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典详细资料大全

意甲08
甲骨字典详细资料大全
导读: 《甲骨文字典》是记载甲骨文的字典。清末刘鹗,字铁云,所著的《铁云藏龟》是甲骨文的之一部字典。书的自序中,刘鹗记述了发现龟骨兽骨文字以及王懿荣收古甲骨的过程,记述了文字从《铁云藏龟》甲骨文到籀再到隶书的发展过程。 基本介绍 中文名 :

《甲骨文字典》是记载甲骨文的字典。清末刘鹗,字铁云,所著的《铁云藏龟》是甲骨文的之一部字典。书的自序中,刘鹗记述了发现龟骨兽骨文字以及王懿荣收古甲骨的过程,记述了文字从《铁云藏龟》甲骨文到籀再到隶书的发展过程。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甲骨文字典 外文名 :Oracle dictionary 著作 :《铁云藏龟》 作者 :王懿荣 之一部,拼音索引, 之一部 之一部甲骨文字典 1903年抱残守缺斋石印出版。 1903年,刘鹗从所藏的五千余片甲骨中精选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共六册。原书有罗振玉和吴昌绶的序以及刘鹗的自序。 详细介绍 之一个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的定义,这对于甲骨文的认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该书将甲骨文由只供少数学者观赏摩挲的“古董”变成了广大学者研究的资料,对甲骨学具有不可磨灭的开创之功。 甲骨文成书 1915年曾在刘家当过家塾先生的绍兴上虞的罗振玉,又从刘氏赠送他的未曾着录过的甲骨中精选了数十板,影印出版,定名为《铁云藏龟之余》。1931年上海蝉隐庐重印吴、刘两序本,后附《铁云藏龟之余》。每片旁附鲍鼎的释文。此书的许多拓片被用白粉描过,字迹失真,且多错描,误释的也多。1939年上海的孔德图书馆获得了会稽吴振平旧藏的一批甲骨龟片,经沈尹默、金祖同、李旦丘考证为刘鹗旧物,虽有一部分为《铁云藏龟》着录,但大多数未经着录。于是选其中93板,略加按语,并释文于后,遂成《铁云藏龟拾零》。1925年刘鹗的同乡叶玉森,在刘鹗身后得其遗藏甲骨1300余板,从中精选了240板,墨拓石印,并附考释文字出版《铁云藏龟拾遗》。 1959年台湾艺文印书馆严一萍在拓本旁又附以摹本,对《铁云藏龟》重新整理、断代分类,1975年出版《铁云藏龟新编》收录甲骨1043片。 其他工具书 罗振玉1914年编《殷虚书契考释》和1916年编《殷虚书契待问编》,王襄1920年《簠室殷契类纂》(天津博物院),商承祚1923年《殷虚文字类编》(决定不移轩自刻本)、1927年出了删校本、 1971年中国台北艺文印书馆翻印本,日本高田忠周1925年《古籀篇》(古籀篇刊行会),孙海波1934年《甲骨文编》(哈佛燕京学社),曾毅公1939年《甲骨地名通检》(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金祥恒1959年《续甲骨文编》(中国台北艺文印书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1965年《甲骨文编》、孙海波改订本(中华书局)、1979年香港中华书局版,李孝定1965年《甲骨文字集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日本岛邦男1967年《殷墟卜辞综类》(汲古书院)1971出增订本),日本永田英正1968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字索引》(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赤井清美1974年《书体字典》(东京堂)和1976年《书体小字典》(东京堂),日本小林博1977年《古代汉字彚编》(木耳社),高明1980年《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徐中舒1981年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四川人民出版社)和1989年《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日本小林石寿1985年《展大甲骨文字精华》(木耳社),1987年《拓影展大甲骨文字字典》(木耳社)和1988年《五体篆书字典》(木耳社),加拿大许进雄1981~1988年《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索引》(一~九卷《中国文字》新四~十二期连载),日本高嶋谦一1985年《殷虚文字丙编通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孟世凯1987年《甲骨学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赵诚1988年《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中华书局),日本师春妙石1988年《古典文字字典》(东方书店),姚孝遂1988年主编《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中华书局)和1989年《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华书局),饶宗颐1989~1999年《甲骨文通检》(已出先公先王先妣贞人、地名、天文气象、职官人物、田猎与祭祀等五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日本松丸道雄与高嶋谦一1993年合编《甲骨文字字释综览》(东京大学出版会),刘兴隆1993年《新编甲骨文字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日本水上静夫1995年《甲骨金文字典》(雄山阁)、于省吾1996年主编《甲骨文诂林》(中华书局)等! 广西平果感桑遗址出土 拼音索引 之一部汉语拼音索引的甲骨文字典 王本兴所著《甲骨文字典》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自此甲骨文与现代汉语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接轨。成为甲骨文工具书的里程碑。 之一部汉语拼音索引的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系统,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与活文字有传承关系古文字。众多甲骨文学者历尽毕生精力,已辩识出甲骨文近两千个,辩识很难,经辩识后再认知则很容易。每一个小学生利用汉语拼音的索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认识这些甲骨文字。从而对自己一生的文字修养都有好处。汉字的基础要从甲骨文打起,而这本《甲骨文字典》则是打好汉字基础的有力工具。 要研究古代中国文化渊源,是一个庞大繁杂的工程。包括对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的广西平果感桑遗址最近出土的石刻文、骨刻文字,还有东巴文、水书等都是重要资料。相信此书必将更加完善更加客观地展现给读者们。 该书在2011年第二十届美术图书评比中获得“金牛杯”金奖。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甲骨文,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但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考古研究发现殷商甲骨文极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贾湖契刻符号。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字上看,文字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刻时多用直线,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接刻而成。其笔画粗细也多是均匀;由于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数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富有立体感。

就结字而言,甲骨文外形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一字多形的变化美。另外,甲骨文在结字上还具有了方圆结合,开合辑让的结构形式,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具有文字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从章法上看,卜辞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错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虽有疏密变化,但全篇能行气贯串、大小相依、左右相应、前后呼应的活泼局面。并且,字数多者,全篇安排紧凑,给人以茂密之感,字数少者又显得疏朗空灵,总之,都呈现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

主要有四项:

(一) 经过加工和刮磨的龟甲和兽骨,由专门负责的卜官保管。卜官在它们的边缘部位刻写上记述这些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的记事文字,称"记事刻辞";

(二) 卜官在占卜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巢槽,使骨质的正面裂出"卜"形状的裂纹,这种裂纹叫作"卜兆",是据以推断卜问事情吉凶的依据。在时代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写出占卜进行顺序的数字,这种数字也叫"兆序";

(三) 甲骨文的主体部分是卜辞,即占卜活动结束后记录占卜活动进行情况与结果的刻辞。 大多刻写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写在反面的;

(四) 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另外,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当时学习刻写卜辞的人练习刻写的作品,称为"习刻"或"习契"。[1]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关

于天气,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早生贵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同时,甲骨文与古老建筑的造型非常的接近,可以说建筑记载也是甲骨文的一大起源。从甲骨文中许多有关建筑的字形上,可以了解中国远古时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其发展脉络。

甲骨文“高”字。从它的字形上,可以推断在商代已有了一种建造在土台上的建筑了。其下部应该看作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这是私有制抬头和家庭出现后的一种建筑方式。其上部可以看成是一栋既有屋顶又有墙身的建筑。墙的出现在中国远古时代是个了不起的创造。用墙围合而得到的室内空间,比只用屋顶的要高大得多,这也正合了“高者,崇也”的字义。

甲骨文“宫”字。它可以看成在一个大屋顶下罩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室内空间的房子。这是一种专供统治阶级使用的十分讲究的高大建筑物。

“主”是象形字。

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

本义:灯心。

主,灯中火主也。——《说文》

 

后来才引申为君主、主人、控制者,支配者,财产或权力的所有者、事物的根本等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是象形字。

 

 

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权威。

 

本义:天子、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