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经典跑步训练法(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全文)

跑步066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丹尼尔经典跑步训练法,以及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全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No.2021-34《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

刚看了一下,上次的读书笔记还是6月22日,马上月底了,这个月一篇还没写,借口很多。为了填补空白,凑一篇,以摘录为主。这本书是跑友的文章里介绍的,大致翻了翻,科普了一些跑步的基础知识。摘录部分内容:

◆ 01跑步的基本法则

“首先你是一个人,其次你是一个学生,再次你才是一个跑者。在校期间,不要颠倒这个次序。”

◆ 02如何进行训练

对那些参加短距离赛事的人来说,用前脚掌着地是最常见的,他们几乎就像是在用脚尖跑步。另一方面,许多更长距离项目的跑者,当然也包括那些马拉松选手在内,他们喜欢先用脚跟着地,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用全脚掌着地。 对于脚的着地我还有最后一点建议,即着地的时候脚趾尽量不要外翻。

是CO2的增加,而不是O2的减少促使你加重了呼吸。其实,只要你是在呼吸正常的空气,O2的量就总是充足的。 使用2—2节奏,至少在中距离比赛的头三分之二时。

下坡跑时,很重要的一点是避免步伐过大,与此同时,脚落地时尽量要轻,步频要快,在下坡时感觉自己正在“滚”下坡,而不是在“跳”下坡。

◆ 03关注自己的体能

不要总与他人比较,多关注自己的体能和表现。

比起天气凉爽的时候,在炎热的天气里无论使用什么速度奔跑都要更吃力,因为有更多的血液被转移到皮肤进行降温。

如果某次训练旨在以特定速度奔跑,那么或许就不应该以心率为指标;但如果你追求的是强度,那么心率就非常有用。

◆ 04选择恰当的训练类型

这次训练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没法回答这个最关键的问题,那么更好不要在这个当口进行任何训练

E代表轻松跑(Easy running),M代表马拉松配速跑(Marathon–pace running),T代表乳酸门槛跑(Threshold running),I代表间歇训练(Interval training),R代表重复训练(Repetition training)。

就跑步时间来说,30分钟的定速跑是卓有成效的。如果你出门去跑轻松跑,我建议30分钟是最短时间。我还建议你将最长的定速跑(除非是为某些超级赛事做准备)控制在150分钟内,即便在备战马拉松时也是如此。

L跑通常会使用E配速。对每周总跑量少于64公里的跑者,我会将他们的单次L跑长度限制在周跑量的30%;而对那些周跑量达到64公里及以上的跑者,我建议L跑应少于周跑量的25%或150分钟,先达到哪个量就以哪个量为上限。

总而言之,E跑有助于抵御伤病、加强心肌、改善血液输送,还能促进肌肉纤维生成一些有用的特质,让你跑得更好。另外,增加E跑时间(如果强度轻松,增加距离或者跑步时间会容易得多)也能增强你的自信,让你觉得只要你想,你就能一直跑下去——永远不要小看训练中的心理层面。

建议将M跑限制在110分钟或者29公里以内,先达到哪个量就以哪个量为上限。

T跑是这样一种类型,即你确实希望它快点结束,但却还能继续跑上好几公里。

T跑的首要目的在于,加强身体清除血乳酸的能力,使血乳酸处于可控的水平内。一般来说,更好是将提高耐力看成T跑的目标所在,即教会身体在长时间内维持更吃力一点的配速,或者在某个配速下跑得更久一些。

我对节奏跑的定义是全程中始终用T配速进行的奔跑

长达20分钟的T配速定速跑视为真正的节奏跑

以T配速跑5个1.6公里,每跑一次休息1分钟,或者以T配速跑3个3.2公里,每次有2分钟休息,这些都是典型的巡航间歇训练的例子。

以10~20分钟的E跑作为热身,结束时跑几个30秒的ST(跨步跑),再做些放松活动。

I类型数步训练法:这种训练标准的变化方式是,在出发时艰苦地跑10步,然后慢跑10步;接着艰苦地跑20步,慢跑20步;再接着是30/30、40/40,以此类推,每次增加10步,直到艰苦地跑了100步并慢跑了100步。然后再重复100/100,再往回减少步数——90/90、80/80,一路往回减少到艰苦地跑10步并慢跑10步。

R(重复)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无氧能力、速度和跑步效率。

挣扎着完成训练并不能让你达到本次训练的目的

在不同强度下跑了多久,而不是跑了多少——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始终是更好的方式。

◆ 06赛季训练

你的体能越差,要想从训练中获益,训练越宽松越好。

大部分E跑安排在阶段一。如果阶段一有3周以上的时间,那我会在日常的E跑中加入一些轻量的跨步训练(10~15秒轻量的快跑,有充分的恢复时间),还会在这样的跑步训练之后加入一些辅助训练,诸如轻量的阻力训练和动力性柔韧[插图]练习。另外,我还建议每周的轻松L跑占每周总跑量的25%~30%。

每周的L跑会继续贯穿在阶段二中,此外还有每周两次R训练,期间穿插两天轻松日。

我偏向于从E跑到R训练再到I训练,最后到T训练。

◆ 07体能训练

跑步是一件你可以享受一生的事情。

跨步跑(ST)是轻量的20秒快速跑(不是冲刺跑),两次跨步跑间休息60秒。

E代表轻松跑,L代表轻松的长距离定速跑。跨步跑(ST)是轻量的20秒快速跑(非冲刺跑),每两次跨步跑间有60秒休息。R代表重复跑,配速为你能在比赛中坚持跑上5分钟的配速。艰苦跑本质上是间歇,配速为你能在比赛中坚持10~15分钟的配速。T代表门槛配速,强度为舒适的艰苦。

                                                                                                                             2021-7-30

读《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

作者杰克·丹尼尔斯,已从事运动研究和教学50多年,是许多奥运选手的教练,曾被《跑者世界》誉为“世界上最棒的跑步教练”。丹尼尔斯的训练 *** 重在量化,倡导运动和科学的结合。书中有大量数据图表,比较适合专业的运动员和教练阅读。但对跑步初学者来说也会有很大帮助,读过这本书以后,对其他的跑步训练、拉伸保护等相关的书,会更容易上手。

全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讲基础理论,后一部分讲各种项目、情形下的训练 *** 。初学者应该重点阅读基础理论部分。

之一章,跑步的基本法则。这10条法则,每个希望能跑出好成绩,不想受伤的跑者都应该时常翻阅。

1、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长处和短处。

2、对跑者多一些鼓励。

3、状态不好就不要参赛。

4、训练中保持灵活性,不必死板。

5、要设置中期目标,是较小的、更有把握实现的目标。

6、训练应该目的明确,有收获。

7、吃好睡好。

8、伤病时停练。

9、遇到慢性健康问题,及时就医。

10、如果跑出了一次舒服的或者成绩好的比赛,这不是侥幸。

第二章,如何进行训练。讲述了两大原理:人对压力的反应、收益递减。正如塔勒布的《反脆弱》里说的那样,人是一个反脆弱系统。面对压力,身体会受到轻微的伤害,恢复以后就会比原来更强壮。锻炼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在一定范围内给身体造成负担,通过反脆弱让身体变强。收益递减则类似于经济学里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随着投入(训练强度)增大,收益增量(体能提高的百分比)会逐渐下降。总之,人体是一个系统,和经济学这一社会学的基础理论有相通之处。

这一章还讲到了步频、脚的着地、呼吸三个问题。作者的建议是更佳步频为180步每分钟;脚的着地部位因人而异;呼吸则推荐2-2式。关于后两个问题,另有专门书籍探讨,日后再研究。

第三章,关注自己的体能。影响长跑能力的关键性因素是更大摄氧量v.o2max,它和心率指标基本上成正比。我的理解是,一个人的更大摄氧量上限是天生的,后天的锻炼只关系到能不能保持这个量,能保持多少百分比。心率分更高心率和静态心率,在同等耗能情况下,心率越慢说明心肺功能越强。作者的专长就是用这些可测量指标指导训练,是对运动能力和训练效果的量化分析。

第四章,选择恰当的训练类型。作者定义的跑步训练类型,被全世界教练员和运动员广泛采用。他按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将训练分为E、M、T、I和R。每种强度对应的是心率,而不是速度。因为每个人的运动能力不一样,比如同样用4分钟每公里的速度奔跑,对专业运动员来说是很轻松的,对初跑者来说却非常辛苦。各个强度对应的心率范围如下:

E代表轻松跑(Easy running),是边跑边能轻松讲话的强度。E跑锻炼的是心肌,需要长期的积累。书后面的训练表中有时会出现L跑,也就是LSD(long slow distance)长距离慢跑,强度和E跑是一样的。

M代表马拉松配速跑(Marathon-pace running),是在马拉松比赛时用的巡航速度,一般来说比E快每公里30秒左右。M跑训练的是比赛的速度感,和比赛中的补给策略,在心理上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T代表乳酸门槛跑(Threshold running),强度是舒适的艰苦,大多数人可以坚持20到30分钟。T的速度按书中的说法,比M快10秒左右每公里。T跑的首要目的是加强身体清楚血乳酸的能力,扩大有氧运动的强度范围。

I代表间歇训练(Interval training),速度比T快15-20秒每公里,一般只能坚持2到3分钟,训练的时候只能间隔着跑,所以叫间歇跑。I的目的是提高有氧能力,也就是更大摄氧量。

R代表重复训练(Repetition training),速度比I 快15-20秒每公里,是很艰苦的强度。R的目的是提高无氧能力、速度和跑步效率,简单理解就是短跑能力,对长跑也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在高水平的竞争中。

另外,作者还介绍了跑步机的好处。跑步机可以无视环境,给训练很大的方便,还能设置合适的坡度,只上坡而不用跑下坡。但是跑步机由于有履带的速度,训练效果要打一点折扣,这个折扣也是可以量化的,书中给出了详细的换算表格。

基础理论讲完了,后面是针对各种不同情形的具体训练方案。有如何使用更大摄氧量,根据赛季训练,根据不同基础训练,在高海拔训练,800米、1500米到3200米、5到10公里、越野跑、半马、全马等各种赛事的训练 *** 。最后是修整和辅助训练,如休息、拉伸、力量训练等。这些,笔记中就不详细讲了。我个人的具体训练课表将参照另一本书,徐 *** 的《马拉松全方位训练指南》制订。

最后,再记录一些书中提到的,我认为非常有用的知识点。

1、训练 *** 要因人而异,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训练 *** ,阅读书籍的目的是理解基本原理,根据自己的特性制定训练计划。

2、建议你不要在长距离的定速E跑中喝任何功能饮料,这样你的身体就会学会节省碳水化合物。不过,训练中还是要偶尔喝水。

3、除了要始终能说出每次训练的目的,还要始终能做到低投入高回报,而不是高投入高回报,这才是明智之举。

4、如果非要将各种水平的跑者一视同仁,那么用于训练时间是更好的指标。

5、在比赛刚开始时配速要尽量放慢,千万别到后面才懊悔出发时没有再慢些。(有一种说法是一开始肌肉内脏等都还没有进入状态,会有一个3-5公里的适应时间)

6、比赛后,比赛距离每增加3公里,就多安排一天轻松跑进行恢复。例如,15公里比赛后安排5个E日,半程马拉松后安排7个E日,全程马拉松后安排14个E日。

7、停止常规训练和进行休整一段时间以后,重新开始训练时不要立刻恢复休整期前的训练量。因为这时你的体能有所下降,你不用达到休整期前的运动强度就能从训练中有所收获。换言之,不要试图通过额外的努力训练来弥补损失了的时间。

8、力量训练,尤其是腿部训练的一大好处是防止伤病,为进一步提高训练强度打好基础。力量训练的第二个好处是提高跑步效率,让你的跑步技巧有更坚实的基础和更受控制的步伐,减少不必要的移动。

9、下坡时要避免步伐过大,脚落地要尽量轻,用脚后跟着地。

10、加大训练量时,要保证身体已经适应之前的训练量4周以上,训练过度比训练不足更坏。

最后,贴一个跑力图,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找到相对应的跑力。

乱入一个投资记录!

丹尼尔经典跑步训练法(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全文),第1张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世界更佳跑步教练的跑步公式》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杰克·丹尼尔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3jh3

书名: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

作者:杰克·丹尼尔斯

译者:沈慧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9

页数:276

内容简介:

首运动生理学家杰克•丹尼尔斯博士的VDOT(更大摄氧量)原则备受推崇,并且已经过了研究测试和结果验证,他会全程指导你的训练,让你以恰好的强度跑得更久、更快、更强。

本书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科学训练法,包含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是一本颇具科学性的训练指导书。

作者简介:

杰克•丹尼尔斯(Jack Daniels)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运动生理学博士,曾在瑞典皇家中央体操学院学习过运动科学,师从著名运动科学家佩尔•奥拉夫•奥斯特兰。

在男子现代五项中赢得过两枚奥运会奖牌,一枚世界锦标赛奖牌。

奥林匹克运动员教练,执教并指导过世界顶尖的长跑运动员。曾在俄克拉荷马市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布里瓦德学院以及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校区执教数十年。在他的指导下,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校区的跑步运动员赢得过8次NCAA三级全国锦标赛、30项个人全国冠军以及130多个全美奖项。

被《跑者世界》誉为“世界上最棒的跑步教练”。

《丹尼尔博士跑步方程式》

      一本关于跑步训练的经典,在各类形形 *** 的跑步训练计划中都能找到它的影子。从跑步训练的大原则、需要检测的关键数据、周期性训练计划的设立、再到正对跑步目标的特别调整,涵盖跑步训练的方方面面。

不同的跑步距离训练强度要求不同

应该避免过度训练,用最小的训练压力达到更大的训练效果

个人的训练课表应该具有“个性”

一、跑者成功的要素

    “尽力把现有的发挥到极致,不要浪费精神去妄想那些你没有的东西。”

二、跑步原则与跑步技术

    “吃得好、休息够而且让身体始终维持在平衡状态。”

1.训练原则

    原则一:身体对训练压力的反应

    原则二:训练的专一性(训练身体哪里,哪里就会产生反应)

    原则三:超负荷(身体对训练产生反应后,在恢复和休息时变强,即两次训练之间)

    原则四:训练后的回馈(原有训练效果会随时间而递减,想要新的体能,就必须施加新的训练压力)

    原则五:个人的限制(训练强度应根据目前的体能来决定)

    原则六:进步幅度递减

    原则七:退步风险加速

    原则八:保持训练成果(相对达到目标,保持成果需要的努力更小)

2.制定训练计划的原则

    原则一:训练计划是因人而异的

    原则二:训练计划根据训练目的设计

    原则三:训练计划根据赛场表现调整

    原则四:尽可能以最小的训练量,达到更佳的成果。

3.跑步的关键技术

三、个人的有氧与训练能力指标

    “不要跟别人比,专注在自己的体能和表现上。”

1.耐力的重要指标:更大摄氧量

    相对值:单位体重的氧气消耗量

    海拔上升=更大摄氧量下降

2.跑步经济性:各种配速与摄氧量之间的关系

3.跑者能力指标:更大摄氧速度

    进步=更大摄氧速度上升

          =更大摄氧量上升

          =跑步经济性提高

四、跑步的训练 *** 强度

E强度:打 *** 能基础

* 更大摄氧量59%—74%

* 更大心率65%—79%

* 目的:预防运动伤害、强化心脏肌肉、增加血液运输量和强化有利于跑步的肌纤维

* 每次时间:30–150分钟(中间不补充能量)

* 周练习量:25–30%周跑量

M强度:马拉松配速

* 更大摄氧量75%—84%

* 更大心率80%—89%

* 目的:学会适应全马配速,并练习在同样配速下喝水、补充能量

* 每次时间:40–110分钟(训练补给)

* 周练习量:15–20%周跑量

T强度:增加耐力阙值配速

* 更大摄氧量83%—88%

* 恰当的T配速是感觉“痛快”的,并非只有“痛苦”

* 目的:增进身体排乳酸的能力,让身体在临界速度下维持更久时间

* 每次时间:节奏跑最多20分钟;巡航间歇每次最少5分钟,最多20分钟(训/休=5:1)

* 周练习量:10%周跑量

I强度: *** 更大摄氧量

* 更大摄氧量95%—100%

* 目的:提升有氧引擎的容量

* 每次时间:间歇训练每次最多5分钟(训/休=1:1)

* 周练习量:8%周跑量

R强度:高速下反复跑

* 更大摄氧量105%—120%

* 更大心率80%—89%

* 目的:提升无氧引擎容量、跑步经济性与更高跑速

* 每次时间:间歇训练每次最多2分钟(训/休=1:2-3)

* 周练习量:5%周跑量

五、跑力值

“你参加每一场赛事之前,都要先设定合理且一定能达成的目标”

1.定义

跑力值(VDOT)=1分钟单位容量的更大摄氧量

                      =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摄取量

2.计算 ***

之一步:在固定时间内尽力用所能维持的更高配速奔跑。

第二步:利用跑步经济曲线测出当前配速下的摄氧量。

第三步:根据跑步时间推算该摄氧量所占的更大摄氧量百分比。

第四步:根据用摄氧量除以百分比得到跑力

    当跑力值低于更大摄氧量时,跑者的跑步经济性不佳。

    当跑力值高于更大摄氧量时,跑者的跑步经济性高于众多跑者的平均水平。

3.跑力值表的作用

1)设定各种训练强度下的配速

2)预测跑步成绩和比赛中的计划配速

六、周期化计划

“每次练跑,都要能保持微笑”

体能越差,越要减轻训练强度,如此才能吸收得到训练的成效。

1.制定训练计划的准备工作

[]收集跑者资料

[]确定最重要的目标赛事

[]了解可利用的训练设施

[]跑者可以用来训练的时间

2.训练计划的四个周期

E—R—I—T,完整计划周期=24周=4*6周

    周期一:基础训练

基本内容在E强度,配合快步跑和肌力辅助训练。一周可以安排一次LSD,跑量占总里程的25%-30%

    周期二:质量训练起步

加入R强度,坚持一周一次LSD、两次R课表,两次R课表间至少穿插一天E强度。(为了训练专一性,保证训练效果,进入一个新周期时只新增一种强度的训练)

    周期三:变强的关键转换期

增加I强度,I强度频率与目标赛事相关,距离越短R强度的比重越大。坚持一周一次LSD。

    周期四:最终的质量训练

训练重点在T强度。

七、跑步健身计划

“跑步是你一辈子可以享受的事”

  通过体能测试,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可以选择由弱到强的四类计划(16周)

1.入门:白色计划

    身材越不标准,练跑初期承受的压力越少越好。

    白色计划从每天30分钟开始,更高只有45分钟,每周三到四次,以快走或E强度为主,逐步提高体能。一段时间后可加入20秒间歇快步跑(每趟休息60秒),改善跑步经济性。

2.中阶:红色计划

    适合已经完成白色计划或已有一定体能储备的跑者,目标是参加休闲型路跑赛。

      红色计划每周至少训练四天,但要避免连续训练三天。找出自己的跑力值与各种类型训练的配速。完成红色计划应对E、T、I配速与L长跑非常熟悉。

3.进阶:蓝色计划

      适合已经完成红色计划或已经跑过几场比赛的跑者。

      蓝色计划每周需要训练5到7天,有时一天还需要训练一次以上。周跑量达到64到84公里。熟悉不同强度的训练,清楚各种强度的训练过程或训练后的感觉。可以考虑参加一场马拉松。

4.精英:金色计划

      适合经验和时间都很充裕,并为各种不同距离比赛备战的跑者。

      金色计划要求每周练跑6到7天,甚至某几天需要练两次。周跑量达到97公里。根据身体状况或个人意愿任选一天作为休息日。

八、高原训练

1.高原训练的目的:

利用高原缺氧的特性,给运动员带来生理甚至心理上的改变。学会与痛苦共处。

2.海拔上升对跑步的影响:

更大摄氧量降低12%到15%,表现降低6%到8%(失去一些有氧能力,换回跑步经济性)

3.高原训练注意事项:

[]训练量、训练强度保持不变。

[]T、I和R的训练时间不变,配速降低,或者间歇次数增加。

[]R训练配速不变,组间休息时间增加。

[]高练低宿是最有效的高原训练法。

4.高原比赛注意事项:避免一开始跑得太快,发出后的前几分钟不要用平地时的配速。

九、800米训练

    800米跑的策略不是速度就是耐力,需要极佳的有氧与无氧引擎,而且在训练计划中必须加入阻力训练。

    周期一:一周三次阻力训练,建立体能基础,增强对运动伤害的抵抗力。阻力训练的重点是先学会动作技巧,先保证质量再加重量。

  周期二:每周三次Q(质量)课表,比赛算一次Q课表。训练强度要让跑者感到“还有体力再多练”。

  周期三:整个计划中最艰苦的部分,每周三次Q课表,其中一次为L长跑。同样的配速至少维持三到四周再调整。

  周期四:每周上次Q课表,其他排为E日,E日可以练跑一次、二次或完全休息。

十、1500米到3000米训练

    1500米比赛既需要强大的有氧能力,也需要速度和无氧能力,比赛强度比更大摄氧量高10%-12%。3000米比赛强度刚好落在更大摄氧量区间。比赛时速度的控制十分重要,不能太早加速。

    周期一:E配速积累跑量,在某些E日加一些ST跑和辅强训练。

    周期二:加入一些有强度的Q课表,包括长距离跑和继续R强度跑。

    周期三:加入有效提升耐力的T强度以及更严酷的I强度课表。

    周期四:保持课表弹性,让身体在赛前有足够时间恢复。

十一、5到10公里训练

    5到10公里跑主要还在有氧区间,5公里比赛强度在更大摄氧量的95-98%,10公里比赛则落在90-94%。比赛的关键是在抵达三分之二的距离之前,尽量放松,让速度维持在预计的配速。

    训练目的:提升有氧引擎、动作效能和乳酸阈值。

    训练方式:R、I、T强度之间互相搭配。

    周期一:E强度轻松跑、缓和上坡跑、快步跑。每周增加一次LSD。

    周期二:增加R强度训练。

    周期三:增加I强度训练,每周最多排两次。

    周期四:T强度训练,点缀R和I强度训练。

十二、越野跑训练

1.每周安排一次LSD,在越野路面安排Q课表。

2.训练强度通过心率和时间来控制而非配速和距离。T区间课课表尽可能安排在平地进行。

3.重要比赛前停止练习上坡,安排两天E日。

4.比赛时起跑配速要保守一些,慢慢加速,过程中专注于自己的身体状况。

十三、半马训练

“保持良好的饮食与睡眠习惯,身体本身储存的能量就能让你跑好一场21公里半马赛”

[]配速更接近于T配速

[]可以完全不补给能量跑完全程

[]根据天气状况适当补充水分

    周期一:以E强度为主,每周加入一次LSD,每日训练的最后加入几组ST(快跑10到15秒,每趟休息45秒)。

    周期二:在每周保持E日和一次LSD的基础上,加入R配速间歇和T配速节奏跑,根据总跑量控制练习量(R8%,T10%)。

    周期三:将R配速间歇换成I/H配速间歇,单次不超过10KM,中间以慢跑休息,时间与跑步时间相同或稍短。

    周期四:停练大部分I课表,训练重点改为T强度和某些T+I+R课表。

十四、全马训练

十五、休息期与补强训练

    休息也是训练的一部分,休息期是指完全停止跑步一段时间。人的身体能在许多分段休息中维持体能,休息给了身体自我修复的时间。

1.计划外的休息期:

1)受伤、生病等原因导致无法跑步

2)接受必须休息的事实

3)可以适当进行交叉训练,但要确保不会加重伤势。

2.计划中的休息期:

1)指在训练计划中排入的休息期

2)根据休息期的长短修正重新训练时的强度

FVOT-1 :休息期没有进行有关双脚的运动

FVOT-2 :休息期进行了有关双脚的运动

3)根据休息期前后的体重变化修正重新训练时的强度

修正后跑力值=修正前跑力值*前后体重比

Fin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pwd=f3g9 提取码: f3g9

简介:本书第三版中加入了高海拔训练、规划赛季训练、跑步机训练等新章节,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易理解、最能随学随用的一个版本。你可以根据自己当前的体能水平、竞赛目标和日程为自己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它是可以适用于任何比赛、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理想解决方案。  

马拉松训练后如何评价自己的训练强度?

动强度太高或太低都无法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所谓的训练主要是由训练时间与训练强度所构成。在丹尼尔斯博士的《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中,专门为跑者划分了五大训练强度(本书会再加上一个过渡区间强度),由低至高分别为E→M→T→A→I→R。这6种强度各有不同的训练目的与意义。E强度是有氧基础,M强度是马拉松赛事的平均配速,T强度训练能够有效拓展跑者的有氧空间三种强度的训练方式:A强度是T强度和I强度之间的无氧过渡区。“A”是“无氧”(Anaerobic)的简称,从A强度开始进入无氧区间(无氧代谢产生能量的比例开始比有氧区间高)。在《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一书中并没有论及此区间,因为丹尼尔斯认为A强度并没有特定的训练目的,它只是T强度与I强度之间的过渡区。但为了在使用心率计时不漏掉这段强度的心率,我们还是要把这段区间考虑进去。难道在A强度时无法达到T强度的训练效果吗?当然不是,只是因为强度过高,此时乳酸过多,你可能维持不了太久,甚至跑不完设定的次数,如此一来训练效果当然会打折扣,而且由于强度太高,痛苦的程度将会大大增加,甚至会影响到后来的训练。因此A强度不但会把自己搞得很累,而且练不到接下来要谈的I强度,使你无法提升乳酸阈值,也无法有效提升更大摄氧量。I强度是为了 *** 更大摄氧量的配速:“I”是“Interval”的简称,代表此级强度最主要的是“间歇训练”。它具有下列3个主要训练目的: *** 更大摄氧量,扩大有氧容量、提升有氧代谢的效能、锻炼心理意志。I强度是最痛苦的训练强度:I强度的心率介于更大心率的97%~100%。 当训练强度逼近更大心率时,也同时逼近更大摄氧量,会对摄氧系统形成极大的压力,身体经过适应,进而能够提升摄氧容量(Oxygen Uptake Capacity)。由于此级的强度很高,在比赛中更高只能维持11~12分钟,所以I强度并非用在长距离比赛中。对马拉松跑者而言,I强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更大摄氧量,也就是提高身体从空气中摄入氧气的能力。但大部分刚开始进行强度训练的人都无法撑过6分钟,为了能在训练时延长此级强度的总训练时间,才会利用间歇的方式进行训练,例如跑I强度3分钟休息3分钟,这样才能让身体在此级强度的总训练时间增加。R强度是在提升跑步的经济性:“R”是“Repetition”的简称,表示高强度反复训练的意思。它的主要训练目的:锻炼无氧系统与 *** 肌肉神经反射、提升最快速度、提升跑步经济性。R强度训练属于无氧系统,主要是培养你的速度感,并试图让你在高速中找到更轻松的训练方式(即能以更轻松的状态完成该速度的练习)这是丹尼尔斯教练认为能有效增进跑步经济性的训练方式,所以R强度的训练都是以200~400米为主,若目标是练马拉松,就不用再拉长。

关于丹尼尔经典跑步训练法和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全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