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降薪的条件

中超02
事业单位降薪的条件
导读:1 经济形势严重下滑,单位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 2 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出现严重负债或债务违约危机;3 组织结构调整,裁员或减少编制等措施难以有效控制人力成本,导致财务压力过大;4 其他严重情况,如合并、重组、整顿等情况。在降薪时,事业

1 经济形势严重下滑,单位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

2 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出现严重负债或债务违约危机;

3 组织结构调整,裁员或减少编制等措施难以有效控制人力成本,导致财务压力过大;

4 其他严重情况,如合并、重组、整顿等情况。在降薪时,事业单位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职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协商,制定合理的降薪方案,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损失。此外,在实施降薪前,还需要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依法向职工发出通知。

1、劳动者由于不能胜任工作而被企业单方调整工作岗位的,企业可降薪。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也就是说,企业在上述条件下可以单方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当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单位可以另行安排其它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单位可以调整其工作岗位,因上述原因导致的调岗,调整工作岗位后工资也可相应调整。

2、员工由于违反企业规章制定,企业可依据规章制度给予降职降薪处罚。

符合该条件的降薪,首先要求企业必须存在规章制度,并明确列举按照降职降薪处理的具体情形。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法定程序,还应对员工进行解释说明和公示。企业在掌握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员工存在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后,可以依据规章制度处罚员工,进行降职降薪。

3、采取结构性浮动工资,在约定范围内可以降薪。

企业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工资构成由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组成。固定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等;浮动工资包括:绩效工资、奖金、提成等。如果约定了浮动工资,那么企业在劳动合同约定范围内可以对薪资待遇进行相应调整。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

第35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因此,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予以变更,变更后的内容需要通过书面的形式予以确认,劳动报酬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双方可以约定就薪酬待遇变更事宜进行约定。

会议通知明确,会议为“中超俱乐部工作会议”,参会人员除了中国足协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之外,还有就是各中超俱乐部投资人(或投资人授权代表),各俱乐部限1人参会,且参会人员按时报到,不得请假。实际开会时间为25日9:30至12:00。

虽然会议通知只写到会议是为了“商讨关于职业联赛发展的重大事项”,但经过本报向多家俱乐部了解情况, 各俱乐部普遍默认,这个会议要研讨的就是中超的进一步降薪问题,考虑到会议时间不长,甚至不排除直接宣布政策的可能。

虽然也有极少数俱乐部在疑惑,该会议是不是要宣布职业联盟事宜,但事实上主席人选难产依旧是让职业联盟悬而未决的主因,陈戌源几次接受媒体采访都强调了职业联盟主席人选是个难题,事实上围绕职业联盟成立的周边工作足协早就已经做好了,如果这个人选能早点定下来,职业联盟年初就会成立,而不是等到今天。

本报之前也报道了职业联盟主席需要的几个条件,但准确地说,这不是职业联盟主席的条件,而是民政部关于社团法人的必要条件。比如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一项,就把不少呼声很高的投资人挡在了门外,其中也包括之前一直在参与职业联盟筹建的富力老板张力。 目前,最接近职业联盟主席一职的应该是国安俱乐部董事长周金辉 ,但在此事完全达成一致之前,在俱乐部工作会议上讨论没有意义。

因此,大多数俱乐部普遍认为,此次苏州会议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压缩投资帽、进一步降薪召开的会议。出人意料的是,此次尽管存在中国足协没有和俱乐部就此商议、并极有可能在会上直接公布新政的情况。

对于足协推动大幅降薪的计划,各俱乐部没有表现出很强烈的抵触情绪,新冠疫情之下俱乐部的投资困境是一个客观原因,但更让各俱乐部无话可说的是,这次近乎腰斩的降薪令,来自于上层,而并非中国足协。 众所众知 ,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 社会 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个背景下压缩足球投资也是必然选择。

此前本报也报道了,最新降薪方案很可能是国内球员的年薪限额税前500万人民币,外援年薪限额税前300万欧元。这个腰斩的降薪幅度,显然不是中国足协可能做出的,但如何更大限度贯彻落实这个方案,考验的是中国足协的智慧——这是自上而下的要求, 中国足协只是执行者,他们工作的难度在于,必须要在高层指示、法律、合同之间寻找平衡 。

关于降薪和投资帽下调,目前应该不只是一种方案。投资帽层面,2018年12月宣布的规定是:2019年中超俱乐部支出更高限额为12亿,2020年为11亿,2021年为9亿,但这个数字不包括青训支出,而 最新的消息显示,中超俱乐部的这个支出限额很可能直接缩减为6个亿,且其中包括青训支出。

与原规定的2021年9个亿相比,这一方案意味着投资限额减少了不止3个亿,而且,俱乐部之间的传闻是,这个政策至少要维持五年。与之相对应的中超俱乐部投资人注资限额,原来是:65亿(2019年)、55亿(2020年)、3亿 (2021年),但这个数字肯定也会相应减少。

最重要的是,此前规定的中超俱乐部薪酬比例:2019年65%、2020年60% 、2021年55%,也必然会相应压缩,毕竟降低支出,最主要的就是降低工资。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关于中超外援工资,此前广泛流传的数字是外援顶薪税前300万欧元, 本报了解到,还有一个版本是:各俱乐部外援工资总额不超过1000万欧元。 与限制个体相比,这个总额限制的方式更人性化,更加灵活,各俱乐部完全可以选择不同档次的外援,核心球星工资高点也无所谓,中超的外援水准也不至于一次性下降太多。

到底选择哪个版本,怎么结合,要看25日会议的具体情况。至于坊间流传的所有球员重新签订合同的消息,实施可能性应该不大,毕竟法律是条红线。

根据足球报消息,中超联赛在2022赛季可能面临再次降薪,此次降薪将由此前的税前500万元降薪到300万元,交完各种税费和社保之后,球员能拿到手薪水可能只有不到200万元。

中超降薪到底对现在的职业联赛好不好?

我认为对目前中超来说,降薪应该是件好事。球员降薪之后,俱乐部的负担变低,运营起来不会花费母公司过多财力,也会使得俱乐部更加稳定,降低企业退出俱乐部解散的尴尬局面。对联赛整体运营来说,也会是件好事。

另一方面球员的薪水降低之后,可能会倒逼球员选择留洋,不仅仅是去欧洲联赛效力,其他亚洲国家的联赛可能也会出现中国球员的身影。毕竟球员的职业生涯短暂,对于大多数球员来说,多赚钱还是比较重要的。

降薪后的问题

降薪后确实给俱乐部减轻了负担,而且也会加快国内球员出国踢球的步伐。但是也同样存在后遗症,金元足球时代虽然把中国足球环境弄得一团糟。但是很多地区的青训确迎来了一波发展,虽然其中的问题也很多,可是更多孩子和家长开始选择踢足球,这在过去几十年是不多见的事情。

降薪之后更大的后遗症可能就是青训发展会变得更加艰难,虽然说出国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可是以目前中国球员的能力和水平,又有多少球员能够走出去呢?而且国外球员的薪资水平,完全是按照你的能力水平还有市场价值决定的,在金元足球时代,很多中国球员留洋,在国外球队拿到的薪水都是非常低的。

公司不可以随便降薪资。用人单位降薪资应依法在规章制度中明确降低要求及标准,并应提前进行公开公示告知员工,当月降低的薪资部分不得高于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更低工资标准,则按更低工资标准支付。

从顶薪税前1000万元到传说中的顶薪税前500万元,中超新一波的限薪令,已经走在路上了,至于究竟以何种面目示人,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但可以肯定的是,更严厉的限薪,或者说断崖式降薪,已是大势所趋。

对此,网友评论中可以分为两派。支持者大多认为,中国足球现在这个水平,球员还能拿到如此高薪,对全 社会 都是不公平,降薪就对了。反对者则大多认为,断崖式降薪之后,中国足球的薪资水平,已经回到了十年前,大牌外援纷纷出走,联赛水平和竞争程度,都会远远不如以往,这对中国足球的发展不利。

如果抠字眼的话,发展不利,至少还有发展,如果任由金元足球走下去,恐怕中国足球就是生存问题了,发展这俩字都有些奢侈。此前足协主席陈戌源在央视公开表态,不挤掉泡沫,中国足球没有未来。这并非危言耸听,看看各家中超俱乐部的开支,以及一线队有些畸形的薪资占比,就知道中超球队只是披了一件虚假繁荣的外衣,看似大牌云集,实则缺乏后续的发展能力。因为中超球队的重心都在一线队上,都在成绩上,最重要的青训和后备力量培养,并未得到长足发展,或者说,与一线队的投入不成比例。

而受到疫情影响,中超各队的开支,更是难堪重负。在中国足球圈里,靠足球本身赚钱的俱乐部,多年来一直是零,俱乐部只能靠母公司输血,而母公司再靠其产生的品牌影响力,用其他产业的收入,来贴补俱乐部。今年中超各队的资金流,都是相当紧张,拖欠薪水已不是一两家,而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整体显现出一种难以为继的趋势。赛季开始前,中超联赛会议上,有半数球队投票支持取消升降级,个中苦处不言而喻,主要就是来自中超投入太大,让俱乐部苦不堪言。

足协推出的限薪令,有多少俱乐部支持,是否会被俱乐部阴奉阳违,目前还不得而知。但限薪符合中超联赛的利益,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到具体操作层面,中超各队大概率会一边遵守限薪令,一边争取开绿灯增强本队实力,没办法,球队要出成绩,没有投入是万万不能的。

限薪令的实施,将会打破原有的中国足球格局。过去十年,恒大依靠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一掷千金,一度垄断了联赛冠军,期间上港曾虎口拔牙拿到一个冠军,但当年投入比恒大更高,说到底大家都是靠烧钱来拿冠军,华夏幸福、天津权健等土豪俱乐部也曾跟进,向恒大学习,但结果是成绩没有包袱一堆。这种模式直到今年特殊的赛制下,才被投资相对稳健的苏宁易购打破,但原有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几支球队争夺冠军,大部分球队为保级而战。

如果更严苛的限薪令实施,会导致诸多中游球队看到成绩进步的希望,大家都没有大牌球星,靠本土球员加外援辅助,中超强队与弱队之间的实力差距,将会大大缩小,更多球队将会加入到冠军争夺战上,百花齐放的局面如果出现,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足球争奇斗艳,才是真正的中国足球之福。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许多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足球行业也不例外。中超联赛也在疫情的影响下停摆了数月,这对俱乐部和球员的经济收入都造成了影响。然而,最近中超球员工会与俱乐部就降薪问题的谈判陷入了僵局,球员们反对降薪的声音越来越高。

俱乐部提出降薪方案

在疫情期间,中超联赛停摆,俱乐部的经济收入也受到了影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俱乐部提出了降薪的方案。然而,球员们并不满意这个方案,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应该得到更好的回报。

球员工会反对降薪

球员工会作为球员的代表,反对了俱乐部提出的降薪方案。他们认为,球员们在联赛中的表现和付出应该得到更好的回报,而不是降薪。球员工会还表示,他们已经向联赛和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降薪方案的反对意见。

球员们的反对声音越来越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球员们对降薪的反对声音越来越高。他们认为,自己在联赛中的表现和付出应该得到更好的回报,而不是被迫降薪。一些球员还表示,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如果降薪的话,他们就失去了动力和 *** 。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俱乐部和球员工会需要进一步的谈判和协商。双方需要平衡球员的付出和俱乐部的经济压力,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同时,联赛和国家体育总局也需要发挥调解作用,促进双方的谈判和协商。

中超是否应该降薪,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和欧洲联赛突然被中止不同,中国职业联赛本赛季其实尚未开赛,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随后能够顺利开赛、顺利进行、顺利完成,那么降薪是否还有必要性就值得商榷了。

目前来看,和中超赛程几乎一致的K联赛和J联赛尚没有降薪的确切消息,两国联赛都在积极为联赛启动或继续进行做准备,所以降薪并不是重点,相似的联赛之情况,其实可以提供借鉴,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中超尚未到降薪的节点。

▲3月31日发布的《 体育 总局办公厅关于暂不恢复马拉松等 体育 赛事活动的通知》

中国足球联赛什么时候启动?这确实是一个问题。3月31日,国家 体育 总局发布通知:今后一段时间内,马拉松等大型活动、 体育 赛事等人群聚集性活动暂不恢复,通知里提及中国足协,这意味着联赛启动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目前的普遍观点认为,6月中超是有希望开赛的,当然,这还要看海外疫情的发展和国内的防疫政策变化。

联赛重启之后,转播收入、门票收入(尽管在中国职业俱乐部收入构成中只占相对小的比例)、商业收入是否受到影响将趋于明朗,比如因为防疫要求对上座率有多少限制,或者转播收入遭受了多大的影响,届时中超再讨论是否降薪才有其必要性。

还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联赛最终无法开赛,中国足协最终做出了取消2020赛季中超(包括中甲和中乙)的决定,降薪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中超何时开幕尚未可知

其实,中超降薪与否,还要看全球整体疫情的发展,以及是否会出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样的情况出现,中国职业联赛恐怕会被迫进行全员大幅度降薪。

中国职业联赛和欧洲职业联赛有着本质的区别,欧洲俱乐部更依赖于市场,比如转播收入、门票收入、赞助收入等,疫情的发展导致俱乐部收入大幅度缩减,如果球队不进行降薪,那么俱乐部的“存活”都会变得相当困难,甚至不排除破产的可能性,所以,当联赛暂停之后,欧洲职业俱乐部迅速开启了降薪行动。

但中超俱乐部目前大多处于依赖母公司输血的阶段,因此,不少人会把中超联赛称为“伪职业联赛”。中超2019赛季分红在6200万到6500万之间,此外,门票也有一部分收入,即便如此,这些收入也不过只相当于不少俱乐部的赛季总支出的10%到20%之间,甚至在高投入俱乐部中占比不超过5%。

至于中甲和中乙,分红则少得可怜,门票收入也少得可怜,投入大部分依靠母公司的输血,部分俱乐部可以获得一定的 *** 支持。

▲艾志波发表长文谈中超与欧洲足坛的不同

这种情况意味着中国的职业联赛受到市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少,但正因为过于依赖母公司,所以中国低级别职业联赛退出潮在过去两年蔓延成风。

当然,市场的间接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全球疫情持续时间较长,进而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俱乐部的母公司的经营同样会面临非常大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降薪将成为必然。

这种情况下的降薪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合同约定的薪水进行削减,其二则是在和球员进行合同谈判或续约的过程中降薪。

必须要说的是,从2019赛季开始,中超其实已经开始全面降薪,目前中超俱乐部的投入大幅度缩减,率先缩减的是外援的投入,其次缩减的是奖金的投入,最后才是球员薪水的投入,球员大都在合同期,但在部分球员转会的合同谈判、续约的合同谈判中,大部分俱乐部都全面降低了球员的薪水。

▲“四大帽”颁布多时

回到合同期内削减薪水的问题,对于中国职业联赛而言,如果实施合同期内降薪,该怎么操作,这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欧洲的操作方式有多种,一种是俱乐部和球员进行协商,比如尤文图斯;另一种是西甲的部分球队执行ERTE(《临时就业条例》);至于巴塞罗那,则是两种方式兼用。

在英超,英格兰职业球员协会、英超联盟以及英格兰足球联赛共同协商进行降薪操作。

在以上操作中,各国足协并不参与。要么是内部协商,要么是依照国家法律,要么是职业联盟、球员工会进行沟通,但中超职业联盟喊了十几年了,至今没有成立,球员工会也不存在,甚至没有成立的迹象,没有什么组织可以代表和维护投资方的利益,也没有什么组织可以代表和维护球员的利益。

▲英超联盟、英格兰足球联赛与英格兰职业球员协会

如此,降薪的一种可能性是各俱乐部和球员直接协商,另一种就是由足协和中超公司出面组织,大家形成共识。

即便如此,降薪的比例、降薪的范围(仅一线队还是包括梯队,包不包括俱乐部工作人员)都是问题,而且相关的法律问题也不容忽视。

有关俱乐部利益维护和球员利益维护的问题,始终是中国足球所欠缺的,也是中国足球所需要努力的,如此,一旦到了需要维护俱乐部、球员利益之时,各方也不至于茫然失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