哈,呵呵

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和观点。

其实,人的星座是受宇宙环境的影响的,给出生的人带来的一种性格星座每日分析准吗。

甚至可以讲–灵。

一年天,每12个周期,宇宙环境都是不同的,在地球上的新生命,都会受其影响,表现出我们12星座的各自特点。而且要分地球上的位置的,众所周知的太阳星座(即我们讲的星座)是靠月份,之外的月亮星座信星座的人是不是傻。

上升星座清华大学什么星座最多。

金星星座星座分析准确吗。

木星星座等等,都要看出生于地球的地点时辰的。话说

这些也很重要,比如月亮星座

占人潜意识灵的

大概30%左右。金星代表爱情

等等。这些加起来,也相当重要的。So,是宇宙给地球上人的影响,大概也是给我们人类的一种馈赠吧。

至于再深奥的,宇宙时怎么影响的

那些物质

星体怎样影响,呵呵

自然是不晓得,估计地球上没人…看到一楼我本来想撤的,既然2楼人不错哈,呵呵星座是为什么不打击。

星座有科学依据吗?

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和观点。

其实,人的星座是受宇宙环境的影响的,给出生的人带来的一种性格为什么星座可以判断人的性格。

甚至可以讲–灵。

一年天,每12个周期,宇宙环境都是不同的,在地球上的新生命,都会受其影响,表现出我们12星座的各自特点。而且要分地球上的位置的,众所周知的太阳星座(即我们讲的星座)是靠月份,之外的月亮星座星座是。

上升星座

金星星座过的的星座女。

木星星座等等,都要看出生于地球的地点时辰的。话说

这些也很重要,比如月亮星座千万不能嫁的星座男。

占人潜意识灵的

大概30%左右。金星代表爱情星座对应性格有科学依据吗。

等等。这些加起来,也相当重要的。So,是宇宙给地球上人的影响,大概也是给我们人类的一种馈赠吧。

至于再深奥的,宇宙时怎么影响的

那些物质

星体怎样影响,呵呵

自然是不晓得,估计地球上没人真正理解所有原理的。

大概需要有年后知识的天文学家+占星师,加很多资料+合作,这个谜底可能真会揭露的。公认的三大星座渣男。

盼望着吧。补充2楼的星座运势观点:真正高手给的星座运势,必然不是骗人的。星座分析性格利用了人的什么心理。

因为每个星座的人,在每个宇宙环境时期,拥有或出现的性格特点星座属于科学吗。

感受,表现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星座依据什么科学原理。

双鱼座的人,可能年8月星座看性格真的准吗。

感觉会比较舒服,身体机能旺盛

有工作欲等等,这些宇宙环境是会给人以影响的。所以推测,人一段时间的运势,有其道理。十二星座的性格有什么依据。

我自己也感受过N次了,大家给的运势,有其道理的。但当然不是%,比如说一定发财运,你这段时间有这个争取钱财的人性基础,但是做不做到

还是看个人的。

所以,大家给的运势

有其道理的。

以上就是与星座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相关内容,是关于星座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的分享。看完星座分析有科学依据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不用怀疑,这首歌《自己按门铃自己听》就是比较特殊或者说深刻的,有朋友分析说是“自闭精分”或者说“多重人格”的独居日记,尤其是歌词中四次按门铃的主语分别是“我”、“我们”、“你”、“我们”,而最后的“谁”则代表了不同人格的替换。

      但是高晓松在微博上说这是“老文青遗嘱”,所以我觉得这首歌也不一定是“多重人格”或者“自闭精分”,歌词的内容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省,可以看作他在跟自己的作品或者说精神世界对话。

      “冬天”是凋零的意象,“信箱里有钥匙 没人知”,说明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自己知道,只属于自己,这些作品/精神是“琴弦上的玫瑰 天亮时的派对 好滋味”,这作品也是我的精神世界,是我的创作成果,但只有我自己知道,于是“我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为什么要按门铃?因为门铃是一个连接自己和外界的媒介。         

      回顾自己的作品,把自己放到精神世界的客观面,看着它“茂盛 凋零”、“眼睛 病”、“狰狞”就像一个人的成才一般,从年轻到年老,看遍整个世界最后也是什么也没剩下,只剩下自己狰狞的生命、枯燥的皮囊。但这一切也都是“我”,于是在这个时候,我带着对自己过去整个生命的回顾和包容,“我们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但是这份回顾到了第三段却变了,在“平静”之后回到现实。(绝望地呐喊了一声)这里其实高晓松原版比较好理解一点,当然改了也能说得过去。原版“我死以后你要整理我的手稿,把它们都换面包”,很有苏联味道。这个“我”可以看作精神世界或者创作为主体,当创作到尽头了,不写了,死了,“你”——肉体的我,就把所有手稿换面包吧,面包等于生命,空有皮囊的生命。这里,“我”就是诗,橡皮、纸,是精神世界,是真正的活着,而你——只剩下肉体、皮囊“你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我将赢得世界。         

      而演唱版的歌词是“你死以后我要 整理你的手稿”,这里的“你”可以看作精神世界或者创作,而“我”是肉体的我,“把它们都卖掉,换船票”,船票可以是随便哪一艘船,也许孟婆那一艘,总之,“你”走了之后,我也无所谓了。精神世界,创作世界已经结束,我也无所谓了。因为我是为精神、为创作而活,是精神在引导我,“你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周深在这段加了吟唱,可以看做“我”的肉体和“精神世界”在分离,在对话。         

      在上面的分离、对立之后,我又回到了统一的位置,于是我跟自己的精神世界或者说自己的创作作品的回顾,又混在一起,我的精神我的作品也是我,我的肉体我的皮囊也是我,所以又是“我们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最后,“谁在门外醒来”“谁在门外离开”,这是最后的疑问,也是对前面全部内容的疑问。经过了这么一段挣扎和对话,最后会是谁去按门铃呢?会是谁将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我的精神?我的皮囊,还是我的精神加皮囊。不管是谁,“我”都会为之证明。

      “睡在门外离开”,最后的最后,还是没有结果,还是没有分清楚到底是我还是我的精神。话句话说,别人认识的是“我”还是“我的精神”,虽然经历了前面的挣扎和呐喊,经历了分裂和统一,但最后还是没有答案。

      如上分析,这首歌也可以不用那么暗黑或者说病娇,可以只看作一次深刻的自我“精神对话”。(老文青的遗嘱,老文青的自我对话)

冬天来得很迟

你有我的地址

信箱里有钥匙 没人知

你是我的眼泪

琴弦上的玫瑰

天亮时的派对 好滋味

我会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自己茂盛了 自己凋零

自己的眼睛 自己的病

自己的狰狞

我们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自己茂盛了 自己凋零

自己的眼睛 自己的病

自己的狰狞 自己平静

你死以后我要 整理你的手稿

把它们都卖掉 换船票

我是你的孩子

我懂你写的诗

我是你的橡皮 你的纸

你要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自己茂盛了 自己凋零

自己的眼睛 自己的病

自己的狰狞

我们自己按门铃 自己听

自己茂盛了 自己凋零

自己的眼睛 自己的病

自己的狰狞 自己平静

谁在门外醒来 谁在门外醒来

好啦就写到这儿

想你现在在哪儿

你一定不安宁 我证明

谁在门外离开   

按照《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到“冲击-反应”论》一文,该理论是由赫尔德等人开创,由马克思发展、费正清等人集成的。而赫尔德最重要的著作是《论语言的起源》(Treatise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这本书论述的思想成为日后“狂飙猛进”的基础。

赫尔德是最早在学术和思想上提出民族主义的人。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

赫尔德,全名为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825 - 18031218) 是德国、哲学家、路德派神学家,诗人。其作品《论语言的起源》(Treatise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成为狂飙运动的基础。

赫尔德认为人类和自然的成长与衰颓都是依循相同的法则,因此将历史视为所有人类共通的有机演变,而显示于各民族特有文化的发展中。其中历史观中的革命运动也是历史演变不可缺少的要素。他并主张各民族本土文化的发展,产生一种表现于艺术与文学的“民族精神”。对赫尔德而言,“民族精神”这种概念并不表示任何民族较其它民族更具优越性;相反的,他大力鼓吹所有文化均为平等并具有其各自的价值。

附: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到“冲击-反应”论——考察 *** 的国情观与革命论的一个视角2014年02月08日 17:25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南京)2012年2期 作者:王四达 字号打印 纠错 分享 浏览量  内容摘要:“冲击-反应”论是近现代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点。中国革命的导师 *** 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明显受到马克思中国观的影响,其观点与“冲击-反应”论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问题上, *** 却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他的革命论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

关 键 词: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冲击-反应”论; *** ;国情观;革命论

作者简介:王四达(1953—),男,福建泉州人,哲学博士,华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国哲学、政治学等。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12)02-0005-05

“冲击-反应论”曾经是西方学术界分析中国国情以解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种主流性观点。一般认为20世纪的美国学者费正清、列文森是这种观点的鼓吹者。但如果追根溯源即可发现,该观点是由赫尔德等人开创,由马克思发展、费正清等人集成的。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及其中国观可以说是“冲击-反应”论的一个中间环节。中国革命导师 *** 的中国国情观就明显受到马克思的中国观与“冲击-反应”论的影响。但在中国革命的问题上, *** 却在十月革命的“冲击”下得出了自己的革命论,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因此,考察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中国观与“冲击-反应”论的渊源关系,对我们认识 *** 的国情观和革命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冲击-反应”论的来龙去脉

从历史的大视野看,中国与西方在近代分别出现了前者从先行到落后和后者由后来而居上的巨大变化。在西方引领时代大潮背景下,一些目光远大的思想家开始运用他们的思想利器——自由价值观,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来重新剖析过去被理想化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停滞论”即是这种重新认识的产物。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曾敏锐地指出,中国历代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使经济无法向工商业转移,社会没有向平等、自由转变的机会,从而导致发展停滞不前;而欧洲近代“工商业的发达却逐渐使他们有秩序,有好,有个人的安全和自由”[1](P371)。稍后的德国思想家赫尔则从文化角度分析问题,批评中国文化是一种“幼年文化”,因此,“几千年来他们一直停滞不前”[2](PP87-95)。其后,黑格尔又从“家长制”压制个人自由的角度深化了这种观点,由于个人没有任何主观自由,所以无从发生任何变化,他还天才地预见到“中国和印度可以说还在世界历史的局外,而只是预期着、等待着若干因素的结合,然后才能够得到生动活泼的进步”[3](P123)。此后,约翰·密尔在其《论自由》中又高度强调了自由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呼吁欧洲人要以中国为“前车之鉴”。“要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样”的“中国理想”扼杀了个人的自由、个性,“而他们如果还会有所改进,那必定要依靠外国人”[4](P77)。不管是黑格尔所说的能促发中国“生动活泼的进步”的“若干因素”,还是密尔所说的“有所改进必定要依靠外国人”,均表明他们认为古老的中国需要异质文化的触动才能改变自身,这可以看作西方学者从“中华停滞论”到“冲击-反应论”的一个过渡。

应该承认,马克思的中国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前辈们的影响,但马克思又比他们更为高瞻远瞩,因为他对中国问题的看法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并通过其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来展开的。由于学术界对此已有许多研究,我们这里只勾勒出几个基本环节:之一,联系与发展是唯物史观的基石,西方近代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与民族联系交往的扩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于是,“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5](P35)。不仅物质的生产是这样,“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5](P35)。而当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6](P541)。第二,以中、印为代表的东方社会是以农业和手工业结合一体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由于生产结构的简单性、社会的封闭性与视野的狭隘性,印度人“没有推动社会进步所必需的愿望和行动”_[5](P688)。在中国,尽管它历史悠久,但几千年来却呈现出一种“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7](P114)。第三,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的客观进程必然带来西方的冲击,促进东方社会的瓦解。他甚至把中国称为“活的化石”。“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持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6](P609)。尽管马克思没有直接使用“冲击”、“反应”的字眼,但他的论述已清楚地表明,亚洲的社会变革及传统中国的解体都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发生的。

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正清、列文森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费正清认为传统中国的核心是由独裁主义构成的。造成传统中国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是中国人“在传统以内变”的历史观。对此,费正清提出一种“文化主义”理论,即中国作为古代东亚文明中心的漫长历史使其人民对所有外国人具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8](P182)直到19世纪,“西方的冲击无可挽回地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给中国“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它表现为“民族主义、科学、民主和其他推动社会文明的要素”[9](P124)。随后,列文森在其所著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也认为中国不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迈入一个具有科学取向的社会,“然而 *** 战争后,欧洲的工业主义和商业事业开始成为传统的中国社会的催化剂”[10](P42)。他反驳那种把中国马克思主义看作儒教继承者的观点,认为中国人推动了社会变革,“但是变革的根源则深植于一个半世纪以来西方对中国早期社会结构的破坏性冲击”[10](P144),这就进一步强调了“冲击-反应”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