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伦敦做2012年的奥运会

奥运会09
为什么选伦敦做2012年的奥运会
导读:  伦敦:历史上首座三度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之一次:1908年伦敦奥运会  第二次:1948年伦敦奥运会  第三次: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三十届奥运会  注:1944年伦敦奥运会未举办(只取得举办权,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举行)。  申办回顾 

  伦敦:历史上首座三度举办奥运会的城市

  之一次:1908年伦敦奥运会

  第二次:1948年伦敦奥运会

  第三次:2012年伦敦奥运会第三十届奥运会

  注:1944年伦敦奥运会未举办(只取得举办权,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未举行)。

  申办回顾

  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2005年7月6日晚揭晓。在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的投票选举中,在莫斯科、纽约和马德里先后出局后,在第四轮投票中,伦敦击败了巴黎,成为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这样,伦敦将于北京奥运会后,接过奥林匹克运动的大旗。

  作为世界上辉煌一时的大都市,伦敦曾于1908年和1948年两次举办过奥运会,这次他们提出申请,并迅速成为胜出的热门城市。“浪漫之都”巴黎此前曾主办过两届奥运会,分别是在1900年和1924年,距今时间比较久远。近年来,巴黎积极参与奥运会申办工作,但前两次的申办却均以失败告终。其中,在2001年7月他们不敌北京,无缘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不过他们很快就从失利的阴影中恢复过来,满怀信心地宣布参加2012年的奥运会申办。在今年的五个候选城市中,他们被认为是更大的热门城市。

  其他三个城市分别是纽约、马德里和莫斯科。不过,纽约民众反对该城市申办奥运会情绪很高,加上申奥方案不完善,因此成功的难度很大;马德里从来没有主办奥运会的经验,虽然他们拥有民众和王室的鼎力支持,但其安全保卫能力却受到一定的质疑。作为俄罗斯的首都,历史悠久的莫斯科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被看好。

  前三轮投票的结果正如人们事先的预料。在之一轮投票中,莫斯科得票最少,率先被淘汰出局。他们的代表随即也有机会进行后面的投票。在随即进行的第二轮投票中,美国的纽约得票最少,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在第三轮的投票中,仍然没有一个城市得到半数以上的选票提前胜出。被认为可能成为“黑马”的马德里在该轮中得票数最少,也被淘汰。

  主办城市选举的悬念留到了最后一轮,由巴黎“决斗”同样强大的伦敦。在这轮投票选举中,双方没有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难堪地战成平手,而是高下立分。在经过一段让人几乎窒息的等待之后,一位13岁的华裔新加坡女孩把放有结果的信交给了罗格。罗格在感谢了东道主新加坡民众、此前提出申请的国家和五个候选城市后,向世人大声宣布:把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伦敦。

  下面的一些网页都是说明为什么伦敦会申办成功,你可以看看:

  http://sportssinacomcn/s/2005-07-07/1227607331sshtml

  http://sportssinacomcn/s/2005-07-07/1337607395sshtml

  http://sportssinacomcn/o/2005-07-07/13231653958shtml

  http://sportssinacomcn/o/2005-07-07/14181654016shtml

  http://sportssinacomcn/o/2005-07-07/16201654197shtml

  这个是当时申办时的一些新闻:

  http://sportssinacomcn/z/2012olymbid/

奥运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实现的。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就是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投入。

根据中国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测算得出,北京奥运会每年为我国GDP增长贡献03%-05%经过100年发展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出于和平目的规模更大的活动,奥运会已经具有全球性、持续性、综合性、超大型化、文化内涵高、筹办时间长、投资巨大、参与人员众多和竞赛水平高等特点。它已成为一项具有巨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效应的令人瞩目的活动,受到世界各国 *** 和人民、舆论及商业集团广泛的关注。奥运会的影响已经超过了现今任何一项其他社会文化活动。

为什么1984年以后办的奥运会能获得众多国家的青睐,究其原因,举办奥运会能获得很多的资金、人员和物资等方面的收入。但举办奥运会收入巨大的同时,举办奥运会所需要的支出也非常巨大,举办城市少则十多亿美元,多则近百亿美元的花费。奥运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现象,在国际的发展也凸显其重要性及前瞻性。

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角度看,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是一种需求冲击,即奥运会引发对基础设施投资、旅游出口、电视音像出口、商业贸易等需求的变化,通过直接效应和乘数效应影响主办地的产出、收入和就业水平。不过,这种冲击是短暂的,尤其是会在奥运会举行期间集中爆发,形成需求的“峰聚效应”。

一、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市及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力究竟有多大?

奥运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实现的。举办奥运会的支出就是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投入。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经济影响的大小与对奥运会进行的投资大小关系密切,在边际成本内,投入越大,产生的经济影响越大。

在通过对成本和收入预算体系分析得出:如果支出不包括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则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而如将举办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计入举办奥运会的花费,奥运会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就会降低,甚至出现亏损,此时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比人们通常预计的要小。

分析奥运会的收入来源、比例、支出去向得出,国际奥委会对举办城市的资助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而组委会自身的收入具有很大的弹性,因此从组委会的管理及效率入手即可增加收入。

从举办奥运会获得的收入来源将举办奥运会的模式分为: *** 投资为主的模式;完全依靠市场营销收入的模式;依靠市场营销为主, *** 投资为辅的模式。根据洛杉矶奥运会、蒙特利尔奥运会和巴塞罗那奥运会等工程支出多少,借鉴北京在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增加收入、减少支出、扩大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避免更多的问题。

探讨奥运会的经济影响机制显示,奥运会首先作用于主办地的支出、形象和技术,然后通过经济系统中的互动机制最终体现为产出、收入、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变化。根据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经济影响研究表明,奥运会经营盈利、净经济效益为正;奥运会经济影响的绝对数值较大;奥运会经济影响的强度数值不大;奥运会受益产业比较集中;奥运会促进主办城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奥运会经济影响效果存在着差异性。

笔者根据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届奥运会的入境旅游效应显示,奥运会的入境旅游效应比较明显,相比之下国内旅游并不突出;奥运会旅游活动主要基准在主办城市和地区,区域扩散效果不突出,从数值上看奥运会旅游效应的强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大;但奥运会对主办地形象具有比较好的改善效果;对奥运会旅游和经济影响的预测应该保持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的经济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正面影响中,直接影响包括促进举办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就业增长,相关产业发展,投资环境改善等;间接影响包括提高人力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负面影响指体育设施闲置,城市非受益人群生活受损,社会额外支出增多等方面

教育和鼓励年轻一代,向来是世界性问题和难题。在2012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伦敦奥组委发布了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说:这是伦敦申奥之际就开始奉行的精神,是伦敦奥运的DNA。

我从不怀疑英国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相反,他们对青少年个体的尊重和宽容,是我出国前不能想象的。但这是个貌似松散的社会,这里没有街道办事处,没有居委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除了每年一次的税单,几乎感觉不到 *** 的存在。中小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对校长权力最有约束力的是有家长参与的校董会,而不是教育局。正是因为行政参与的缺乏,这“激励一代人”作为一个口号,会如何体现、怎样落实而口号宣布后,网上大量怀疑的评论,更让我心怀疑虑。

正在我琢磨之际,14岁女儿所在的中学组织野营暴走活动,志愿参加。女儿犹豫要不要报名。我去询问详细情况,得知这原来是一项成年人的活动,但是从今年开始允许14岁以上的青少年参加。我顺口问,啊,是因为奥运吗接 *** 的老师说,可能吧。老师还告诉我,和学校一起组织这项活动的,是 *** 资助的一个体育机构,将会有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野外生存的培训。听起来不错,于是在我的极力鼓动下,女儿报名了。这项野营暴走活动上周末刚刚结束。女儿和她的队友们共接受了10次培训,参加了4次活动。女孩子们都承认虽然很累,但是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合作的快乐、运动的快乐,很值得,以后一定还会参加。

这是来自英国的一个事关运动、体现激励的小例子。仔细算了下,不算组织经费, *** 为每个学生实际支付的野营设备费用,大约合每人100英镑(人民币1千元),参与即得,不参与即不得,使用完毕归还学校保存,下年再用。这样基于社区、基于基层学校,对所有孩子开放的活动,是不是比标语口号更实在些这算是英国式的、实实在在、不张扬、不显摆、不强迫的激励吧。

少花钱、多办事、留遗产,激励一代人,这是英国人的口号。如何实现不讲排场拼创意。而这种创意,从申办奥运会时就开始了。观察2005年的伦敦“申奥”宣传片,人们的视线伴随着一个女孩跑步穿行在伦敦大街小巷,扫过伦敦塔、议会大厦、白金汉宫、泰晤士河。然而,最吸引世人眼球的,是影片中英国人平实、幽默而又热爱运动的一面。充满英式小幽默、不夸张、不铺排的申奥宣传片,成为伦敦迈向奥运脚步的之一个创意亮点。在接下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伦敦8分钟”,再次让世人领教了英国人的创意。

当人们将更多期待的目光投向2012年7月27日晚的“伦敦碗”,开幕式掌门人、因导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而夺得奥斯卡更佳导演奖的丹尼·博伊尔,主动公开了不少细节,其关键词包括“乡村风”、“暴风雨”和“007”。开幕式创意的另一灵魂人物是曾执导《朗读者》《时时刻刻》的著名英国导演史蒂芬·戴德利。和许多英国人一样,戴德利对莎翁戏剧怀有别样的情感。他选择了莎士比亚经典作品《暴风雨》作为开闭幕式的主题。

这些被公开的细节,满足了人们对于开幕式的部分好奇。而已经进行了157次彩排的开幕式,最终将以怎样的面容示人,只能等到7月27日揭开面纱的最后时刻才能得知。不过无论出现怎样的变化,都不值得惊讶,因为英国人“不比排场拼创意。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介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它包括夏奥会,冬奥会,残奥会,青奥会和特奥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776年),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公元1916、1940和1944年),会期不超过16天。由于1924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奥运五环

奥林匹克运动有一系列独特而鲜明的象征性标志,如奥林匹克标志、格言、奥运会会旗、会歌、会徽、奖牌、吉祥物等。这些标志有着丰富的文化含义,形象地体现了奥林匹克理想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

《奥林匹克 *** 》规定,奥林匹克标志、奥林匹克旗、奥林匹克格言和奥林匹克会歌的产权属于国际奥委会专有。国际奥委会可采取一切适当措施使奥林匹克标志、旗、格言和会歌在各国和国际上获得法律保护。

当今流传最广的标志要数奥林匹克五环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它已成为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环“转”到哪里,奥林匹克运动就在哪里生根开花。

说起五环的来历,曾经有一个有趣故事。 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之一次举行火炬传递活动,火炬的传递路线自奥林匹亚开始,从希腊北部出境,沿多瑙河穿过奥地利,最后进入德国。为了烘托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卡尔·迪姆及其同事几乎完全按照古奥运会情景来布置沿途经过的古希腊遗址。

火炬到达德尔菲帕那萨斯山的古代运动场时要举行一个特别仪式,这时,迪姆突发奇想,在一个高约3英尺的长方形石头的四面设计并刻上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放在了古运动场起跑线一端。仪式结束后,火炬继续北上,而这块作为道具的石头却被留在了古运动场。

由于极少有人知道这块刻有五环标志石头(后被称做“迪姆之石”)的真实身份,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它被当做了“有3000年历史的古代奥运会遗迹”。这个以讹传讹的错误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德尔菲的希腊官员指出。1972年5 月,这个假文物被送到德尔菲的另一个地方——古罗马广场入口处。

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出自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之手。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应该有自己的标志,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盘桓已久。1913 年,他终于构思设计了五环标志和以白色为底印有五环的奥林匹克旗,打算在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这个标志。

1914年6月15日~23日,国际奥委会在法国巴黎索邦学院举行代表大会,同时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顾拜旦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设计的五环标志和一面印着五环的旗帜向大家展示,并建议将它们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志。听了顾拜旦的说明后,会议确定将奥林匹克五环和奥林匹克旗作为奥林匹克标志。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由5个奥林匹克环从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蓝、黄、黑、绿、红5种颜色。最初的解释是五种颜色代表各国国旗的颜色,后来又将5个不同颜色的圆环解释为五大洲的象征。奥林匹克官方网站提示,“每个环代表相应的一个大洲”的说法是错误的。(参见“奥运五环”词条)

会旗长3米,宽2米,以白色为底,象征纯洁。蓝、黄、黑、绿、红五环,环环相扣。1914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大会首次悬挂了奥林匹克旗。1920 年,奥林匹克旗之一次飘扬在安特卫普夏季奥运会体育场。这届奥运会后,比利时奥委会赠送了国际奥委会一面同样的旗,在奥运会期间悬挂,后成定制,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由上届举办城市转交此旗,由举办城市保存,比赛期间主运动场仅悬挂代用品。1952年,奥斯陆市赠送国际奥委会冬季奥运会会旗,交接、保存和使用 *** 与夏季奥运会相同。

1979年6月,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了会旗和五环的含义:根据《奥林匹克 *** 》,奥林匹克旗帜和5个圆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由来

传说: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另一种传说与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有关。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获"大力神"的美称。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打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克举行了运动会。

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奥运会的起源,实际上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克举办一次运动会。运动会举行期间,全希腊选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于奥林匹亚这个希腊南部风景秀丽的小镇。公元前776年在这里举行之一届奥运会时,多利亚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赛中取得冠军。他成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之一个项目的之一个桂冠的人。

后来,古希腊运动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并成为显示民族精神的盛会。比赛的优胜者获得月桂、野橄榄和棕榈编织的花环等。从公元前776年开始,到公元394年止,历经1170年,共举行了29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国库蒂乌斯人在奥林匹克遗址发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兴趣。为此,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认为,恢复古希腊奥运会的传统,对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他的倡导与积极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举行了首次国际体育大会。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体育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于雅典 举行之一届现代奥运会,以4年一次,轮流在各会员国举行。

到2004年,已经举行了28届奥运会。2008年,将在中国北京举行第29届。

1894年6月巴黎国际会议上通过了之一部由顾拜旦倡议和制定的奥林匹克章程。它涉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宗旨、原则及其他有关事宜。1921年洛桑奥林匹克会议,制定了奥林匹克法,包括奥林匹克运动会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章程、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规则及议定书、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通则、奥林匹克议会规则等5部分。数十年来,奥林匹克法曾多次修改、补充,但由顾拜旦制定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未变。

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有11名女子冲破禁令,出现在运动场上。国际奥委会经过数次争论,终于在1924年第22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允许女子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此后,女子项目成为奥运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参赛的女运动员也越来越多。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国际奥委会还作出许多规定。1913年,根据顾拜旦的构思,国际奥委会设计了奥林匹克会旗,白底无边,中央有5个相互套连的圆环,环的颜色为天蓝、黄、黑、绿、红,五环象征5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1914年为庆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0周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大会上会旗首次使用。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时,在运动场上升起之一面五环会旗,这以后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有会旗交接仪式和升旗仪式。为了宣传奥林匹克精神、鼓励参赛运动员,由顾拜旦提议,1913年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将“更快、更高、更强”作为奥林匹克格言。1908年伦敦奥运会举行时,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奥运会的宗教仪式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主教在其布道词中说,奥运会“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顾拜旦对这句话极为赞赏,以后多次引用,因此不少人认为,这句话应该成为奥林匹克理想。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开始实施运动员宣誓。1968年第19届奥运会又增加裁判员宣誓。1936年第11届奥运会时,国际奥委会正式规定,在主体会场点燃象征光明、友谊、团结的奥林匹克火焰。此后这一活动成为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奥运会开始前,在奥林匹亚希腊女神赫拉(宙斯之妻)庙旁用凹面镜聚集阳光点燃火炬后,进行火炬接力,于奥运会开幕前一天到达举办城市。在开幕式上由东道国运动员接最后一棒点燃塔上火焰,闭幕式时火焰熄灭。

奥运火炬

1古代的火炬传递

作为一种神圣的象征,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火在希腊历史上代表着创世,再生和光明。在希腊神话中,火是赫菲斯托斯的神圣象征,是普罗米修斯从宙斯手中偷得赠送给人类的礼物。

在每个古希腊城邦的中心,都有一个燃烧长明圣火的祭坛,而城邦居民每家每户也都有长明圣火,以供奉女灶神赫斯提亚。火炬传递最早在古希腊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在夜晚举行,时隔不久就逐渐转变成了首先在青少年当中兴起的一种团体竞技运动,并最终演化成了最为流行的古希腊体育项目之一。

在古奥林匹亚城议事大厅有一个供奉赫斯提亚的祭坛,祭坛的圣火是用凹面圆盘或镜面聚焦太阳光点燃的。圣火永不熄灭。采集圣火的过程非常简单,但是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凹陷的光滑平面能够将阳光汇集到焦点,更高女祭司将火炬伸到焦点处,就能够将其点燃。

古希腊人举行火炬传递比赛,参赛者须传递火炬直到终点。古希腊火炬传递的宗教仪式每四年举行一次以祭奠女神雅典娜。圣火的力量由火炬手用最快捷的方式进行传递。火炬传递起点是普罗米修斯的祭坛,终点是设于古雅典卫城的女神雅典娜祭坛。当时的火炬传递由40位来自10个雅典人部落的青年来完成,全程一共25公里。

现代奥林匹克圣火点燃仪式与古希腊的相同,也是由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点燃的,同时宣读运动员誓言。随后奥运圣火将授予之一位火炬手,这也标志着火炬传递正式开始。至今,奥运火炬传递的力量仍然影响打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2现代奥运火炬传递的开始及其复兴

今天的火炬接力和奥运圣火,既然为古奥运会所无,又究竟是从何开始的呢?实际上这和两次世界大战有关。奥运圣火的之一次点燃时1920年的事情,当时是为了纪念再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英灵。1928年期,国际奥委会把奥运圣火点燃作为开幕式的规定动作。

但现代奥运会的火炬接力的产生还要要拜纳粹德国所赐:1936年柏林奥运会前,极端崇拜古希腊,尤其是斯巴达人的纳粹元首希特勒授意下,柏林奥组委的头头卡尔·迪耶姆博士把古希腊的两种风俗捏合起来,生造了沿用之今的一整套奥运火炬接力和圣火仪式。

1936年7月20日,在纳粹德国的安排下,希腊祭司和14个当地处女身着传统服装,站在古奥运会体育场内,用镜子的反射聚集阳光照射到一根木材上,直到木头生热起火,圣处女正在吟唱:“哦神圣的火焰,在古代和神圣的地方被点燃,开始你的奔跑。”

纳粹更大的兵工厂克虏伯(生产著名的克虏伯大炮的地方)也为奥运火炬接力做出了贡献,所有的火炬上都有克虏伯的商标。简短仪式后,这把圣火经过3075人的先后接力,穿过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于8月1日抵达德国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圣火台。

纳粹德国宣传机器也对这一圣火传递仪式大肆宣传,希特勒御用的著名女导演莱妮·里芬斯塔尔1938年发行的大型纪录片《奥林匹亚》中,最著名的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希腊的接力手,在爱琴海的黄昏举着火炬慢慢奔跑。

虽然生活以适合纳粹美学息息相关,但由于她兼具古典和崇高的仪式感,所以即便在纳粹垮台后也继续流传了下来。1948年,曾被纳粹反复轰炸的伦敦举行了二战后之一届奥运会,也继续沿用了奥林匹亚旧址点火、火炬接力等一系列仪式。今天,火炬接力已成为全球团结的一种象征,人们早就忘记了她的纳粹起源。

3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图形缘起:传世宝物龙凤袍

火炬接力图形所选凤纹出自明代御赐秦良玉平金绣蟒凤衫。明代著名女将军秦良玉率白杆兵北京勤王。龙凤袍就是皇帝御赐。火炬接力图形是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核心图形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传统的凤纹图案。

奥运会会歌

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全会上最后确定还是用《奥林匹克圣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其乐谱存放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从此以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悠扬的古希腊乐曲。这首歌歌词内容如下:

古代不朽之神,

美丽、伟大而正直的圣洁之父。

祈求降临尘世以彰显自己,

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地苍穹之中,

作为你荣耀的见证。

请照亮跑步、角力与投掷项目,

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

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冠颁赠给优胜者,

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

溪谷、山岳、海洋与你相映生辉,

犹如以色彩斑斓的岩石建成的神殿。

这巨大的神殿,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膜拜,

啊!永远不朽的古代之神。

运动员入场

按照规定,凡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家奥委会均可派运动队参加奥运会比赛。 奥运会是世界上规模更大和最有影响的综合性运动会,通常情况下,国际奥委会主席和主办国元首都出席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在会上致词,由主办国元首宣布大会开幕。以往奥运会参赛国家(或地区)由主办国发出邀请,1986年9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汉城会议决定,以后改由国际奥委会邀请。

国际奥委会章程规定,奥运会属国际奥委会的专利。国际奥委会根据申请举办城市的组织能力和财力 ,由全体委员投票决定举办下一届奥运会的城市,并由国际奥委会同获得举办权的城市签订必要合同。主办城市必须遵照国际奥委会章程

奥运会比赛项目

奥运会比赛项目有:

田径 篮球 足球

摔跤 柔道 举重

射击 射箭 击剑

赛艇 马术 拳击

手球 网球 棒球

皮划艇 乒乓球 曲棍球

自行车 帆船帆板

体操 (含艺术体操)

排球 (含沙滩排球)

游泳 (含跳水、水球、花样游泳)

铁人三项 现代五项 等。

一个项目如果要设置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只有在至少四个洲75个以上国家开展的男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和至少在三个洲40个以上国家开展的女子体育运动项目/分项才能被列为夏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只有在至少三个洲25个以上国家中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被列为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

奥运会中运动小项是运动项目或分项中的一项比赛,在奥运会中需要产生名次,并颁发奖章和奖状以作为奖励。运动小项在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前,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在世界范围内有足够的开展这个项目的人数和地域,并且已经举行过至少两次洲际锦标赛。主要依赖机械动力推进的项目、分项和小项不能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除正式比赛项目外,国际奥委会还授权东道国,可将本国开展较为普及的非奥运会正式项目的1~3个列为当届奥运会的表演赛,其他国家亦可派队参加。作为非正式比赛,获胜者不发给奖牌。

奖励:国际奥委会强调比赛只是个人和各队之间的竞争,不是国与国之间体育实力的较量。国际奥委会公布的只是比赛成绩,无各国得奖情况。但东道国、新闻界以及各国奥委会都进行这方面的统计,并按奖牌或分数排列总的名次。在奖励方面,也着重在精神上和名誉上。国际奥委会认为,精神奖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在奥运会上获胜的前三名选手,只分别授予金、银、铜,铁质奖章,不发给任何物质奖励。

古代奥运会自公元前776年于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以来,已经有1200年的历史。最早是一种宗教仪式,逐渐演变成体育活动,当时的比赛项目有五项全能(包含铁饼、标枪、跳远、赛跑;摔跤和拳击)、赛跑、拳击、摔跤、拳击角力(拳击和摔跤的混合运动)、四轮马车赛跑和骑马。古代奥运会体现了人们和平的愿望,在奥运期间,交战双方会休战,但是,古代奥运会最终还是因为战争而停止。

奥林匹克的复兴始自1896年,在奥运祖师顾拜旦的努力下,当时在希腊的雅典举办了之一次现代奥运会,有来自14个国家的245名运动员参加。此后,参赛运动员、参赛国家和比赛项目与日俱增,在2000年澳大利亚的悉尼奥运会上,有来自199个国家的10,000多名运动员参赛。成为全球最盛大的聚会,奥运会提出的“更快、更高、更强”精神,体现了现代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

给你摘的 不知道有没有用 看看吧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全民身体素质有哪些提高和影响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7-6-19 09:58 论述题 提问者: genie861206 - 见习魔法师二级 更佳答案

讨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群众体育发展”问题,可能有若干假设。是否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即“借北京奥运会舞台,唱群众体育大戏”。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则会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则另当别论。这个假设能否成立,或者说我国群众体育事业能否借承办北京奥运会这个机遇得到快速的发展,首先取决于对承办北京奥运会目的的定位:是单纯为了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还是既要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又要借承办北京奥运会的机遇,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推广奥林匹克运动,使我国不仅成为奥运会金牌大国,而且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大国。不同的承办目的将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奥林匹克 *** 》提出,“奥林匹克运动的活动是全球性的、持续的。其更高层次的活动是使世界上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盛大的体育节日上相聚一堂”。而“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互相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可见,奥运会不等同于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更高层次的活动。而奥林匹克运动的普遍活动,则是通过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教育青年,为国家为人类作出贡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个国家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绝不仅仅是搞好奥运会这个更高层次的活动,而且要推动大众特别是青年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我们理解,奥运会与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就是奥林匹克的普及与提高。我们不是讲体育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吗?在我国推广奥林匹克运动是否也需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呢?我们认为,应该把举办一次成功的奥运会与广泛开展大众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这二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一次成功的奥运会,需要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的支持与辉映。而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上层。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也需要奥运会的吸引、强化、引导和推动。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奥林匹克运动,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奥林匹克运动,是普及与提高“双赢”的奥林匹克运动,这可能就是“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运动。 2 质疑一个理念 “借北京奥运会舞台,唱群众体育大戏”这个假设是否成立,不仅取决于承办北京奥运会目的的定位,还取决于承办北京奥运会理念的定位。现在一些人谈起北京奥运会,就是得多少块金牌,赚多少钱,似乎形成这样一种逻辑:奥林匹克运动=奥运会=运动成绩=金牌=经济效益=金钱。究竟树立怎样一种承办北京奥运会的理念,这对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举办国来讲,运动成绩、金牌、经济效益、金钱,这些当然是重要的,也可以说是第1位的。但是对举办国来讲,是不是仅仅有这些就可以了呢?我们所要实现的北京人文奥运,就体育方面讲,它应该表现在哪儿呢?是只看获得金牌的多少与赚取金钱的多少,还是同时要看奥林匹克本质体现的如何?《奥林匹克 *** 》提出,“奥林匹克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可见奥林匹克在强调更快、更高、更强;在注重金牌、金钱的同时,也强调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和谐发展;也强调人的身体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哲学。我们理解,这就是全面的奥林匹克观。强调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和谐发展;强调人的身体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哲学,这些奥林匹克理念与当今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是否冲突呢?我们感到,不仅不冲突,而是相当一致,或者说是对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的有益补充。因此,倡导奥林匹克的这些理念,并使之付诸行动,既是兑现我们承办北京奥运会对世界做出的承诺,也有利于我们从一个开放的视角,推动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体育方面讲,体现以人为本,形成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形成人的健康身体、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哲学的主体是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而不是奥运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部分,并且是主体部分。因此,推进奥林匹克运动,不仅要办好奥运会,更重要的是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从另一个角度讲,奥运会的周期性决定了奥运会的运动成绩、金牌是一时的。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庆功会开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运动成绩、金牌就成为历史。人们关注的焦点立即转移到2012 年伦敦奥运会。而北京奥运会带给人们的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以及由此改变的人的体育行为,将长留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奥运会带给群众体育的是永恒的。如果上述理念是正确的,我们就应该把这个理念付诸行动。我们应该在群众体育与奥运会同行方面,为世界、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承办奥运会创造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独特的遗产。这应该成为“有特色”的北京奥运会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应该做出这个贡献。奥林匹克既不属于法国,也不属于欧洲,奥林匹克属于奥林匹克所有成员国。奥林匹克是世界的。中国体育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包括融入奥林匹克,而融入奥林匹克的前提,是接受并创新奥林匹克的理念。我们要有大国的胸怀。我们是否接纳奥林匹克理念取决于奥林匹克理念是否属于先进文化,而不取决于它起源于哪个国家。另一方面,一个国家对奥林匹克的话语权,也取决于它对奥林匹克的贡献,包括对奥林匹克发展模式的创新。我们有智慧有能力,也应该有勇气去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3 建议一个计划如果上述假设成立,理念正当,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假设和理念呢?如果真如《奥林匹克 *** 》对国际奥委会职能规定的:“鼓励发展大众体育”。那么,我们建议实施一个旨在推动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与你同行计划”(或称“与奥运会同行计划”、“并蒂莲计划”)。既寓意着在筹办北京奥运会的同时也关注着广泛的大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与北京奥运会相伴相行;也寓意着北京奥运会与我们每个人都关联着,北京奥运会与我们每个人相伴相行。并将其纳入筹备北京奥运会的具体行动计划,作为北京奥运会总体规划中的一个专项规划。同时也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2期工程第2阶段(2006~2010年)实施计划中的一个具体计划。对这个计划主要目的的设想是:1 配合北京奥运会,充实北京奥运会,提升北京奥运会。2 借助筹办北京奥运会前后独特而难得的机遇期,加快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推动全民族健康素质提高和全民健身体系形成,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3 让这个计划告诉世界,“有特色”的北京奥运会或发展中国家办奥运会的模式是什么。对这个计划主要内容的设想是:1 挖掘整理、保护利用、提高升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内涵,让国民和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华体育。2 宣传、普及和推广奥林匹克知识和体育科学知识,提升人们的体育观念,接受先进体育文化。3 倡导和推动人们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化程度,特别是推动青年、残疾人、妇女、老年人的体育活动。4 开发、整合体育投入和体育资源,推动基层社区平民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加快“动者有其场”进程。5 进行各国民族体育的展示和交流,让国民了解国外的民族体育,让世界了解中国武术、接纳中国武术,了解中华体育、接纳中华体育。6 形成筹办北京奥运会与发展各地群众体育的联动机制,促进北京奥运会和群众体育的共同繁荣。 4 用好一笔遗产《奥林匹克 *** 》提出,“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全部收益必须用于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运动”。如果我们承认并接受这个规定,那就产生了如何处理北京奥运会的全部收益问题。请注意,是举办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取得的全部收益,而不是部分收益。北京奥运会将产生巨大的收益,或者说留下一笔丰厚而独特的遗产,其中包括为我们留下数额巨大的物质财产:体育场馆、物资和金钱等。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这些物质财产、如何经济有效地利用这些物质财产,我们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分配处理方案,保证全部收益必须用于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运动。为了使得这些物质财产分配处理的公平合理,为了保证全部收益用于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运动。是否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要明确这些财产的投入主体和投入金额,即中央财政投入多少,北京财政投入多少,中央各部门财政投入多少,各地财政支持多少,社会支持多少。二是要明确投入与回报的利益关系、投入与回报收益分配的权利关系。我们认为,谁投入,谁享有投入的回报;谁投入,谁有权参与回报收益的分配。三是要明确物质财产的分配方向。四是要明确由谁来分配处理这些物质财产。我们认为,在北京奥运会举办中首先受益的或受益更大的,从国家与民众的角度讲,是国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角度讲,是国际政治影响、是对GDP的拉动。从举办地内外角度讲,是北京;从城乡角度讲,是城市;从体育角度讲,是竞技体育。那么,从协调发展,利益均衡的原则出发,北京奥运会过后,对其物质财产的处理,则应转向民众;转向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即转向体育建设、体育协调发展的建设;则应转向北京以外的地方;转向农村;转向群众体育。如果这个道理成立,就应将北京奥运会的全部收益:全部金钱收入、全部财产收入以及奥运会财产拍卖的全部收入等,分配给不同的投入主体,并使这些投入主体将这些收入设立群众体育发展基金,用于发展农村群众体育事业。属于北京市投入所获得的收入,设立北京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基金,用于发展北京市农村群众体育事业,主要用于建设农村基层社区平民化体育活动设施。属于中央、各部门和各地及社会投入的所获得的收入,设立国家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基金,用于发展我国西部和落后地区农村群众体育事业,主要用于建设农村基层社区平民化体育活动设施。如果这个建议成立,这笔数额巨大的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基金,将有望遏制我国城乡群众体育、区域群众体育差距过大的势头,较大较快地改变农村群众体育,特别是农民体育活动设施落后面貌。建议建立独立的专门的部门,加强对北京奥运会物质财产、金钱收入等从始至终的监督管理,提前做好分配处理方案,防止财产分配处理中的无序现象和腐败现象发生,克服财产分配中狭隘的地方观念和部门观念。建议全国人大或监察部过问北京奥运会物质财产处理问题,建议国家审计署对北京奥运会物质财产分配处理结果进行审计,保障北京奥运会物质财产分配处理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保障北京奥运会在物质财产分配处理上,不仅北京受益,其他地方也受益;不仅城市居民受益,农村居民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